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次备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7493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次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次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次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次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次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次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次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次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次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次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次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次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次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次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次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次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次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次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次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次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次备课.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次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次备课.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次备课.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次备课

小学语文备课

唐王镇第二小学姓名李华

课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和》

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课标分析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学情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教学中抓住“骗”、“逼”、“避”三个字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

理解:

“和”的意思。

2.质疑激趣。

看到课题,请同学们思考。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3.快速浏览全文,同时想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

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三、理清层次

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

2.小组交流,合作分析课文。

全文共分几段,写出段意。

第一段(1~10)自然段,蔺相如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四、深入研读

1.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不能使国变成强国了。

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

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2.出示学习提示:

(1)学习任务:

一边读一边感悟,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

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然后勾画说服廉颇的句子。

(3)友情提醒:

你可以直接从哪些地方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3.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4.交流

第二课时

一、感悟体会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

‘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二、角色体验

1.导入:

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

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3.学生写作,交流。

4.想象说话:

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

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

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

三、总结提升,课后延伸

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

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

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

所以,有句俗语叫:

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

能插荆。

课堂检测:

1.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2.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司马迁和其他历史人

物的故事。

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

那么赵国后来怎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

二次备课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

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

“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

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

板书设计

18.将相和

将相

百战百胜勇敢机智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和渑池相会不畏强暴

勇于改过顾全大局将相言和

教学反思

回顾这一课的教学,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追其原因是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把课堂这个主“阵地”交给了学生。

  但细想过程,也存在不足。

一是在有感情的朗读训练上缺乏频率,当时有些忽略;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

  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自学自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课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9课《草船借箭》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课标分析

阅读教学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养育学生的精神、培育智慧,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表达,再赏析语言文字表达精妙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这是阅读教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目标设计的指导思想。

学情分析

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

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

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

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

草船借箭

2、什么叫草船?

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问题实际让我们回答?

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给文章分段:

3、说说是什么顺序给课文分的段,并说说主要内容。

四、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3、分角色朗读。

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

五、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

1、先说经过,说明理由。

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第二课时

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

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知天文的句子。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②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

出示: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③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

④怪不得周瑜长叹道:

“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的句子。

(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

出示:

“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

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识人心的句子。

(1)识曹操

出示:

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

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2)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

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

四、总结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

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

当堂检测:

课文主要写由于妒忌的才干,要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借箭”,挫败了 的暗算,顺利的借得十万箭,使得周瑜不得不叹服。

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

学了课文第二自然段中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体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

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

行吗?

好吗?

为什么?

 

板书设计

19草船借箭

识天文识周瑜妒忌

诸葛亮知曹操多疑

晓地理信鲁肃忠厚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以点带面辐射全文。

通过“立军令状”这个矛盾的焦点,来体现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

周瑜的险恶用心和诸葛亮的将计就计。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自读发现、感悟,在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同时,对人物对话的处理方法也是多样的,有层次感的。

用想象人物心理的方法处理周瑜的形象;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处理诸葛亮的形象,学生认识得比较到位。

课题

《景阳冈》

教材分析

《景阳冈》一文时编排在第五单元的第20课,这个单元主要讲古代文学中的人物,以及金典故事。

本文选自《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武松打虎,主要讲述武松喝酒后上景阳岗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事情。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充分展示了一个性格豪放,无所畏惧以及倔强的一个任务形象。

课标分析

展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和理解课文。

学情分析

课文篇幅较长,初读课文时刻让学生借助“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指导学生。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酥软、踉踉跄跄”等词语。

2、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

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出示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读后有什么感受?

(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

“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

而“躲”却显得很被动。

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2)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

(3)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

(教师适时指导。

(4)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

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

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

难道不付你钱!

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

我怕什么!

”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

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四、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

《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

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五、课外拓展

1.阅读《水浒传》。

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当堂检测: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成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

(1)店家给武松筛了满满一碗酒。

(        )

(2)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          )

(3)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

(        )

(4)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

(           )

(5)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

(6)请勿自误。

(        )

 

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

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

‘哪儿有什么大虫!

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

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喝酒(语言)

上冈(心理)豪放无畏

打虎(动作)机智勇敢

下冈

教学反思

1、读武松打虎前的内容,找出描写武松的语言。

  2、读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的特点。

  3、如何根据这些语言体会人物特点。

课题

《猴王出世》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课标分析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要重点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猴王出世》这只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通过阅读来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能够借助网络等平台搜集资料,交流文本信息,发展思维,并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

本课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石猴顽皮、勇敢、聪慧的个性特点,感受其形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回顾,归纳本单元与其他课文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创设情境,采用复述形式演示文本,进一步感受猴王的勇敢顽皮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激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揭题,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2、谈谈你对人物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感知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学情况。

三、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并说说这几句各写了什么?

四、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课堂检测:

(1)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4)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2、填空。

《猴王出世》选自古典名著《》,作者是。

二次备课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出世一块仙石迸裂产石猴

探洞:

我进去!

成王

称王:

随我进来!

教学反思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如我没有点拨学生说一说:

石猴——美猴王。

没让学生感受这称呼中微妙区别,并说说美猴王“美”在哪,学生也没深入体会到:

勇敢无畏,也是一种美。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放不开;板书也不够完美;时间把握不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改进、努力提高自己!

课题

口语交际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专题“中国古典名著”的有效扩展,“演演课本剧”既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感受课文情节之生动,人物形象之鲜明,从而更深刻地感受中国名著的魅力,更加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习作的内容是缩写,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的首次缩写练习。

教材介绍了什么是缩写和缩写的操作步骤,提出了缩写的要求,并且提供了《景阳冈》缩写例文。

学情分析

学习缩写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

通过缩写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也是多元而个性的。

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学生们很乐意以“课本剧”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人物的感受。

“课本剧”的编排与演出应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

“缩写”虽是第一次接触,可学生写起来并不困难,关键是引导孩子注意保留的内容是否比较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教学目标

1.学习编排、演出课本剧,尝试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深化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与表演能力。

2.学习缩写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

3.通过缩写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激趣,畅谈演技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剧吗?

有没有看过根据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

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大型连续剧中,你最喜欢哪部?

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呢?

二、合作创编,赏析表演

1.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自由组合。

2.分组创编,感悟角色

3.欣赏表演,评价表演。

请同学们仔细欣赏表演者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神情,看编排是否有创意,准备推选出最佳演员、最佳导演奖。

4.评选最佳创编奖,最佳演员、最佳评论员。

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多渠道,多角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老师欣喜地发现很多同学在阅读四大名著。

同学们也特别希望有交流自己阅读内容的机会,可是名著篇幅很长,不容易交流,怎么办呢?

那就需要我们学会缩写,什么是缩写,怎样缩写呢?

二、自主学习,相机点拨

1.自读习作要求,感悟缩写方法。

2.交流:

①什么是缩写?

②缩写前要多读抓要点,根据主要内容,考虑删减、改写。

③缩写后要对照,修改。

三、结合《景阳冈》缩写,掌握缩写的要领

.读《景阳冈》缩写稿,与原文对照,辨析原文与改写后语言的同异。

四、交流讨论怎样缩写,试写初稿

教师巡视指导。

明确要求:

(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2)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二次备课

 

(1)按照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分组,推选出一名小导演。

(2)选择角色,将自己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了解透彻。

(3)交流讨论各自的角色体验,小组内进行整体性创编。

 

教学反思

缩写要根据文章的特点来确定写作思路:

1、自然段段意相联法

有些长文章,层意完整、清晰,且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较为重要,体现了文章发展的主要脉络,我们可以在准确理解、概括每段段意的基础上,将段意联结起来,就可以是一篇很好的缩写文了。

2、重点段落要点相联法

我们在认真阅读原文,真正读懂原文内容的基础上,着重从文章的重点段落抓住文章的要点。

我们将这些要点进行有机的联结,连缀成文,就是一篇符合要求的缩写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