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船舶发展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356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船舶发展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世界船舶发展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世界船舶发展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世界船舶发展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世界船舶发展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世界船舶发展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世界船舶发展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世界船舶发展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世界船舶发展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世界船舶发展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世界船舶发展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世界船舶发展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世界船舶发展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世界船舶发展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世界船舶发展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世界船舶发展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船舶发展史.docx

《世界船舶发展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船舶发展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船舶发展史.docx

世界船舶发展史

世界船舶发展史

(信息时间:

2009-6-4  阅读次数:

1828)

 

船舶是指能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工具,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

船舶在国防、国民经济和海洋开发等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船舶从史前刳木为舟起,经历了独木舟和木板船时代,1879年世界上第一艘钢船问世后,又开始了以钢船为主的时代。

船舶的推进也由19世纪的依靠人力、畜力和风力(即撑篙、划桨、摇橹、拉纤和风帆)发展到使用机器驱动。

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建成第一艘采用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时速约为8公里/小时;1839年,第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蒸汽机船“阿基米德”号问世,主机功率为58.8千瓦。

这种推进器充分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因而被迅速推广。

1868年,中国第一艘载重600吨、功率为288千瓦的蒸汽机兵船“惠吉”号建造成功。

1894年,英国的帕森斯用他发明的反动式汽轮机作为主机,安装在快艇“透平尼亚”号上,在泰晤士河上试航成功,航速超过了60公里。

早期汽轮机船的汽轮机与螺旋桨是同转速的。

后约在1910年,出现了齿轮减速、电力传动减速和液力传动减速装置。

在这以后,船舶汽轮机都开始采用了减速传动方式。

1902~1903年在法国建造了一艘柴油机海峡小船;1903年,俄国建造的柴油机船“万达尔”号下水。

20世纪中叶,柴油机动力装置遂成为运输船舶的主要动力装置。

英国在1947年,首先将航空用的燃气轮机改型,然后安装在海岸快艇“加特利克”号上,以代替原来的汽油机,其主机功率为1837千瓦,转速为3600转/分,经齿轮减速箱和轴系驱动螺旋桨。

这种装置的单位重量仅为2.08千克/千瓦,远比其他装置轻巧。

60年代先后,又出现了用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联合动力装置的大、中型水面军舰。

当代海军力量较强的国家,在大、中型船舰中,除功率很大的采用汽轮机动力装置外,几乎都采用燃气轮机动力装置。

在民用船舶中,燃气轮机因效率比柴油机低,用得很少。

原子能的发现和利用又为船舶动力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1954年,美国建造的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功率为11025千瓦,航速33公里;1959年,前苏联建成了核动力破冰船“列宁”号,功率为32340千瓦;同年,美国核动力商船“萨瓦纳”号下水,功率为14700千瓦。

   现有的核动力装置都是采用压水型核反应堆汽轮机,主要用在潜艇和航空母舰上,而在民用船舶中,由于经济上的原因没有得到发展。

70~80年代,为了节约能源,有些国家吸收机帆船的优点,研制一种以机为主、以帆助航的船舶。

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联合控制,日本建造的“新爱德丸”号便是这种节能船的代表。

名船简介

奥丽安娜”号

  始造于1957年,英格兰龙骨造船公司建造,全船长为245.06米,宽30.48米,高有51.21米(约有16层楼高),吃水深8.7米,总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而总吨位则达到了4万吨重。

“奥丽安娜”之名则取意于当时的一位宫廷诗人赠与伊丽莎白女皇的雅称——“白色的贵妇人”。

“奥丽安娜”号26年的海上航行生涯中,共访问过五大洲的逾百个著名港口,总

航程达到了650万公里。

  “法兰西”号

  20世纪60年代后,在海洋上航行的豪华邮轮中最神气的是“法兰西”号。

它用85小时就可横渡大西洋,它的前进动力来自8部锅炉,经由4座涡轮转动四根螺旋桨轴,发出17万马力的推进力。

“法兰西”号能产生1万多千瓦电力以供照明、暖气和冷气用,船上的通讯系统包括1300个电话机,还可每天从海水蒸馏出35万加仑的淡水供旅客生活用。

“法兰西”号的船体有一半是双层船壳,此外还分为15个水密舱;如果船体洞穿,只需按一下电钮就可以紧闭59扇钢门,防止水淹。

船上还有430具热传感器,可自动探察出任何突然升高的温度,以防起火。

船上没有木制品,连艺术品都是耐热防火的,可绝对保障航行途中的安全。

宗 和

 

 

 

yzj5352008 

2008-10-1016:

45:

11

 古代西方世界名船

   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有最古老的造船历史,在公元前3000年前已出现横帆船,公元前1400年埃及是世界造船中心,由复原后的埃及法老齐阿普斯法老墓葬船(亦称太阳船)以采用船板平接技术代表当时埃及的造船水平。

2007-2-1314:

04费希尔勋爵

    古希腊的三层桨战船承袭腓尼基的双桨加莱船,以体轻快捷著称,在海战中常有有效的发挥。

古罗马的考贝塔货船已能远行,并为世界双帆船之先声,其主帆缩帆时,可呈三角帆状,到了拜占庭时代开始使用大三角帆船。

维京长船是诺曼人的主要航海船只船板连接采用搭接技术,不过其船型可能来源于北欧早先出土的双叉首尾柱古艇。

   维京船

公元8世纪-11世纪,北欧斯堪的那维亚的日尔曼民族分支维京(viking)人兴起,viking一词是挪威语,后译为海盗。

作为海上游人,自贡院世纪他们才逐渐在南部斯堪的那维亚地区定居下来,形成多个王国。

维京人借助于航海和探险活动,到处劫掠,但也发现不了新的陆地。

北欧人特别是挪威人改进了他们的造船技术,使之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维京船一般修长,世称维京长船,长度为10-30米,其平均排水量为50吨,并使用搭接法造船。

维京船操船时使用右弦的操纵桨,常以左弦靠码头,高高的曲线型两端及较深的船中吃水使其具有良好的船舶操纵性。

她以桨作为主动力,但也悬挂有一面大横帆,色彩鲜明,在弦侧常用五颜六色的盾牌防御敌船弓箭的射入。

是一类颇具特色的古船型。

  罗马商船“考贝塔”型(Corbita)

公元1世纪-2世纪,罗马进入全盛期,海上贸易繁盛,罗马商船“考贝塔”型就此问世,其所需的大宗进口的商品均由它从世界各国运来。

它一般长30米,髋米,长宽比为3:

1,这一比例一直为后来的造船家因袭了一千年。

船体坚固,从侧面看去,是圆形而不是方形或平底,其结构是一种西方传统形式,一直流传至今。

它采用船板平接构造法,其船尾甚高,可以消散尾随浪,尾柱上常刻着天鹅的颈和头,面向船尾,船重约120吨,船底用铝保护以防船虫蛀蚀,在船中设一根桅杆,上下直横帆衡悬起方形主帆,主帆上悬一三角帆为其创新。

罗马船匠发明了一种简易的卷帆系统,垂直的绳索穿国缝花帆上的环节,可以从地步捐弃或缩短帆,有点象活动百叶窗那样卷动。

另外在船首设有一斜杠帆,其转向作用往往大于推进作用。

主帆和三角帆帆面积达150-180平方米,而手斜杠帆帆面积为18平方米。

船尾两边各置一对操纵桨,与埃及船无异。

罗马横帆船较之以往的横帆船有异地功能的横风及轻微的首侧风的调戗能力。

“考贝塔”型商用货船使用范围较广,是当时罗马商船的一种标准型。

    拉克船(Carrack)

卡拉克船是欧洲自公元1300-1525年的主要船种,原为货船,后用作战船,一般认为它是由热那亚柯克船演变而来,由1桅发展到4桅,由很高的首尾楼演变为首尾楼变小,乃至消失。

1501年弦侧炮门的发明允许较大的炮座可以坐落在主甲板上,卡拉克船开始成为有几层炮甲板的大型帆船,致使最大的卡拉克船可以达到2000吨。

虽然后期卡拉克船仅参加了几次主要海战,但对战船的发展却起了很大的作用。

它是船舶发展中由单桅船发展到全装备3桅船以及由弓弩为主的战船发展到真正的炮船的重要转折点。

   柯克船(Cog)

柯克船原是维京船队中区别于维京长船的,以帆作为主动力的一类圆船。

船身短宽,适于做货船。

它大的宽度和深度大大提高了稳性和舱客,统长的甲板在坏天气时有效地保护了舱内货物不致进水。

后来柯克船成为由日尔曼民族组成的汉萨(商业)同盟中国使用的主要船种。

原来它使用北欧传统的搭接结构,使其吨位受到严重制约,常不足200吨。

后来受地中海光滑海船船体的影响,也改成平接结构,致使其吨位有所突破。

受中国帆船使用平板舵的影响,欧洲船匠首先在尾部平直的柯克船上,装上了尾柱舵,从而大大改善了它的驶帆能力,舵、帆各航海指南针的联合使用,使柯克船具备了远洋航行的能力。

由于其航行长,后期柯克船也被用作进行海上护航,警戒海上武力袭击,常需用弓箭手、投石器及弹射器自卫,从而家高了首、尾楼。

故有时也可用于海上作战。

哥伦布航海旗舰“圣玛利亚”号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船3艘(“圣玛利亚”号、“平塔”号、“尼尼亚”号),船员87人(一说90人),从巴罗斯港启航。

在加那利群岛停靠后,向西航行,横渡大西洋。

途中克服船员怀疑动摇及叛乱。

1492年10月12日,登上巴哈马群岛的瓜纳哈尼岛(由他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

此后,又发现并命名一些岛屿。

10月28日,到达古巴,误认为这就是亚洲大陆。

12月6日,登上大安的列斯群岛的海地岛。

哥伦布举行仪式,命名此岛为伊斯伯尼奥拉岛(意为“西班牙”岛)。

12月25日夜晚,“圣玛利亚”号船搁浅受损。

  盖伦船(Galleons)

盖伦”船作为西班牙宝船而负盛名,当时它常装载黄金在大西洋中穿梭于新老世界之间。

西班牙自从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后,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主要海船船型——拿屋船(与卡拉克船为一类)和卡拉维尔船已不能胜任横渡大西洋进行运输大量货物或士兵的繁重任务。

于是这两类船型的一些优良特色糅合成一种混合型,这就导致西班牙盖伦船的出笼。

它一般有4桅,前面两桅挂栏帆,后两桅挂三角帆。

它一般标准长度为46-55米,排水量300-1000吨,有几层统长甲板,尾楼很高。

大型盖伦船尾甲板有7层,排水量有2000吨,吃水达8米。

它适合运载货物通过很长的海道。

续航力很长,在很长时间内是当时世界最大的船。

16世纪中叶,英国造船家开始发展轻型盖伦船,为了使之更适合于远距离炮战,改善之操作性,他们把首部上层建筑降低,移到船体之内,甚至置于首柱之内。

此类船的标准长度50米,排水量500-600吨。

这类新型盖伦船的快速性、操作性明显优于西班牙“盖伦”船,由于它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创制,又称“女王船”。

  英国“胜利”号战舰

历史上最著名的3桅、3层甲板战舰。

长68.96米,排水量3225吨,航速约10节(1节=1.852千米/小时),在1805年10月21日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英军统帅纳尔逊中将乘坐此舰指挥英国舰队大败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他本人受重伤阵亡。

在英国海军历史上先后有5艘军舰被命名为“胜利”号。

  瑞典大型战舰“瓦沙”号

1625年1月16日,瑞典国王哥斯塔夫二世·阿道夫(GustavasⅡAdolphus)与该船的建造者海力克·哈勃特生(HenrikHybertsson)签定建造合同。

为此砍伐了2000多棵橡树。

当时的瑞典是欧洲强国之一,她打败过俄国和丹麦,进行了30年的战争,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造船业也十分发达。

1628年8月10日,建成的“瓦沙”号在全国最大的海军基地斯德哥尔摩作处女航,开始撑帆,突然起风,水进入炮筒的眼中,船舶倾斜,随之翻沉。

当时救捞该船的试图失败了。

后1664年,该船上的64门大炮的大部分被打捞上来,1683年又打捞起另几门大炮。

直至1953年才开始大规模的打捞工作,打捞持续了两年多,终于于1961年4月21日将该船打捞出水。

“瓦沙”号的打捞成功,为考古学家们研究那个时期的大型海洋战船及其吾辈、船员生活起居、造船技术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素材。

 

 

yzj5352007 2008-10-1016:

58:

31

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有最古老的造船历史,在公元前3000年前已出现横帆船,公元前1400年埃及是世界造船中心,由复原后的埃及法老齐阿普斯法老墓葬船(亦称太阳船)以采用船板平接技术代表当时埃及的造船水平。

2007-2-1314:

04费希尔勋爵

    古希腊的三层桨战船承袭腓尼基的双桨加莱船,以体轻快捷著称,在海战中常有有效的发挥。

古罗马的考贝塔货船已能远行,并为世界双帆船之先声,其主帆缩帆时,可呈三角帆状,到了拜占庭时代开始使用大三角帆船。

维京长船是诺曼人的主要航海船只船板连接采用搭接技术,不过其船型可能来源于北欧早先出土的双叉首尾柱古艇。

   维京船

公元8世纪-11世纪,北欧斯堪的那维亚的日尔曼民族分支维京(viking)人兴起,viking一词是挪威语,后译为海盗。

作为海上游人,自贡院世纪他们才逐渐在南部斯堪的那维亚地区定居下来,形成多个王国。

维京人借助于航海和探险活动,到处劫掠,但也发现不了新的陆地。

北欧人特别是挪威人改进了他们的造船技术,使之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维京船一般修长,世称维京长船,长度为10-30米,其平均排水量为50吨,并使用搭接法造船。

维京船操船时使用右弦的操纵桨,常以左弦靠码头,高高的曲线型两端及较深的船中吃水使其具有良好的船舶操纵性。

她以桨作为主动力,但也悬挂有一面大横帆,色彩鲜明,在弦侧常用五颜六色的盾牌防御敌船弓箭的射入。

是一类颇具特色的古船型。

  罗马商船“考贝塔”型(Corbita)

公元1世纪-2世纪,罗马进入全盛期,海上贸易繁盛,罗马商船“考贝塔”型就此问世,其所需的大宗进口的商品均由它从世界各国运来。

它一般长30米,髋米,长宽比为3:

1,这一比例一直为后来的造船家因袭了一千年。

船体坚固,从侧面看去,是圆形而不是方形或平底,其结构是一种西方传统形式,一直流传至今。

它采用船板平接构造法,其船尾甚高,可以消散尾随浪,尾柱上常刻着天鹅的颈和头,面向船尾,船重约120吨,船底用铝保护以防船虫蛀蚀,在船中设一根桅杆,上下直横帆衡悬起方形主帆,主帆上悬一三角帆为其创新。

罗马船匠发明了一种简易的卷帆系统,垂直的绳索穿国缝花帆上的环节,可以从地步捐弃或缩短帆,有点象活动百叶窗那样卷动。

另外在船首设有一斜杠帆,其转向作用往往大于推进作用。

主帆和三角帆帆面积达150-180平方米,而手斜杠帆帆面积为18平方米。

船尾两边各置一对操纵桨,与埃及船无异。

罗马横帆船较之以往的横帆船有异地功能的横风及轻微的首侧风的调戗能力。

“考贝塔”型商用货船使用范围较广,是当时罗马商船的一种标准型。

    拉克船(Carrack)

卡拉克船是欧洲自公元1300-1525年的主要船种,原为货船,后用作战船,一般认为它是由热那亚柯克船演变而来,由1桅发展到4桅,由很高的首尾楼演变为首尾楼变小,乃至消失。

1501年弦侧炮门的发明允许较大的炮座可以坐落在主甲板上,卡拉克船开始成为有几层炮甲板的大型帆船,致使最大的卡拉克船可以达到2000吨。

虽然后期卡拉克船仅参加了几次主要海战,但对战船的发展却起了很大的作用。

它是船舶发展中由单桅船发展到全装备3桅船以及由弓弩为主的战船发展到真正的炮船的重要转折点。

   柯克船(Cog)

柯克船原是维京船队中区别于维京长船的,以帆作为主动力的一类圆船。

船身短宽,适于做货船。

它大的宽度和深度大大提高了稳性和舱客,统长的甲板在坏天气时有效地保护了舱内货物不致进水。

后来柯克船成为由日尔曼民族组成的汉萨(商业)同盟中国使用的主要船种。

原来它使用北欧传统的搭接结构,使其吨位受到严重制约,常不足200吨。

后来受地中海光滑海船船体的影响,也改成平接结构,致使其吨位有所突破。

受中国帆船使用平板舵的影响,欧洲船匠首先在尾部平直的柯克船上,装上了尾柱舵,从而大大改善了它的驶帆能力,舵、帆各航海指南针的联合使用,使柯克船具备了远洋航行的能力。

由于其航行长,后期柯克船也被用作进行海上护航,警戒海上武力袭击,常需用弓箭手、投石器及弹射器自卫,从而家高了首、尾楼。

故有时也可用于海上作战。

哥伦布航海旗舰“圣玛利亚”号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船3艘(“圣玛利亚”号、“平塔”号、“尼尼亚”号),船员87人(一说90人),从巴罗斯港启航。

在加那利群岛停靠后,向西航行,横渡大西洋。

途中克服船员怀疑动摇及叛乱。

1492年10月12日,登上巴哈马群岛的瓜纳哈尼岛(由他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

此后,又发现并命名一些岛屿。

10月28日,到达古巴,误认为这就是亚洲大陆。

12月6日,登上大安的列斯群岛的海地岛。

哥伦布举行仪式,命名此岛为伊斯伯尼奥拉岛(意为“西班牙”岛)。

12月25日夜晚,“圣玛利亚”号船搁浅受损。

  盖伦船(Galleons)

盖伦”船作为西班牙宝船而负盛名,当时它常装载黄金在大西洋中穿梭于新老世界之间。

西班牙自从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后,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主要海船船型——拿屋船(与卡拉克船为一类)和卡拉维尔船已不能胜任横渡大西洋进行运输大量货物或士兵的繁重任务。

于是这两类船型的一些优良特色糅合成一种混合型,这就导致西班牙盖伦船的出笼。

它一般有4桅,前面两桅挂栏帆,后两桅挂三角帆。

它一般标准长度为46-55米,排水量300-1000吨,有几层统长甲板,尾楼很高。

大型盖伦船尾甲板有7层,排水量有2000吨,吃水达8米。

它适合运载货物通过很长的海道。

续航力很长,在很长时间内是当时世界最大的船。

16世纪中叶,英国造船家开始发展轻型盖伦船,为了使之更适合于远距离炮战,改善之操作性,他们把首部上层建筑降低,移到船体之内,甚至置于首柱之内。

此类船的标准长度50米,排水量500-600吨。

这类新型盖伦船的快速性、操作性明显优于西班牙“盖伦”船,由于它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创制,又称“女王船”。

  英国“胜利”号战舰

历史上最著名的3桅、3层甲板战舰。

长68.96米,排水量3225吨,航速约10节(1节=1.852千米/小时),在1805年10月21日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英军统帅纳尔逊中将乘坐此舰指挥英国舰队大败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他本人受重伤阵亡。

在英国海军历史上先后有5艘军舰被命名为“胜利”号。

  瑞典大型战舰“瓦沙”号

1625年1月16日,瑞典国王哥斯塔夫二世·阿道夫(GustavasⅡAdolphus)与该船的建造者海力克·哈勃特生(HenrikHybertsson)签定建造合同。

为此砍伐了2000多棵橡树。

当时的瑞典是欧洲强国之一,她打败过俄国和丹麦,进行了30年的战争,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造船业也十分发达。

1628年8月10日,建成的“瓦沙”号在全国最大的海军基地斯德哥尔摩作处女航,开始撑帆,突然起风,水进入炮筒的眼中,船舶倾斜,随之翻沉。

当时救捞该船的试图失败了。

后1664年,该船上的64门大炮的大部分被打捞上来,1683年又打捞起另几门大炮。

直至1953年才开始大规模的打捞工作,打捞持续了两年多,终于于1961年4月21日将该船打捞出水。

“瓦沙”号的打捞成功,为考古学家们研究那个时期的大型海洋战船及其吾辈、船员生活起居、造船技术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素材。

 

1、胜利号——风帆时代战舰的巅峰,特拉法尔加海战英军旗舰,皇家海军名将纳尔逊最后的座舰。

一条军舰与一场著名海战和一位名将联系在一起,见证了英国海上霸权的树立,而霍雷肖·纳尔逊勋爵是英国海军乃至世界海军至今不变的偶像。

2、定远号——中国人永远难忘的一代名舰。

当时的亚洲第一舰,结局竟然这样令人惋惜。

定远是一个纪念碑,它代表着中国海军与外敌抗争的骨气,也告诫人们不要放松国防。

如今,定远又回来了,她静静地停在威海的岸边,向人讲述那段辛酸的往事。

3、无畏号——但凡介绍战列舰和近现代海军,都不可能绕过它。

虽然它的炮不厉害,装甲也逊色于它的后代,但毕竟是这条船带来了战列舰时代和大舰巨炮主义。

4、俾斯麦号——欧洲最精良的战列舰,纳粹德国海军的支柱,皇家海军最大的敌人,一代传奇之舰。

至今仍有无数军事爱好者为之痴迷(看一眼XX贴吧-战列舰吧就知道了)。

5、大和号——有史以来最重、主炮口径最大、装甲最厚的战列舰,是战列舰时代的巅峰之作,也是大而无当的典型。

它和它所属的日本海军的在战争失败前的疯狂的垂死挣扎更让人印象深刻。

(翻开《世界的舰船》,里面铺天盖地的广告都是卖大和模型的)

6、谢菲尔德号——反面的典型,在所有被反舰导弹击沉的军舰里,就这么一艘船被大肆宣扬,用以说明高科技战争如何如何。

我们只能说它倒霉,因为它属于曾经强大的英国。

还有一些比较有名的

7、密苏里号——二战日本在这条舰上投降。

但一般没人会认真研究日本在哪里投降,大多数人都喜欢看珍珠港、珊瑚海、中途岛和莱特湾。

8、企业号——唯一一艘参加了二战所有美日航母对决的老兵。

当美国决定拆掉它时,引起一片公愤。

美国不得不把第一艘核动力航母命名为“企业”号来平息人们的呼声。

1、泰坦尼克号——不用多说,电影票房在那摆着呢;

2、地理大发现时期一些西方著名航海家的船——船长有名船也跟着沾光;

3、海上巨人号/快乐巨人号/诺克·耐维斯号——都是同一条船,世界上最长的船只和最长的成功服役的人工制造水面漂浮物。

长达458.45米,满载排水量高达825614吨,美国最大的航空母舰在她面前也是个小不点。

英国丘纳德航运公司经营的三艘世界级豪华邮轮:

“玛丽女王2”号、“维多利亚女王”号和“伊丽莎白2”号,

“伊丽莎白2”号船长293.52米,有近三个足球场那么长,身高达54米,相当于18层楼,排水量超过7万吨。

船上有950间套房,其中海景房多达670多套,可载1791名旅客和921名船员,游泳池、高尔夫球场、图书馆、剧院等娱乐休闲场所一应俱全。

从造型上来说是全球船业的经典之作。

玛丽女王2号”长345米,有23层楼高,排水量15.1万吨,最多可载客2620人,堪称是世界“邮轮之最”(最大、最长、最高、最宽、最宏伟)。

“维多利亚女王”号超级邮轮总长294米,有16层甲板,可以容纳2000名乘客和900名机组人员。

“维多利亚女王”号堪称是一艘极尽奢华的“海上宫殿”——它拥有1000个客舱,其中4个是面积近200平方米的超豪华船舱,房间四面都可通过窗户观赏到“无敌海景”

另外还有“处女星号”处女星是丽星邮轮亚洲船队中最大型及最豪华的邮轮,排水量达76,800吨,可容纳近两千名乘客。

甲板总面积超过12个足球场;其总重量相等于136架A380空中巴士,约等同15360只成年非洲象的重量﹙以每只重量5吨计算﹚;其长度相当于1.5架港铁列车;备有3个海水淡化器,以估计每人每天300升之需求为基础,每天总产量达1800吨,即每小时75000升;烘焙师傅每周用多达2吨面粉制造40种以上的面包。

 最大的邮轮:

全球第二大游船公司美国皇家加勒比游船公司海洋自由号(总吨位158,000吨,全长339米宽56米,高72米。

可容纳4375名乘客和1365名船员,从载客容量2620人的“玛丽王后2号”名下,轻松摘下全球最大客轮桂冠。

它的重量相当于8万辆轿车,身长相当于37辆公汽。

船上管道有160公里长,电线总长3500公里,共安装了75万只灯泡,每天淡化320万升海水,制造3.5万公斤冰块。

至于核潜艇

前苏联第四代攻击型核潜艇“共青团员”。

该潜艇十分著名,在设计建造时采用了10多项新技术,建成服役后表现出色,潜深:

1000米(创世界之最)。

1989年4月7日17时08分潜艇因起火沉没,全艇69名艇员中有42人丧生。

俄罗斯的新一代核潜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是俄罗斯制造的第一艘“北风之神”级核潜艇,长170米,宽13.5米,定员107人,最大下潜深度为450米。

艇上还将装备12枚最新研制的“布拉瓦-M”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能够达到8000公里

1.飞翔荷兰人号(TheFlyingDutchman)

海上传说,没有比飞翔荷兰人号更著名了。

它被多次用于绘画创作、恐怖故事、电影,甚至歌剧。

这艘船最早出现在18世纪晚期乔治林顿的Botany湾航海书中,从那以后,这个故事就经久不衰,这还要多亏了无数渔民和水手称他们见过这艘船的踪影。

飞翔荷兰人号是一艘从阿姆斯特丹启航的船只,船长是范德华·德肯。

在驶往东印度群岛,途径好望角时,遇到极端天气。

船长下令冒险前进,还发誓一定要通过好望角,并且杀死了一名船员,这一行为被认为是发疯。

他甚至高喊:

“就算上帝让我航行到世界末日,我也要尽最大的努力!

”可是虽然已经尽力,船还是被风暴击沉、传说,范德华·德肯和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