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6903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塞腰鼓》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安塞腰鼓》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安塞腰鼓》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安塞腰鼓》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安塞腰鼓》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安塞腰鼓》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安塞腰鼓》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安塞腰鼓》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安塞腰鼓》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安塞腰鼓》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安塞腰鼓》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安塞腰鼓》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安塞腰鼓》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安塞腰鼓》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安塞腰鼓》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安塞腰鼓》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安塞腰鼓》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安塞腰鼓》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安塞腰鼓》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安塞腰鼓》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塞腰鼓》教案.docx

《《安塞腰鼓》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塞腰鼓》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塞腰鼓》教案.docx

《安塞腰鼓》教案

《安塞腰鼓》教案

《安塞腰鼓》教案集锦8篇

《安塞腰鼓》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品味西北特有的艺术奇葩。

  2、学习文章形、神结合的语言。

  3、感受生命的律动、蓬勃想像力。

  教学重点:

  1、利用多媒体教学,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多媒体关于安塞腰鼓的图片,讲述关于“安塞腰鼓”的历史。

  安塞腰鼓起源于安塞一带的民间舞蹈艺术,相传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安塞腰鼓刚劲激昂、剽悍豪放、气势磅礴,是陕北民魂的体现,号称“天下第一鼓”。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合注释,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和义。

  亢奋、晦暗、羁绊、冗杂、叹为观止、戛然而止

  2、文中的安塞腰鼓经历了哪三种变化?

  a腰鼓表演前安静的腰鼓

  B腰鼓表演中激昂的腰鼓

  c腰鼓表演后寂静的腰鼓

  3、请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课文,体会全文语速、语调的变化。

  明确:

  1―4自然段:

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5―27自然段:

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28―30自然段:

语速舒缓,语调轻柔,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

  三、赏析文章第七自然段,播放视频,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四、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师:

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挣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合谐。

我们重点品读两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之势与所要歌颂的生命力量相辅相成的。

(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1)从用词方面说:

  A、“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B、“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C、“这腰鼓励,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2)从修辞上说:

  A、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的气势。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句内部的排比:

“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句与句之间的排比:

“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使人想起: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

  使人想起: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

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C、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小结:

安塞腰鼓带给我们视觉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上的震撼。

看来艺术欣赏不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

(如骤雨,如旋风,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鼓的“形”;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意”;“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带。

  六、归纳总结,言尽意长。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锡铭,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激越豪壮,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七、练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作业:

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

《安塞腰鼓》教案篇2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浓墨大笔,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以诗载情,使整个散文呈现出雄奇的诗意美;想象奇伟,意境雄浑。

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以“朗读”为主,在朗读中感受气势,在品读赏析中感受语言之美,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

  教学目标: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本文的学习,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片断播放,观感引读

  播放3~4分钟的腰鼓舞片段,并学生在观感畅谈中引入课文。

【本课导入,从感受声音、欣赏表演开始,学生一下子便进入了中心地位,和同学们坐在一起,共同欣赏,创设了一种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与本文的教学、学习思想符合。

  二、学习新课

  第一板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词句补白,让学生学会概括,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明结构。

  说明:

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个部分。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3、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

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

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出示幻灯片,播放例句,学生与之对照。

)【句式补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美妙之处。

  第二板块:

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1、学生采取"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学生齐读第6段,教师奖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样式。

(出示幻灯)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身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形式,仿写句子,并反复朗读。

【仿写句子,考学生对排比句的运用,加深对文章理解。

  2、指导学生采取"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学生可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

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把方法教给学生,给学生一个框架练习说话,使学生不至于没有思路。

  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第三板块:

品读文章,学用语言

  1、学生再读文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2、学生写好后,小组互评,选出好的作品,课堂展示,师生共议,评出好作品若干,并给予奖励。

【语言补白,学以致用,充分利用这篇文章的特点,读写结合。

  三、布置作业:

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一、知内容:

“……的安塞腰鼓”

  二、明结构:

“好一个安塞腰鼓”核心句

  三、寻美点:

(根据学生发言板演)

《安塞腰鼓》教案篇3

  一、思想主题

  作者以激情四溢的笔墨,描写了安塞腰鼓的热烈、豪放、激越,以及它所蕴含的蓬勃的生命力。

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出来,力量又带生命奔腾升华,文章赞美了安塞腰鼓,也赞美了黄土高原,赞美了朴实、坚韧的劳动人民,更赞美了一种自由、坦诚、热烈奔放,豪放洒脱,坚韧顽强的生命状态。

  二、结构内容

  本文在结构上较为鲜明,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四个自然段,主要写敲鼓前的预备阶段。

这一部分首先概括描写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的外貌、神态,并以静衬动,蓄势待发,为下文安塞腰鼓的响起做好了铺垫。

  第二部分从“但是”到“成了茫茫的一片……”,写安塞腰鼓演奏的阶段。

这一部分可以再分为几层,这里运用了一种反复的修辞手法――“好一个安塞腰鼓”,文中出现了四次,可以自然分为五层。

第一层,写场面和感受,突出了安塞腰鼓气势的壮阔和豪放;第二层,写鼓声,并且写与观者产生共鸣,突出这力量给人的震撼和鼓舞;第三层,写后生们的动作,突出这力最体现了生命力的奇伟磅礴;第四层,写舞姿,极赞安塞腰鼓所显示的力量之美;最后,写节奏,它是生命的渲泄、升华的体现,更使人产生一种崇高、向上的精神境界。

  第三部分即最后三个自然段,写鼓声的戛然而止。

这一部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以静衬动,写人们被深深吸引,并沉醉其中,进入到安塞腰鼓所带进的心境、意境之中,突出了它的感染力之强。

  三、激昂的排比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段落,犹如江河一泄千里不可遏止。

许多排比,对仗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四、铿锵的节奏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

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

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点喘息的机会。

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五、关于抓住中心进行教学的建议

  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要抓住生命和力量的宣泄这一中心点,让学生深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要围绕生命的勃发来理解作者对黄土高原和江南的议论,不要作无谓的争执。

  六、指导学生诵读的教学建议

  根据文章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读,以一组的学生为一单位,分角色读或分段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觉得读乐无穷。

《安塞腰鼓》是篇铿锵激越的散文诗,可让小组先讨论,揣摩该如何表现文章激越、疾猛的节奏,然后要求每小组朗读一节,另让四组男生读四段构成排比的反复句。

这样在无形中又形成了一种比较和竞争气氛。

《安塞腰鼓》教案篇4

  学习目标

  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重点)强化朗读训练,体会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效果。

(难点)

  题目解说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是陕北人粗犷、豪迈、开放性格的象征。

它是黄土高原上的“绝活儿”,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题目交代了记叙的中心内容。

  生字词

  茂腾腾:

陕北方言,形容有活力的样子。

  朴实:

质朴诚实。

  恬(tián)静:

安静;宁静。

  亢(kàng)奋:

极度兴奋。

  晦(huì)暗:

昏暗。

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大彻大悟:

彻底觉悟或醒悟。

  羁(jī)绊:

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羁,约束。

  蓦(mò)然:

突然、猛然。

  冗(rǒng)杂:

繁杂。

  严峻:

严厉,严肃。

  烧灼(zhuó):

热情激荡。

  磅(páng)礴(bó):

(气势)盛大。

  淋漓:

形容畅快。

  战栗(lì):

战抖。

  叹为观止: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奔突:

横冲直撞,奔驰。

  戛(jiá)然而止:

声音突然中止。

  句段全解

  全文共30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段):

写安塞腰鼓表演前的寂静。

  第二部分(5-27段):

写安塞腰鼓的表演达到了高潮,人、舞、鼓汇成了茫茫一片。

  第三部分(28-30段):

写极动极静之后,一声不甚清晰、遥远的鸡啼,显得余音悠长。

  主题归纳

  这篇散文,通过对安塞腰鼓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个舞动场面的描写,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表现了西北汉子的阳刚美和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讴歌了中华民族和黄土高原特有的文明。

  课内达标练习

  1.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

  A.晦暗(huì)闭塞(sāi)渺远(miǎo)

  B.羁绊(jī)烧灼(zhuó)冗杂(rǒng)

  C.骤雨(zhòu)震撼(hàn)磅礴(bàng)

  D.戛然(jiá)辐射(fú)蓦然(mò)

  2.阅读下列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zào__燥_____热了,使tián_恬_____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jiàn_溅___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kàng_亢____奋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B.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极度兴奋)

  C.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阴冷)

  D.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

(声音突然中止)

  课内阅读

  4.文章为什么要反复写安塞腰鼓“隆隆,隆降,隆隆”的声音?

  渲染气氛,突出安塞腰鼓铿锵激越的声势。

  5.“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这两句诗有什么作用?

  通过“落日”“大旗”“马鸣”“风”这些奇特、美丽的虚写景物,激发读者想象,侧面烘托出安塞腰鼓表演时雄浑、壮观的场景。

《安塞腰鼓》教案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进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标处节次,画出生字。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生字。

投影:

  

(1)根据课后生字表自学生字读音。

  

(2)指名读生字,及时纠正。

  (3)自由读生字,同位互相检查。

  (4)再指名读。

全班齐读。

  3、解释词义。

  

(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班级交流:

  三、指导朗读。

  1、重点指导:

  

(1)自由读。

注意语气。

  

(2)指明范读。

  (3)再指名读。

  (4)自由读,同位指导。

  (5)再指名读。

  2、逐节指名朗读。

随时纠正不当之处。

  四、指导写字。

  1、自由观察字型,找出难写的字。

  2、指导。

  3、学生临写,教师指导。

  五、布置作业:

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本文的学习,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

  二、学习新课

  第一板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2、明结构。

  说明:

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个部分。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3、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

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

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出示幻灯片,播放例句。

学生与之对照,进一步体会文章的美妙之处)

  第二板块:

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1、学生采取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所谓替换式品读,就是将文章形式变为别的形式再读,比较、品味其中的美。

  学生齐读第6段,教师奖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样式。

(出示幻灯)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身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并反复朗读。

  2、指导学生采取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学生可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

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第三板块:

品读文章,学用语言

  1、学生再读文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2、学生写好后,小组互评,选出好的作品,课堂展示,师生共议,评出好作品若干,并给予奖励。

  四:

布置作业:

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一、知内容:

“……的安塞腰鼓”

  二、明结构:

“好一个安塞腰鼓”核心句

  三、寻美点:

(根据学生发言板演)

《安塞腰鼓》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一曲荡气回肠的《黄土高坡》声中,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黄土高原,学习第14课(读题安塞腰鼓)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赞叹安塞腰鼓的话?

是那一句?

(出示:

“好一个安塞腰鼓”板书“好”)

  那么文章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安塞腰鼓的“好“?

  (场面、鼓声、后生、舞姿)

  二.感知“腰鼓”

  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6-17自然段,分别在这四个方面中划出让你感受到安塞腰鼓“好”的句子,并在边上写写批注。

  小组合作:

  一读:

在小组中朗读你划出的句子。

  二说:

说说你的感受。

  三补充:

互相补充

  三.情动“腰鼓”

  教师评价小组合作。

  首先让我们一起感受安塞腰鼓的场面。

这一段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安塞腰鼓的“好”?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1.排比,有气势,鼓声激荡。

(来,读一读,分享你感受到的气势)

  2.比喻,读一读这些用来打比方的词:

有力量有气势的东西,让人心潮澎湃。

  3.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4.是的。

读着这样激动人心的文字,我们的脑海里一定还原了这场粗狂豪放真实场面。

我相信你们一定能看到更多、听到更多,谁能来试一试。

  课件出示:

  ______一样,是喧腾的鼓声;

  ______一样,是;

  5.多好的理解啊!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争取读出这种气势来。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

  1.找出相对意思的词,理解对比的作用,体会安塞腰鼓的感染力;

  2.指导朗读,理解体会场面的火烈。

  此时的空气已不再冰冷,此时的阳光也不再恬静,此时的整个世界都亢奋了,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样的场面吧!

  看了视频,顾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心潮澎湃,把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此时此刻,你想怎么称赞这腰鼓?

好一个()的安塞腰鼓!

  师过渡:

安塞腰鼓不仅给人视觉上强烈的冲击,在听觉上,更给人剧烈的震撼!

在鼓声这一段中,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好”?

  ▲鼓声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好一个安塞腰鼓!

  这种激情甚至把你感染了,从你的朗读中我们也感受到了

  1.为什么“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你怎样理解?

(鼓声有极强的震撼力,撞击在观众的心上)

  多么奇特的想象。

来,男生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2.仿写练习

  沉重的鼓声还会碰撞在哪里?

用文中的句式来说一说。

  是啊!

铿锵雄壮的隆隆鼓声,一锤又一锤、一波又一波的震撼敲击着我们心。

让我们忍不住大吼一声:

生齐:

好一个()的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的好不止于此,还好在那群击鼓的后生。

  ▲后生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1.从这一段中你感受怎么样的后生?

(元气淋漓)

  “后生们的胳膊……”,朗读体会,排比句式的气势;从“震撼、威逼、烧灼”三个词来理解体会后生们的生命力活跃而强盛。

  2.(师相机介绍黄土高原的生活)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贫瘠的土地,风沙、干旱,让很多地方寸草不生。

然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后生们的,用他们的胳膊、腿、全身――!

  3.同学们,为什么这里不用敲击,而用搏击?

  是啊,

  黄土高原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用勤劳与恶劣的环境――搏击;

  他们住土窑洞,穿粗布衣,吞糠咽菜,他们用坚韧和顽强与命运――搏击;

  劳作之余,他们打起安塞鼓,唱起信天游,他们用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搏击。

  这样的土地养育了这样的后生,难怪作者说……

  “好一个黄土高原!

好一个安塞腰鼓!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舞姿部分好在哪里?

  ▲舞姿:

  1.这是什么样的舞姿?

(叹为观止)

  (充满了力量的舞姿、呼呼作想的舞姿……)

  所以这样的舞姿使人(战栗于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2.理解“叹为观止”的意思(因看到的事物美妙到了极点而赞叹)

  看到了什么?

怎么样赞叹的?

(齐读“好一个痛快了山河……”)

  3.齐读17小节(轮读的方式)

  是啊!

当你置身于这样的火烈、豪放、壮观、叹为观止的景象下,人、鼓、声、舞都融为了一体,此时,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让我们一起读好第十七小节。

  “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