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预防保健知识点记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17726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预防保健知识点记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社区预防保健知识点记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社区预防保健知识点记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社区预防保健知识点记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社区预防保健知识点记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社区预防保健知识点记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区预防保健知识点记忆.doc

《社区预防保健知识点记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预防保健知识点记忆.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区预防保健知识点记忆.doc

《社区预防保健》知识点记忆

第一章社区预防与保健方法概论

目的要求:

一、社区预防与保健的内容:

1、传染病预防与控制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3、学校预防保健4、营养与食品卫生5、环境与职业卫生6、生命统计7、其他预防工作8、妇幼保健9、老年人保健。

原则:

1、以健康为中心2、以人群为对象,群体与个体兼顾3、以家庭为单位4、以循证保健指导决策5、实施综合性社区预防保健措施6、注重实施过程的检测与评估7、社区预防保健项目应坚持横向管理。

策略:

三级预防

二、健康观与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将影响个人健康和寿命的四大因素:

1、环境因素2、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3、卫生服务因素4、生物学因素

三、1、健康:

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良好加上道德健康,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

2、社区卫生服务:

以人的健康的为目的、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

3、初级卫生保健:

又称基层卫生保健,是指基层卫生机构应承担社区居民的卫生保健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工作。

4、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采取措施,加强对病因的研究,减少对危险因素的接触,是一级预防的根本;二级预防:

亦称临床前期预防,即通过病例的筛检或周期性健康检查,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以便减轻疾病对机体功能的进一步影响或改善预后;三级预防亦称临床预防,即对已患病的病人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或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或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第二章常用流行病学方法

目的要求:

一、1.流行病学的定义: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的疾病、健康状况和卫生事件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研究,指出合理的预防保健对策和措施,并评价这些对策和措施的效果的一门科学。

2.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

观察法:

a、描述性研究:

现况研究、筛检、生态学研究、常规资料分析与纵向研究;b、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实验法:

临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实验。

数理法:

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称数学流行病学3、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

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续发率、感染率、生存率。

社区干预实验:

计划、干预计划的实施、干预效果的评价、结果总结。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

病例调查、接触者调查、提出假设、深入调查验证假设、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确认暴发的终止。

处置:

处置伤员、公共卫生管理、稳定群众情绪、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寻求合作和支持、后续工作,

第四章社区诊断

目的要求:

一、1.社区诊断:

是一个通过客观的科学方法对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以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社区内的组织结构、政策和资源现况进行确定的过程。

意义:

社区诊断是科学制定社区卫生服务计划、组织社区保健的前提。

工作程序:

a、确定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b、确定社区诊断的主要目标c、确定社区诊断的内容2.社区行为干预:

分为社区干预与社区内干预,采用健康教育、社会政策和改善环境的综合措施。

2、社区诊断资料要求:

社区健康状况资料、反映卫生机构的资料、生活方式资料、人口统计指标、环境条件资料、社会与经济指标资料。

常用方法:

小组工作法、德尔菲法、中心小组法。

第五章卫生服务决策分析

目的要求:

一、卫生服务决策分析:

是指全科医师在临床与预防保健实践中,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保健等问题,通过广泛地收集现有的最佳研究证据,运用流行病学方法等方法对证据进行分析、评价,做出科学的决策。

卫生服务决策分析的方法:

1、构建决策树的基本框架2、分析不确定事件的概率3、综合各种检查的结果4、判断可供选择方案的结果

第六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原理和方法

目的要求:

一、1.健康教育:

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健康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促使人群或个体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2、健康促进:

是促进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策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3、健康相关行为:

指人类个体与群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4、健康传播:

促使人们接受、相信并自觉自愿地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4、社区健康促进:

指以社区为基本单位,通过健康教育与环境支持,改变个体和群体行为、生活方式和社会影响,降低本社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社区人群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活动。

健康城市:

健康城市是一个不断创造和改善自然环境,并不断扩大社区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活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相互支持的城市。

第七章物质环境与健康

目的要求:

一、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人与环境间物质的统一性,人与环境作用的双向性,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两重性。

空气与健康: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

1、急性中毒:

a、烟雾事件(煤烟型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事件)、b、生产事故;2、慢性危害及远期影响:

a、长期刺激产生炎症b、心血管疾病c、机体免疫功能下降d、慢性中毒e、变态反应f、致癌作用。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危害:

1、温室效应2、臭氧层破坏3、酸雨、4、影响小气候5、其他。

水与健康:

天然水资源有地面水、地下水、降水。

水体污染中重金属汞和甲基汞的慢性中毒的水俣病。

第八章营养与健康

目的要求:

一、营养素:

食物中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后,能够维持生命的物质称为营养素。

平衡膳食:

又称合理膳食,是指由多种食物构成的,能够提供足量的能量和营养素,且各种营养素之间比例恰当的膳食。

食品安全和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因摄入了有生物性或化学性有毒或有害物质的食物。

第九章社会环境与健康

目的要求:

一、社会制度的内涵:

社会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包括三层:

1、社会形态,如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2、各种社会管理制度,如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等等;3、各种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如考勤、奖惩制度等等。

经济发展与健康:

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a、经济发展是提高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前提b、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事业的发展又影响了居民健康状况c、经济发展通过对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2、经济发展对健康的负面作用:

a、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b、生活方式的改变c、现代社会病的出现d、心理健康问题e、社会负性事件增多f、社会流动人口增加。

社会文化与健康:

1、教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a、教育与人的社会化b、受教育程度与健康2、风俗习惯与健康3、宗教与健康(精神力量和对行为的影响)。

人口与健康:

包括人口数量、质量、结构、流动与健康。

心理与健康:

个性心理特征与健康(气质、性格与健康)、情绪、应激与健康。

第十章社区重点人群的保健

目的要求:

一、儿童保健:

1、新生儿保健:

a、做好新生儿的护理b、建立新生儿访视制度c、新生儿疾病筛查d、预防接种e、新生儿早期教育2、婴儿保健:

a、合理喂养b、早期教育c、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体格锻炼d、预防接种,防治常见病e、儿童系统管理f、健康教育3、幼儿期保健:

a、定期健康检测b、合理营养c、早期教育d、体格锻炼e、预防接种及防治常见病f、预防意外损伤4、学龄前期保健:

a、定期健康检查b、防止意外事故c、防治疾病d、学前教育5、学龄期保健:

a、营养指导,合理安排作息时间b、疾病防治c、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d、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6、青春期保健:

a、指导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b、加强体育锻炼c、做好心理健康教育d、开展性知识教育e、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法制教育f、重视对青春期常见疾病的防治

二、妇女保健:

1、青春期保健:

a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地安排生活、注意身体锻炼和适当劳动、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增进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有密切关系、保证睡眠充足)b、合理营养c、心理卫生指导d、经期卫生指导e、性教育2、更年期保健:

a、更年期自我保健知识的普及b、妇科常见病的普查普治e、性保健3、围生期保健:

a、妊娠期保健i、孕早期保健(及早确诊妊娠、保护胚胎、及早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心理保健)ii、孕中期保健(系统产前检查、营养指导、检测胎儿的生长发育、胎教、坚持适量运动、先天异常的筛查)iii、孕末期保健(孕妇自我监护、孕期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母乳喂养教育、分娩准备教育)b、产时保健:

五防——防难产、防感染、防产伤、防出血、防窒息c、产褥期保健三、老年保健的内容:

1、健康教育2、心理调整3、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健康危险因素影响4、经常参加适宜的体力活动5、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6、合理用药7、康复医疗

社区计划生育:

包括计划生育组织管理、婚姻生育管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优生优育管理。

重点人群保健:

妇女、儿童、老年人保健。

第十一章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

目的要求:

一、临床预防服务:

是指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的病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然后实施个体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意义:

1、合理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降低医疗费用2、提高临床疗效3、提高人群期望寿命和生活质量4、解决卫生服务面临的矛盾和挑战。

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

采用的方法——健康咨询、筛查、免疫接种和化学预防。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是从疾病自然史的第一阶段开始,即在疾病尚未出现时对危险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进行评价,通过健康促进教育使人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危险因素的作用。

第十二章常见传染病的社区预防与的控制

目的要求:

一、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经空气、水、食物、接触、垂直、节肢动物、土壤、医源性传播)和易感人群

二、传染病的预防性控制与监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传染病的上报与检测。

三、常见传染病的防控:

1、经常性预防措施:

a、改善环境卫生条件b、加强卫生知识宣传c、开展免疫预防接种2、疫情出现后的控制措施: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者d、暴发或流行时的紧急措施3、疫情报告:

责任报告人、报告病种、报告时限与方式。

第十三章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预防与控制

目的要求: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简称慢性病,是一组发病隐匿、潜伏期长、不能自愈或很难治愈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二、1.慢性病的流行特征:

a、慢性病在总死亡中占绝大部分、b、患病人数多,发病增长速度快、c、疾病负担不堪重负、d、疾病危险因素暴露水平有新的变化

2.慢性病的预防策略:

a、健康促进策略b、全人群策略c、高危人群策略d、社区综合预防与控制策略

三、常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1、吸烟2、过量饮酒3、不合理膳食4、静坐生活方式5、超重和肥胖6、社会心理因素。

预防:

1、控制吸烟2、限制饮酒3、平衡膳食4、预防肥胖,控制体重5、适量运动6、心理健康。

第十四章伤害的预防与控制

目的要求:

一、伤害:

是指急性暴露与物理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和电离辐射,这些能量与机体发生作用时超过了机体的耐受水平而造成的组织损伤;伤害的分类:

1、按伤害的外部原因分类:

a、运输伤害b、跌倒c、无生命机械力伤害d、有生命机械力伤害e、淹溺f、窒息g、电流、辐射和气温、气压伤害h、烟火、火、火焰i、接触热或烫物质j、接触有毒动植物k、自然力量伤害l、中毒m、过劳、旅行和贫困n、故意自害o、加害p、意图不确定事件q、依法处置和作战行动r、医疗和手术并发症2、按照造成伤害的意图分类:

a、故意伤害b、非故意伤害3、按照发生伤害的地点分类:

a、机动车b、工作场所c、家庭d、公共场所3、按人群分类:

a、青少年或幼儿伤害b、老人伤害c、妇女伤害d、残疾人士伤害e、职业人群伤害等4、按伤害主体分类:

a、自伤b、他伤。

二、1.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

常见,多发,随时随地地发生,死亡率高,后遗伤残多,造成的总体损失大。

2.伤害的预防策略:

a、伤害预防的一般策略:

全人群策略、高危人群策略、健康促进策略b、伤害预防的四项干预措施(四项“E”干预):

工程干预、经济干预、强制干预、教育干预。

3、伤害的三级预防:

预防发生、院前急救和医院治疗、社区康复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