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及语文作文素材的运用方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178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1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及语文作文素材的运用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及语文作文素材的运用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及语文作文素材的运用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及语文作文素材的运用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及语文作文素材的运用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及语文作文素材的运用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及语文作文素材的运用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及语文作文素材的运用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及语文作文素材的运用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及语文作文素材的运用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及语文作文素材的运用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及语文作文素材的运用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及语文作文素材的运用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及语文作文素材的运用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及语文作文素材的运用方法.docx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及语文作文素材的运用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及语文作文素材的运用方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及语文作文素材的运用方法.docx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及语文作文素材的运用方法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及语文作文素材的运用方法

1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4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5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7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8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9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1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2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3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5

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6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7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8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9

相见欢

【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2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1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2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23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24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5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26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7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8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

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29

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30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语文作文素材的运用方法

丨假设分析丨

假设分析即运用假设推理对论据进行分析。

在原论据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并推导出一个与既成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

这样,在条件与结果的对比中,读者能深深领悟论据所阐释的道理。

以经典素材“宋濂求学”为例,有位考生围绕“教育者应怀有容误之心”这样写道: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大儒宋濂少时即嗜学,当他趋百里外,跟随乡之贤达潜心学习时,也曾不断“援疑质理”。

试想乡野小儿,立于尊者左右,又怎么会没有一丝失误?

倘若贤达像漫画中的家长一样,对宋濂的失误毫不包容,那么宋濂根本不可能在一步一步的完善中成为一代大儒。

温暖的容误之心,让一个贫困学子获得了继续向前的勇气——“卒获有所闻”,最终于历史长河中留下身影。

这样,通过假设分析得出一个不可能成立的结论,与原有事实形成对比,让读者明白“怀有容误之心”的重要意义,这就使论证有了更强的说服力,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丨层层追问丨

层层追问,是指在分析事例的过程中,以连续提问的方式对事例所反映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认识,从而体现全面而客观的立场或观点。

运用这种论证方式,可以营造一种不可辩驳的气势,产生强烈的表达效果。

以“13年前,周国平为早夭女儿妞妞写下《妞妞:

一个父亲的札记》;13年后,他以年过半百之身,为二女儿啾啾写出《宝贝,宝贝》一书,尽显为父之痴情”这一经典素材为例,一位考生在写“人生”这一话题的时候,便运用了设问的形式:

周国平曾在《妞妞:

一个父亲的札记》中发出疑问:

一个婴儿,未出生多久就夭折了。

我们是该叹息他生命的短暂还是为他免受漫长人生中的苦楚而欣慰?

我想,周国平的疑惑也是今之众人心中的疑惑。

人生所经历的种种,到头来究竟是丰盛的回忆还是沉沉的负累,大抵没有人能够逐条分析出个头绪来,也很少有人会认为:

正是因为这样的悲喜交织、善恶相错,构成了起伏跌宕的人生。

文章开篇设问,生命的短暂是幸还是不幸,引人思索。

再由此生发开去,对人生中的回忆与负累、幸福与痛苦展开思考,从而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人生的丰富多彩正源于此。

这则素材还可以用在“宠爱”的话题之中:

宠爱往往会让人变得软弱,世上的一切都是因人成事,那孩子们的成长就不需要大人的宠爱了吗?

“痴情父亲”周国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在谈自己的女儿啾啾时说,好孩子永远是宠不坏的。

通过对“宠爱”这个问题的思考,列出周国平对宠爱的与众不同的理解,追问新时期的孩子应该如何成长的问题,让步开篇,别有风味。

丨引议联结丨

写文章时,有意引述前人或他人较有哲理或较为权威、较为经典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手法叫引用。

引用用在议论文中,就是引证。

它的作用主要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

引证之后还要有适当的议论,引证与议论相结合的论证手法就是引议联结。

引用可用在议论文的开头,如《人生如茶》开篇即言:

一只玻璃杯,晶莹剔透;一撮茶叶,清香盈鼻。

开水冲下,顿时上下翻腾,浮起的一片片沉下,沉下的又努力地浮起。

茶叶,有的急急展示,匆匆沉寂;有的则渐渐舒展,慢慢升腾。

林清玄说只有经过开水烫过的才知道人生的滋味,确如其言。

引用也可放在文章的中间,作为例证,也作为引证。

如作文《感悟人生》的片段:

苏轼说“人生如梦”,他在因诗获罪的跌宕人生中选择了豁达;林清玄说“人生如茶”,他在茶水上下翻滚的沸腾人生中体悟到了自然;张爱玲说“人生如戏”,她在与胡兰成恋爱的曲折中饱尝失

意。

人生到底是什么,需要你慢慢去品味。

引用也可以放在文章的结尾,如一位考生在《镜与窗》的最后写道:

镜是虚假的,窗是实在的。

镜子抽象且空洞,窗子具体而直观。

林清玄曾说过自己在修行的时候,师父让他把佛经烧掉,他总是恋恋不舍,但终在烧掉佛经的熊熊火焰中明白了人生的要义。

佛经有时正是一面镜子,我们总想从中寻找完美的义理,却忘了窗子外面的世界才是我们真正鲜活的生活。

朋友,抛去代表执念的镜子吧,请去窗外拥抱你葱郁的生命。

引用不是简单地把别人的话语放在文章中,而要看其能否恰如其分地为证明论点服务,使之具有不容置疑的说服力。

其次才是增强文采,使文章语言富有吸引力。

丨对比衬托丨

对比衬托,就是根据文章写作中心的需要,将一则材料和另一则材料进行对比,或者选择一则材料的不同角度或侧面进行对比,以求突出强调双方或者一方,来体现文章内涵的写作方法。

一考生围绕明代张溥和北宋方仲永的事例进行了对比分析,写道:

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

但是他并没有灰心,而是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

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

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

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相反,北宋的方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

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

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

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

考生通过对比张溥的勤奋和方仲永的不思进取,衬托出“勤奋”的重要意义,告诉我们勤能补拙的道理。

这样将两个不同的事例或现象放在同一标准之下,通过相互映衬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不但使说理严谨,也更令读者信服。

丨取其一点丨

取其一点,就是根据文章写作中心的需要,截取一则材料中最能表现写作中心的某一个侧面或角度,深入挖掘、阐释,从而体现文章内涵的写作方法。

以经典素材“‘最美乡村教师’秦开美”为例,一位考生写道:

在汽油、炸药和手枪的威胁下,平时胆小得一个人在家都不敢关灯睡的秦开美,却表现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勇敢与沉着。

她冷静地劝说歹徒,主动要求代替学生担当人质,在约40分钟的对峙里,她成了52名学生与“恐怖分子”之间的稳压器,任何一方情绪崩溃,灾难就可能发生。

如果不是秦开美前期稳住了劫持者,警方很难顺利展开布控和救援……

丘吉尔说:

“勇气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特质,有了勇气,人类的其他特质自然也就具备了。

”诚哉斯言!

秦开美的材料可生发的角度很多,本文作者于多元的信息中只取一点,就“勇气”深入挖掘,让写作中心更加鲜明突出,也彰显了自己运用素材的能力。

丨辩证分析丨

辩证分析是议论文写作中一种重要的论证方法。

大千世界启示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并且事物还可能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因此,我们应该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这就是辩证分析。

对于素材“胡同:

北京的名片”,一位考生围绕“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写道:

是的,北京的胡同正在衰败。

一部凝固的历史,百年京城的人文缩影,就这样被高楼大厦蚕食。

许多人呼吁、呐喊:

“把胡同留下一些给后代。

”这想法固然好,可对那些三世同堂、老少共居一室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为了保留胡同而让他们挤在斗室里,未免不公平。

现在的胡同,有的已经残破不堪,仅有那些被刻意保护的还比较漂亮,其他的只剩门前破损的石墩、失去了棱角的棋盘和参天的古树记录着胡同昔日的繁华。

而这一切,是必然要被现代化的东西替代的,因为,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胡同之旅将要结束时,我走进了一家清真小吃店,八仙桌边的食客正大快朵颐。

从他们的脸上,我看不出对高楼的向往,也读不到对胡同的深情留恋,或许对他们而言,在胡同里生活已成为一种习惯,也或许,他们心底也期待着变化。

诚然,任何行为都会产生对立的两个结果,对胡同的改造也是如此。

此片段深入挖掘人们对胡同的感情,既不赞成一味地保护胡同,也不赞成一味地拆除胡同,作者在辩证分析中明确了观点。

丨深入挖掘丨

深入挖掘,就是根据文章写作中心的需要,点出素材的关键内容,透彻地阐释其中蕴含的深层内涵,而不是浮光掠影地简单运用。

如以“莫言,童年有书为伴”这一经典素材为论据,一位考生围绕“母爱”写道: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母亲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是不讲条件的爱,在这个世界上,任何爱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无论我们犯了多大的错误,她们都会无条件地原谅。

在那个贫困横行的年代,孩子们的任务是劳作,减轻家庭负担,而莫言为了看书犯了一个重大错误,然而夕阳中母亲那宽容的叹息,让莫言感受到深深的母爱。

那母爱,似夏天里的一缕凉风,拂去他心中的燥热;那母爱,仿佛冬天里的暖阳,赶跑了他心中的严寒。

那年,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

该考生从母亲对莫言的宽容切入,不但揭示了母爱的伟大,还展示了莫言内心的幸福和感恩,莫言的成功,多少与这位善良的母亲有关吧。

丨一反成说丨

一反成说,是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传统观念或约定俗成的思维进行大胆否定,从相反的方向来立论的方法。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反成说,就是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这样有助于提出新问题,使文章表现出新意。

以经典素材“袁隆平,一颗种子改变世界”为例,一位考生围绕“不知足,也能常乐”写道:

有人认为,人生就像一场梦,要做个好梦,就得带着微笑,多看看自己拥有的,知足常乐。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自己的科研领域,永不知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不仅养活了中国人,也缓解了世界粮食短缺的压力。

即使已年过古稀,他仍怀有两个愿望:

一是2010年超级杂交水稻能实现亩产900公斤的目标,二是将杂交水稻在全世界推广到1500万公顷,多养活1亿世界人口。

这种永不止步的精神,让袁隆平收获了奋斗的喜悦。

这位考生一反“知足常乐”这一传统观念,精心发掘,巧妙点化,使文章观点颇为新颖,论证也很有说服力。

丨归谬反驳丨

归谬法就是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再以其为前提进行合乎逻辑的引申,得出一个十分明显而荒谬的结论,从而驳倒对方的论点。

也就是,先假定被驳观点正确,然后以之为据进行推论,得到谬论,再依据谬论的荒谬,揭示被驳观点的荒谬。

对于素材“江豚不好吃干吗要保护”,有人写了一篇时文《“江豚不好吃干吗要保护”是一个科学论断》: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专家和媒体是将“江豚不好吃干吗要保护”归入“雷人雷语”予以批评的。

我真的很无语——作为专家和主旋律媒体,何以如此缺乏常识呢?

“江豚不好吃干吗要保护”是一个多么科学的论断呀,怎么能胡乱质疑呢?

“江豚不好吃干吗要保护”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江豚如果好吃,就有了利用价值,就可以加大产业开发赚钱增加GDP;如果不好吃,就等于是废物,保护它有啥意义?

现如今,能看到实际好处和利益的事情才值得去做,为了一点虚名或华而不实的理由干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傻不傻呀?

什么环境保护呀、生态平衡呀之类的大道理,那是拿来忽悠老百姓的。

对某些官员而言,啥也没有GDP、政绩和升迁更重要。

对于“江豚不好吃干吗要保护”这样的“雷人雷语”,作者先予以肯定,认为其是合理的科学的,然后煞有介事地、一本正经地论证其“科学性”,看似赞扬某些官员的“求真务实”,实则嘲讽和批判了当前某些官员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和贪腐的本质,从而反驳了“不好吃就不保护”的荒诞论调。

丨述例融旨丨

写作议论文时,往往使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将道理论证适当地融合在事例中,语句因此显得凝练、深刻,这种表现手法就叫述例融旨。

引文开头提出一个小论点,在论证中述例。

当然,这些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自然地融合在文章中,如此更能彰显语言的简练与纯粹,使其有融通之美,有舒展之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