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委员会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6748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委员会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镇委员会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镇委员会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镇委员会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镇委员会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镇委员会工作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镇委员会工作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镇委员会工作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镇委员会工作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镇委员会工作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镇委员会工作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镇委员会工作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镇委员会工作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镇委员会工作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镇委员会工作报告.docx

《镇委员会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委员会工作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镇委员会工作报告.docx

镇委员会工作报告

 

中共双山镇委员会

工作报告

韩景成

2011年8月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代表上一届双山镇党委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从上一届中国共产党双山镇代表大会闭幕到现在的五年时间里,镇党委在市委的领导下,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带领和组织全镇广大党员及干部群众,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建设强镇”为统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增强农村工作组织化程度为保障,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抢抓机遇,应对挑战,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国民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党的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上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11年,预计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亿元,比2006年增长95.6%,年均增长19.12%;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411.7亿元,比2006年增长196%,年均增长39.2%;全镇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4万吨,比2006年增长75%,年均增长15%;畜牧业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比2006年增长127%,年均增长25.4%;工业生产总值达到1.6亿元,比2006年增长60%,年均增长15%;商品购销总额达到6.4亿元,比2006年增长128%,平均增长25.6%。

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

在粮食总产量和农业生产绝对值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前提下,二、三次产业实现了更大的跨越,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大幅度提高。

预计到2011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45:

18:

37调整为42:

20:

38,标明我镇以农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传统经济模式已经开始发生改变。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农业:

2011年,预计全镇种植业单位面积产量平均比2006年提高22.2%;适应性农业在农业总量中的比重大幅增加,经济效益较高的花生、杂粮和瓜菜种植面积比2006年增加40%。

规模化特色养殖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牧业小区发展到37个。

工业:

全镇工业在开始起步的同时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同地方特色农业初步形成了互为依托的产业链。

商贸服务业:

双山镇作为区域性商贸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商贸流通、物流仓储、餐饮娱乐、旅游休闲等行业的发展规模和经营档次与时俱进,对全镇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进一步凸显。

镇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新的层次迈进。

镇区建设按照城镇化发展前瞻性的要求,开始以“三横四纵”为骨架进行分区布局和推进。

在深入进行居住环境改造的同时,加大了排水管线、绿化带、文化广场的建设、更新和改造力度,加强了卫生环境整治和管理,使镇区整体面貌出现了明显变化。

村屯建设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全面推进,在“村村通”道路修筑、屯内街路整修、屯内绿化、清理多年积存的生活垃圾、建设和启动群众休闲娱乐广场等多方面实现了全方位地历史性突破。

新的良好生活习惯蔚然成风,多数村屯做到了常年全天候保洁,涌现出了如余粮、百录、玉尺等一批过得硬的村屯整治先进村和人居环境建设样板村群。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到2011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预计达到10000元,比2006年增加127%;镇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5000元,比2006年增加87.5%。

各项惠民政策得到不折不扣地落实,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在不断完善中高效运行,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2%,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公共财政向社会事业的倾斜力度进一步加大,各项社会事业的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

科技、教育、文体、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为提高全镇人民生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稳步提升,文明村屯和星级文明户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以农家大院、文化广场和村级活动室为载体的群众性娱乐活动正在普及,“平安双山”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发展和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党的建设成果突出。

党组织建设“三项工程”、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充分达到了教育党员、强化组织、促进发展、服务民生的目标要求。

全镇涌现党员致富带头人312个,发展致富项目416个,党员与群众结成致富对子4个。

村党支部硬件建设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廉政建设在创新中发展,在强化日常教育和严格惩处的同时,在改善机制、堵塞漏洞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建立了覆盖全镇的镇、村、屯监管监测网络,提升了预防腐败的工作水平。

总之,过去的五年是全镇上下政通人和、戮力同心、克难制胜的五年,是双山镇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五年,是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五年,是蓄积发展后劲最为充足的五年,是群众生活条件改善最为明显的五年,是党的建设成果最为显著的五年。

回顾走过的历程,我们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是:

1,坚持以强镇战略为统领的坚定信念不动摇。

在谋划总体工作和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立足于从实现跨越式发展,立足于巩固双山区域中心地位,始终把“强镇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统领,围绕“强镇建设”谋划各项工作,从而扩展了我们的视角,形成了整体合力,保持了积极科学的推进节奏,提升了总体工作水平。

2,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

全镇各行各业以开拓创新的新思维谋划工作,以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推动工作。

土地有偿流转稳步推进,新经营方式和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大量涌现,民营经济已经成为镇区经济发展的主体;政府机构改革顺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全面铺开,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出新步伐;对外开放全方位扩展,市场触角已经伸到国内外,物流仓储等现代经营手段已经进入企业经营过程。

3,坚持打造区域特色不动摇。

镇委始终把区位优势作为选择发展重点的主要依据,通过打造区域特色提高竞争能力。

针对镇区商贸现有优势和在辐射区域扩展的潜力,提出继续把商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不断扩展商贸业的辐射范围;针对全镇经济总量扩张的要求和本镇及辐射区域内资源条件、产品特点,提出把体现地方特色农副产品及农附产物加工业作为长期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努力打造较大规模的加工基地;针对全镇的土壤分步和交通条件,因地制宜地推进牧业小区、棚膜瓜菜园区和高产示范区建设,扩大了优质杂粮种植的面积,在提高产业关联度、延长农业产业链方面采取了引领性的举措。

4,坚持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不动摇。

面对全镇经济总量偏低、原有基础薄弱、靠内部挖潜增长余地有限的实际,我们一直坚持走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的路子,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杠杆。

强化了招商引资责任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专题招商,广泛挖掘各方面的潜力,形成了人人关心招商、人人参与招商的局面。

五年来,共引进资金6.5亿元,引进企业30余个,引进项目70余个,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5亿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6个,一些较大知名企业先后落户在双山。

5,坚持统筹发展不动摇。

在重点发展工业的同时,实现了三次产业的统筹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民生事业的统筹发展。

经济发展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可靠基础,社会事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保证。

6,坚持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动摇。

我们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注重把“创先争优”活动的本质内容和要求常态化,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素质,为其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条件。

面对村级组织的功能开始弱化、社会化管理水平降低的新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强化农村工作组织化程度,高度重视村级“两委”班子选任,在充分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力的前提下,注重对群众的正面引导,实现了群众意愿与党委意愿的高度一致。

同时,强化了镇政府的行政效力,以提高政府行政质量为前提,坚决保证政令畅通,维护党和政府应有的权威。

强化了村级两委班子的执行力,鼓励和支持基层组织站在群众的前面领导群众,大胆开展工作,从而保证了全镇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全面审视全镇过去五年的工作,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不高,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格局还没有形成;工业起步较晚,总量不足,缺少孵化带动能力较强的骨干支柱企业;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风沙干旱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部分群众的思想观念同“强镇建设”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部分干部缺乏组织和领导市场经济的必要经验;招商手段单一,招商环境尚有很大优化空间;社会事业在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基层工作还存在不平衡问题。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和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今后五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五年。

持续四年的金融危机已经过去,经济大环境开始复苏,新的一轮投资高涨期即将到来。

四平市以“一核三带”为核心内容的“十二•五”总体规划将我镇确定为战略节点镇,双辽市以“一核两翼”为核心内容的总体发展规划将我镇确定为全市两个区域性经济制高点之一。

长——深高速公路开通后,我镇将纳入长春一小时经济圈。

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发展思路,积累了一定发展实力、产业基础和创业经验。

但也应看到,我镇经济结构仍然处于较低层次,非农产业尚未充分发育,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政府可支配财力较弱。

周边乡镇也有迅速崛起的有利条件,相互竞争的态势已经形成。

今后五年是强镇建设的关键五年。

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如果在这五年里,抓住了机遇,乘势快上,就能够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初步构建“强镇建设”的主体框架,并为战略目标全面实现奠定可靠基础。

反之,如果再一次丢掉机遇,在竞争中落伍,不仅现有的比较优势丧失,而且大有希望的双山就会成为被边缘化的双山,将长期限于被动落后境地。

为此,全镇每个共产党员,每个干部群众,都要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真正形成了聚精会神建强镇、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整体合力,围绕强镇建设的目标拼搏五年,奋斗五年,在双山强镇建设的历史上谱写出无悔无憾的篇章。

未来五年全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镇建设为统领,从本地实际出发,以增强全镇经济实力、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全面改善民生为目标;以壮大具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加强镇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招商引资、投资拉动、强化市场服务体系、打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平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主要措施,把双山镇发展成为经济繁荣、辐射带动功能强、社会进步、富裕文明的中心城镇。

落实上述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五个原则,即: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继续以“统筹城乡发展和‘三化’、‘三动’”为中心统领各项工作,抢抓机遇,乘势快上,使全镇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纳入跨越式发展的轨道。

实现双山的优先发展和率先发展。

坚持从实际出发。

深入研究和把握镇情,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立足现有基础和条件,确定产业重点和布局。

坚持高标准起步。

面向未来,超前谋划,坚持标准,高位操作,高标准进行镇区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

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高群众收入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坚持统筹推进和可持续发展。

以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先导,提高人口承载能力和社会事业投入能力,实现经济及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实现速度和效益的统一,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统一,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统一。

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把双山镇发展成为商贸服务业中心镇、工业经济强镇,农村特色产业强镇,生态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先进镇。

到2016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亿元,平均增长22.2%;财政收入实现8000万元,年均增长27%;镇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00元,年均增22.2%;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5000元,平均增长10%。

三次产业的比重由42:

20:

38调整到33:

21:

46。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要突出抓好八项工作:

1、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用活用足相关政策

要继续深入解放思想。

摒弃一切束缚改革和发展的陈旧观念,牢固树立符合市场经济和“强镇建设”要求的新观念,使开拓进取、共建强镇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意识,为实现强镇目标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要建立符合“强镇建设”运行要求的工作系统和工作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手续,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为强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抓住两级市实施“一核三带”和“一核两翼”战略的机遇,争取相关政策,并把上级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把下放到镇里的各种权力真正变成发展的动力。

进一步落实土地适度宽松政策。

在节约土地和从紧安排的前提下,非农用地指标向重点产业倾斜,逐步实行耕地补偿和增减挂钩平衡,鼓励农民通过宅基地置换等方式参与镇区建设,保证新兴产业发展用地的需求。

打造产业发展的融资平台。

完善信用担保机制,建立企业贷款担保公司,鼓励民间信用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发挥民营经济在信贷方面的补充作用。

改革户籍制度。

打破原有的户籍限制,鼓励农民进入镇区从事非农产业,在户籍方面提供方便。

强化吸引投资的“洼地”效应。

落实对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通过政策和服务的拉力,吸引更多资金、人才和项目落户双山。

2,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经济建设是强镇建设的核心,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必须全力抓好。

大力发展特色、精品农业。

粮食生产作为我镇长期的主导产业,仍然不能放松,要保证粮食总产保持和超过现有水平。

同时通过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加大投入和提高耕作水平等途径,提高单产,确保总产,为发展特色、精品农业提供更多耕地余地。

继续推广喜沙耐旱的花生,实现具有区域优势的棚膜瓜菜和杂粮的突破性增长,形成规模优势,并通过种植品种的新、奇、特、早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目标要求。

畜牧业发展继续以“一黄两白”和养鹿为主。

要改进牧业生产方式,继续推进“一村一品”规模化生产,继续扩大现有专业养殖村屯的生产规模,向工厂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的方向迈进,到2016年前总体规模要提高4倍以上,发展德利牧业、海天牧业等5个以上具有较大规模的牧业养殖企业。

精品农业:

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到2016年全镇特色精品农业的总收入达到1亿元,农民人均在特色精品农业方面的年收入达到5000元。

优先发展工业。

由于农业和商贸服务业增长的空间有限,又不能吸纳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从长远发展的角度上认识,发展工业将成为全镇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载体。

为此,要在全镇总体发展布局中把特色工业进一步突出出来。

工业发展也必须围绕“特”字作文章,通过特色产业和产品,形成规模优势和声势效应。

重点发展消化、转移辐射区域内的农业产品和农业副产品,通过工业加工大幅度提高附加值。

同时,围绕辐射区域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开发工业加工项目,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一些有竞争优势的项目。

在工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尽可能引进和培育规模较大、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工艺装备水平较高的企业,另一方面发展产品具有特色的群体性中小型企业,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全镇特色工业主要打造一个支柱产业、五个生产系列。

一个支柱产业即:

农副产品和农附产物加工业。

具体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粮食的深度加工。

开发小杂粮精加工、精包装项目,建设具有足够规模、产品品质较高、有较高知名度的杂粮加工企业;积极发展具有传统优势的豆制品加工业和其他符合市场需求的中小规模农副产品加工项目。

二是大力发展肉类食品加工业。

围绕本地及周边区域“一黄两白”的资源优势,发展集饲料、屠宰、肉奶制品、肥料等多种加工项目为一体的企业集团。

三是利用当地充足的秸秆等农附产物,大力发展生物质能系列产品。

建设若干生物质能燃料、饲料生产基地,开发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的木朔板及相关制品生产项目,创造条件上生物质能发电项目。

五个生产系列即:

风力发电系列、农业机械制造维修系列,建材生产系列,以天然气为原燃料的生产系列,争取为“一汽”配套的汽车零配件生产系列。

巩固和发展商贸服务业中心地位。

一是重点围绕本镇和周边乡镇农业生产特点和需求,瞄准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发挥商贸业对农业生产的引领和杠杆作用,不断扩展辐射范围。

二是围绕特色工业调整商贸服务业运营结构,实现工业和商贸业的良性互动。

三是适应辐射区域群众生活不同档次的需求,发展若干不同层次的饮食服务娱乐场所,积极发展旅游休闲业。

四是不断引进现代经营方式,积极发展物流配货、期货贸易、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中介服务组织和现代商业手段。

要按照专业化和规模化的要求,对市场和商贸服务设施进行合理布局,在现有基础上作强农贸、化肥、农药、良种、农机具、建材等专业市场;全面完善四大农副产品销售基地,即玉米销售基地、优质水稻销售基地、优质杂粮销售基地、绿色果菜销售基地。

加大对“八一”湖旅游风景区的投入,发展具有特色的游乐项目,提高服务档次和经营水平。

3,继续实施投资拉动战略

目前我镇发展进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经济的总体规模过小,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实施投资拉动战略,而目前我镇财政实力较弱、社会积累严重不足、融资渠道很窄。

为此,实施投资拉动战略必须靠两个方面支撑:

一靠招商引资。

要积极引进域外资本,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吸引更多域外企业和人士来双山谋求发展。

不断拓宽招商渠道,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开展各种切实有效的招商活动。

要充分发挥软环境的拉动作用,以最优的投资环境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责任制,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招商的氛围,广泛挖掘各方面的潜力,形成人人关心招商、人人参与招商的局面。

二靠民营经济。

要把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通过对外引进和内部培育两个途径,使若干有市场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在全镇经济跨越式发展中发挥骨干和带动作用。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向多行业和多领域延伸,支持和推动他们进入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4,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强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改善民生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是招商引资的硬件条件,所以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全面改善全镇路网建设。

以国省干线公路和县级公路为骨干,全面改造乡级公路,实行硬面化公路“屯屯通”。

积极争取长——郑公路过境段的改线。

镇区要按“三横四纵”的布局进行规划控制和积极推进,全面改造给排水、供电、供热、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

实施区容区貌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镇区品味,大幅度增加镇区美化和绿化面积,提高美化和绿化标准,在适宜之处留有一定面积的水面。

加强环境管理,多渠道解决管理资金,建立精干的专业管理队伍。

设置分类处理的垃圾存放场地,及时对垃圾进行无害处理和循环利用,打造“清洁双山”品牌。

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

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找出带领群众致富的突破口,以敢于攻坚的精神持之以恒地进行落实。

在群众致富水平明显提升的前提下,全面改善村屯面貌和群众的生活质量。

要巩固和发展村屯人居环境建设成果,全面推广余粮村村屯整治的经验,确保达到余粮村标准的村占全镇总数的70%以上。

要保证村屯整洁的常态化,做到全天候整洁,切实为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5,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共事业

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面提高文明镇和文明村屯建设水平。

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建设强镇”的强大合力。

努力打造以“务实创新,团结和谐,乐观向上,文明健康”为主旋律的双山文化,振奋广大干部群众的士气。

巩固“平安双山”建设成果,强化全社会的打、防、控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要高度重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同时开辟多种投资渠道,大幅度增加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

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使对教育的投入增长超过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的增长的比例。

在继续抓好普通教育的同时,进一步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形成多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培养更多本地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

要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做好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诊疗为目标,构建新型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提高医疗机构等级和服务水平,改善医疗条件,让广大群众享有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医疗卫生服务。

进一步加强镇村两级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和场所建设,丰富人民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扎实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发展保护、开发、利用好满族文化历史遗迹和双山历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要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6,全面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条件

一是加快科技创新。

要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不断增加全镇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

一要加大科普工作力度,提高全民的整体科技素质;二要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依靠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三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引进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和项目,努力提高工艺水平、技术装备水平和自主创新水平;四要建立并逐步完善新型的科技推广体系,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鼓励和支持民营推广机构进入科技推广市场。

到2016年,全镇经济增长综合科技贡献率达到60%。

二是积极推进人才兴镇战略。

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努力培养本地人才,积极引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外地人才。

营造凝聚人才和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通过项目建设和事业发展为人才施展聪明才智搭建广阔平台。

对人才实行奖励和鼓励政策,尽力提供多方面的优惠。

面对“强镇建设”的现实需要,要把善于资本运作的企业家人才、善于招商引资的社会活动人才以及善于引领农民走向产业化经营的农村经纪人人才作为培养、引进和提供优惠的重点。

通过企业家人才有效的资本运作,使有限的资本迅速扩张;通过社会活动人才,为我们引来资金和项目;通过农村经纪人人才,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产业链条的拉长。

三是实施名牌战略。

要不断推出市场竞争能力强的名牌产品。

一要靠规模。

通过具有足够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和经营,形成声势效应。

二要靠特色。

要充分利用五棵国家级蔬菜生产标准化基地和海天牧业省级生猪生产繁育标准化基地的先决条件,通过产品的绿色环保和高品质以及新、奇、特、早特质,抢占市场先机,并通过一二年的努力,把德利牧业建设成国家级肉牛标准化生产基地;三要靠质量。

通过精细加工,赢得信誉。

四要靠营销。

通过市场宣传和品牌包装,扩大产品知名度。

努力创出绿优水稻品牌、花生品牌、白鹅品牌、无公害果菜品牌、小杂粮及精细深度加工品牌、肉类食品品牌、玉米油品牌、豆制品品牌及其他工业品品牌。

7,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进一步做好扶贫和救助工作。

改善扶贫救助的思路,努力实现由送钱送物向送致富项目和致富办法的转变,帮助扶贫对象从根本上脱贫。

同时,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专项救助配套为重点,以应急救济、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临时救助机制。

提高五保供养水平,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努力改善供养条件。

认真解决边缘群体因病、因灾或因子女上学等原因造成的临时性、突发性特殊困难。

建立以养老服务、孤儿养育和残疾人权益保障为基本内容、以家庭为主体、福利机构为补充的社会福利体系,逐步实现社会福利服务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兴办福利机构。

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和劳务输出的组织力度,扩展输出渠道,提高劳务输出档次。

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镇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和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要积极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力争实现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全覆盖。

8,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巩固生态试点镇的成果,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水平。

把解决风沙干旱作为改善环境质量的重点来抓,以荒漠化治理、植被恢复、水源涵养为主要措施,努力建设强有力的生态保障。

加强植树造林和管护工作,强化“三化”草原治理,积极落实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通过降水强排和向地下集中渗漏多种途径,努力涵养镇区地下水源。

加大抗旱节水工程的实施力度,进一步发挥现有自然泡塘、水库等蓄水设施的作用,力争使全镇有水资源条件的农田都在抗旱水源井的覆盖之内,从根本上解决干旱对全镇农业的危害。

加强农田标准化建设,继续加大土壤改良力度和农田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