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5985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复习题.docx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复习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 复习题.docx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复习题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复习题

第一章划时代的变革

1、《课程标准》的特点是什么?

(1)《课程标准》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改革的精神.

(2)《课程标准》立足于促进人的发展,处处表现出对人的尊重,对学生的关爱,处处为学生的发展着想。

(3)《课程标准》妥善处理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尤其是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学生全面而又和谐的发展。

(4)《课程标准》指明了小语改革的方向,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2、学习《课程标准》与大纲异同的意义是什么?

有利于准确理解和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推进我国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3、信息化给语文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A、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终身教育的思想和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已成为现实的需要。

书读不完,关键是要爱读书,会读书。

B、必须让学生学会处理信息。

搜索、筛选、传播等处理信息的能力,成为信息化社会的基本能力。

C、必须培养学生具有高效快速的阅读与表达的能力。

4、全球化给语文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5-6)

A、语文教育应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把学生带入现代文明。

B、培养学生尊重多元化文化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鉴别能力。

C、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是全球化社会中现代公民之必需。

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D、语文教育应该渗透规范、规则、法制的意识。

E、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F、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5、个性化对语文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7)

A、语文教育也应该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

B、课程、教材、教法、评价诸方面都应该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生对学习方式的不同选择,促进每个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新世纪的到来给现代语文教育带来哪些新启示?

(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

基础教育有着怎样的变化?

应试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转变;基础教育在新的终身教育的体系中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它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不是专业教育而是通才教育;它更多地考虑了人的发展,使基础教育成为人的发展的基础。

第二章课程功能的转变

1、课程改革的关键是什么?

(10)课程功能的转变.2、课程改革涉及哪六个方面?

(10)

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

3、课程的三级管理指的是哪三级?

(12)中央、地方、学校

4、什么是对课程功能的正确定位?

(13)以学生发展为本.(即由知识本位转变为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也就是从注重传授知识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5、语文课程对学生发展有那些方面的影响?

(13-14)

(1)文化熏陶

(2)发展语言(3)启迪智慧(4)价值导向(5)陶冶情操(6)发展个性

6、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7、为什么说课程功能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10页12页)

答:

课程改革有六项改革目标,涉及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治理等方面。

在这些目标中,课程功能的转变是关键性的改革。

其他几项都与课程功能的转变有关。

课程改革要求课程功能由“知识本位”转变为“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中,学生是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要求课程考虑学生怎样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考虑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而协调的发展。

课程功能的转变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课程评价应该充分发挥促进人发展的功能,课程评价还要能够促进教师的提高和课程的改善,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实行的三级管理也与课程功能的转变有关。

从各方面看出,准确掌握课程功能的转变,是实现课程改革六项具体目标的关键。

第三章课程性质的对比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9)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2页)

答:

所谓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可以帮助学好其他学科;同时语文可以传承文化,可以传达社会价值观,从而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转。

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

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的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是语文课程的精神价值。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说“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二者不可割裂,不可偏废,不是二者相加,而是二者一体化。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实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这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3、叶老的“工具本质论”对语文教学有何影响?

(19)一是把语文学习与简单的重复的文字操练等同起来。

二是把语文参考书当作圣经。

三是把语文课当成训练课。

四是把语文课当成“应试”的工具。

4、课程性质与课程地位的关系是什么?

(23)课程性质决定课程地位。

小学语文在小学学科课时安排中占20-22%的课时数。

A、语文课程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

B、语文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C、语文课程是学生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化的基础。

D、语文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E、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F、语文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四章新的课程理念

1、语文素养指的是什么?

(24)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4-30或者156-157)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特点。

(人文性实践性生活化民族化)(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如何正确把握新课标中语文课程的新特点?

(25页27页四点)

答:

⑴人文性:

①重视语文的薰陶感染作用,通过各种手段、方法让学生亲近文本,受到优秀的作品的浸染,移人性情,提升人格。

②留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语文对人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学习语文,接触大量语材料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建构的过程;语文课程应该对人的发展负责,对国家未来负责的高度,来选择教学的内容。

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学生的多元反应是正常的,也是非常贵重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也是对真理的尊重。

⑵实践性:

①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听说读写、搜集信息的能力,良好的语感);②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

⑶生活化:

《语文课标》指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如让学生接触大量的生活中的语文材料,积累丰富的语言,形成良好语感,培养阅读能力,强调在生活中的习得和积累。

⑷民族化:

汉语言是最奇妙的文字,汉语特殊具有灵性。

热爱祖国语言从热爱汉字、汉语言开始。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诗。

象形、会意、指事、形声都是极富创意的造字方法。

按照汉字规律识字,极富情趣,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提出是社会发展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因为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工作最重要的能力。

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学生主体”和满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充分发展。

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是科学、高效,让课堂布满创造,充满生命力的学习方式。

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最能进行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对话,最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定位。

⑸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就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第五章新的目标体系

1、新的课程目标的特点是什么?

⑴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a.九年一贯统筹安排。

b.总目标恰当简明。

c.阶段分明,大体有序。

⑵五大板块协调一致。

特点:

a.追求综合化;b.增强时代性;c.整体提高,协调发展。

⑶三个维度有机融合。

a.三个维度的内容: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与能力的整合。

c.过程与方法的意义。

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和学习经验;注重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对教学过程有正确引导;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

d.三维融合的境界。

2、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2)五大板块协调一致.(3)三个维度相互渗透有机融合,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体目标。

(4)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事实留有创造的空间.

3、五大板块指的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五大板块指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特点1)追求综合化

(2)增强时代性(3)整体提高,协调发展.

4、过程与方法的意义是什么?

.过程与方法的意义:

*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和体验。

*注重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

*对教学过程有正确引导.*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

一、新课程目标体系:

1、按九年一贯制在总目标下分四个学段提出阶段目标,体现整体性与阶段性。

2、阶段目标的结构分五大板块即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加上综合性学习形成五大板块。

3、设计依据:

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四个学段是纵向结构,四个方面加上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是横向结构,构成纵横交织的平面系统。

三维目标的交融使这个平面系统血肉丰满,成为了一个立体化的生命体。

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简述课程标准中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

(37页-38页1、三个维度的内容2、三个维度在具体教学中体现)

答:

新课程标准三个维度也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程标准中是有机融合的。

第一,是知识与能力的整合:

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也只有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学会知识,而运用语文知识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把知识和能力分解开来的作法造成了教学的繁琐化,是不足取的。

五个板块中的目标,不把知识和能力分开,有许多目标都是整合在一起。

如:

第三学段“阅读”部分的目标: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在阅读中,领悟、了解了知识又能加深理解,提高阅读水平。

而“领悟”、“了解”既是学习的过程,也能体现把握知识的能力。

第二,过程与方法的意义:

目标中有一些“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更多的是在“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中渗透了“过程与方法”。

这些目标有些用描述的方法展现。

如:

第三学段“阅读”部分的目标: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习作”部分目标: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齐。

第六章汉语拼音教学的对比

1、定位的变化41定位于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和查字典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汉语拼音教学目标有哪些调整?

(42页3条)

答:

不再要求直呼音节;声母、韵母、音节只要求熟记,不要背诵;不要求辅助阅读和辅助写作。

3、教学策略的优化(即汉语拼音的策略42-51)《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汉语拼音的教学目标:

“学会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会说普通话。

”由于教学目标的改变,也相应地转变了教学策略:

(1)应在低年段完成的汉语拼音教学任务,但不强调集中时间学习汉语拼音,再学汉字。

(2)充分考虑低年级与幼儿园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衔接,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使教学有趣味,教学方式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大力采用图片、录音、多媒体手段。

(3)应与学说普通话相结合。

利用学会的汉语拼音正音、纠正方音。

(4)应与识字教学相结合。

教学拼音时引出一些常见字,给课文中的生字注上拼音,在学拼音时识字,在识字中学拼音等,都是可取的。

(5)应逐步培养学生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汉字、独立识字、查字典。

(6)应考虑地区方言的特点,明确不同的教学难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

从教学策略方面看,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有哪些新的思考?

(42页6条)

(1)时间上更灵活,可先学拼音后识字,也可以先学一段时间的字,再学拼音,起止时间不作统一规定;

(2)教学方式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努力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语境;(3)应与学说普通话相结合;(4)应与识字教学相结合;(5)应逐步培养学生能够借助拼音读准汉字,独立识字、查字典的习惯和能力;(6)应考虑本地方言特点,明确难点,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

(教学策略更优化)

4、在课改中教师们根据新标准要求,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

(1)形象化:

情境图示法,实物演示法;

(2)活动化: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活动中掌握,拍手记忆法、做拼音头饰等,游戏还有找朋友、贴膏药、打扑克、找地雷等;(3)情境化:

故事创境,情感激发,媒体辅助;(4)生活化:

引生活的活水于课堂之中,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注重联合: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七章识字写字教学的对比

1、识字、写字教学的地位是什么?

p52新课标更加强调了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2、比较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新课标识字写字教学目标有哪些变化?

(52页3条)

(1)重视兴趣习。

围绕三个维度目标提出符合语文学习和儿童识字规律的目标,特别强调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2)“识”与“写”要求分开。

识写分开符合语言学习的学习规律,重在运用,减轻了过去识字“四全”的的繁、难、累;(3)低年级识字应“多认少写”。

多认少写,减轻负担,尽快凭借汉字阅读,同时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3、小学识字教学策略有哪些优化方法?

指导思想:

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轻松舒畅地多识字,是最好的选择。

(1)探究心理,激发兴趣。

儿童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

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很枯燥。

因此,我们要注意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通常我们采用儿歌识字(碧)、字谜识字(告、喜)、形象识字[做动作、画图画、说故事](看、影、疑)、游戏识字、连环识字等,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教学“看”,用手遮目“看”。

(2)改革方式,提高能力。

利用多种识字方式,有助于提高识字能力。

如自主识字(识字与生活结合、自己“造”字“品”)、合作识字(同伴合作、小组合作、自由选择合作)、探究识字。

探究识字就是在识字的过程中找规律,培养识字能力(笔)。

(3)拓宽渠道,识用并举。

要拓宽识字渠道,力求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识用并举,力求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体现趣味性。

生活处处皆语文,自制卡片课堂交流、展示;在超市识字。

(4)凭借字理,发展思维。

汉字是表意文字,识字教学要符合字理,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的方法。

字理识字教学法内容丰富,操作性强。

如图文并茂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4、请结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试举出识字学词学句的案例?

(56页案例)

以“品”字为例:

(1)你能写出几个“品”字结构的字;

(2)它们的意思是与什么有关;(3)你能不能造一两个“品”结构的字,再从字典中去查一查,看古人造有这个字没有。

5、写字教学要求(教学的策略):

(1)培养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正确的姿势是学生写好字的前提。

执笔不好的学生往往坐姿也走样,这样严重影响的书写质量和身体健康。

我们常用的方法是“三定”,即定寸、定位、定点。

(2)加强指导。

指导是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常规性指导,规律性指导。

常规性指导包括坐姿要领、执笔姿势、运笔技巧以及汉字的笔顺、间架结构等。

其中执笔姿势和汉字结构的指导尤为重要。

同时又要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

(3)训练速度。

课标中指出:

“语文教育必须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要求”,因而提出书写要“有一定的速度”。

(4)改革评价。

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自评、互评、点评,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5)体验美感。

写字的过程就是进行美育的过程,“美”贯穿于写字教学的全过程。

在指导中发现美。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提高审美感受力;指导读贴,体会规律特点、间架笔画,运笔特点,部件上的各种形神特点;在临摹中实践美;在讲评中鉴赏美。

在写字教学中重视美的教育,让学生在习字过程中自觉地发现美、实践美、鉴赏美,激发他们的求美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第八章阅读教学的对比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定位是什么?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教学目标有哪些新的发展?

(66页8点)

(1)注重个性体验。

总目标“注重情感体验”;实施建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突出阅读兴趣。

第一学段阅读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3)加强阅读积累。

总目标“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小学阶段背诵160篇,课外阅读总量290万字以上。

(4)重视能力培养。

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提出了默读、诵读、浏览方面的发展目标;(5)尊重个体差异。

如第三学段“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描述自己的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等;(6)鼓励合作交流。

如第三学段要求“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7)重视习惯培养。

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等,如第一三学段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四周事物的习惯”;(8)强调联系生活。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意思”,“能借助字典和生活理解生词的意义”。

2、谈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新理念?

(68页三3条)

(1)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首先体现在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自主阅读,独立阅读;没有自主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就不是个性化阅读;教师的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解,教师的讲解只能是教师的阅读。

(2)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关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点拨、启发、引导、激励,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阅读、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悟,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阅读和过程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阅读是生命的活动,《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阅读就是创造,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探索与创造的过程。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是什么?

(68页-87页)

(1)更新教学理念。

a.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让学生直接面对作品,这是自主阅读的第一步,是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的先决条件。

b.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

c.阅读的过程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2)培养阅读能力。

A、加强朗读和诵读。

正确示范、体会感情、提示难点、读后评议、熟读成诵。

B、强化体验,注意感悟。

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给予选择的自由,珍视独特的体验,适时点拨与指导,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C、注重积累,形成语感:

增加背诵量,拓展阅读面。

(3)创设自主阅读过程。

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变革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抓有疑处、抓分歧处、抓关键处、抓矛盾处)、开展活动(画一画、演一演、唱一唱、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

(4)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A、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把读书当做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

B、培养途径:

培养兴趣;具体方法(组织读书会、开展读书竞赛、办读书小报等活动);要专心读,带着问题阅读,充满感情地读;提倡“少做题,多读书”,高效阅读;重视朗读和默读,逐步培养会精读,略读,浏览各种读书方法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喜爱图书,爱护图书”和健康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健康卫生的读书习惯。

简述语文课程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

A、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C、阅读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D、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地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E、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F、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G、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

第九章写作教学的对比

1、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性质与地位是什么?

(88页5条)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

(1)写作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2)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3)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4)写作又极富有创造性,写作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5)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甚至往往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程度。

2、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89页总目标、阶段目标)

总目标: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阶段目标:

一至二年级叫“写话”,其重点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三至四年级叫“习作”,其重点是“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五至六年级也叫“习作”,其重点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课程标准与大纲比较,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突出强调了哪些基本思想?

A、鼓励“自由表达”;B、珍视“独特感受”;C、强调“真情实感”;D、淡化文体意识。

3、教学策略的优化有哪些?

(1)激发兴趣,培养乐写心理:

适当降低要求。

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让作文选题更具个性化。

鼓励写想象作文:

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丰富学生的记忆表象储藏;加以正确引导;从优秀作品范例入手指导学生大胆创作。

(2)丰富感知,积累写作材料:

指导观察生活;开展各类活动,“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进行广泛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张扬个性,鼓励自主表达:

多写放胆文,放开思路,彼岸行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