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6377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6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1.docx

《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1.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1.docx

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1

世界古代史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

人类的形成

[识记]

1.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

人类在距今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世界上的人类可分为三大主要人种:

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种族无优劣:

各人种之间,在自然体质特征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且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

这充分说明全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具有共同的祖先。

2. 完全形成的人

进化阶段

主 要 代 表

猿人 

早期

 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晚期

 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智人  

早期

 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

晚期

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3.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社会,人类最先进入----------原始社会

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

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原始社会(特征:

生产力低下,人类社会平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

母系氏族

1、群婚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2、农业和采集业为主,妇女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3、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也以集体为主

父系氏族

1、婚姻关系相对固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2、农业、畜牧业、手工业进步,商品生产出现   3、男子占据主导地位

4.父系氏族后期:

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私有财产==私有制==奴隶制==军队,监狱、法庭===国家形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大河

流域

—人类文明的摇篮

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

金字塔

地点:

古代埃及(前3500年)、非洲尼罗河流域;

功能:

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

《汉谟拉比法典》

地点:

古巴比伦(前3500年),西亚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制定者:

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前18世纪);

目的:

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地位:

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种姓

制度

地点:

古代印度(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

古代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形成等级制度。

分四个等级:

1婆罗门(祭祀、贵族——掌握神权);

2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政大权);

3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

4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特点:

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古代中国的分封制(前2070年)

地点:

发源黄河\长江流域,

了解它们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亚非文明与大河有关

西方文明与海洋有关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海洋文明)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1. 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的中心在:

最先在克里特岛、后在迈锡尼

2、斯巴达、雅典

A、斯巴达(崇尚武力,少数奴隶主贵族掌权)

B.雅典.雅典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是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雅典在伯利克里当政期间,达到全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伯利克里的改革

内容:

扩大公民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

表现:

政治上

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经济上

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

文化上

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

启示:

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

评价:

第一,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一定影响;

第二,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1/6。

3.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①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

②经过三次布匿战争,打败迦太基,成为地中海霸主。

③公元前1世纪,发生严重社会危机,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

罗马由共和国变成帝国。

④公元1、2世纪,帝国由于内战停止和统治政策的加强,局势安定,经济呈现繁荣局面。

⑤395年,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⑥476年,西罗马被日尔曼人灭亡,标志西欧奴隶制结束,封建社会开始(进入中古社会)

⑦1453年,东罗马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罗马帝国(前27~476年)—与中国秦朝、汉朝同期。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日本的封建化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一、大化改新

统   一

公元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学习榜样

中国隋、唐

改革内容

1、政治上: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2、经济上:

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

意义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启示: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起来。

其他

A、“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

B、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

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

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

日本人今天的和服、文字、家具等等,还保留着中国唐朝的习俗。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背  景

1、国家不统一,部落间相互仇杀   2、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的入侵,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国家。

领导人

穆罕默德

经  过

1、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传教  

2、公元622年(伊斯兰教元年),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3、公元630年,兵临麦加城,穆罕默德成为政治和宗教领袖,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4、公元632年,穆罕默德病逝,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重要动力

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特点:

等级森严)

政治

日耳曼人灭西罗马帝国建立法兰克王国---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改革:

(P31)

实行有条件分封,欧洲封建等级制发展起来

表现: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西欧土地制度以土地为纽带,是西欧封建社会骑士制度的基础

教会

罗马教廷至高无上

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表现:

政治上和王权分庭抗礼

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

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城市

1、10世纪时,西欧城市发展起来

2、市民阶级形成,早期资产阶级出现(来源与富裕商人和银行家)

作用:

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拜占廷

帝国

1、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圣索非亚大教堂)

2、15世纪时为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补充:

与西罗马帝国灭亡相距一千年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战争名称

时间

结果

影响

希波战争

前5世纪早期——中期

希腊获胜

希波战争是早期东西方文明的重要冲突.

亚历山大东征

前4世纪后期

攻入埃及,灭波斯,最远达到印度

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伴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

罗马帝国扩张

(大秦)

前27年——公元2世纪

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一方面,罗马帝国征服和统治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对战争的评价   

 有利面:

有利于征服地区与被征服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弊端(不利面):

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灾难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通 道

丝绸之路,连接欧亚非三洲

使 者

阿拉伯人贡献:

①将中国的古代发明传入西亚和欧洲,将阿拉伯天文学、医学、伊斯兰教带到中国,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②使(古代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传遍了全世界。

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一座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其他贡献:

创完整的代数学;《医学集成》、《医典》)

阿拉伯数字

印度人发明,12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马可·波罗来华

①1271年沿丝绸之路出发,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  ②受到元世祖忽必烈赏识,留在朝廷任职   ③17年后从海路回国,口述《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刺激了新新航路的开辟)

 第8课、第9课古代的科技与思想

文 字

文字

使用者

年代

象形文字(甲骨文)

埃及人

公元前3000年左右

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

与象形文字同时

腓尼基字母

腓尼基人

补充:

腓尼基文→希腊文→拉丁文→欧洲字母

宗 教

名 称

时 间

创始人

地 区教义

佛 教

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古代印度众生平等,忍耐服从,灭欲

基督教

1世纪

耶稣

巴勒斯坦地区耶稣就是救世主,死后升“天堂”

伊斯兰教

7世纪

穆罕默德

阿拉伯地区世间只有唯一的真神真主安拉,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共同特点:

后来都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科学家

代表人物

国别

成   就(地位)

阿基米德

古希腊

杠杆定律&浮力定律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文学戏剧

作品

作者

价  值

《荷马史诗》

荷马

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俄底浦斯王》

索福克勒斯

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

悲剧与喜剧之父

悲剧之父:

埃斯库罗斯

喜剧之父:

阿里斯托芬

《天方夜谭》(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阿拉伯人

研究阿拉伯社会的重要资料

建 筑

名  称

建筑类型及地位

麦加大清真寺(伊斯兰教建筑)

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

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

巴黎最古老的、最高的天主教堂

第十课:

一.文艺复兴

时间

背景

地区

中心思潮

实质

代表人物

作用

14世纪前后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资产阶级兴起

意大利(最早),随后扩展到欧洲

人文主义:

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个性,追求现世生活中的幸福

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但丁:

《神曲》

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

<<罗密欧与朱丽叶>>

<<哈姆雷特>>

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开辟

原 因

主要经过

影响

1、根本原因:

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与扩大

2、直接原因:

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的强烈向往

航海家

事迹

1、从欧洲到美洲、亚洲等地的交通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3.欧洲一些国家开始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

 

迪亚士

绕过非洲最南端,发现好望角

达·伽马

到达印度,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哥伦布

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

麦哲伦

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第十一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时间

原因

领导阶级

主要经过

结果

意义

1640年—1688年

根本原因:

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代表人物:

克伦威尔)

1、导火索:

苏格兰人民起义   

2、标志:

1640年国王召开议会筹集军费.  

3、1645年纳西比战役击溃王党军 

4.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   5.克伦威尔就任护国公  

6、1660年封建王朝复辟7、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通过

<<权利法案>>目的:

限制王权内容:

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权利法案》颁布的作用:

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1、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2、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

3、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第十二课美国的诞生

美国独立战争简表

时  间

1775--1783年

原  因

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经济的发展,英国殖民主义者压迫、剥削北美人民。

导火线

波士顿倾茶事件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

 代表人物:

华盛顿

 经 过

(1)爆发标志:

来克星顿之战  (1775年)  

(2)建军:

华盛顿成为大陆军总司令

(3)建国:

《独立宣言》发表(1776年7月4日)  内容:

宣言痛斥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独立宣言》发表的意义:

它是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的标志,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4)转折:

萨拉托加战役  (1777年)  (5)胜利:

约克镇英军投降(1781年)   

(6)结果:

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

历史意义

1.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2.  摧毁了英国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联邦制”(三权分立,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分管行政\立法和司法大权),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3.对欧美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第十三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拿破仑帝国简表

措  施

1、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颁布《法典》

2、对外多次打败反法同盟的军队,扩大法国疆域,控制欧洲很多地区

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

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

他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人民利益,激起了当地人民反抗。

分析拿破仑成功原因:

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有两个:

一方面是他的个人能力,他具有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另一方面,他的成功还与法国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有密切关系,可以说拿破仑的个人才华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法国大革命简表

时间

1789年——1794年

原因

法国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以罗伯斯庇尔为代表

经过

1、爆发标志:

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监狱     

2、颁布《人权宣言》内容:

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与《独立宣言》的不同点)……作用(意义):

它对否定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具有积极的进步作用。

3.1792年废除君主制,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4.高潮:

罗伯斯庇尔等人的恐怖政策    5、结束:

1794年7月,罗伯斯庇尔等人被推上断头台

历史意义

1、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2、传播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3、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它的彻底性,为世界各国树立了榜样)

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 间

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后

最早国家

英国

前 提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序 幕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重要发明

瓦特改进了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其它发明

汽船:

富尔顿(美国)火车机车:

史蒂芬孙(英国)

新生产组织

工厂制(从手工工场过渡到工厂)

完 成

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完成标志)

影 响

1、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2、逐步确立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

3、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鸦片战争为例)

                          血腥的资本积累

时间

新航路开辟之后

国家

葡萄牙(最先),西班牙,英国(后来居上),

路线

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影响

1、  非洲损失上亿精壮劳动力,造成了非洲的落后与贫穷

2、  欧洲殖民者获利丰厚,回国投资,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形 成

相继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18世纪后半期成为殖民地最多的国家

入侵印度

沿海据点,进行贸易活动→蚕食印度土地→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

影 响

1、造成了印度的贫穷与落后    2、殖民者利用掠夺的财富发展本国生产,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殖民地作为广阔的市场,也刺激的英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结 果

英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印度反英斗争

原因

工业革命后,英国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

时间

1857年——1859年

领导者

封建王公(以章西女王为代表)

性质

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意义

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  沉重的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拉美独立运动

对象

西班牙、葡萄牙

原因

1、西班牙、葡萄牙对殖民地的残酷压榨,殖民地人民对殖民统治不满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领导者

玻利瓦尔等

性质

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结果

拉美许多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起一系列的新兴国家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背景

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更加富有,工人待遇却很差,工人运动兴起

时间

1836年——1848年

政治纲领

《人民宪章》

目的

争取普选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地位

世界上第一次群众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不足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暴露(社会经济条件)

欧洲工人运动兴起(阶级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工人运动,将经验上升为理论(个人因素)

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诞生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作用

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补充: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1、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揭示了资本主义必将要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客观规律 3、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奋斗

 

1、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

2、新成立的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1、1871年3月,巴黎工人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政府,成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2、“5月流血周”,巴黎公社失败

意义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大无畏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国际歌]

原 因

北方资本主义与南方种植园经济的矛盾

焦 点

奴隶制的存废

导火索

1861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经过

爆发:

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初期:

北方军队准备不足,缺乏优秀将领,一再失利   转折:

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胜利:

1865年北方获胜

性 质

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

1、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2、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有一大障碍,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林肯的

功绩

1、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   2.赢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3、为美国经济迅速发展扫清障碍,为美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又一位著名的总统。

 俄国废除农奴制

背 景

1、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2、农奴境况悲惨,暴动频繁

时 间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废除农奴制

内 容

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2、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3、农奴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性 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 响

1、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2、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改革不彻底

日本明治维新

1、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2、1853年西方势力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  3、部分中下级武士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武力推翻幕府统治,并取得成功

1、政治方面: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

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社会生活方面:

提倡“文明开化”,向欧洲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日本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转折点;

2、封建残余势力依然强大,富有侵略性,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改革的作用:

改革社会中某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只有以奋进的精神实施改革开放,吸取先进文化、科技,才能使一个民族实现自强。

第二次工业革命简表

时   间

19世纪70年代

标   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

领先国家

美国、德国

主要发明

电灯、  电话、   汽车、     飞机

发明人

爱迪生、贝尔、卡尔·本茨、 莱特兄弟

主要表现

1、新能源的发明与应用(新能源指电力) 2、新通讯工具的发明(新交通工具指电报、电话)   3、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新(指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影   响

1、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表

背     景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同盟国(德、奥匈,意)VS协约国(英、法、俄)

原     因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目     的

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时     间

1914年7月——1918年11月

导 火 线

萨拉热窝事件

战     场

主要在欧洲(后扩展到亚洲、非洲、太平洋地区)

转折性战役

凡尔登战役

战争的扩大

1917年,美国、中国等参加协约国

结    果

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性    质

性质:

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影    响

影响★:

A、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国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灾难。

B、第一次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