高二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5846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历史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历史(文)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公元前5世纪前后,思想话语的承负者与政治权力的拥有者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分离,……思想与权威的疏离无疑正好造就了思想者,当他们无需围绕着政治、军事进行实用性的阐释的时候,他们就可以独立地思考更深入的问题……于是士阶层崛起和独立。

他们的“独立地思考更深入的问题”的结果是()

A.百家争鸣B.商人地位提高C.重农抑商D.民间私学发展

2.我们将系列的一类书分为上册和下册,或称为上卷、下卷。

该分类方式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

A.甲骨B.丝帛C.竹木简D.石碑

3.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

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

基于对历史的反思,西汉武帝后统治者的统治思想是()

A.清净无为,“休养生息”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外儒内法D.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4.钱穆认为:

“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次由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之新局面,公卿朝士,名儒辈出。

”材料所述的“转变”()

A.源于汉初“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B.开启建立官僚政治体制之先河

C.促使察举征召等选官制度的产生

D.奠定儒学“独尊”的政治基础

5.秦兵马俑出土的陶俑、陶马都经过精心彩绘且几乎无一雷同,青铜兵器制作精良且形制、大小几乎一致.每批陶俑、陶马、兵器上都打印或刻有工匠的名字。

这反映当时()

A.青铜制造技艺高超、产品精美B.陶器制作工艺达到巅峰

C.法家思想在国家管理上的体现D.战争催生青铜制造产业

6.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B.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D.发展儒学,巩固儒学的统治地位

7.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

“(明清)在这个时期……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最能体现材料中“反动”的是以下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

A.韩愈B.黄宗羲C.徐光启D.曾国藩

8.把辛弃疾的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和苏轼的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放在一起,下列正确的是()

A.婉约词B.豪放词C.田园词D.古典词

9.余秋雨说:

“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请欣赏下列四种文字:

秦朝时期的主要书写文字应该是()

①②③④

A.①B.②C.③D.④

10.蔡元培曾评价:

“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

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

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

”他强调中国画()

A.与诗、书相融B.追求神韵与意趣

C.体现文学之美D.与书法同生共发展

11.某校高二年级一研究性学习小组打算以“明清江南的手工业”为题,请你给他们推荐一些书目①《红楼梦》②《农政全书》③《苏州府志》④《开工开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北宋至明清时期除了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也在慢慢孕育发展。

”下列各项不属于材料中“新文化”范畴的是()

A.王守仁(阳明)的心学思想B.明清小说

C.杂剧和散曲D.杂耍表演

13.有人说: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梁启超说: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

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控制范围中也。

”这些都可以看出孔子及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孔子及孔教尊贵地位发生动摇是在()

A.宋明理学出现后B.洋务运动中

C.新文化运动中D.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开办之后

14.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作品,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也有以世俗人物为题材,体现了文艺复兴“打破神学枷锁,高举‘人文主义’旗帜”的特点。

以下对这一特点表述准确的是()

A.揭露教会腐败和神学的反动B.表现现实生活和真实的人物形象

C.挑战教会权威,宣传信仰自由D.倡导民主革命,反对封建专制

15.欧·亨利(1862~1910年)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善于描写小人物的不幸命运,揭示资本主义的不平等与虚伪。

在艺术上,他的小说常常以“带泪的微笑”和辛酸的欢乐打动读者,善于构思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这种写法被称为“欧·亨利笔法”。

据此判断,

下列作品与“欧·亨利笔法”属于同类的是()

A.《英雄交响曲》B.《人间喜剧》C.《西风颂》D.《等待戈多》

16.法国大革命中沦为阶下囚的国王路易十六读完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不禁喟然长叹:

“这两个人毁了法国。

”这说明了启蒙思想()

A.导致了法国的毁灭B.导致了法国的政教分离

C.对法国大革命起到了思想动员作用D.否定了国王的权威

17.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

“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下列对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①挑战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②完全清除了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③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④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8.“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

”由此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浪漫主义者揭露批判社会现实B.工业革命后对“理性王国”的愤懑和失望

C.科技发展给人心带来的浮躁与迷惘D.人文主义对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

19.贝多芬一生创作了无数让人们难以忘怀的乐曲,失聪后还坚持创作了名曲《命运交响曲》,体现了“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这一时代信念。

据此判断贝多芬音乐的主旋律是()

A.古典主义的悲剧情结B.文艺复兴的人文关怀

C.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D.现代主义的批判意识

20.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

“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

落不了户的。

”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陈先生在这里举例用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1.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

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康有为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B.康有为掌握并会运用移花接木的技术

C.康有为是中体西用的践行者D.顽固派认为康有为不信儒学

22.青年胡嗣穈在某书中看到“物竞天择,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话,想到当时中国面临民族危机,此后便将“适之”作为自己的表字,偶然用“胡适”作笔名。

胡嗣穈改名主要归因于()

A.魏源《海国图志》的启迪B.梁启超的《变法通议》的影响

C.严复翻译的进化论的影响D.孙中山民主革命的鼓噪

23.“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

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出自于()

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新民主主义论》D.《论持久战》

24.1926年《北洋画报》曾刊登出《中国人之福耶祸耶?

》的漫画。

漫画中最大的特征为“女爱日本玩具”、“子去美国学习”、“母用法国饰品”、“父吃英国烟酒”。

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大为提高B.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

C.当时中国成为西方的头号海外市场D.西化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25.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

“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

慧的民族了。

”当时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观天巨眼”——世界最大FAST射电望远镜落成

26.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表中数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时间

1977年

1979年

1984年

1988年

xx年

xx年

录取率%

4.8

6.1

28.7

24.6

57

72.3

A.短时期实现了普及目标B.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C.在曲折中逐步发展起来D.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

27.下图是希望工程的宣传画。

说明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是()

A.普及义务教育B.开展扫盲工作

C.发展中等专业技术教育D.发展高等教育

28.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回顾历史,1956年春,毛泽东提出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双百方针”。

以下关于“双百方针”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针对政治领域B.主要针对学术和文学艺术领域

C.一直得到很好的贯彻D.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9.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科学史上有据可查的关于物质世界的一般理论总共不过三种,……但真正的科学革命,实际上只发生过两次。

这两次“真正的科学革命”指的

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与牛顿经典力学

B.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达尔文的进化论

C.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30.世界大国普遍发展航天技术,下表反映了20世纪50~70年代这一领域的重大成果,对此表解读有误的是()

年份

国家

成果

年份

国家

成果

1957

苏联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0

中国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61

苏联

第一艘载人飞船

1971

苏联

第一个空间站

1969

美国

人类第一次登月

1975

中国

首颗返回式卫星

A.航天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B.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上处于领先状态

C.中国在空间技术上奋起直追

D.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因为斯大林体制的影响,在航天技术领域落后美国

二.非选择题(3道小题,31、32题各14分,33题12分,共40分)

31.(14分)中国文明历经千百年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是一部思想不断走向解放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

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

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李贽:

前三代,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力,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四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轴心时代”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大体吻合。

请列举这一时期对秦汉统治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派别。

(3分)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6分)

(3)材料三中论述维新变法的思想家是谁?

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

(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过程。

(3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19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初期传入的中国文化的研究很热心。

伏尔泰赞扬中国的历史记载说:

“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便写得合乎理性。

”狄德罗称赞儒家政治:

“只需以理性或真理,便可以治国平天下”。

材料二陈独秀等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与赛先生的口号。

他指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与旧文学。

材料三那时的许多领导人,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材料四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

到xx年,全球已建成5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

------摘自新浪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启蒙思想界高度肯定中国文化的目的是什么?

这些评价有何特点?

(4分)

(2)请列举材料二中陈独秀对西方文化看法产生的背景。

(4分)

(3)吸取材料三中毛泽东指出“那时”“他们使用的方法”的不足之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是如何运用西方先进思想的?

(2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思想观点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

你认为孔子学院能在全球迅速开设的原因有哪些?

(4分)

33.人们十分关注历史上科技发展及其作用。

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科技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璠“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

——《九国志·郑璠传》

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斛(计量单位),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斛至一千斛,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橹或六橹,每舰可载百余人,风雨晦瞑时,惟凭针盘而行。

——南宋《梦梁录·江海船舰》

材料二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20世纪初,爱因斯坦从相对论思想出发,提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

德国科学家十分重视这一理论的军事价值。

爱因斯坦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应抢在纳粹之前研制出原子弹,美国采纳并研制了原子弹……当爱因斯坦得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时,感到非常痛心。

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具体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科技成就传到欧洲产生的影响?

(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至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持的科技文化成果。

(4分)

(3)从材料三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

应该怎样对待科学的发展?

(4分)

xx第一学期期末五校联考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C

D

C

A

B

A

D

B

C

A

C

B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B

C

A

A

C

B

B

A

D

A

B

C

D

二.非选择题(3道小题,31、32题各14分,33题12分,共40分)

31.

(1)法家、道家和儒家。

(3分)

(2)李贽:

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2顾炎武:

注重实学,经世致用;王夫之:

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6分)

(3)梁启超。

《变法通议》。

(2分)

(4)历程:

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历程。

(或者洋务思想到维新思想

、民主共和民主共和思想到新文化运动)(3分)

32

(1)角度:

反对封建制度,反对神权,强调理性(2分)

特点:

对中国文化给予充分肯定于赞扬,将中国文化看得完美,充满理性。

(2分)

(2)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宣传旧思想旧文化;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4分)

(3)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

(写出部分史实,酌情给分)(2分)

(4)仁,礼;仁政;兼爱、非攻;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文化影响力也随之扩大;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交流的日益增多;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影响等。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分)

33.

(1)史实:

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

影响:

火药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以及用坚船利炮征服世界创造条件;指南针传播到欧洲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条件。

(4分)

(2)牛顿经典力学;瓦特改良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4分,答出两点即可)

(3)启发:

科学研究应该用于促进社会发展、保障人类和平等方面;科学对军事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巨大,有时能起到以暴制暴,从而换取和平的作用;科学研究的初衷,与其后的实际应用的效果之间可能会出现较大偏差等等。

我们应该正确的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遏制战争,维护和平(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