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049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媒体技术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多媒体技术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多媒体技术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多媒体技术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多媒体技术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多媒体技术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多媒体技术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多媒体技术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多媒体技术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多媒体技术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多媒体技术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多媒体技术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多媒体技术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多媒体技术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多媒体技术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多媒体技术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多媒体技术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多媒体技术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多媒体技术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多媒体技术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媒体技术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

《多媒体技术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技术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多媒体技术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

多媒体技术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多媒体技术教程》(第三版)习题解答

第1章绪论

1.多媒体信息系统和多媒体计算机有什么不同?

在概念上应如何看待两者之间的

关系?

多媒体信息系统是新一代高度集成的、功能强大的、智能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它是提供多媒体信息、辅助人们对环境进行控制和决策的系统,是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等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服务于管理领域的信息处理系统。

而多媒体计算机指的是硬件设施,多媒体计算机是多媒体信息系统得以应用的平台。

2•试归纳叙述多媒体关键特性以及这些特性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的关键特性主要包括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和集成性这三个方面,这既是多媒体的主要特征,也是在多媒体研究中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信息载体的多样性是相对于计算机而言的,指的就是信息媒体的多样化,有人称之为信息多维化;多媒体的第二个关键特性是交互性,多媒体系统将向用户提供交互式使用、加工和控制信息的手段,为应用幵辟更加广阔的领域,也为用户提供更加自然的信息存取手段;多媒体的集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媒体信息媒体的集成,二是处理这些媒体的设备与设施的集成。

信息载体的多样性是集成性的基础,没有多种信息媒体,也就无法进行多媒体信息的集成化处理;而处理多媒体的设备与设施的集成性是实现交互性的前提,没有系统、网络、软硬件设施的集成,就无法为用户交互式使用、加工和控制信息提供平台。

3.为什么说多媒体缩短了人类信息交流的路径?

人类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的目

的是什么?

与以往的方法相比,计算机在数据处理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

计算机所提供的功能强大的数据组织和构造技术,如传统数据结构中的数组、向量、队列、堆栈、树和堆等,为动态地加工和处理数据提供了基础。

高效的算法和高速的网络通信,大大地加强了用文字和数据表示概念的能力并加速了它的传递过程。

但人类并不是仅仅依赖文本这一类单一的数据形式来传递所有的信息和接受概念的,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都是人类获取和传递信息极为重要的渠道。

图像的信息量最大,一幅画胜过千言万语,最直观、最能一目了然。

而动态的影像视频和动画则更生动、更逼真、更接近客观世界的原型、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声音和文字也是信息的重要媒体,综合应用不仅有利于接受,也有利于存储(记忆)和保留。

这就意味着必须同时启动大脑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才能更好地获得更多更有用的信息。

因此,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用多种信息媒体形式向人提供信息才算是更好的表达方法,它不仅加速和改善了理解,并且提咼了信息接受的兴趣和注意力。

多媒体正是利用各种信息媒体形式,集成地用声、图、文等来承载信息,也就是缩短信息传递的路径。

人类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的目的是为了高效的获取、传递以及使用信息。

计算机的发展使得人类的信息处理手段得到加强,高速的计算能力扩展了对数据进行重复计算的能力,大规模的存储扩展了记忆信息的范围,高速通信网使得我们可以同远在异地他乡的同事、朋友、亲人甚至陌生人进行快速的信息交换。

这些机器成为我们与他人进行交流的中介。

第2章媒体及媒体技术

1.为什么说媒体具有不同的抽象层次?

对媒体的抽象层次和性质进行小结。

在获得媒体语义的过程中,抽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抽象是复杂的,而

且与任务有关。

通常包括若干抽象层,每一个抽象层都包含着与具体的任务和问题域有关的模型。

从接近具体感官的信息表示层到接近符号的信息表示层,信息的抽象程度递增,而数据量则递减。

语义就是在从感官数据到符号数据的抽象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对不同媒体来说,媒体的语义是处于不同层次上的。

抽象的程度不同,语义的重点也就不同。

2.媒体的空间含义是指什么?

媒体的时间含义是指什么?

媒体的时空综合是指什

么?

什么是媒体的时空“上下文”?

多媒体信息的空间意义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是指表现空间,尤其是指显示空间的安排,目前在大多数研究中指的都是这一类。

第二种空间意义是把环境中各种表达信息的媒体按相互的空间关系进行组织,全面整体地反映信息的空间结构,而不仅仅是零散的信息片断。

媒体的时间也有两种含义。

一是表现所需的时间,这是所有媒体都需要的。

第二种时间意义即同媒体的空间一样,媒体的时间也可以包含媒体在时间坐标轴上的相互关系。

媒体的时间关系存在于同步、实时等许多方面。

空间和时间组成了一个三维的时空坐标系统。

时间与空间的联系构成了媒体的时空“上下文”。

3•媒体的结合为什么会产生“感觉相乘”的效果?

试举几个例子对此加以说明。

多媒体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媒体之间结合产生的影响。

这种结合可以是低层次的,如在显示窗口中提供多种媒体信息片断,并将视觉、听觉相互结合,造成一种比较适合的媒体表现环境;也可以是高层次的,由各种媒体组成完全沉浸的虚拟空间,但应该如何结合现在还缺乏理论上的指导。

媒体之间可以相互支持,也可以相互干扰。

如果媒体之间是相互支持的关系,则这种媒体结合所产生的效果就是“感觉相乘”效应。

“感觉相乘”的例子很多,比如以视听并举的方式传递信息,比仅仅依靠观察或者解说能产生更好的效果;为了追求更强的沉浸感,虚拟现实环境的构建往往需要综合考虑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等多种感觉。

4.什么是媒体的语义?

什么是隐喻?

[不考]

各种媒体的信息在最低层次上都是二进制位流。

如果仅仅作为信息的简单通道,

系统不必了解媒体的语义,但如果要多媒体系统具有对媒体进行选择、合成等方面的能力,就必须赋予它媒体的语义知识,从而使得系统能在媒体之上对媒体进行比较、选择和合成。

媒体被赋予的媒体的语义知识即为媒体的语义。

在与多媒体系统交互的过程中,人所依据的是关于这种交互的概念模型,也称心智模型(MentaiModel)。

这种概念模型的建立往往需要培训和经验,不易于被用户所接受。

一种较好的方法是模拟人对其他事物的知识和技能,把它们挪到多媒体系统中使用,媒体的多样性为这种模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这种模拟,就是隐喻技术。

5.研究声音心理学对声音的处理会带来哪些好处?

试举例加以说明。

说明掩蔽、

临界频带、相位对声音的影响。

[不考]

各种声音可以互相掩蔽,也就是说一种声音的出现可能使得另一种声音难于听清。

纸张的沙沙声、鼓掌声、咳嗽声等往往会掩盖说话声和音乐声。

一般说来,在掩蔽音条件下,要

听清被测量的测验音,就必须提高测验音的强度。

由于声音的掩蔽效果,可以欺骗人的听觉。

在频率的某一临界区里,各种声音强度是相互作用的,合成声音的响度由这些频率共同决定,但在临界区内不会改变。

如果超出临界区,声音的响度不再相互作

用,随频率而变。

这个临界区就是临界频带,其宽度视其中心频率而定。

从声音的波形来看,声音的起点和方向也要反映声音的特性,这就是声音的相

位。

当两个声音相同而相位完全相反时,它们将相互抵消;当两个声音相同而且相位也相同时,声音就会得到加强。

相位的确定对于多声道声音系统的设计非常重要,它可以应用在回声的消除、会议系统的声音设计上等。

6.声音的数字化过程是怎样的?

什么是声音的符号化?

声音在真实世界是模拟的,时间和幅度上是连续的,声音的数字化主要包括采

样、量化、编码等步骤。

波形声音可以把音乐、语音都进行数字化并表示出来,但这并没有将它看成音

乐和语音。

对声音的抽象化(即符号化)表示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音乐、一种是语音。

声音的符号化即将声音转变为符号序列的过程。

7.声音的三维化处理所基于的原理是什么?

双工理论的作用在何时体现得较为

明显、何时又会失效?

耳廓模型的建立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不考]

声音的三维化处理基于的原理是双工理论。

人耳对声音定位的特性,通过大脑的综合作用后,对有差别的声音信号进行了相对于空间位置的定位。

很显然,如果按此方法使用计算机向人耳提供不同的声音,人的大脑也会综合出声音的位置信息。

双工理论过于简单,这一理论实际上是处于一个较理想的状态下,即无反射、

无折射和单频率等,但实际上人耳所处的环境比双工理论描述的环境要复杂得多。

按照双工理论,人耳应没有在垂直平面的定位能力,不能够区分前后,因为在这些情况下两耳间声音的到达时间差ITD和两耳间声音的强度差IID都几乎为零;而实际上,人耳确实具有这方面的能力,这就是耳廓的作用。

耳廓模型的建立,主要为了模拟出人耳的听觉特性,具体来讲,就是模拟如何

解析声源的本身信号特征、声源的空间三维位置、声源所处的环境这3个因素。

立正确的耳廓模型有利于创造三维的虚拟听觉空间。

8.视觉心理学对视觉信息的处理辅助体现在哪些地方?

如何利用这些心理学特

性?

[不考]

虽然光的物理特性与心理知觉有关,但并不是线性的。

把物理波的强度加倍,

感受到的亮度却并不加倍。

对光的色调和亮度的感觉不仅和它的频率与强度有关,

而且还和它出现的背景有关,和同时出现的周围光有关。

即使是最简单的物理因素

也要受到神经系统的复杂分析,从而产生出复杂的心理知觉反应。

将物理性质和心

理知觉区分幵来,就是十分重要的。

在多媒体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视觉心理学特性,能提供更好的人机交互方式。

第3章多媒体数据压缩

1.如何衡量一种数据压缩方法的好坏?

多媒体数据存在哪些类型的冗余?

评价一种数据压缩技术的性能好坏主要有3个关键的指标:

压缩比、图像质量、压缩和解压的速度。

希望压缩比要大,即压缩前后所需的信息存储量之比要大;恢复效果要好,尽可能地恢复原始数据;实现压缩的算法要简单,压缩、解压速度快,尽可能地做到实时压缩解压。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压缩算法所需要的软件和硬件。

一般而言,多媒体数据中存在的数据冗余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空间冗余

在同一幅图像中,规则物体和规则背景的表面物理特性具有相关性,这些相关性的光成像结果在数字化图像中就表现为数据冗余。

(2)时间冗余

时间冗余反映在图像序列中就是相邻帧图像之间有较大的相关性,一帧图像中的某物体或场景可以由其他帧图像中的物体或场景重构出来。

音频的前后样值之间也同样有时间冗余。

(3)信息熵冗余

信源编码时,当分配给第i个码元类的比特数b(yi)二」gpi时,才能使编码后单位数据量等于其信源熵,即达到其压缩极限。

但实际中各码元类的先验概率很难预知,比特分配不能达到最佳。

实际单位数据量d>H(S),即存在信息冗余熵。

(4)视觉冗余

人眼对于图像场的注意是非均匀的,人眼并不能察觉图像场的所有变化。

事实上人类视觉的一般分辨能力为26灰度等级,而一般图像的量化采用的是28灰度等

级,即存在着视觉冗余。

(5)听觉冗余

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并不能察觉所有频率的变化,对某些频率不必特别关注,因此存在听觉冗余。

(6)其他冗余

包括结构冗余、知识冗余等。

2.数据压缩技术可分为几大类?

每类有何主要特点?

根据解码后数据与原始数据是否完全一致进行分类,压缩方法可被分为有失真编码和无失真编码两大类。

有失真压缩法压缩了熵,会减少信息量,而损失的信息是不能再恢复的,因此这种压缩法是不可逆的。

无失真压缩法去掉或减少了数据中的冗余,但这些冗余值是可以重新插入到数据中的,因此冗余压缩是可逆的过程。

有失真压缩法的冗余压缩取决于初始信号的类型、前后的相关性、信号的语义内容等。

由于允许一定程度

的失真,可用于对图像、声音、动态视频等数据的压缩。

如采用混合编码的JPEG标

准,它对自然景物的灰度图像,一般可压缩几倍到十几倍,而对于自然景物的彩色图像,压缩比将达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采用ADPCM编码的声音数据,压缩比通常

也能做到4:

1〜8:

1。

压缩比最为可观的是动态视频数据,采用混合编码的DVI多

媒体系统,压缩比通常可达50:

1〜100:

1。

无失真压缩法不会产生失真,从信息语义角度讲,无失真编码是泛指那种不考

虑被压缩信息的性质的编码和压缩技术,它是基于平均信息量的技术,并把所有的数据当作比特序列,而不是根据压缩信息的类型来优化压缩。

也就是说,平均信息量编码忽略被压缩信息语义内容。

在多媒体技术中一般用于文本、数据的压缩,它能保证百分之百地恢复原始数据。

但这种方法压缩比较低,如LZW编码、行程编码

和霍夫曼(Huffman)编码的压缩比一般为2:

1〜5:

1。

6.常用的图像和视频压缩标准有哪些?

它们分别采用什么压缩方法?

静止图像压缩标准有JPEG标准和JPEG2000标准等,其中JPEG的压缩方法包

括:

(1)JPEG的无损预测编码算法

(2)JPEG的基于DCT的有损编码算法

而JPEG2000的压缩改用以离散小波变换算法为主的多解析编码方式,还将彩

色静态画面采用的JPEG编码方式、2值图像采用的JBIG(JointBinaryImageGroup)

编码方式及低压缩率采用JPEGLS统一起来,成为对应各种图像的通用编码方式。

视频压缩标准有MPEGE缩标准、H.26L视频编码标准等。

MPEGE缩标准中,

MPEG-1是以两个基本技术为基础的。

一是基于16X16子块的运动补偿,可以减少

帧序列的时域冗余度。

二是基于DCT勺压缩技术,减少空域冗余度。

MPEG-2标准的

压缩编码系统编码有两种方法,其编码输出包括传送流和程序流两种定义流。

传送流和协议ISO/IEC11172-1系统定义的流相似;程序流是一种用来传送和保存一道程序的编码数据或其数据的数据流。

MPEG-砾用基于内容的压缩编码,将一幅图像按

照内容分块,如图像的场景、画面上的物体被分割成不同的子块,将感兴趣的物体从场景中截取出来,进行编码处理。

H.26L是一种高效的压缩方法,它集中了以往

标准的优点,并吸收了标准制定中积累的经验。

H.26L提供包传输网中处理包丢失

所需的工具。

H.26L在系统层面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在视频编码层(VideoCoding

Layer,VCQ和网络适配层(NetworkAdaptationLayer,NAQ之间进行概念性分割,前者是视频内容的核心压缩内容的表述,后者是通过特定类型网络进行传送的表述。

这样的结构便于信息的封装和对信息进行更好的优先级控制。

9.MPEG标准系列已有哪些压缩标准?

各有什么特点?

适合用于什么场合下的数

据压缩?

MPEQMotionPictureExpertsGroup),已推出了MPE(或MPEG-1、MPEG-2MPEG-4等系列标准。

(1)MPEG-压缩标准

MPEG-1标准(ISO/IEC11172-U)的目标是以约1.5Mbit/s的速率传输电视质量的视频信号,亮度信号的分辨率为360X240,色度信号的分辨率为180X120,每

秒30帧。

MPEG-1视频压缩技术是以两个基本技术为基础的。

一是基于16X16子块的运

动补偿,可以减少帧序列的时域冗余度。

二是基于DCT勺压缩技术,减少空域冗余

度。

在MPEG^,不仅在帧内使用DCT而且对帧间预测误差也作DCT以进一步减

少数据量

MPEG-1标准包括MPE係统(ISO/IEC11172-1)、MPEG®频(ISO/IEC11172-2)、

MPE宙频(ISO/IEC11172-3)和测试验证(ISO/IEC11172-4)4部分内容。

所以MPEG涉及的问题是视频压缩、音频压缩及多种压缩数据流的复合和同步问题。

(2)MPEG-2压缩标准

MPEG-2标准的系统功能是将一个或更多的音频、视频或其他的基本数据流合成

单个或多个数据流,以适应于存储和传送。

MPEG-2系统支持五项基本功能分别是:

解码时多

9

压缩流的同步、将多个压缩流交织成单个的数据流、解码时缓冲器初始化、缓

冲区管理和时间识别。

MPEG-2标准的压缩编码系统是将视频和音频编码算法结合起来幵发的。

MPEG-2视频体系的视频分量的位速率范围大约为2Mbit/s〜15Mbit/s。

MPEG-2

视频体系要求保证与MPEG-1视频体系向下兼容,并且同时应力求满足数字存储媒

体、可视电话、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HDTV、通信网络等领域的应用。

分辨率

有低(352X288)、中(720X480)、次高(1440X1080)、高(1920X1080、等不同档次,压缩编码方法也从简单到复杂有不同等级。

MPEG-2标准详细地叙述了数字存储媒体和数字视频通信中的图像信息的编码描

述和解码过程。

它支持固定比特率传送、可变比特率传送、随机访问、信道跨越、

分级解码、比特流编辑以及一些特殊功能,例如:

快进播放、快退播放、慢动作、

暂停和画面凝固等。

MPEG-2视频标准与ISO/IEC11172-2向前兼容,并与EDTVHDTV

和SDTV格式向上或向下兼容。

MPEG-2标准包括MPE係统、MPEG®频、MPE(音频和一致性4部分内容,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的通用编码国际标准。

MPEG-2标准克服并解决了MPEG-标准不能

满足的日益增长的多媒体技术、数字电视技术、多媒体分辨率和传输率等方面技术要求的缺陷。

(3)MPEG-4压缩标准

MPEG-4采用基于内容的压缩编码,将一幅图像按照内容分块,将感兴趣的物体从场景中截取出来,进行编码处理。

MPEG-4具有高速压缩、基于内容交互和基于内

容分级扩展等特点,并且具有基于内容方式表示的视频数据。

MPEG-4在信息描述中

首次采用了对象(Object)的概念。

视频对象的构成依赖于具体应用和系统环境。

MPEG-4标准满足了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交互式计算机和交互性电视的逐步应用和视频音频数据的综合服务的发展,对计算机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的越来越高的要求。

第4章多媒体硬件环境

1.试述光存储的类型及主要原理。

常用的光存储系统有只读型、一次写型和可重写型光存储系统3类。

只读型光盘包括LV和CD-ROMCompactDisc-ReadOnlyMemory)等。

CD-ROM只读式压缩光盘,其技术来源于激光唱盘,形状也类似于激光唱盘,能够存储650MB左右的数据。

用户只能从CD-ROM读取信息,而不能往盘上写信息。

CD-ROM中的内

容在光盘生成时就已经决定,而且不可改变。

CD-ROMfc常用于存储固定的软件、数

据和多媒体演示节目。

CD-ROM区动器除了能读出CD-ROMft外,还可以用于读取激光唱盘以及柯达激光照片的信息。

一次写(WriteOnceReadMany,WOR)光存储系统可一次写入,任意多次读出。

与CD-ROM目比,它具有由用户自己确定记录内容的优点

可重写光盘(Rewritable或Erasable,E-R/W)像硬盘一样可任意读写数据。

它又分磁光型(MagneticOptical,MO和相变型(PhaseChange,PC)两种形式。

2.CD-ROMCD-RCD-RWE种光驱的差别有哪些?

CD-ROM是只读型光盘的缩写,其驱动器由光头、聚焦伺服、道跟踪伺服、CLV

伺服、EFM解调、错误检测和校正处理6个部分组成。

CD-ROIW动器除了能读出CD-ROM盘外,还可以用于读取激光唱盘以及柯达激光照片的信息。

CD-R是一次写、多次读的可刻录光盘系统。

CD-R刻录是将刻录光驱的写激光聚

焦后,通过CD-R空白盘的聚碳酸脂层照射到有机染料(通常是箐蓝或酞箐蓝染料)

的表面上,激光照射时产生的热量将有机染料烧熔,并使其变成光痕。

CD-RW是一种可改写的CD,其中RW是Rewritable的缩写。

CD-RW勺改写性是

其最大优点,反射率仅为15%-20%比较小,因而旧的CD-ROM区动器不能读出。

3.什么是MIDI?

它与波形音频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MIDI(MusicalInstrumentDigitalInterface)是指乐器数字接口,是数字

音乐的国际标准。

任何电子乐器,只要有处理MIDI消息的微处理器,并有合适的硬

件接口,都可以成为一个MIDI设备。

MIDI消息是乐谱的一种数字式描述。

与波形声音相比,MIDI数据不是声音而是指令,所以它的数据量要比波形声音

少得多。

MIDI的另一个特点是,由于数据量小,所以可以在多媒体应用中与其他波形声音配合使用,形成伴乐的效果。

对MIDI的编辑也很灵活,在音序器的帮助下,

用户可以自由地改变音调、音色等属性,直到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波形文件就很难做到这一点。

但是,MIDI的声音尚不能做到在音质上与真正的乐器完全相似,在质量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MIDI也无法模拟出自然界中其他非乐曲类声音。

4.视频卡与音频卡的核心部件是什么?

视频卡与音频卡的核心部件是编解码芯片,主要完成视频或音频信号的模数/

数模转换,压缩/解压缩等功能。

从结构上分,音频卡可分为模数转换电路和数模转换电路两部分,模数转换电路

负责将麦克风等声音输入设备采到的模拟声音信号转换为电脑能处理的数字信号;而数模转换电路负责将电脑使用的数字声音信号转换为喇叭等设备能使用的模拟信号。

一般音频卡由下列部件组成:

MIDI输入/输出电路;MIDI合成器芯片,用来把

CD音频输入与线输入相混合电路;带有脉冲编码调制电路的模数转换器,用于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生成波形文件;用来压缩和解压音频文件的压缩芯片;用来合成语音输出的语音合成器;用来识别语音输入的语音识别电路,以及输出立体声的音频输出或线输出的输出电路等。

5•触摸屏可以分为哪几类,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不考】

触摸屏按安装方式分,可分为以下4种。

①外挂式:

由用户自行把它挂到显示

器的屏幕前,而且随时可以拆卸。

②内置式:

需拆卸显示器的外盖,把传感器夹在荧光屏玻璃与外盖之间。

③整体式:

传感器本身与显示器为一体的配置。

④投影仪式:

安装于大型投影屏前,可通过在投影屏的触摸来写字、绘图以及控制计算机流

从结构特性与技术分有以下不同类型,包括红外、电阻膜、电容、表面声波、

压力矢量等多种类型。

红外触摸屏原理是当用户触模屏幕时,手指会挡住经过该位置的横竖两条红外

线,从而利用x、y方向上密布的红外线矩阵来检测并定位用户的触摸位置,执行该位置的图标或热点、热键。

其主要特点是清晰度好,透光性高,防刮擦能力强,但

其分辨率低,反应速度慢,不够美观。

电容式触摸屏的原理是用户触摸屏幕时,由于人体电场,手指与导体层间会形成一个锅台电容,四边电极发出的电流会流向触点,而电流的强弱与手指及电极间的距离成正比,位于触模屏幕后的控制器便会计算电流的比例及强弱,准确算出触摸点的位置。

其主要特点是分辨率较高,反应速度较快,寿命较长,但怕硬物敲击,易受电磁干扰。

电阻触摸屏的原理是当手指触摸屏幕时,两层导电层在触摸点位置就有了一个

接触,控制器侦测到这个接通并计算出x、y轴的坐标。

其主要特点是反应速度快,

寿命长,不受电磁干扰,但怕锐器。

表层声波技术触摸屏的原理是当手指接触屏幕,便会吸收一部分声波能量,控制器依据减弱的信号计算出触摸点的位置。

其主要特点是纯粹玻璃屏不怕刮擦和用力,寿命长,精度高,清晰透亮,还有压力轴响应。

压感触摸屏是在屏幕四角装上压力感应仪,当对触摸屏施加压力时,会由此引起感应仪电阻抗的变化,通过监测这些变化,就可计算出触摸点的确切位置和用力大小。

电磁感应触摸屏是基于笔输入式PC的主流技术,在笔尖上安装的一个非机械式幵关将电容变化转变为频率变化,此幵关还可使笔传感120级压力。

6•扫描仪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