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01恒顺大道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5858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4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101恒顺大道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S101恒顺大道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S101恒顺大道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S101恒顺大道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S101恒顺大道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S101恒顺大道设计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S101恒顺大道设计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S101恒顺大道设计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S101恒顺大道设计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S101恒顺大道设计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S101恒顺大道设计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S101恒顺大道设计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S101恒顺大道设计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S101恒顺大道设计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S101恒顺大道设计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S101恒顺大道设计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S101恒顺大道设计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S101恒顺大道设计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S101恒顺大道设计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S101恒顺大道设计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101恒顺大道设计说明.docx

《S101恒顺大道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101恒顺大道设计说明.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S101恒顺大道设计说明.docx

S101恒顺大道设计说明

说明

一、工程概况

我公司接到丹徒新城恒顺大道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中标通知书后,立即组成了项目组,安排项目组人员去现场进行踏勘。

期间就道路平纵线形、路基路面、下穿S86镇江支线方案、排水、照明等主要节点征求了丹徒新城管委会及当地相关部门意见,于2015年12月完成了施工图设计。

本次设计的恒顺大道位于宜城大道以东,G312以西区域,整体呈东西向。

路线起于与宜城大道交叉,向东南方向延伸,下穿S86镇江支线后,往东止于园区二路(盛园路)交叉,路线全长3328.911m。

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规划红线宽度50m,设计速度为50km/h。

本次设计包含路线、路基路面、桥梁、交叉、交通安全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和照明设计。

二、设计依据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5、《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6、《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检验验收规范》(CJJ1-2008);

9、丹徒新城恒顺大道红线规划;

10、我公司提供的修测地形图、道路纵横断面测量资料、地质勘察报告;

11、我公司对老路弯沉测量、取芯等相关资料;

12、丹徒新区勤政路工程施工图图纸(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三、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

城市次干路;

2、设计速度:

50km/h;

3、红线宽度:

50m;路基宽度:

按不同段落,31.5m,40m,41.5m,50m;

4、抗震设防: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基本烈度7度;

5、控制系统:

镇江地方坐标系、85国家高程基准。

四、自然条件

(一)地质

拟建场地位于镇江市丹徒区,本项目为老路改造工程,老路所在区域地势较为平缓。

根据勘察深度范围岩土体成因、年代、埋藏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异同性,将地层划分为2个工程地质大层,由上至下分述如下:

1层,素填土:

灰色、灰黄色,含植物根系及少量碎石,以粉质黏土为主。

局部路段可见杂填土堆填。

该层土欠固结,土质不均匀,其工程性质差,堆填时间4年左右。

普遍分布。

层底深度0.50m~7.50m,层厚0.50m~7.50m。

2-1层,粉质黏土:

灰黄、黄褐色,可~硬塑,含铁锰质结核及铝土质条带,切面有光泽,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属中低压缩性地基土。

该层沿线均有揭示,未揭穿,最大揭示厚度14.00m。

[fa0]=210kPa。

2-1A层,粉质黏土:

黄褐色,可塑状态,含铁锰质结核及铝土质条带,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属中等压缩性地基土。

该层局部分布,层底深度5.00m~7.80m,层厚3.00m~5.50m。

[fa0]=150kPa。

(二)水文地质条件

镇江市丹徒区属北亚热带南部气候区,具有季风性较明显,过渡突出,变异性显著,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热量充裕,雨水丰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等气候特征。

据近30多年气象资料统计,丹徒境内年平均温度为15.6℃,月均最高气温为7月27.4℃、最低为1月2.7℃,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极端最低气温-4.6℃,年极端最高气温38.2℃。

年均总日照约2001小时,年日照率47%。

年均降雨量1088.3mm,年均降雨日118天。

年均无霜期220天。

2007年,丹徒区全年平均气温为17℃,年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1.4℃。

全年极端最高气温38.2℃,比常年低2.7℃,高温(≥35℃)天数17天,比常年多5.7天;极端最低气温-4.6℃,比常年最低气温高7.4℃,最低气温天数27天,比常年少17.7天。

全年总降水量1019.2mm,比常年少69.1mm。

全年日照1960.1小时,比常年少94.9小时。

本次勘探揭露深度内浅层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主要赋存于1层填土及2-1A层中,受大气降水补给。

排泄方式主要为迳流和蒸发。

地下水位变化受季节性降水及附近地表水体控制。

勘探期间仅部分钻孔见孔隙潜水,测得的潜水稳定水位埋深约在2.60m~5.00m之间,标高约为30.40m,水位埋深受地势影响。

根据我公司临近场地《丹徒蓝波湾路工程》(XX2014-K068)所取2组场地地下水试验资料,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有关内容进行腐蚀性评价,评价结果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三)地震及不良地质

据区域地质资料,镇江市位于扬州~铜陵地震带东段,扬州~铜陵地震带是我省的一条主要活动地震带,东端的地震活动主要与长江破碎带、茅山断裂有关。

丹徒历史上的地震活动有以下特点:

1、主要以小震活动释放能量为显著特点,活动频数较低,破坏性不大;2、受邻区和海域地震波及影响较大。

场区无第四纪全新世活动性断裂通过,综上分析,拟建场地在自然条件下是稳定的,适宜建筑。

本项目位于镇江市丹徒区,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镇江市建设局【2004】76号文),为第一组。

拟建场地属对抗震一般地段。

五、老路路基、路面概况

(一)路基宽度

现状恒顺大道于2003年7月完成设计。

起点宜城大道至下穿S86镇江支线老路路基宽42.5m,机动车道路面宽15m,沥青路面,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面未实施;下穿S86镇江支线至终点园区二路老路路基宽50m,机动车道路面宽21m,沥青路面,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面未实施;下穿S86镇江支线处为9m宽通道,水泥混凝土路面。

老路路基为石灰土填筑。

老路路基状况良好。

(二)路面

老路路面结构为:

4cmAC-13(SBS改性沥青)+6cmAC-20+6cmAC-20+32cm二灰碎石基层+20cm二灰土底基层。

1)路面病害调查

项目组对老路段路面进行了调查,老路路面病害主要为网裂、坑洞,局部病害严重路段已采用现浇混凝土处理。

2)弯沉检测

2015年11月7日~8日,我公司对路面进行了弯沉检测,弯沉测定采用贝克曼梁弯沉仪,测试车为BZZ-100弯沉测试标准车,检测频率为左右幅每50m一处,按照平均500m一个标准段落进行分段统计,弯沉统计见表:

弯沉最终统计表

桩号

里程(m)

平均弯沉(0.01mm)

标准差(0.01mm)

代表弯沉

(0.01mm)

K0+000~K0+500

500

31.5

10.75

45.17

K0+500~K1+000

500

27.9

10.84

44.13

K1+000~K1+500

500

22.3

7.9

34.16

K1+500~K2+000

500

19.0

9.33

32.96

K2+000~K2+500

500

27.9

9.34

41.94

K2+500~K3+328

828

20.9

9.11

34.53

总体评价

3328

23.9

10.1

39.1

根据弯沉进行路面结构强度评价,见下表:

路面结构强度评价汇总表

序号

起讫桩号

里程(m)

路面代表弯沉L0

路面强度系数SSI

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

路面结构强度评价

1

K0+000~K0+500

500

45.17

0.59

68.53

2

K0+500~K1+000

500

44.13

0.61

70.30

3

K1+000~K1+500

500

34.16

0.79

87.18

4

K1+500~K2+000

500

32.96

0.82

88.96

5

K2+000~K2+500

500

41.94

0.64

74.08

6

K2+500~K3+328

828

34.53

0.78

86.60

总体评价

3328

39.1

0.69

79.03

2.2.3取芯

通过取芯观察老路的面层厚度、完整性,基层整体性状况、层间连续状况、成型情况,以期更好地了解老路下部基层状况。

平均按每公里取芯4处,共取芯14处。

本次路面取芯均选取典型路段,芯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析芯样情况,可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沥青砼芯样基本完整,成型状况中等,老路沥青面层一般厚度为4.7~7.3cm,起点至K0+300以及K1+760至K2+450面层状况较好,其余段落路面状况较差。

(2)基层为二灰碎石,多数段落成型状况一般(部分基层未取出)。

(3)底基层为二灰碎石,多数段落成型状况较差,松散、破碎、未成型。

六、路线设计

(一)平面

本项目为老路改造工程,总体依据老路走向及丹徒新城的规划进行平面设计。

结合方案汇报时业主提出的几点意见,在红线宽度范围内结合控制因素对线位进行微调。

1、控制因素

(1)起点至下穿S86支线段,对道路北侧高压杆线进行避让,道路中心线相对规划线位往南侧偏移1.5m~3m;其余段落线位按规划布设。

(2)全线道路南侧现状污水主管予以保留利用,平面布设时,尽量使其位于改造后道路侧分带下。

(3)下穿S86镇江支线处,尽量利用现有通道空间。

(4)园区一路至终点园区二路段,按照规划线位布线。

2、具体设计

本次设计范围内恒顺大道起点位于宜城大道,终点位于园区二路,全长3328.911m。

全线设3处平曲线,圆曲线半径分别为800、1000、800m;全线不设超高加宽。

(二)纵断面

1、控制因素

(1)交叉

本项目为老路改造工程,现状道路沿线共有等级交叉5处。

本次改造后,道路标高应与现状被交道标高进行衔接。

(2)路面处理方案

纵断面设计时,应结合路面处理方案,合理布设纵断面,避免对老路大填大挖。

(3)下穿S86镇江支线

恒顺大道下穿S86镇江支线现状为净宽9m,限高4.2m通道。

本次设计,拆除通道改建为桥梁。

主线纵断面布设时,下穿桥梁处机动车道净高按4.5m,行人、非机动车道按3m考虑。

(4)排水要求

为了保证道路的纵向排水顺畅,道路的纵坡按不小于0.3%控制。

2、具体设计

道路的设计标高为道路中心标高,设变坡点9处,最大纵坡为1.97%,最小纵坡为0.3%;最大坡长582m,最小坡长174m;凹曲线最小半径2300m,凸曲线最小半径13300m。

七、路基、路面及防护

(一)横断面

1、道路标准横断面

横断面布设时应尽量考虑对老路现有路基的利用,同时需同步考虑现有污水管道以及改造后雨污水检查井的设置位置。

根据方案设计汇报审查意见,结合现状道路断面对横断面拟定如下:

1)起点宜城大道至下穿S86镇江支线

道路的标准横断面(自北向南):

3.5m(人行道)+5m(非机动车道)+5.25m(侧分带)+15.5m(机动车道)+5.25m(侧分带)+3.5m(非机动车道)+3.5m(人行道)=41.5m;为避免雨污水检查井位于人行道内侧路牙处,北侧非机动车道展宽至5m;

2)下穿S86镇江支线段

道路的标准横断面:

2.5m(人行道)+3m(非机动车道)+2.5m(侧分带)+15.5m(机动车道)+2.5m(侧分带)+3m(非机动车道)+2.5m(人行道)=31.5m;

3)下穿S86镇江支线至园区一路

道路的标准横断面:

3.5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5.25m(侧分带)+15.5m(机动车道)+5.25m(侧分带)+3.5m(非机动车道)+3.5m(人行道)=40m;

4)园区一路至终点园区二路

道路的标准横断面:

3.5m(人行道)+5m(非机动车道)+5.25m(侧分带)+22.5m(机动车道)+5.25m(侧分带)+5m(非机动车道)+3.5m(人行道)=50m;

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横坡:

2%,人行道横坡-1.5%;侧分带与行车道同坡。

机动车道路拱采用三次抛物线型,方程为y=hx/B+4hx³/B³,B为机动车道全幅宽度,x为距离道路中心线横距,y为纵距。

下穿S86镇江支线段与前后断面通过30m渐变段进行过渡,过渡段桩号范围为K1+860至K1+890,K1+970至K2+000。

双向四车道断面与双向六车道断面通过园区一路交叉口进行过渡。

(二)路基设计

1、路基边坡

全线填、挖方路基边坡坡度为1∶1.5。

2、路基防护

全线边坡采用植草防护。

下穿S86镇江支线处,为满足行车道净空要求,机动车道部分需对现有道路下挖处理。

同时为减小S86镇江支线桥梁规模,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标高在满足净空要求的前提下,不宜太低。

下穿S86镇江支线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存在高差,为保证路基稳定性,在机动车道外侧设置重力式挡墙,挡墙设置桩号为K1+730至K2+240。

挡土墙分段长度10~15m,两段间设伸缩缝,缝宽2~3cm,填充沥青麻絮。

墙身采用M10浆砌片石。

3、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

为了使路基获得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保证路基路面的综合服务水平。

路基填料,必须进行野外试验,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

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基填料。

应采取晾晒或掺入石灰、固化材料等技术措施进行处理,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路基土源由地方提供,考虑到不利季节施工等因素,结合土质,为保证填筑后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满足压实度及施工要求,本次设计对部分路基土进行掺加石灰处理。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的要求,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路基范围内管道沟槽回填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下表所列填方要求。

路基压实标准及填料最小强度表

分类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

压实度(%)

填方

0~80

≥95

80~150

≥93

>150

≥92

挖方

0~30

≥95

30~80

≥93

注:

表列压实度系按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

4、一般路基处理

新建机动车道位于老路机动车道部分挖除老路路面结构后对老路路基进行利用,其余部分按新建路基处理。

本项目为老路改造,新建路基以零填或挖方为主。

零填及挖方路新建段:

机动车道:

将原地面开挖至80cm路床底标高后,向下换填20cm6%石灰土并碾压,压实度≥90%,其上分层填筑下路床40cm6%石灰土,压实度≥93%。

40cm上路床采用6%石灰土回填,压实度不小于95%。

非机动车道:

将地面开挖至路床底面,再向下换填20cm6%石灰土并碾压,压实度≥90%;40cm路床采用6%石灰土填筑,压实度不小于93%。

人行道:

挖至人行道路床底后再向下翻松20cm掺6%石灰并碾压,压实度≥90%;人行道路床20cm采用6%石灰土填筑,压实度不小于92%。

新老搭接部分路基处理:

本次改造考虑对老路路基的利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新老搭接处理,措施如下:

(1)拓宽部分宽度大于等于3m时

①挖台阶

拓宽路段需将老路原有分隔带开挖,形成竖向设置1:

0.25外倾斜坡,水平方向设置内倾3%斜坡。

一般台阶尺寸为60cm×100cm(条件困难时可降至40cm),保证台阶水平宽度≥100cm,最上层台阶尺寸100cm×150cm(由老路行车道边缘算起)。

②铺设土工织物

应分别在路床底部、路床顶铺筑土工格栅,土工格栅3m宽(实际条件不允许时可调节)。

土工格栅采用单向,抗拉强度≥80kN/m、延伸率≤10%。

拓宽部分填筑要求同新建路基填筑。

③拓宽部分宜采用水稳定性较好的土。

(2)拓宽部分宽度小于3m时

拓宽路段需将老路原有分隔带开挖,向下开挖至路面结构底标高下50cm,填筑20cm级配碎石找平,浇筑30cmC20混凝土。

其上与老路部分一起铺筑路面结构层。

5、用地

征用土地为规划道路用地。

占地图范围为边坡外1m。

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既有房屋、道路、沟河、通讯、电力设施、坟墓及其他建筑物,均应与有关部门事先协商拆迁或迁移。

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均应在施工前砍伐或移植,路基范围内的树根等全部清除,坑穴填平后夯实。

6、路基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1)土方路堤的填筑

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填料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压实含水量±2%之内。

采用机械压实时,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3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5cm。

路堤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填土设计宽度30cm,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最后削坡。

填筑路堤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

若原地面不平,应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压实符合规定之后,再填上一层。

原地面纵坡大于12%的地段,可采用纵向分层法施工,沿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

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应将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分层回填压实,其处理深度不应小于重型汽车荷载作用的工作区深度。

填筑应由最低一层台阶填起,并分层夯实,所有台阶填完后,即可按一般填土进行。

1)路基填筑前,应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

排除的雨水,不得流入农田、耕地,亦不得引起水沟淤积和路基冲刷。

2)路基在填筑前应对场地耕植土进行清除,厚度按20cm计列。

3)路基填筑,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5cm。

4)路基填筑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

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

如原地面不平,应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过压实符合规定要求之后,再填上一层。

5)若路基填筑分几个作业段施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地段,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

若两个地段同时填,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m。

6)压实度按压实标准执行,为保证均匀压实,应注意压实顺序,并经常检查土的含水量、掺灰剂量和均匀性。

7)为保证路基边部强度和稳定,施工时超宽30cm填土压实,严禁出现贴坡现象。

(2)挖方路基

路堑开挖的土方适用于种植草皮和其他用途的表土,应储存于指定地点;对开挖出的适用材料,应用于路基填筑,各类材料不应混杂;土方开挖不论开挖工程量和开挖深度大小,均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掏洞取土。

路堑开挖中,如遇土质变化需修改施工方案及边坡坡度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

土方路堑开挖,根据路堑深度和纵向长度,采用横挖法、纵挖法。

7、重力式挡墙的材料要求施工注意事项

(1)挡墙材料要求

①石料应经过挑选,质地均匀,无裂缝,耐风化和抗侵蚀。

②石料的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

采用M10号浆砌片石砌筑墙体,M10号浆砌块石镶面。

所用石料要清洁新鲜,片石应大致方正,其厚度不小于15cm,其中一条边长不小于30cm。

每块重量不小于15Kg。

石料表面不准有水锈、泥浆附着物等。

(2)挡墙构造要求

①伸缩缝

沿墙长每隔10~15m和与其它建筑物连接处应设置伸缩缝。

在基底的地层变化处,应设置沉降缝。

伸缩缝和沉降缝可合并设置,缝宽0.02~0.03m。

缝内沿墙的内、外、顶三边填塞沥青麻絮或沥青木板,塞入深度不小于0.1~0.2m。

②泄水孔

沿墙高和墙长应设置泄水孔,按上下左右每隔2~3m交错布置。

折线形墙背的易积水处亦应设置。

泄水孔孔径一般为10×15cm。

最下一排泄水孔应高出地面0.3m。

为防止泄水孔堵塞,在泄水孔进水端应设置反滤层,厚度不小于0.3m,并在最低泄水孔下部设置隔水层,不使积水渗入基底,墙后最低排泄水孔至墙顶下0.5m之间填筑不小于0.3m厚的砂砾石等反滤层。

为防止墙背水下渗至基底,于墙后最低排泄水孔下填筑0.3m的粘土层并夯实,粘土层宽度比墙背基坑开挖线宽0.3m,粘土层顶面铺设一层防渗土工布。

③坡度

挡墙的面坡、背坡及墙基的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以保证墙体的稳定性。

④基底承载力

挡土墙基础应置于坚实的土基中或岩石上,基础的埋深不小于0.7m。

基底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对开挖后的基坑施工单位应进行判断和检测,如达不到要求,应及时提出采取措施的方案(如加固或换填)并报送监理批准后方可施工。

(3)主要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①清理挡土墙墙址及施工所需要的场地,合理布置堆料场地。

②路堑挡土墙的内侧路基边坡应请刷整齐、干净并注意边坡的稳定性。

受地面积水或受地下水影响的土质地段,开工前应在墙址外围开挖排水沟等排水设施。

③按设计要求放出挡墙墙址线、基础主轴线、墙顶轴线、挡土墙起终点和横断面。

④复核距道路中线的距离以及道路中心线、挡墙基础的地面高程。

2)基坑开挖

①施工前应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并做好安全生产准备工作,基坑开挖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第四章的有关要求进行。

②边坡检查合格后,方可开挖基础基坑。

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不得改缓或改陡,以免影响墙体稳定。

③基坑分段开挖,每段长度为10m。

挡土墙为倾斜基础时,应准确挖、凿,不得修补。

④尽量保证路堑边坡的稳定,避免超挖或欠挖。

个别地段可采取必要的支挡、防护和排水措施,防止滑坡。

⑤基坑开挖完毕由项目部技术人员验收,主要控制项目有地基承载力、基底高程、平面位置和平面尺寸。

检查合格后报验、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⑥对于第一段开挖的基坑,应请监理、设计、勘察确认地质情况。

⑦挡土墙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基坑内、基坑附近以及墙后填料表面积水能迅速排除,保持基坑干燥。

基坑最好随砌随填随夯实,应先将靠近基底部分回填,以免积水下渗至基底。

墙身砌出地面以后,基坑必须及时回填,并采用小型机械分层夯实,并做成不小于4%的向外流失坡,以免积水下渗。

3)挡墙砌筑

挡土墙的顶部和墙面外层,宜选用较整齐的大块石砌筑。

浆砌块石挡土墙的砂浆水灰比必须符合要求,砂浆应填塞饱满。

岩石基坑砌料应靠紧坑侧壁,使之与岩层结为整体。

砌筑挡土墙时,不得做成水平通缝,应错缝砌筑。

墙趾台阶转折处,不得做成竖直通缝。

经常受侵蚀性环境水作用的挡土墙,应采用抗侵蚀的水泥砂浆砌筑或抗侵蚀的混凝土灌注,否则应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浆砌挡土墙的墙顶,可用厚2cm的M10砂浆抹平。

4)墙背回填

①挡土墙后地面横披陡于1:

5时,应先处理填方基底(拆除草皮和开挖台阶等),然后填土,以免填方顺原地面滑动。

②墙背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墙身强度达到80%方可回填填料,避免采用膨胀性和高塑性土壤。

③墙后必须回填均匀,摊铺平整,填料顶面横坡符合设计要求,墙后2m范围内不得有大型机械行驶或作业,为防止碰坏墙体,应采用小型机械夯实或碾压,分层厚度不宜超过10cm。

④为确保墙后填料的压实度,挡土墙的砌筑、墙背回填及压实各工序应紧凑,回填夯实时应注意勿使墙身受较大冲击影响。

(4)施工注意事项

挡土墙施工应与设计要求相配合,除按一般施工规范中所规定外,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防排水设施

①挡土墙施工时,应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防止基坑、墙后或坡面积水,避免墙身承受额外的水压力。

②路堑挡土墙墙后的地面,施工时应先做好排水处理,设置排水沟引排地面水,夯实地表松土,减少雨水和地面水的下渗。

墙趾前的边沟应予以铺砌加固。

③挡土墙应按设计要求的间距设置泄水孔,最下一排泄水孔应高出施工后的实际地面线0.3m;若为路堑墙,出水口应高出边沟水位0.3m。

2)挡墙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