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当下就业形势分析与指导.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7335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当下就业形势分析与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学生当下就业形势分析与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学生当下就业形势分析与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学生当下就业形势分析与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学生当下就业形势分析与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大学生当下就业形势分析与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大学生当下就业形势分析与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大学生当下就业形势分析与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当下就业形势分析与指导.docx

《大学生当下就业形势分析与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当下就业形势分析与指导.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当下就业形势分析与指导.docx

大学生当下就业形势分析与指导

大学生当下就业形势分析与指导

根据教育部统计,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

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495万,2013年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人,2014年毕业生人数继续走高,达到727万。

而据预测,2015届毕业生预计将达到749万。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

(一)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三碰头"使本来就存在的就业困难更加突出。

(二)企业改制减少用工、采用高新技术等原因,进一步优化、控制人力成本,使得对劳动力的需求呈下降趋势。

(三)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民进城的门槛不断降低,进城农民工日益增多,从而给城镇就业进一步增加了压力。

(四)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部分学校由于扩招造成教学条件下降而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人才培养没有与社会发展需求很好的结合,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

二、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

(一)调研显示,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从专业看,工科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理科类毕业生较高,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率较低(见图1);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

业率较低。

图1

(二)大学生扎堆一线城市,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

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表现更为明显。

(三)朝阳产业竞争力暴涨,传统行业受冷落。

从智联招聘数据来看,毕业生简历扎堆在IT、环保、能源、信息产业等朝阳产业,传统医药、制造、加工行业遇冷。

从XX指数2013年12月毕业生搜索最热门公司来看,TOP20大多集中在互联网、金融两大行业。

腾讯、华为、XX等成为校园招聘最受关注的公司。

而招聘上升最快的企业当中,汽车、科技、制造成为校园招聘潜力行业。

资格证书的热度间接反映了对应职位的热度。

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的繁荣,刺激了对应资格证书考试的热度。

资格证书从近两年的搜索热度来看,建造师、会计、司法考试是最热门的三类资格/职称考试,但是,人才市场上对初级人才的需求逐渐饱和,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证的热度相比前两年,大幅下降。

以高薪、高职、明星人物频出为优势的IT、信息、电子等行业,近年来受到广大求职者追捧。

“人才热”现象导致朝阳产业人才局部饱和。

“程序猿”、“IT民工”、“码农”等网络名词的出现,也体现了这些行业人才过剩、职位低、压力大等特点。

从2010年至2014年的薪酬趋势来看,朝阳行业的高薪优势明显丧失,而企业淘汰率高、人员流动过快等不安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发展。

反观医药、制造、加工等传统行业出现技术、生产人才巨大缺口,近年来薪酬增长速度惊人,正成为高薪人才的“摇篮”。

 

图2

通过图二可以看出,像软件等热门行业领域,竞争压力,且招聘人员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二三线城招聘量小但竞争指数偏低,反映出热门行业的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行业的相关地理分布状况.

(四)信息缺乏,信心缺失,毕业生或选择逃避就业。

校园招聘活动中常见的宣讲会、介绍会、就业指导等很难让毕业生深入了解企业制度、文化、职位定位和自我职场规划。

毕业生对职场信息的缺乏,导致自我职业道路迷茫,加上来自社会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毕业生在受到求职打击、四处碰壁的情况下,很容易陷入迷茫、焦灼的状态,在悲观的情绪中失去方向、失去信心,不敢投递简历或选择逃避就业。

大家对于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了解,只能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了解,而这方面的信息获得往往是不系统、不全面的。

同时,因为职业规划方面的培训缺失,大学生求职者就业的时候也更加迷茫,并且,真正的职业规划只能从企业里实习开始,任何纸上谈兵的职业规划意义并不大。

(五)价值观、需求偏离,企业与毕业生产生代沟。

随着企业发展不断趋向成熟,人才成本管理上也更精细,招聘“性价比”高的毕业生并培养成为企业后备力量已成为趋势。

然而很多企业对于“90后”自由、独立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了解欠缺,未能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仍然沿用对于“70后”、“80后”传统的集体管理模式,忽视个性化管理,导致企业与求职者矛盾频出。

我们发现,“80后”的父母大多为60年代出生人群,这部分父母集体主义强,对社会缺乏安全感,艰苦奋斗,被他们教育出来的“80后”人才,大多继承通过自己奋斗提高生活品质的精神;而作为“90后”父母的70年代生人,享受过经济改革的各种红利,生活水平得到跨越式提高。

“90后”毕业生往往没有生活压力,不为金钱工作,更看重工作的趣味性和个人喜好。

企业传统的“高薪留人”、“高压管理”思路遭到新生代职场人反感和抵抗,出现频繁的跳槽和裸辞的现象,让企业大为头疼。

调查发现,新生代毕业生对雇主的期望排在前五的分别是:

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对员工的尊重、提升个人核心能力的机会、完善的福利待遇以及和谐的内部人际关系。

三、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

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增加速度。

大部分在校学生没有意识到就业人数的递增速度已远远超过工作岗位的增加速度,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束手无策。

同时,我国中小企业太少,就业容量不大,加剧了供需矛盾。

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99.5%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劳动者65%—80%在其中就业(包括社区与中介)。

但我国中小企业太少。

日本1.25亿人——中小企业660万个

中国14亿人——中小企业7339万个

国家工商行政总局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7339万家。

(二)就业信息获取不及时。

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大学生没能及时获取相应的信息及大学生发布了应聘信息但由于种种原因用人单位没有获取,这两种情况造成了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人的局面,延长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过程。

(三)自我能力认识不足,所学知识与现实要求不匹配(见图4)。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才难”。

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学科和专业设置结构脱离社会需求(见图6)。

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应届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劳动力需求市场相脱节,从而加重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一方面,造成应届毕业生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对不同专业需求的不平衡直接影响着非热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实际就业选择与社会现实需求之间发生“错位”。

另一方面,造成毕业生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品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看重“人品”和个人能力,对专业能力反而越看越淡。

因而学生干部、党员及那些综合素质好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而高校的教材与培训方式仍然没有明显的变化。

(四)、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当前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未来缺乏清晰的认识,结果一走出校园感觉自己失去依靠,学生身份蜕变使得他们更加迷茫,加剧了就业困难性。

(五)、期望和实际现状不符,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求职定位普遍“三高”,即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

他们所追求的理想职业标准是:

公司名声大、牌子响、效益好;工作轻松、压力小、有发展。

但如果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盲目追求高薪低压的工作,就是典型的贪图享受怕吃苦的表现。

同时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存在就业后稳定性差、离职率高等问题。

一些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薪酬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使得企业在用人时不得不慎重考虑,层层考核,多方把关,以降低用人风险、控制人力成本。

(六)、人才供求信息不畅,造成职位浪费。

据统计,目前因为信息不畅,导致20%的人“人不知其位,位不得其人”,就业机会丧失152.6万个。

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人才中介机构和媒体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短缺的重要作用。

四、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转变观念:

“就业难”或将成为“新机遇”

1.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关键在于能否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首先,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首先需要自我分析,将兴趣与职业相结合,明确个人优势与选择方向。

先明白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再去计划怎么干。

其次,自我定位还需依照市场价值,发展自我优势,避开人多拥挤,寻找另一片广阔天地。

第三,不必存在过分自卑心理,求职路上磕磕绊绊实属常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经营好自己的长处,积极面对,主动推销自己。

2.改“跟风求职”为“个性求职”。

以往大学生求职存在“四大集中”,集中时间、集中地域、集中行业、集中用人单位,这不但加大了就业竞争激烈程度,而且导致社会行业的人才分布很不均衡,有的行业存在明显的人才过剩,而有的行业却人才匮乏。

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作出个性化的职业选择,不把求职的目光盯在传统的“集中”的区域、行业、单位,拓宽求职的视野。

3.变被动等待社会需求信息为主动收集社会需求信息。

大学生应该以主动、积极的心态,寻找机会。

平时多关注招聘会,企业说明会等企业信息,主动搜集相关的就业信息,而不能只一味地等待。

4.行动当下,放眼未来。

毕业生应放下“精英”身段,不畏难、不退缩。

大学生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词,而是具有较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选择基层岗位做起,并不意味着止步基层,踏踏实实地为自己的职业道路打好基础。

同时,大学生也要了解市场需求变化,放眼未来,对过热行业的竞争具有清醒的认知,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顺利就业的基础

清晰地规划职业生涯目标是人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定要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有这样,未来才有希望。

当然,自我设计时要切记做到知己知彼,特别是全面地认识自我,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脾气秉性、职业适应性、才能以及自己可能在哪些方面取得成功等等。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自己,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设计,建议运用科学的职业能力、心理、个性、适应性测量工具,好的职业测验工具将是你正确步入职业生涯的指南针。

(三)、高校广开渠道,企业转变管理方式

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国家、高校与企业合力解决。

国家层面,要建立一系列能够激励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政策和机制,继续大力实施政策性就业项目,建立不同地域之间的就业联动和支援机制。

高校需要在专业、课程、技能、推荐渠道等方面更加“接地气”,同时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确保每一位毕业生都知晓政策、用足用好政策。

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学科建设和就业信息服务,加大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力度,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跟踪指导和服务。

企业也要创新人才管理方式,进一步了解新生代毕业生思维方式及诉求,用合适的方式吸引、培养人才。

(四)、国家采取各种举措,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相关工作的开展。

具体内容见附表。

附表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