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规划与管理各章重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6687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规划与管理各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各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各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各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各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各章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各章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各章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各章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各章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各章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各章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各章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各章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各章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各章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各章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各章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各章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规划与管理各章重点.docx

《市政规划与管理各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规划与管理各章重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政规划与管理各章重点.docx

市政规划与管理各章重点

绪论1.城市的起源城市是一个历史范畴,城市是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2.市政的概念:

市政是指城市政府根据国家法律和通过与市民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为实现城市自身和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制定城市运行规则和公共政策,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保障城市公共事务运行的管理和监督行为。

3.市政的内涵

(1)市政的政治学内涵从政治学角度理解的市政是指城市政治主体(城市政府、社会团体、无党派人士等)围绕城市公共事务而展开的各种政治决策与行政执行的活动过程的总称,目的是保持城市运行的稳定。

这一概念包含了如下几层意思:

1>城市政治主体是指全部城市政治体系。

2>城市公共事物是指城市广泛的经济、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社会福利、公共安全、交通、环境与公共卫生、公用事业、游憩设施等有关的城市社会公共事务。

3>政治决策和行政执行活动具体表现为成四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与执行过程。

<4>市政的目的是政治性的,即保持城市运行各个方面的平衡与稳定。

(2)市政的经济学内涵从经济学角度理解的市政是指城市政府围绕城市公共经济事务而展开的各种公共经济决策与行政执行的活动过程的总称,目的是实现城市总体效益最大化。

这一概念主要有如下几层涵义:

<1>市政主体或者说成是政府作为城市政府经济职能的承担者,具有寻求城市效益最大化的行为取向。

<2>公共经济事务是城市公共事务的物质基础,研究城市公共事务主要着眼于城市的公共经济事务。

<3>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主要体现为运用经济手段引导和约束政策实施对象的经济行为。

<4>市政的目的的经济性是以效用来评价的,即保持城市运行能在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中获得较高的发展速度和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3)市政的法学内涵从法学角度理解的市政是指广义的城市政府,包括城市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主体,围绕城市事务而展开的各种国家政权管理活动的总称,目的是提供有效的公共供给,保证城市有序、高效、公平运行。

法学意义上的市政着重研究在国家立法的前提下,如何补充立法的执行细则,针对市场失灵制定和保证市场秩序,以及为公平指法确定科学的行政程序。

具体来说城市各种国家政权管理活动主要指:

<1>补充国家立法,即根据国家法律原则,对于需要立法而国家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情况制定补充法律,保证各种行为有法可依;<2>根据国家法律和城市运行的市场失灵现象,制定公共规制的规则,以保证市场运行的秩序;<3>依法监督各主体的行为,通过法律程序和行政程序纠正各种“违规”现象;<4>依法调整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率。

3.市政的特征:

(1)政治性:

市政实质上是一种国家管理活动,或者说是国家管理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2)历史性:

市政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含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进。

(3)系统性:

市政是个大系统,是一个由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4)综合性:

市政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

(5)动态性:

市政不仅是组织、制度、体制等方面的静态结构,而且也是一个有序运行的动态过程。

4.市政管理学的涵义市政管理学:

是指研究城市政府行政机关和其他城市公共管理主体,对城市日常公共事务进行有效感觉的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市政管理的主体1.城市政治权力系统城市政治权力系统是指拥有某种正式、直接行驶城市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权力的各种组织。

在我国城市中城市政治权力系统包括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组织,包括国家政治权力系统的城市政权机构;城市国家权力机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政机关——市人民政府,司法机关——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以及这些机构的下级组织机构。

2.市委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政治领导:

政治领导主要指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上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主要干部。

2)思想领导3)组织领导。

3.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市人民代表大会在城市国家机构中处于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在城市区域内代表人民行驶地方国家权力。

它决定本市区域内的重大事项,统计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它的监督。

4.市人民政府性质与地位市人民政府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城市国家行政机关。

5.城市政治参与系统:

城市政治参与系统是指:

虽不具有正式市政决策和执行的权力,但对市政决策和执行有积极影响作为的群体、组织和个人的总称。

在我国城市市政管理中,处于这种间接主体地位的政治和社会团体有以下几种:

市政治协商会议、市民主党派组织、市人民团体6.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它不是国家政权机构的组成部分,但在城市基层工作中却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7.市民的概念市民是指:

居住在城市所辖区域内,持有本市有效户籍的合法公民。

根据我国现行法规和相关制度,构成我国市民概念的基本条件以此为:

具有本市户口、居住在市区内、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8.市民参政的涵义市民参政,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驶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

具体说来,包括市民的政治参与、行政参与和社会参与等内容。

9.市民参政的意义

(1)市民参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切入点

(2)市民参政是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3)市民参政是廉政建设的推进器10.市民参政的途径与方式创新

(1)市民意见表达方式的创新创新市民意见表达方式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基层和地方选举的范围和力度,广开言路,给各个阶层、各种职业、各社会团体和自治组织的市民,创造意见表达的途径和条件,并尽快将这些途径、方式和条件纳入制度化的轨道。

2>在法制化、制度化的基础上,借助大众传媒及其他舆论工具,为市民参政议政提供一个意见表达的阵地。

3>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努力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开展市民终身教育和职业培训,不失时机地抓好提高市民素质工作,以确保市民参政议政和意见表达的质量和效果。

(2)市民利益表达方式的创新市民利益表达是指代表某种利益的市民组织或市民团体,通过一定途径和方式,向城市权力机构提出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利益要求的行为。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我国市民利益表达的主要途径或渠道有:

个人联系渠道、代理人或代表渠道、集团参与渠道、市民监督渠道。

第二章市政管理体制与市政管理职能1.市政管理体制的涵义市政体制是关于城市政权机构、特别是城市政府的建制、地位、职能配置和机构内外上下权力关系及运行机制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

2.市政体制的本质市政体制的本质是处理城市中统治阶级内的关系3.市政体制的核心市政体制的核心是城市的权力在国家机构、政党组织之间的配制及其相互制约的关系。

4.我国城市建制体制市建制体制又称城市行政区划体制,包括设市的标准、市的行政地位、市的设置模式和市的下级行政建制四个方面的规定。

5.建制市的划分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分为4个层次,即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和县级市6.我国的市政府构成体制中的关系

(一)中共市委与城市政权机关的关系中共市委是我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城市的组织机构,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地方组织。

它对城市国家政权机关,包括市人大、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起着领导作用,处于领导地位。

(二)市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市人民代表大会在城市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首要的、最高的地位。

它与“一府两院”,即市政府、市法院、市检察院在同级城市政权体系中行政级别虽相同,但权力地位更高,不是完全并列的,而是从属的关系。

(三)市人民政府与司法机关的关系市人民政府与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都对市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都隶属于市人大,三者地位是并列的。

7.我国的市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形式

(1)首长制和委员会制

(2)集权制和分权制(3)层级制和职能制(4)完整制与分离制8.市行政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

(1)决策机制

(2)执行机制(3)反馈机制9.市政职能的涵义市政职能是指:

城市政府在依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作用,从动态来看,它是城市政府行驶职权、发挥作用的系列活动的总称。

10.市政职能的意义

(1)市政职能是城市政府各项公共事务及其管理活动的组织化,代表了城市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反映了城市政府行为的基本目的和宗旨。

(2)市政职能决定着城市政府管理范围和组织规模。

(3)市政职能既取决于国家和地方行政体制,又在不断地影响改变着城市各级政府上下左右的行政关系,是中央、省合成是政府权责分工和事务分割的重要依据。

(4)市政职能是城市政府实施“三定方案”(定人、定编、定机构)的追求依据。

11.市政管理职能特征广泛性、服务型、规范性、自主性、多样性12.我国传统市政职能的特点

(1)经济管理职能广泛而突出

(2)对其负责的事务管理控制程度高(3)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服务职能较弱(4)独立性和职权较少(5)职权与职责相脱节13.我国传统市政职能的缺陷和弊端从市政职能的主体来看,体制上过度集权。

从市政职能的范围和重心来看,职能界定不合理、不科学。

从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来看,单纯依靠行政手段,以多层次行政系统的“条块”和指令性的计划来管理城市事务,管理企业经营,而不是采用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和行政的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14.新形势下市政职能的特征市级政府的经济调控既具有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些共性要求,又具有自身的特征。

具体说来,这些特征是:

双向性、间接性、综合性、有限性、超前性。

15.我国市政管理职能改革

(1)实行市政职能的分解

(2)加强市政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3)科学配制市政职能职位(4)加强市政职能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训练(5)转变市政管理手段第三章城市发展战略管理1.城市发展战略的涵义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贯彻实施是现代城市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统领各项具体市政管理职能的主线,也是城市管理高层必须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2.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战略依据、战略愿景(战略目标)、重点战略、战略措施和战略反馈五个部分组成。

3.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要点1)明确城市发展战略的目标,世界银行组织曾通过对全球城市发展的研究为,城市发展战略应当最为关注如何成为持续成长的竞争性城市。

他们认为,可持续成长的城市是指一个有竞争力的、适于居住的、银行信赖的,而且治理和管理良好的城市。

适于居住的城市、竞争性城市强调、可信赖性、治理和管理良好。

(2)关注城市的发展条件分析与判断城市发展的真实的地位相关的一组概念是城市职能、是城市性质和城市定位。

4.城市营销城市营销,即把地区视为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将地区的越来发展愿景作为一个吸引人的产品,通过强化地方近来基础以及更加高效地满足和吸引既有的和谐在的目标市场(主要包括产业、投资者、定居人口、观光游客和会议人士等),来主动营销特别的特色。

5.城市营销的主要内容目标市场、目标市场需求、产品、城市营销主体6.学习型政府的内涵学习型政府:

是指在政府内部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机制,形成全员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的局面,从而提高整个政府的群体能力。

7.学习型政府的特征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意愿,即组织的共同构想。

(2)组织与各成员均善于学习。

这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3)组织结构扁平化。

(4)组织具备极强的自我创造力(5)弹性化的组织结构。

(6)能够实现充分的自我管理。

8.建立学习型政府的作用和意义

(1)具有高效竞争力的学习型政府能够更好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要求

(2)高瞻远瞩的学习型政府才能满足入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3)有凝聚力的学习型政府能够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9.学习型政府的构建

(1)使公务员成为终身的学习者

(2)使政府成为适合公务员学习的组织3)使培训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章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1.城市规划的定义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和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2.城市规划的发展

(1)第一代城市规划的理念——城市规划脱胎于建设学

(2)第二代城市规划的理念——城市规划的整体观(3)第三代城市规划的理念——城市规划扩展到社会经济等宏观规划领域3.城市规划的原则

(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4.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综合性、法制性、政策性、地方性、长期性、经常性、实践性5.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我国的城市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1)勘察、搜集和分析城市的基础资源

(2)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3)起草城市总体规划(4)评议城市总体规划草案(5)审议和通过城市总体规划(6)上级政府审查、批准城市总体规划第二阶段——编制城市详细规划6.城市规划管理中的行政法制原则行政合法原则、行政合理原则、行政效率原则、行政统一原则、行政公开原则7.城市规划实施控制的内容建设项目的审批、违法建设的查处8.土地利用的概念土地利用即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和社会经济的需要,通过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和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

9.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是根据土地派发利用的自己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历史基础与现状的特点,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等,对一定地方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活动。

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效益原则、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动态原则、协调原则10.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

(1)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

(2)土地利用专项规划(3)土地利用详细规划11.土地用途管制的概念土地用途管制是指:

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区域,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的制度。

12.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任务

(1)城镇建成区用途管制

(2)城郊土地用途管制13.土地储备的概念土地储备制度是指政府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收回、收购、置换和征用等方式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和储存,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土地,调控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制度。

14.土地储备的运行环节土地的收购、土地的储备、土地的出让15.我国城市土地储备的实施

(1)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上海模式

(2)行政指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杭州模式(3)行政指导、市场运作与土地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南通模式(4)土地储备与交易许可相结合的武汉模式16.城市基础设施的内涵城市基础设施:

就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7.城市基础设施的分类:

(1)按城市基础设施的性质,可分为基础设施和技术性基础设施两大类

(2)按城市基础设施的内容分类(3)按城市基础设施的资金运行状态,可分为自我平衡收支和国家补贴两类(4)按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结构,可分为垄断性和竞争性两类(5)按城市基础设施的空间位置和技术性能,可分为地下和地上两部分18.城市基础设施的特征1)地方公共物品性与效益的外部性

(2)经营管理的垄断性与多样性(3)建设的同步性与超前性(4)运行的协调性与系统性19.构建以项目为主体的投融资机制可根据公共建设项目的不同特点采取的投融资方式:

1)投资者共同组建项目公司2)以“设施使用协议”为载体的投融资方式3)以“有偿供给”为基础的投融资方式4)BOT投融资方式5)捆绑式组合型投融资方式(6)PPP模式20.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渠道

(1)国家和城市的财政支出,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2)积极开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融资渠道21.我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总思路

(1)重新界定城市基础设施的可市场化与不可市场化的界限

(2)充分发挥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的主导作用(3)利用项目的盈利性吸引非财政投资22.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

(1)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统一领导,是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根本保证

(2)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的配合,及其区、县政府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分工部门的分工协作,是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保障(3)改革和依靠基础设施的企、事业单位的经营和管理,是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关键(4)吸收多种所有制经济投资和经营基础设施,是搞活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新途径(5)人民城市人民建,是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源泉23.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内容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主要包括城市供电管理、城市供水管理、城市供气管理、城市道路管理、城市灾害管理等。

24.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1)根据城市基础设施部门和单位在公益性方面同市场化程度的区别,实行不同类型的经营管理模式

(2)根据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模式的不推,实行不同的定价制度(3)无论实行哪一种经营管理的模式,是基础设施的部门和单位都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25.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1)使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业型专项企业型

(2)使基础设施从福利型转为营利型(3)使城市基础设施由保险型转为竞争型(4)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治型转为法治型(5)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应当科学化26.城市成长管理的概念城市成长管理:

主要是指以政府为主题的针对城市空间规模扩展的控制和管理。

27.中国城市成长中的问题:

(1)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3)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4)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28.中国城市成长的特殊性

(1)城市化阶段差异2)城市化发展速度差异3)土地所有制基础差异4)中西方城市行政基础差异(5)市场化程度不一29.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的主要内容

(1)土地投放的规模、时序和区位

(2)成长模式——内涵与外延(3)功能分区——纯化和复合第五章城市经济管理1.城市经济功能城市经济功能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2.城市经济结构城市经济结构有广泛涵义,从社会分工着眼,是指城市经济各部门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数量比例,如城市产业结构、城市产品结构、城市资源结构、城市基础结构、城市就业结构等;从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着眼,是指城市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和数量比例,从生产关系着眼,是指城市所有制结构,即城市中各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例。

3.城市经济管理的涵义:

城市经济管理就是城市政府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对城市经济环境、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以使城市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取得最大的城市效益。

4.城市经济管理的特征区域性、综合性、两面性、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5.现代城市经济管理的任务

(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计划

(2)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3)不断调整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4)有效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5)加快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管理6)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市政公用设施6.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7.城市经济管理的机构系统在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下,城市政府各级管理机构的设置应采取集中统一、精简效能、分工合作的原则。

城市经济管理机构的设置,可分为决策、执行、咨询、监督等几个系统。

8.我国传统城市经济管理的弊端第一,政企职责部分造成城市经济管理的行政化第二,条块分割,城乡分割,造成城市经济组织结构的封闭化和分割化第三,忽视商品生产、机制规律和市场的作用,造成经济调节方式的单一化第四,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造成城市经济主体丧失从事经济活动的内在动力第五,排斥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造成城市经济生活的单调和呆板9.我国城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做到:

第一,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三,转变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方式为主的完善的经济调控体系,保证城市经济的健康运行。

第四,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把按老放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人通过城市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第五,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市居民提供同中国国情及市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10.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一、21世纪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目标1)城市化设备要达到60%左右,分三个阶段实施

(2)城市经济实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3)居民生活水平达到富裕水平4)城市经济于区域经济实现一体化二、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任务1)加速城市化进程,使城市化水平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重点是发展小城镇2)要在全国建立2—3个现代化国际城市3)以特大城市、大城市为中心建立和发展区域性的城市带和城市群,如以沈阳、大连为主的辽东半岛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京津冀城市群,以武汉、重庆、成都、西安、兰州等为中心的中西部城市群,并以城市裙带构架形成经济区,经济区成为中心城市的经济腹地。

同时在每个经济区内要发展一批特大城市,发挥特大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以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4)建立一批生态城市5)建立以交通为网络,以城市为结点,以市场为的国家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和基本构架11.市场失灵的涵义及其原因政府敢于经济运行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市场失灵论。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经济学家们常用市场失灵来指代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四个:

(1)垄断势力的存在

(2)外部性(3)公共物品(4)非对成信息12.宏观调控的概念: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以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经济措施。

所谓的宏观调控是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

13.宏观调控特征

(1)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

(2)以“间接性”为主(3)以“经济性”为主14.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

(1)货币政策

(2)财政政策15.微观规制的概念规制是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

16.微观规制的类别政府规制可以分为:

间接规制和直接规制17.城市土地市场失灵的应对

(一)解决土地市场垄断和投机的措施1.制订法规,规范土地市场的进入2.土地交易过程的管理3.加强对土地使用的监管4.直接干预土地市场的供求

(二)解决土地外部性和公共性问题1.制订土地利用计划、城市规划以及相关法案限制土地外部性,体现公共性2.严格限定土地权利人的某些权利,保留政府征用土地的权利18.政府失灵的涵义由于经济运行规律以及政府机构和制度本身的原因,政府干预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就会出现“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一方面表现为政府的无效干预,即政府宏观调控的范围和力度不足或方式失当,不能够弥补“市场失灵”和维持市场机制整场运行的合理需要,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政府的过度干预,即政府敢于的范围和力度,超过了弥补“市场失灵”和维持市场机制整场运行的合理需要,或干预的方向不对路,形式选择失当19.政府失灵理论的主要原因

(1)政府的行为动机

(2)政府的低效率(3)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4)政府赤字问题20.城市财政的内涵在我国城市财政是城市政府参与社会收入或产品的分配活动,也就是城市政府在占有和支配一定份额的社会产品过程中与社会各方面发生的分配关系21.城市财政管理的性质公共性、地方性22.城市财政管理的职能

(1)筹集资金

(2)综合平衡调节(3)综合平衡调节(4)财政监督和调节上述四方面功能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筹集资金是安排支出的前提,安排支出是筹集资金的目的,综合平衡和财政监督是为了合理地筹集资金和高效率地使用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