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龙章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593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龙章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龙章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龙章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龙章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龙章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苏龙章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苏龙章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苏龙章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苏龙章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苏龙章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苏龙章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苏龙章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龙章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docx

《苏龙章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龙章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龙章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docx

苏龙章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  目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姓  名

苏龙章学号2008143703

院  系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指导教师

孙迪亮职称副教授

2012年5月1日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words……………………………………………………………………………2

导论…………………………………………………………………………………3

一、高校贫困生的类型………………………………………………………………3

(一)“绝对贫困生”……………………………………………………………3

(二)“相对贫困生”……………………………………………………………3

二、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3

(一)经济生活上的窘迫感………………………………………………………3

(二)人际交往上的自卑感………………………………………………………4

(三)对亲戚家人的愧疚感………………………………………………………4

(四)对社会现实的无奈感………………………………………………………4

三、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4

(一)客观外部因素………………………………………………………………4

1、社会环境影响…………………………………………………………………4

2、学校环境影响…………………………………………………………………4

3、家庭环境影响…………………………………………………………………4

(二)主观心理因素………………………………………………………………5

四、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5

(一)保护贫困生隐私……………………………………………………………5

(二)构筑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体系………………………………………………5

(三)完善贷、奖学金制度………………………………………………………6

(四)完善“勤工俭学”制度……………………………………………………6

(五)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机制……………………………………………6

(六)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教育环境……………………………………………7

致谢…………………………………………………………………………………8

参考文献………………………………………………………………………………9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苏龙章

指导老师孙迪亮

摘要:

贫困大学生在高校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承受着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也是各种思想和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

从当前高校贫困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深刻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应对措施,很有必要。

关键词:

贫困生心理问题对策

Abstract:

Poverty-strickenstudentsinacollegeoruniversityarethevulnerablegroupswhocannotbeignored.Theysuffermanyaspectsofstressfromlearningandlife,andarealsothehigh-riskgroupswhohaveandpsychologicalproblems.Thepaperanalyzedthecausesofthemainproblemsintheideologicalandpsychologicalaspectsofthepoverty-strickenstudents.Onthisbasis,thepaperfurtherproposedthestrategytostrengthenandimprove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tothepoverty-strickencollegestudents.

Keywords:

poverty-strickencollegestudents,psychologicalproblems,countermeasures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导论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后,高等教育成为有偿教育。

许多家庭因无力承担相对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致使高校中出现了贫困群体。

目前我国高校在读的2000万名学生中,贫困大学生的数量已占到近19%,贫困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内一个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

如何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如何让他们健康成长、成才,已成为政府和高校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而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不能只是简单的对其进行经济帮扶,应更加注重和加强精神扶助和心理扶持的力度。

所以,准确地把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并深究其成因,进而探讨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这必将对培养贫困生塑造健全人格,帮助他们努力摆脱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贫困生的几种类型

1999年后,全国高校扩招,缴费上学价格猛涨。

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高校“贫困生”出现了一下以下几种类型。

(一)“绝对贫困生”

所谓的“绝对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状况极差,难以支付高昂的学杂费,甚至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的大学生。

我们发现,他们大部分来自地处偏远、交通通讯不便、人们思想观念落后、经济欠发地区,尤其是这些地区中的农村。

在这些学生中,由于父母双亡、或祖父母长期卧病在床,或是父母一方因生病而丧失劳动能力、或家中姊妹两三个上学、或家庭出现较大的天灾人祸,使家庭经济状况更加恶化,随之也就造成了“绝对贫困生”增多的局面。

(二)“相对贫困生”

所谓的“相对贫困生”,是指家庭经济状况原本可以维持一般生计,但由于上学,每年要支付四五千的学费和两三千元的住宿费与生活费,从而导致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

高校扩招以后,享受“扩招”进入高校的学生,其缴费基本上是“正常”学生的两倍。

与此同时,各个高校招收的外语、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的学生,每年要交六七千元的学费,加上日常所用的生活费,使家庭每年要承担近万元的开支。

这样,也使他们当中的一部分成为“相对贫困生”。

二、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

我们通过问卷和面谈等多种方式调研,发现特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经济生活上的窘迫感

由于极度的经济困难,特困大学生不得不时时刻刻限制着自己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花费,时常陷入窘迫的处境。

如有的学生坦诚,由于家庭条件太差,许多自己需要的日常用品不能买,喜欢的书更买不起,只要有花费的活动项目自己都不能参加;有的学生透露,自己的学习、生活必需品缺乏,冬衣不保暖;有的学生表示,常为生活费发愁,不敢随意多吃一点东西,否则生活费就又没有了;有的则说,必须通过自己的打工挣钱,才能维持正常的吃饭,才能完成学业。

贫困生在生活上或强或弱都有窘迫感。

(二)人际交往中的自卑感

心理学家认为,有忧郁倾向的人,往往具有过分的自责和过多的否定性自我评价,以致表现出自卑,甚至自尊的降低。

自卑,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成为了贫困

生的一种心理代名词。

在贫困生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自卑心理,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自卑是个体由于认识偏差等原因形成的自我轻视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体验,表现为对自身的评价过低,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担心他人不尊重自己的心理状况。

在校园集体生活中,由于特困生与其他学生在日常生活消费上得发差比较大,因此他们总担心别人看不起。

同学间不经意的一句玩笑或某个行为,都会深深地刺伤他们的心灵,强烈的自尊渴望与脆弱的情绪情感相交织,会无形中加重特困大学生的自卑感,他们真希望能与别人一样家庭富裕,生活无忧无虑。

(三)对亲戚家人的愧疚感

特困大学生多有相似的家庭背景:

家境贫寒、父母省吃俭用,积劳成疾;有的靠兄弟姐妹辍学打工来维持自己上学。

因此,特困生们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有的为自己二十岁了尚不能自立,一直加重家里人的负担而焦虑不安;有的因为兄妹辍学打工供自己上学而愧疚,甚至产生负罪感,甚至产生退学的念头。

(四)对社会现实的无奈感

面对现实生活中巨大的困难,不少特困生表现出气馁和无奈。

对于经济和学业上的双重压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失去了应有的青春活力,显得有些未老先衰,萎靡不振,对一切都显得力不从心;有的对自己的未来不抱希望,有的感到社会污浊,愤世嫉俗,却又壮志难酬,颇感无奈。

三、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只有明白贫困大学生共有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大学生端正心态,更好地成长发展。

(一)客观外部因素

1、社会环境影响

目前,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关注高校的贫困生问题,并把解决问题的重点放到对其进行经济帮扶上,建立了“奖、贷、助、补、减、免”五位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

但却缺少体现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里健康教育。

变现为只重视物质扶贫,缺乏精神扶持,重视群体的特性,而忽视个体的特性,使贫困生感受不到温暖与关怀,无法深层次地解决贫困生思想和心理上的困惑。

2、学校教育薄弱

目前,国内高校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方法陈旧,思想政治教育薄弱,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忽视不同贫困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实际,德育教育缺乏相应的实践体系、管理体系、测评体系。

同时,高校缺乏对贫困生群体特殊性的研究,导致教育方法相对陈旧,只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和说教的层面,未能真正落实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家庭环境背景

贫困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及偏远山区,部分来自城市或城镇下岗职工家庭。

家庭结构复杂,家庭成员偏多,而有收入的成员又偏少,有的家中还有患病或需供养的人,因负担过重导致家庭贫困。

由于受到入学前教育环境较差的影响,他们知识面窄、信息量少、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同时,他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都和其他同学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使贫困生在面对来自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压力时,会产生自卑、封闭等心理问题。

(二)主观心理因素

大学阶段是贫困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心理、思想等各个方面仍存在着相对的不成熟性,面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矛盾冲突、困惑烦恼和挫折压力,他们仍欠缺积极的自我调试能力,不会正确运用自我防御机制来进行自我调节,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心理平衡,产生各种思想问题。

大多数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及生活没有稳定可靠的经济保证。

贫困生一方面因考虑如何解决学习生活费用不足、家中欠债太多等问题而常常不安;另一方面,他们期望以优异的成绩来慰藉家人的辛苦劳作。

但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因获得的成绩并不理想而感到自责、焦虑。

由于长期受家庭成长环境和经济困难的影响,加之入学之后所面临的学业、就业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诸多压力因素,许多贫困生出现思想偏激、价值观扭曲等行为特点。

重要表现为:

自卑、性格内向,不愿表现自己,不善于与人交往;对个人的前途感到迷惑,精神压力过大,紧张情绪不断增加;严重的变现为孤独抑郁、逃避现实、甚至轻生厌世。

有些贫困生对贫富差距现象缺乏正确认识,把家庭的贫困归咎于政府,乃至在思想上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产生疑虑。

更有甚者,对社会产生仇视心理,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005年“马加爵事件”的发生,给我们以沉痛的教训。

四、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核心理念是充分尊重人作为人的现实需要和特性。

中共中央十六号文指出:

“要将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践问题相结合,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作为高校基础工作的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应尊重学生的主题作用。

”我们在处理贫困生心理问题时,也要以贫困生本身所有的特性出来研究如何解决,要把关注的目光放在贫困生的身上。

(一)保护贫困生隐私

几乎每一个贫困生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辛酸经历,他们往往不愿意因为贫困而被人怜悯和歧视,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困难而放弃申请资助。

要注意及时和学生沟通,解除他们的心理隐患,保护他们的隐私,以免加重学生的精神负担。

(二)构筑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1、开展励志教育,定位成长目标

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当前的社会现实和自身处境,让他们明白当今社会出现贫富差距和形成特困生群体的客观原因,培养他们学会用发展和联系的眼光看待社会和人生,以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积极迎接生活的挑战,眼前的艰难困苦是在磨练他们的坚强意志,促使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感,并坚定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和改变自身贫困状况的勇气。

强化贫困生成才意识,定位成长目标,加强对贫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贫困生学会理性、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并对自己有个正确、合理的定位。

开设就业指导课,教育他们以一名普通劳动者的心态理性地选择未来的职业。

2、加强感恩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面对经济困境,贫困大学生需要依靠国家、社会慈善机构、学校等资助才能顺利完成学业。

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唤起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受助贫困生以健康积极的良好心态去面对来自生活和学习各方面的压力,引导他们深刻领悟国家、社会、学校对他们的期望和关爱,树立报效国家、回报社会的思想。

教育他们换位思考,学会感谢人、体谅人个帮助人,让他们将感恩的意识转化为报恩和施恩的行动,使其在实践中体验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

3、开展诚信教育,培养高尚品格

诚信意识是大学城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各高校应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拓展诚信教育的内涵,把诚信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电视、宣传广播等形式,引导学生做道德高尚的人,做明礼诚信的人。

同时要注意教育方式方法的改进,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有计划地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实践教育系列活动,如知识竞赛、承诺签名、主题征文等,逐步树立“人无信不立”、“诚信乃为人之道,立身之本”的道德观念,以来培养学生的信用意识,强化学生的信用观念,进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的校园信用氛围,对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开展有重要作用。

(三)完善贷、奖学金制度

从整个发展趋势看,为特困大学生提供帮助,不使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各种资助形式中最具有生命力的还是完善的贷款制。

当前,贫困生有扩大趋势,单凭学校的财力,远远不能解决问题。

国家应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对不诚信的人进行各方面的制约。

在此基础上,提供更加优惠的贷款政策,并提供更加便利的贷款条件。

高校应广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争取地方政府、企业的支持,设立各类奖学金,加大奖学金的数额,激励贫困学生努力学习。

(四)完善“勤工俭学”制度

勤工俭学是一种帮助学生通过自己劳动来改善生活、完成学业支付高额学费及生活开支的一条主渠道。

高校应根据实际需要,在食堂、机关、后勤、图书馆、爱卫会、校园治安、校园绿化、教学楼管理等,尽可能多设置一些“勤工俭学”岗位,让那些家境贫寒的学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维持基本的生活。

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应确保是特困生,切实杜绝“关系户”。

高校要把“勤工俭学”形式变成实实在在的岗位,避免形式主义,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劳动的价值。

(五)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机制

高校在对特困生实施生活“帮扶“的同时,务必要加倍关爱特困生的心理健康,实现经济、心理“双解困”。

现实告诉我们,要解决特困生的一系列问题,最为重要的是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相对于物质生活贫乏的消除,特困生更加渴望自尊需要的满足、师生同学的温暖和战胜困难的信心与鼓励。

因此,高校对特困生进行资助时,务必讲究适当的方式、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适当的渠道,使之更加具有“人性化”,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维护和促进特困生的心理健康。

高校努力营造“奋斗自强”的校园文化,通过在特困生中树立“自强”榜样,引导特困大学生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走自强之路。

高校应邀请有关的专家学者,在大学生中广泛深入地进行感恩教育,让所有的大学生尤其是特困大学生学会感恩,热爱生活,向困难和挫折挑战,超越自我。

心理健康教育是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基础,高校应树立助贫与育人并举的理念,以学生为本,建立健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切实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及心理健康讲座,同时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贫困生了解自身心理特点,学会运用心理学的各种方法进行自我调适,提高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力,培养健康人格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2、充分发挥心里咨询的作用,建立辅导员、班导师、教师谈心制度。

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贫困学生的思想交流和沟通谈心,真正了解他们的需要,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看法,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都会帮助他们掌握自我接纳、自我排解、自我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克服和战胜困难,做生活和事业的强者。

3、建立发现心理危机或隐患的报告制度。

预防和矫治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地进行心理疏导,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六)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教育环境

人文关怀是高校贫困生群体的止痛药,因此,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贫困生思想现状出发,尊重贫困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以提高综合素质为落脚点,关爱学生,给予贫困生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努力营造团结互助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这样,可有助于贫困生排除心理障碍,缓解心理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校应当积极动员广大同学与学校、社会一道关心特困同学。

辅导员应当对自己班里特困学生的成因、家庭情况、心理状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发挥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会的作用,将班级营造成一个温暖之家。

要安排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经常与特困生进行学习切磋、思想交流、心灵沟通。

不仅让特困同学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也让所有的大学生受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公德的教育。

1、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专业师资队伍。

同时注重加强师德建设,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长远的、终身受益的。

2、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对优秀贫困生的先进事宜要加大宣传力度,让贫困生从中得到启迪。

鼓励贫困生积极踊跃参加课外各项活动,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发挥自己特长,发现自己优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树立信心,找回自信。

3、高校要加强对校风的正面引导。

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风气,形成关爱贫困生健康成长的氛围以及宽松理解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总之,贫困生是高校学生中一个动态的群体,是心灵相对敏感的群体,是特别需要关爱又易于自我封闭的群体,是承受巨大压力而又有理想、有抱负的群体。

对于这也这个特殊群体,我们必须非常关注,如何为这一特殊的群体创造条件和机遇,给他们的心灵撑起一片绿荫,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探索。

解决好这一问题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营造一个综合性的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真正提升对高校贫困生的扶持效果,切实保障贫困生身心全面健康协调发展,从而最终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并成功步入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

 

致谢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孙迪亮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写作毕业论文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我将继续努力奋进。

 

【参考文献】

[1]孙志芳.加强和改进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1):

64~67

[2]徐凤宝.基于心理因素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教论坛,2008,(6):

66~67

[3]何芬林.湖南贫困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7,

(2):

142~143

[4]赵卫川.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9):

42~43

[5]龙晓东.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3,(9):

24~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