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博弈经济制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7620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日博弈经济制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日博弈经济制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日博弈经济制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日博弈经济制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日博弈经济制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日博弈经济制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日博弈经济制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日博弈经济制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日博弈经济制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日博弈经济制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日博弈经济制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日博弈经济制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日博弈经济制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日博弈经济制裁.docx

《中日博弈经济制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博弈经济制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日博弈经济制裁.docx

中日博弈经济制裁

 

————申报材料

材化学院根号三团队

经济制裁or经济自裁

材料摘要

近期由于日本“购岛”闹剧愈演愈烈,我国政府和国民都十分愤慨,在各方商榷无果后,越来越多的人想到了采用经济手段制裁日本。

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各界的争议之声,在我国政府对此未作任何决策之时,民众中就出现了各种自主性的示威游行和自觉性的抵制日货等行动。

而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其中却出现了毫无自我主张、人云亦云,尾随他人观点的现象,更有甚者盲目表达爱国之情采取过激行为,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问题。

本团队材料就以解析社会热点”经济制裁日本“为主枝干,以全面、系统的统计分析和两大互动环节为枝丫,在其间辅以引导性的教育话题,增强同学们的主体意识和辨识能力以及摒弃盲目,理性爱国,达到”我的第三只眼“活动中“社会观察”和“教育”的两大目的。

一、事件背景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比邻而居。

40年前,中日老一辈领导人以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勇气作出了邦交正常化决断,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40年来,中日先后发表4个政治文件,不断丰富发展两国关系基本原则与精神。

这40年是中日关系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给两国人民和亚洲各国带来实惠最多的40年。

在世界格局复杂多变的今天,中日关系的重要性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比以往更加突出。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经济合作在竞争与摩擦中不断加深。

截止到2011年,中日贸易额接近3500亿美元。

中国成为日本第一贸易国,中日贸易占日本贸易总额的20%以上。

中国成为日本经济复苏和前进的最主要动力。

中日两国作为东亚地区的重要大国,共同肩负着促进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推动区域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使命,两国关系平稳顺利的发展符合中日两国长远和根本利益。

而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两国形势一片大好之际,日本从今年4月以来,制造和煽动“购岛”闹剧,罔顾中国民意、继续强推日本“拥岛”的政治和军事事实,而后悍然决定“购岛”,在危害中日关系大局的错误道路上迈出了危险的一步,以致原定于27日的中日邦交40周年纪念活动将改在“适当的时间进行”。

钓鱼岛争端大幅度升级,在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努力无果后,中日经贸战已被推上了决策者和民众选择的前台之列。

在我国政府对此还未作出任何决策的时候,社会各界——不管是专家还是平民——对于“是否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的讨论与分析却一直不断。

互动环节1(含教于中,引出下文)

宣讲者一味的讲解不一定能够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但要是让他们参与其中则会事半功倍。

针对上文社会上对于“经济制裁”问题存在不同看法的现象,对同学们进行提问:

对于背景中“中日经贸战”问题,你是否支持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

现场初略统计支持方和反对方的比例,随后抽几名同学陈述自己观点(增强同学们的主体意识与自我辨识能力),并进行一些小礼品奖励。

由同学们自己的看法引出下文中社会上对于“是否经济制裁日本”的数据调查及整理结果。

二、你说我说——数据胜于雄辩

我们通过简单的网上问卷调查的结果了解了部分网民关于“是否支持经济制裁日本”的看法,经统计得出以下数据,其中不难看出大约有一半参与者对于“经济制裁日本”持支持态度。

另外我们团队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各方面渠道,经一系列的统计与整理大体罗列出了对于“经济制裁”问题中支持者与反对者各自的理由。

支持者说:

(一)中国完全具备实力进行经济制裁:

中国有能力通过贸易制裁给予日本较大损害,而使自己付出的代价小于令日本受到的损害。

对日本来说,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1年中日贸易额达3449亿美元,对华出口为1614亿美元,占日本总出口额的20.6%,增长8.3%,而10年前仅占8%;日本自华进口额为1834亿美元,增长20%。

2012年1至8月,世界对中国投资同比下降3.4%,日本对中国投资反而逆势上扬,同比增加16%。

说明了日本对中国依赖程度之深。

因为中日双边贸易在两国各自贸易总额中所占份额已有明显差异,日本对中日贸易依存度成倍高于中国对中日贸易依存度。

2007年日本就成为中国的最大进口对象国,日本对中国市场依存度很高,中国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意味着巨大的产品需求,这对日本而言是挡不住的诱惑,日本对此非常清楚。

(二)经济战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

中国主要依赖于日本在制造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如果经济战全面升级,不排除日本停止对中国输出技术的可能,但这恐怕很难对中国形成实质性打击。

中国仍可从欧美发达国家寻找替代,另一方面,这或许反而有利于中国在工业技术方面的升级改造。

(三)战略资源成经济反制王牌之一:

战略资源是能够有效制衡日本的一张“经济牌”。

以稀土为例,稀土等战略资源是发展高端制造业、生产高端工业材料必不可少的原料,而中国的稀土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

其中,日本高端制造业的稀有金属多从中国进口。

就今年上半年了为例,日本从中国进口稀土总量3007吨,所占比例为49.3%,而在2009年之前日本的稀土资源九成以上都需要从中国进口。

反对者说:

(一)国部分产业严重依赖日本:

日本对华出口以中间投入品和生产设备居多,而且,由于日本在全球先进制造业领域占据着关键中间投入品和生产设备主要供应者的关键地位,这种地位在汽车、电子等产业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从日本进口的大部分产品并不容易找到替代货源,不少产品甚至目前完全没有替代货源。

(二)中国制造业和出口的成就,相当一部分要归功于深深嵌入了“日本核心元件—中国组成加工成品—全球市场销售”这样一条国际产业分工链条,其结果是中国大量进口日本高技术产品、上游中间产品和设备,以满足国内市场和出口生产之需,形成了中国大陆对美欧贸易巨额顺差,对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一些原料、能源输出国逆差的格局,其中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已经连续多年分别包揽中国大陆货物贸易逆差来源前三名。

(三)在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和中国产业升级浪潮中,中国以良好人力资源、完整产业体系、优良基础设施、较高政治和宏观经济稳定性而成为新兴产业投资热点,成为海外先进制造业转移的优先选择;倘若盲目抵制日本或其他国家货物,完全有可能损害跨国产业链条正常运行,提高中国先进制造业生产经营不确定性,令先进制造业对中国的转移却步不前,进而伤害中国自己持续发展的潜力。

(四)日本企业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大雇主。

如果中日争端升级,日本企业受影响加重,停产停工增多,将会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形成冲击,甚至影响中国社会稳定。

在中国经济放缓之际,日本在华企业遭受重挫,对中国稳定就业形势、保持社会稳定以及促进农村地区发展,都将造成严重影响。

三、国家国民——政府谴责,民众抗议

(一)政府在行动

中国政府第一时间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发表外交部声明全面阐述中方立场,公布了钓鱼岛领海基点基线并向联合国交存,宣布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东海外大陆架划界案,派海监船编队赴钓鱼岛海域巡航执法;

中国财政部长谢旭人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将不出席在东京举行的IMF和世界银行的年会。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拒绝出席本届东京年会;

中国政府宣布原定27日的中日邦交40周年纪念活动将改在“适当的时间进行”。

第一时间内,日本媒体几乎异口同声读出了来自中国的信号:

今后中国将对日本更加强硬,因为邦交正常化40周年庆典已经是中日眼下为数不多甚至是仅有的交流机会。

(二)民间在行动

示威游行

中国内地包括北京、杭州、成都、郑州、海口、新乡、湖南、南京、广州等多地举行了大规模保钓示威游行,中国香港、台湾等保钓大游行”的民众打出两岸联手保钓的口号;全世界华人华侨也在行动:

澳大利亚墨尔本、旧金山、荷兰、海牙、南非、纽约等地也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抵制日货

有专家说:

如果中国人1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数千家企业面临破产。

如果中国人6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一半人失业。

如果中国人1年不买日货,日本经济结构彻底瓦解。

不管是对是错,举国上下抵制日货的决心已经十分坚定。

自觉抵制日货的行动广至全国,近则联系到我们身边,甚至我们自己也在参与其中。

 

互动环节2(冷静护国,理性爱国)

抵制日货行动在全国进行地如火如荼,而我们的身边此时是否还平静如水?

它是否离我们大学生如此遥远?

离我们校园如此遥远?

离我们自身如此遥远呢?

其实左上图“日货在华品牌”就是拍摄于我们学校的教二楼显示屏,说明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与同学们进行互动:

你的生活中有用到日系品牌吗?

比如手机、电脑、生活用品等。

另外,对于游行示威中在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当众焚烧火打砸日系车、甚至袭击在华日本人的过激行为,如此“变味”甚至流氓、暴徒行为的“爱国”举动,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说说如何理性爱国?

四、正面反面——经济制裁and经济自裁

经过我国民众近期一系列的自发举措,对于日本经济到底有没有影响呢?

以及对我国自身经济有什么影响呢?

我们团队通过分行业、做图表的方式统计下了近几个月以来“日本的经济制裁”和“中国的经济自裁”的影响:

(一).经济制裁

旅游产业:

日本旅游行业满心期待的中国游客潮在中国国庆长假中,并未如期而至。

中国赴日游出现大规模退团现象,旅行社总退团率逾40%左右,而日本本是中国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中国对日游客的锐减对日本旅游业造成了重创。

例如作为国内最大组团赴日游批发商之一,中国康辉旅游集团为纪念中日建交40周年而向日本输送五万游客的计划已中止实施,其所属全国220家公司、5500家门店停止销售日本游产品、停止组团前往日本旅游。

康辉不是唯一被迫中止友好计划的。

凯撒公司表示,仅十一前后,取消赴日团组人数就近一万人,今年原定赴日团组45000人的计划已不可能实现。

众信国旅在中日建交40周年向日本输送10000名游客的计划同样搁浅。

最近三个月合计,日本销售团队票取消座位数约3800张。

中国销售团队票取消座位数约15000张。

航空产业:

尽管我国政府没有作出任何表态,但民众情绪明显对日航空业造成巨大损失。

根据日航上月宣布的举措,鉴于中日两国间航班需求出现显著下滑,计划削减东京成田机场往返北京、上海的航班以及关西往返上海浦东的航班,执行期限为10月10日至27日。

这家航空公司5日说,“订座率显示短期内(需求)没有改善”,因此决定延长上述措施3周,至11月17日。

日航9月至11月往返中国的大约1.95万个预订航班席位遭取消。

全日本航空公司证实,公司往返中国的大约4.3万航班席位遭取消。

尽管近期内取消行程的数量逐渐减少,但此前的影响尚存,日航表示,由于无法预计未来事态发展状态,因此将减少航班的调整期延长至17日。

另外,日本全日本航空公司也做出了调整计划。

据全日空工作人员介绍,公司决定对往返于成田、羽田及关西空港与北京之间的航班规格进行调整,计划使用小型客机,从而减少席位数。

汽车产业:

在中国的日系车有六大品牌,包括日产、丰田和本田三大企业,以及铃木、马自达和三菱。

日产汽车一直是在中国最为成功的日系车企,但目前受到的影响也最大。

其在中国的汽车销量预计占其全球总销量的27%,相比之下本田汽车和丰田汽车则分别为18%和11%。

今年8月,丰田汽车和三菱汽车等4家公司和去年同期相比,销量出现萎缩。

而截至6月连续5个月保持2位数高增长的日产汽车也仅增长了0.6%,从9月17日开始,日本汽车业在华部分车企的工厂相继在华临时停产。

本田在华南的广州及华中的武汉各有两座工厂停产,日产汽车在中国共有河南郑州、广东花都、湖北襄阳三地四厂,其中广州工厂从17日就已经停产,三菱汽车9月18日表示,当天将停止一座在华工厂的运行,铃木汽车也宣布,正着手关停一座位于中国山东济南的摩托车工厂。

日本在华厂商已减产1.4万辆汽车,且减产数量会进一步增加。

日系车本次总计损失2.5亿美元,约合15.8亿人民币。

信息产业:

与日本汽车公司境遇相似的是日资家电企业和电子消费品公司。

他们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一路下滑,反日情绪造成的销售减少、工厂停产,都将令他们的境遇变得更糟。

临近9月18日,索尼、佳能、松下、爱普生等公司陆续宣布,9月17日到18日间,旗下工厂暂停生产一至两天。

中金公司9月17日发布最新报告称,中日纠纷导致国内消费者开始抵制日本品牌消费品,可能将对日本家电行业,尤其是彩电业产生一定影响。

目前,日本家电品牌在中国市场影响最大的是彩电,其次为洗衣机、空调、冰箱。

2011年的数据显示,在中国的日本品牌家电LCD、洗衣机、空调、冰箱的零售市场占有率依次为25%、20%、14%和4%。

佳能于昨日宣布旗下中国4家工厂中的3家工厂在17日、18日停工,日本厂商松下则要求珠海市、青岛市和苏州市的3家工厂在18日之前停工,同时要求全体员工在家待命,日本三美电子旗下位于青岛市的电子元件工厂也决定在18日之前暂时停工。

夏普第一财季运营亏损941亿日元。

在华日企受影响情况一览表

行业分类

主要品牌

受影响情况

汽车

丰田汽车:

丰田Toyota、雷克萨斯LEXUS(凌志)、赛昂SCION

部分中国工厂9月18日停工

本田汽车:

本田HONDA、讴歌ACCURA(也库拉阿库拉)

广州及武汉工厂9月18日至19日停产

日产汽车公司:

日产NISSAN(尼桑)、英菲尼迪INFINITI(无限)

9月18日至19日停产两天

马自达株式会社:

马自达Mazda

南京工厂9月18日起停产四天

三菱汽车公司:

三菱Mitsubishi、扶桑FUSO

原则上暂停员工赴中国出差

电子电器

索尼Sony:

横跨电子3C、游戏、金融、娱乐领域等

2家中国工厂暂生产,19日恢复

松下Panasonic:

家用电器、数码通信、办公产品、航空等

3家中国工厂停工至9月18日

佳能Canon:

电子机器、光学仪器、半导体等

3家中国工厂停工至9月18日

零售

永旺集团:

在大陆和香港以“佳世客”和“吉之岛”(JUSCO)名称营运

青岛佳世客暂时关闭

伊藤洋华堂:

分布在北京成都等多个城市,在北京称为华堂商场

13家华堂超市暂时关闭

7-11(商标标示为7-ELEVEn,原属美国南方公司,2005年成为日本公司):

全世界最大的连锁便利商店集团

198家便利店暂时关闭

日化

狮王LION:

口腔护理、洗涤用品等

青岛工厂9月17日、18日停工

服装

优衣库UNIQLO:

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多个城

19个中国零售点9月18日关闭

(二)经济自裁

1.对出口的影响。

2012年1-8月份,中国出口仅增长7.1%,较去年同期大幅放缓17.4个百分点,日本目前是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2011年,对日本出口占中国出口商品总额的比重为7.7%,如果贸易战爆发,对日本出口停滞,加上欧盟、美国出口市场不景气的因素,要实现“稳出口”的目标十分困难。

2.对电子、汽车等行业生产的影响。

中日经济互补性强,在汽车、电子等重要产业,中日上下游分工明确。

2012年上半年,在日本的对华出口中,机电产品(主要包括机械设备、集成电路和半导体)、贱金属及其制品(主要包括优质钢材和有色金属)、运输设备(主要包括汽车零部件)和化工产品(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和塑料)四大类产品占到了73.5%,这些产品多数位于产业链上游,为电子、汽车等行业提供关键、核心元器件和零部件,一旦出现供应短缺,短期内将会对这些行业的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3.对外商投资的影响。

2011年,日本对中国内地投资63.48亿美元,是美国的2倍、德国的6倍,也是除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外的最大外资来源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劳动力成本攀升、日资在华企业盈利下降的背景下,2011年日本对华投资反而大幅增长了76.3%,说明日本仍长期看好中国市场,加大了设备与技术的更新改造步伐,有利于中国的产业升级。

钓鱼岛事件将会打击日本企业在华投资信心,届时投资放缓将是大概率事件。

4.对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造成严重打击。

日企在我国的投资,解决了众多中国人的就业问题,不仅为我国的关税做了贡献,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

而在国民的抵制日货行动中已有多家在华日企濒临倒闭,日本企业受影响加重,停产停工增多,将会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形成冲击,甚至影响中国社会稳定。

经过正反两面的对比,我相信同学们都会对“是否经济制裁日本”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量。

 

五、总结反思

反思一:

制裁or自裁,主要拼科技

在经济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民族经济是靠抵制而获得成功的,中国、日本都不例外。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赶超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对于中国来说,今后重要的应该不再是量变,而是质变。

如果能够制造出凌驾于日本企业之上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中国就不再需要依靠日本企业,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将更加灵活。

但质变没有窍门。

为什么日本的信息产业长期占据着我国市场?

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更先进的技术,没有一些高端的科技。

比如在购买智能手机时,无论买的是哪一款,其中都大量使用了日本的零部件和原材料。

如果不愿意使用日本的零部件,那就必须建立起能在世界上站稳脚跟的半导体企业。

中国从几十年前就开始高呼培育半导体企业,但直到今天,也没有培养出一家世界顶尖级半导体企业。

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就是祖国的希望吗?

爱国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奋发图强,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业,努力专研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到时问题自可迎刃而解。

反思二:

理性爱国,合理诉求

示威游行本身没什么,任何国家、社会都有这些,没有示威游行才是不正常的。

然而,打砸抢烧属于非法,在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当众焚烧火打砸日系车、甚至袭击在华日本人的过激行为,应该是不可取、不可为的“爱国”行为,爱国,不是打砸、甚至伤人,如此“变味”甚至流氓、暴徒行为的“爱国”举动,如此以野蛮对抗野蛮、以丑恶反击丑恶的“爱国”举动,非人间正道、法制国家国民所为,无论从国内法还是国家法的角度,都不属于合法的。

“爱国”不应该自以为是,更不应该盲目自大。

“爱国”要求我们理性思考哪些方法与策略可取、有效和长久。

国家利益是客观存在的,但一个人的言行符不符合国家利益,包括国家形象和尊严,能否推进国家利益,只能依靠我们自己凭借主观去思考,判断。

反思三:

学会分析问题,增强主体意识

现在有太多的事例说明很多大学生缺乏主体意识,往往对于一个事件没有自己独立的看法。

在没有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就盲目跟风,人云亦云,尾随他人观点。

看到别人分析得有条有理就支持,等再看到一篇相反意见的分析就会自我否定,不知应“师从何处”,完全没有自己的见解。

参考他人意见是一个良好的习惯,但是照搬他人意见却是一个恶习。

身为大学生,应养成“独立自主之精神”,这才我们是大学里应该学到的受益终身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