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资格考试《刑法》考前练习第21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7503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资资格考试《刑法》考前练习第21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从资资格考试《刑法》考前练习第21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从资资格考试《刑法》考前练习第21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从资资格考试《刑法》考前练习第21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从资资格考试《刑法》考前练习第21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从资资格考试《刑法》考前练习第21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从资资格考试《刑法》考前练习第21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从资资格考试《刑法》考前练习第21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从资资格考试《刑法》考前练习第21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从资资格考试《刑法》考前练习第21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从资资格考试《刑法》考前练习第21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从资资格考试《刑法》考前练习第21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从资资格考试《刑法》考前练习第21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从资资格考试《刑法》考前练习第21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从资资格考试《刑法》考前练习第21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从资资格考试《刑法》考前练习第21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从资资格考试《刑法》考前练习第21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从资资格考试《刑法》考前练习第21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从资资格考试《刑法》考前练习第21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从资资格考试《刑法》考前练习第21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资资格考试《刑法》考前练习第21套.docx

《从资资格考试《刑法》考前练习第21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资资格考试《刑法》考前练习第21套.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资资格考试《刑法》考前练习第21套.docx

从资资格考试《刑法》考前练习第21套

2020年从资资格考试《刑法》考前练习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

18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5、答案与解析在最后。

姓名:

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70题)

1.甲将乙打晕后拖入水中,以为乙必死无疑,但适逢过路人丙将乙救活。

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应作为犯罪处理

2.对于连续犯或继续犯追诉期限的起算,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从实施犯罪预备行为时起算

B.从着手实行犯罪时起算

C.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算

D.从犯罪行为既遂时起算

3.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2010年卷二3题,单选)

A.甲开枪射击乙,乙迅速躲闪,子弹击中乙身后的丙。

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B.甲追赶小偷乙,乙慌忙中撞上疾驶汽车身亡。

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C.甲、乙没有意思联络,碰巧同时向丙开枪,且均打中了丙的心脏。

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D.甲以杀人故意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药,但在该毒药起作用前,丙开枪杀死了乙。

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4.①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的刑期都是从判决___起计算;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___起计算

②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___起计算;假释考验期限,从___起计算

③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___起计算;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___起计算

④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___起计算;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___起五年内再犯故意犯罪的,可能成立累犯

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第①句均应当填“执行之日”

B.第②句均应当填“假释之日”

C.第③句均应当填“确定之日”

D.第④句均应当填“期满之日”

5.某国公民甲到我国旅行,因生意纠纷与我国公民乙发生争执。

甲拿起身边的烟灰缸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

致乙重伤。

我国对甲享有刑事管辖权。

下列哪一原则构成我国对甲行使刑事管辖权的根据?

()

A.属地管辖原则

B.属人管辖原则

C.排他管辖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

6.甲想与妻子乙离婚,但乙一直不同意。

甲便产生杀乙的念头,但苦于没有机会。

一天,甲与乙约定上山打猎,甲在出发前一边检查猎枪一边与乙交谈,不经意地将枪口朝向了乙,正好枪支走火击中乙致其死亡。

关于甲的主观心态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在主观上是故意

B.甲在主观上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C.甲主观上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D.甲在主观上没有罪过

7.一辆货车翻倒在路边,赵某看后,就和钱某商量,“我们一起去把车上的货物拿走吧”,钱某便与赵某将车上东西拿走,然后各自回家,后经估价赵某和钱某拿走的物品价值8000多元。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不构成犯罪

B.赵某单独构成犯罪

C.钱某单独构成犯罪

D.构成共同犯罪

8.关于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4年卷二6题,单选)

A.甲伤害乙后,警察赶到。

在警察将乙送医途中,车辆出现故障,致乙长时间得不到救助而亡。

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B.甲违规将行人丙撞成轻伤,丙昏倒在路中央,甲驾车逃窜。

1分钟后,超速驾驶的乙发现丙时已来不及刹车,将丙轧死。

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C.甲以杀人故意向乙开枪,但由于不可预见的原因导致丙中弹身亡。

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D.甲向乙的茶水投毒,重病的乙喝了茶水后感觉更加难受,自杀身亡。

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9.关于单位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即便刑法没有明文规定单位能够构成该种犯罪,仍能够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

B.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当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单位能够构成这种犯罪时,对组织、策划、实施该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追究刑事责任

C.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只要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只有自然人能够构成该种犯罪,就能够对单位定罪处罚

D.我国刑法规定的四百多种犯罪,大多数犯罪都能由单位构成

10.《刑法》第232条规定: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该条的罪状属于下列哪一罪状?

()

A.简单罪状

B.叙明罪状

C.引证罪状

D.空白罪状

11.甲意欲跳楼自杀,在犹豫的过程中,听到围观者乙某大喊“怎么还不跳”,遂毅然跳下,后抢救无效死亡。

关于乙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不构成犯罪

C.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罪

D.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罪

12.关于罪数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司法工作人员刑讯逼供致被告人死亡的,按照故意杀人罪一罪处罚

B.在走私普通货物、物品过程中,以暴力、威胁办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和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

C.实施绑架过程中,故意致被害人死亡的,以故意杀人罪一罪处罚

D.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检查的,按照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一罪处罚

13.某市公安局接到有关该市一家制药公司制售劣药的举报。

公安局派人侦查核实后,公安局长王某找来该制药公司经理李某谈话,要求该制药公司今后不准再生产劣药,并将仓库中尚未销售的劣药全部销毁:

同时告诉李经理,如给公安局捐献400万元的办公经费,可以将此案撤案。

5天后,该制药公司向市公安局账号上打款400万元,公安局长指示相关人员将制药公司制售劣药一案撤案。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市公安局长王某构成了受贿罪

B.市公安局长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只是违纪行为

C.市公安局构成了单位受贿罪

D.只应将公安局长定罪判刑,不应该追究市公安局的整体责任

14.甲因父仇欲重伤乙,将乙推倒在地举刀便砍,乙慌忙抵挡喊着说:

"是丙逼我把你家老汉推下粪池的,不信去问丁。

"甲信以为真,遂松开乙,乙趁机逃走。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不成立故意伤害罪

B.甲成立故意伤害罪中止

C.甲的行为具有正当性

D.甲成立故意伤害罪未遂(不能犯)

15.甲患有抑郁症欲自杀,但无自杀勇气。

某天,其开车故意将走路的路人乙撞死,随后向公安机关自首,要求判处其死刑立即执行。

关于甲责任能力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甲没有责任能力,不应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B.抑郁症不是严重精神疾病,但是甲的想法表明其没有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C.甲具有责任能力,但因患有抑郁症,应当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甲虽患有抑郁症,但具有责任能力,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16.甲误认为乙想毒死自己的丈夫,于是将毒药谎称为普通药物交给了乙。

乙认为该药物具有疗效,于是给丈夫服了此药,丈夫死亡。

本案中,甲的行为构成哪一种?

A.无罪

B.故意杀人罪的帮助犯

C.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

D.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

17.关于犯罪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女,43岁)吸毒后强制猥亵、侮辱孙某(智障女,19岁),因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主体只能是男性,故甲无罪

B.乙(15岁)携带自制火药枪夺取妇女张某的挎包,因乙未使用该火药枪,故应当构成抢夺罪

C.丙(15岁)在帮助李某扣押被害人王某索取债务时致王某死亡,丙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D.丁是司法工作人员,也可构成放纵走私罪

18.乙持刀抢劫妇女,骑车路过的甲骑车撞伤乙,将乙撞成重伤。

见乙受伤,甲送乙到医院治疗。

由于护士的疏忽,导致乙因药物过敏而死。

对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意外事件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过失致人重伤罪

D.正当防卫

19.警察带着警犬(价值3万元)追捕逃犯甲。

甲枪中只有一发子弹,认识到开枪既可能只打死警察(希望打死警察),也可能只打死警犬,但一枪同时打中二者,导致警察受伤、警犬死亡。

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5年卷二3题,单选)

A.如认为甲只有一个故意,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B.如认为甲有数个故意,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与故意毁坏财物罪,数罪并罚

C.如甲仅打中警犬,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

D.如甲未打中任何目标,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

20.乙基于强奸故意正在对妇女实施暴力,甲出于义愤对乙进行攻击,客观上阻止了乙的强奸行为。

观点:

①正当防卫不需要有防卫认识

②正当防卫只需要防卫认识,即只要求防卫人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③正当防卫只需要防卫意志,即只要求防卫人具有保护合法权益的意图

④正当防卫既需要有防卫认识,也需要有防卫意志结论:

甲成立正当防卫

甲不成立正当防卫

就上述案情,观点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哪一选项?

(2011年卷二7题,单选)

A.观点①观点②与a结论对应;观点③观点④与b结论对应

B.观点①观点③与a结论对应;观点②观点④与b结论对应

C.观点②观点③与a结论对应;观点①观点④与b结论对应

D.观点①观点④与a结论对应;观点②观点③与b结论对应

21.在符合“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的前提下,关于减刑、假释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因爆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已服刑10年,确有悔改表现,无再犯危险。

对甲可以假释

B.乙因行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已服刑5年,确有悔改表现,无再犯危险。

对乙可优先适用假释

C.丙犯贪污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拒不交代贪污款去向,一直未退赃。

丙已服刑20年,确有悔改表现,无再犯危险。

对丙可假释

D.丁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已服刑3年,一直未退赃。

丁虽在服刑中有重大技术革新,成绩突出,对其也不得减刑

22.下列哪一情形不得适用缓刑?

()

A.甲是某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

B.乙因为强奸未遂,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

C.丙因为故意杀人预备,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

D.丁因为放火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

23.关于刑法用语的解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4年卷二3题,单选)

A.按照体系解释,刑法分则中的“买卖”一词,均指购买并卖出;单纯的购买或者出售,不属于“买卖”

B.按照同类解释规则,对于刑法分则条文在列举具体要素后使用的“等”、“其他”用语,应按照所列举的内容、性质进行同类解释

C.将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行为,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属于当然解释

D.将盗窃骨灰的行为认定为盗窃“尸体”,属于扩大解释

24.甲盗窃了一批珍贵的古董文物,为避免罪行暴露被抓,他将文物藏在自己的私密地窖内十年之久。

多年之后,甲见文物被盗风波已经渐渐平息,遂将文物拿出,为方便携带和销赃,甲将部分文物砸碎。

对甲盗窃珍贵文物行为和砸碎珍贵文物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砸碎文物的行为被盗窃文物的行为所吸收,只定一个盗窃罪

B.盗窃文物的行为和砸碎文物的行为,应分别定盗窃罪和故意损毁文物罪,实行数罪并罚

C.相对于盗窃文物来说,砸碎文物是不可罚的事后行为

D.甲盗窃珍贵文物后将珍贵文物放在地窖中十年之久,属于继续犯

25.关于罪数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在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过程中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检查并导致执法人员轻伤的,应实行数罪并罚

B.在走私毒品之后,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毒人员检查并导致执法人员死亡的,应实行数罪并罚

C.盗窃文物后又出售该文物的,应实行数罪并罚

D.司法工作人员收受他人财物之后,又徇私枉法的,应实行数罪并罚

26.甲预谋前往乙处杀害乙,但到达后,发现乙处有人,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

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可罚的不能犯

27.“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属于下列哪一罪名?

()

A.单一罪名

B.选择罪名

C.类罪名

D.概括罪名

28.甲给乙5万元让乙“教训”丙。

乙收钱后找到丁给其2万元让丁“教训”丙。

后甲又反悔便告知乙取消行动。

乙说:

“知道了”,但未转告丁。

丁仍按照原计划将丙打成重伤。

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29.关于正当防卫,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制服不法侵害人后,又对其实施加害行为,成立故意犯罪

B.抢劫犯使用暴力取得财物后,对抢劫犯立即进行追击的,由于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属于合法行为

C.动物被饲主唆使侵害他人的,其侵害属于不法侵害;但动物对人的自发侵害,不是不法侵害

D.基于过失而实施的侵害行为,不是不法侵害

30.甲架好枪支准备杀乙,见已患绝症的乙踉跄走来,顿觉可怜,认为已无杀害必要。

甲收起枪支,但不小心触动扳机,乙中弹死亡。

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4年卷二9题,单选)

A.仅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仅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过失致人死亡罪

D.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过失致人死亡罪

31.已实际执行了原判刑期一半以上,且表现良好,可以适用假释的是下列哪一选项?

()

A.甲因犯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1998年刑满释放,2012年又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B.乙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

C.丙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D.丁因犯侮辱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

32.甲以杀人故意掐住妻子乙的脖子,在乙脸色青紫、小便失禁时,甲以为乙已经死亡,进而松手观望。

随后乙苏醒要水喝,甲便倒水喂给乙喝并放弃了杀乙的念头,乙最终并未死亡。

本案中,甲的行为成立哪一种?

A.故意杀人罪中止

B.故意杀人罪未遂

C.故意伤害罪中止

D.故意伤害罪未遂

33.甲(男,17周岁)、乙(男,15周岁)合谋共同盗窃。

甲在门外放风,乙进入房内窃取财物,不料乙进入屋内后被一老人发现,老人抓住乙不让其离开,乙即用随身携带的小刀将老人杀死,并带窃取的5000元钱离开,后和甲平分。

根据司法解释,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乙构成共同的故意杀人罪

B.甲、乙构成共同的盗窃罪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故意杀人罪

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不构成犯罪

34.甲因在学校饭堂投毒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

服刑期间,甲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

关于甲的假释,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2014年卷二11题,单选)

A.可否假释,由检察机关决定

B.可否假释,由执行机关决定

C.服刑4年以上才可假释

D.不得假释

35.徐某因犯故意伤害罪,于2007年11月21日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期2年执行。

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徐某伙同他人无故殴打学生傅某,致傅某轻微伤。

当地公安局于2008年4月3日决定对徐某行政拘留15日,并于当日开始执行该行政拘留决定。

行政拘留结束后,法院撤销对徐某的缓刑,决定收监执行。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徐某被行政拘留的15天可以折抵刑期

B.徐某被行政拘留的15天不应当折抵刑期

C.应当将1年有期徒刑与15天的拘留按照限制加重原则实行并罚

D.15天的行政拘留应当被1年有期徒刑吸收

36.甲、乙、丙共同故意伤害丁,丁死亡。

经查明,甲、乙都使用铁棒,丙未使用任何凶器;尸体上除一处致命伤外,再无其他伤害;可以肯定致命伤不是丙造成的,但不能确定是甲造成还是乙造成的。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6年卷二7题,单选)

A.因致命伤不是丙造成的,尸体上也没有其他伤害,故丙不成立故意伤害罪

B.对甲与乙虽能认定为故意伤害罪,但不能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罪

C.甲、乙成立故意伤害(致死)罪,丙成立故意伤害罪但不属于伤害致死

D.认定甲、乙、丙均成立故意伤害(致死)罪,与存疑时有利于被告的原则并不矛盾

37.2010年某日,甲到乙家,发现乙家徒四壁。

见桌上一块玉坠,断定是不值钱的仿制品,甲便顺手拿走。

后甲对丙谎称玉坠乃秦代文物,值5万元,丙以3万元买下。

经鉴定乃清代玉坠,市值5000元。

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3年卷二6题,单选)

A.甲断定玉坠为不值钱的仿制品具有一定根据,对“数额较大”没有认识,缺乏盗窃犯罪故意,不构成盗窃罪

B.甲将所盗玉坠卖给丙,具有可罚性,不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

C.不应追究甲盗窃玉坠的刑事责任,但应追究甲诈骗丙的刑事责任

D.甲诈骗丙的诈骗数额为5万元,其中3万元既遂,2万元未遂

38.下列哪一犯罪人可能被假释?

()

A.甲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并领导该组织对他人进行伤害,被以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和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15年有期徒刑

B.乙犯投放危险物质,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

C.丙犯盗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D.丁犯诈骗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但前罪被认定为累犯

39.关于教唆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唆使不满16周岁的乙强奸妇女丙,但乙只是抢夺了丙的财物一万元后即离开现场,甲应成立强奸罪、抢夺罪的教唆犯

B.教唆犯不可能是实行犯,但可能是帮助犯

C.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成立吸食、注射毒品罪的教唆犯

D.有的教唆犯是主犯,但所有的帮助犯都是从犯

40.1997年6月23日,甲故意伤害张某至重伤,一直未被发现:

2010年5月7日他再次伤害王某,致王某轻伤。

关于甲伤害张某行为的追诉截止时间,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2007年6月23日

B.2025年5月7日

C.2012年6月23日

D.2015年5月7日

41.关于正当防卫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2年卷二7题,单选)

A.甲将罪犯顾某扭送派出所途中,在汽车后座上死死摁住激烈反抗的顾某头部,到派出所时发现其已窒息死亡。

甲成立正当防卫

B.乙发现齐某驾驶摩托车抢劫财物即驾车追赶,2车并行时摩托车撞到护栏,弹回与乙车碰撞后侧翻,齐某死亡。

乙不成立正当防卫

C.丙发现邻居刘某(女)正在家中卖淫,即将刘家价值6000元的防盗门砸坏,阻止其卖淫。

丙成立正当防卫

D.丁开枪将正在偷越国(边)境的何某打成重伤。

丁成立正当防卫

42.甲深夜盗窃5万元财物,在离现场1公里的偏僻路段遇到乙。

乙见甲形迹可疑,紧拽住甲,要甲给5000元才能走,否则就报警。

甲见无法脱身,顺手一拳打中乙左眼,致其眼部受到轻伤,甲乘机离去。

关于甲伤害乙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4年卷二8题,单选)

A.构成转化型抢劫罪

B.构成故意伤害罪

C.属于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

D.系过失致人轻伤,不构成犯罪

43.关于罪数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为杀人而盗窃枪支,实施完杀人行为后被抓获,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与盗窃枪支罪,属于牵连犯

B.甲将盗窃的仿真品(价值数额较大)冒充文物出卖给他人,骗取财物的,成立盗窃罪与诈骗罪,属于想象竞合犯

C.甲教唆乙盗窃,随后甲又与乙共同实施盗窃行为,甲成立盗窃罪与盗窃罪的教唆犯,应当并罚

D.甲窃取属于国家秘密的国有档案,成立窃取国有档案罪与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罚

44.下列哪一案件不能适用中国刑法?

()

A.中国的火车驶入中亚某国时,一外国乘客故意伤害另一外国乘客,致其死亡

B.在美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被某国的留学生杀害

C.日本的毒枭,租用飞机走私毒品到中亚,其中一段飞行路线经过中国上空

D.国际恐怖组织的头目,在美国实施恐怖活动(未侵害任何中国公民)后,进入我国

45.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罪刑法定原则允许扩大解释,但不允许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但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不在禁止之列

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习惯法,不允许依据特定的社会习惯解释刑法

D.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判例法,但允许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指导性案例

46.甲欲杀乙,将乙打倒在地,掐住脖子致乙深度昏迷。

30分钟后,甲发现乙未死,便举刀刺乙,第一刀刺中乙腹,第二刀扎在乙的皮带上,刺第三刀时刀柄折断。

甲长叹“你命太大,整不死你,我服气了”,遂将乙送医,乙得以保命。

经查,第一刀已致乙重伤。

关于甲犯罪形态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犯

B.故意杀人罪的中止犯

C.故意伤害罪的既遂犯

D.故意杀人罪的不能犯

47.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6年卷二2题,单选)

A.甲重伤王某致其昏迷。

乞丐目睹一切,在甲离开后取走王某财物。

甲的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有因果关系

B.乙纠集他人持凶器砍杀李某,将李某逼至江边,李某无奈跳江被淹死。

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无因果关系

C.丙酒后开车被查。

交警指挥丙停车不当,致石某的车撞上丙车,石某身亡。

丙的行为与石某死亡无因果关系

D.丁敲诈勒索陈某。

陈某给丁汇款时,误将3万元汇到另一诈骗犯账户中。

丁的行为与陈某的财产损失无因果关系

48.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明知自己的财物处于国家机关管理之中,但不知此时的个人财物应以公共财产论而窃回。

甲缺乏成立盗窃罪所必须的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故不成立盗窃罪

B.乙以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窃取军人的手提包时,明知手提包内可能有枪支仍然窃取,该手提包中果然有一支手枪。

乙没有非法占有枪支的目的,故不成立盗窃枪支罪

C.成立猥亵儿童罪,要求行为人知道被害人是或者可能是不满14周岁的儿童

D.成立贩卖毒品罪,不仅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贩卖的是毒品,而且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所贩卖的毒品种类

49.下列哪一行为成立正当防卫?

()

A.架设电网等“防盗”致人死亡

B.两人斗殴过程中甲求饶,乙继续侵害将甲打成重伤

C.甲挑衅乙不敢打自己,乙遂殴打甲,甲反抗将乙打成重伤

D.甲凌晨闯入女工宿舍,并殴打女工乙,乙遂用水果刀划伤甲

50.甲系某厂司机,某日深夜驾车返回厂里,倒车入库时将偷偷溜进车库过夜的乞丐乙某轧死,后查明乙当时睡在车库麻袋中取暖。

对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属于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D.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间接故意

51.下列哪一选项构成不作为犯罪?

(2012年卷二4题,单选)

A.甲到湖中游泳,见武某也在游泳。

武某突然腿抽筋,向唯一在场的甲呼救。

甲未予理睬,武某溺亡

B.乙女拒绝周某求爱,周某说“如不答应,我就跳河自杀”。

乙明知周某可能跳河,仍不同意。

周某跳河后,乙未呼救,周某溺亡

C.丙与贺某到水库游泳。

丙为显示泳技,将不善游泳的贺某拉到深水区教其游泳。

贺某忽然沉没,丙有点害怕,忙游上岸,贺某溺亡

D.丁邀秦某到风景区漂流,在漂流筏转弯时,秦某的安全带突然松开致其摔落河中。

丁未下河救人,秦某溺亡

52.15周岁的甲非法侵入某尖端科技研究所的计算机信息系统,18周岁的乙对此知情,仍应甲的要求为其编写侵入程序。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5年卷二7题,单选)

A.如认为责任年龄、责任能力不是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则甲、乙成立共犯

B.如认为甲、乙成立共犯,则乙成立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从犯

C.不管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