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8677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8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解

作者:

周长泰

一、四君子汤加减变换歌

参术苓草四君汤,补中益气基本方[1]。

气滞陈皮异功是,体虚自汗黄芪当。

脾胃虚甚芪山药,虚热呕酸加贝姜[2]。

益以夏陈六君子,和胃健脾莫如此[3]。

胃寒呕吐丁藿和,香砂六君更消食[4]。

十味人参源六君,柴胡葛根芩芍施[5]。

倦瘦无力遗与滑,龙牡莲须黄柏加。

带下脾虚湿盛致,芡实樗皮鸡冠花。

痞满胸闷正气微,陈皮木香当归砂[6]。

脾虚厌食肢无力,升阳益胃用无疑;

六君合入柴风泻,二活芍连与黄芪[7]。

内热芩连与花粉,脚弱木瓜共防己[8]。

中虚久疟宜四兽,乌梅草果六君与[9]。

健忘芪远木香菖,龙眼当归枣仁居[10]。

肥人眩晕六君主,归芎芪桔麻芷需[11]。

惊悸怔忡远茯神,萸药枣菖麦味依[12]。

补气运脾六君由,姜芪砂仁九味求[13]。

归脾则由四君化,远枣芪归香圆肉[14]。

健脾陈皮三仙用,香连砂药肉蔻成[15]。

参苓白术虚湿并,豆药莲砂苡桔同[16]。

七味白术藿木葛,芪豆相逢六神名[17]。

补中益气缘异功,芪麻柴归减茯苓[18]。

麻柴易作桂五味,拯阳补脾益肾精[19]。

四君四物名八珍,气血双补培元根[20]。

安胎饮中无甘草,芪附艾榆蛎断芩[21]。

泰山磐石去茯苓,芪断芩砂糯米新[22]。

胎元饮亦宗八珍,只把苓芎易杜陈[23]。

毓麟珠疗不妊娠,杜菟鹿椒调冲任[24]。

八珍芪桂称十全,虚劳姜枣一并煎[25]。

养荣可由十全化,无芎反增陈味远[26]。

十全除去芪地草,胃风汤中粟米兼[27]。

十四建中遵十全,苁蓉麦夏附子添[28]。

肺痨咯血用保真,二冬知柏地骨寻;

合入养荣去远桂,柴胡朴枣与莲心[29]。

四君变化无穷妙,临证随机运如神。

【注释】

[1]四君子汤(《和剂局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是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基本方剂;方中以人参为君,性甘温而大补元气;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茯苓甘淡,渗湿泻热为佐;甘草甘平,和中益脾为使。

四药相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脾胃乃人之后天之本,气足脾运,饮食倍进,则余脏受荫,自然身强体健。

此四君子汤立方之大意。

明于此,则可举一反三矣。

此方可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运化无力所致之食少便溏,面色痿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脉细弱或沉缓等证。

但目前临床上单独使用本方的情况已不多,往往是在本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随证加减,灵活运用,并可由此衍化出许多方剂以适应临床以脾胃虚弱为主证的多种疾病。

[2]本方加陈皮,名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主治脾胃虚弱兼有气滞之证,症见不思饮食,大便溏薄,胸脘痞闷不舒者。

体虚至虚热呕酸句,是指本方加黄芪;本方加黄芪、山药;本方加浙贝、炮姜;以治疗在具有四君子汤基本适应证的前提下,又表现有不同证候者。

加黄芪,增加了补气助阳固表的作用;加浙贝、炮姜,有助于制酸止呕,对于虚热而呕用之亦无妨。

本方加黄芪、山药,亦名六君子汤,出处不详,为大病愈后调理及助脾进食之剂,与本文后述之六君子汤并非一方。

[3]本方加半夏、陈皮(或加姜枣同煎),名六君子汤(《医学正传》)。

主治脾胃不健兼痰湿之证,症见食少便溏,咳嗽白痰,短气痞满,或胸膈不利,膨胀呕吐吞酸等证。

本方以补剂治疗痞满、膨胀,有塞因塞用之意。

盖此痞满、膨胀系脾虚湿痰所致,健脾之中又予除湿利气,故痞可去,胀可消。

由此亦可知临证用药不可过于拘泥。

[4]胃寒呕吐,可用六君子汤加丁香、藿香治疗。

六君子汤再加木香、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汤(《万病回春》),理气醒胃之功尤著。

主治气虚痰饮,呕吐痞闷,纳呆消瘦,虚寒胃痛或腹痛泄泻等证。

[5]十味人参散(玉机微义)由六君子汤加柴胡、葛根、黄芩、白芍组成,治疗中气虚弱、身体倦怠兼有虚热者。

[6]倦瘦无力至当归砂句,仍讲四君子汤本方的加减。

龙牡,指龙骨、牡蛎;砂,指砂仁。

限于歌诀形式,此处只列出应增加的几种常用药物,临床使用时并不仅限于此,宜随证灵活变通。

[7]升阳益胃汤(《脾胃论》)由六君子汤加柴胡、防风、泽泻、羌活、独活、白芍、黄连、黄芪组成。

主治脾虚不能制湿,症见怠倦嗜卧,四肢无力,体重节痛,饮食无味,口干舌干,大便不调,小便频数等证。

方中六君子助阳益胃健脾,加黄芪以补肺而固卫气,白芍敛阴调营;羌活、独活、柴胡、防风除湿而清阳;茯苓、泽泻泻湿热而降阴浊;又佐以少许黄连以退阴火;是为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中气充足,脾阳得升,中州健旺也。

[8]脾胃气虚兼有内热者,用四君子汤加黄芩、黄连、天花粉;脾虚湿盛,足弱痿软者,用四君子汤加木瓜、防己。

[9]四兽饮(《三因方》)由六君子汤加乌梅、草果组成。

主治脾虚气弱,痰饮结聚,并与卫气相搏以致成疟者。

亦治瘴疟。

[10]健忘句,是指四君子汤加黄芪、远志、木香、菖蒲、龙眼肉、当归、枣仁。

[11]肥人句,是指六君子汤加当归、川芎、桔梗、升麻、白芷。

[12]惊悸句,仍指四君子汤加远志、茯神、山茱萸、枣仁、菖蒲、麦冬、五味子。

[13]补气运脾汤(《统旨方》)由六君子汤加生姜、黄芪、砂仁共九味药组成。

主治脾虚之噎膈反胃,症见饮食不下,食后欲呕,面白神疲,气短腹胀者。

[14]归脾汤(《济生方》)由四君子汤(茯苓改为茯神)加远志、枣仁、黄芪、当归、木香、桂圆肉组成(煎时加生姜、大枣)。

有益气补血之功,是治疗心脾劳伤、气弱血虚的重要方剂之一;并可用于妇人脾虚气弱所致之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证。

方中以四君补脾益气;茯神宁心健脾;木香醒脾,又行血中之滞;当归养血;远志、枣仁、桂圆肉补心血而宁心神;诸药配合,共奏益气补血、安神宁心之功。

[15]健脾丸(《证治准绳》)由四君子汤加陈皮、三仙(山楂、神曲、麦芽)、木香、黄连、砂仁、山药、肉豆蔻组成。

治疗脾虚停食兼有湿热之脘腹痞满,食少难消等证。

另有一方健脾丸(见《医方集解》)与此方不同,由人参、白术、陈皮、枳实、麦芽、山楂、神曲组成。

主治睥虚气弱,饮食不消,该方在临床上使用亦较广泛,并有多种变方,兹收《医方集解》所述列于后,以供参考。

本方去山楂、麦芽,加茯苓、炙甘草,名益气健睥丸,治脾虚食少。

本方去山楂、麦芽、陈皮,加当归、芍药、芎

、麦冬、柏子仁,名养荣健睥丸,治脾阴不足,饮食不为肌肤(血充然后肉长)。

本方去人参、枳实、麦芽,加香附、木香、半夏、茯苓、神曲,黄连、当归、芍药(一方无芍药),荷叶烧饭丸,名理气健脾丸,治睥胃虚弱,久泻久痢。

本方去人参、山楂、麦芽,加神曲、川芎、香附,曲糊丸,名舒郁健脾丸,治脾气郁滞,饮食不消。

本方去山馇、麦芽,加半夏、胆星、蛤粉、茯苓,神曲糊丸,名化痰健脾丸,治内伤挟痰。

本方去人参、山楂、麦芽,加半夏、山栀、黄连,水丸,名清火健脾丸,治脾虚有火。

本方去人参、山楂、麦芽,加木香、槟榔、厚朴、半夏、甘草,名和中健脾丸,治胃虚饥不欲食;再加人参名妙应丸,治胃虚不能食,脏腑或结或泻。

本方去山楂,加半夏、青皮、木香、砂仁、草蔻、干姜、炙甘草、茯苓、猪苓、泽泻,蒸饼丸,名宽中进食丸(东垣),补睥胃,进饮食。

[16]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由四君子汤加扁豆、山药、莲肉、砂仁、苡仁、桔梗组成。

主治脾胃气虚挟湿,症见四肢无力,形体虚羸,饮食不化,胸脘痞塞,或吐或泻,面黄,舌苔白腻,脉虚缓者。

方中四君益脾补虚;茯苓、山药、苡仁理脾渗湿;砂仁调气行滞;诸药配合共奏补脾胃气虚,除湿行滞之功。

[17]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由四君子汤加藿香、木香、葛根组成。

治疗脾胃虚弱,发热口渴,泄泻,纳呆等证。

又有人在此方基础上再加五味子、柴胡,治疗消渴不能食。

四君子汤加黄芪、扁豆,名六神散(《三因方》)。

治疗脾胃虚弱,津气不足,食少身热等证。

[18]补中益气汤(《脾胃论》)由异功散加黄芪、升麻、柴胡、当归,减茯苓组成(煎时加生姜、大枣)。

方中黄芪补肺固表;人参、甘草补脾益气,和中泻火;白术健脾燥湿;当归和血养阴;升麻、柴胡升举阳明、少阳清气;陈皮行气导滞;姜枣调和营卫。

诸药相互配合,共奏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之功。

主治脾肺气虚,中气下陷。

以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舌质淡、苔白,脉虚软无力为辨证要点。

以素体气虚,易患感冒者,以及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久泄久痢等证属中气虚陷者,也可以此方为基础进行治疗,往往亦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此外,补中益气汤去当归、白术,加木香、苍术,名调中益气汤(《脾胃论》),主治脾胃不调,胸满肢倦,食少短气,呕吐等证;加苍术、半夏、黄芩,名参术益胃汤(《脾胃论》),主治内伤劳倦,燥热口渴;去白术,加草蔻、神曲、半夏、黄柏,名升阳顺气汤,主治内伤饮食,满闷短气、恶寒;加炒芩、神曲,名益胃升阳汤(东垣),主治妇人经水不调,或脱血后食少水泻。

[19]拯阳理劳汤(《医宗金鉴》)由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柴胡,加肉桂、五味子组成。

主治脾肾气虚,症见面色苍白,懒言无力,倦怠自汗,食少纳呆者。

[20]四物汤(《和刑局方》)由地黄、白芍、当归、川芎组成。

为治疗营血虚滞之通剂,详见四物汤加减变换歌。

四君子汤与四物汤合并,称八珍汤(《活法机要》)(煎时可加生姜、大枣),为补益气血之通剂。

主治心肺虚损、气血两亏的病证。

临床应用时常在原方基础上随证加减,颇多变化。

可广泛用于各种慢性病,病后体虚,妇女月经不调、胎产崩漏诸疾,疮疡久不收口等。

凡症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肢倦无力,气短懒言,心悸纳呆,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者,皆可随证化裁用之。

[21]安胎饮(《素庵医要》)由八珍汤去甘草,加黄芪、香附、艾叶、地榆、牡蛎、续断、黄芩组成。

治疗妊娠气血两虚,胎动不安,小腹坠胀,或胎漏下血等证。

[22]泰山磐石饮(《景岳全书》)由八珍汤去茯苓,加黄芪、续断、黄芩、砂仁、糯米组成。

治疗妇人气血两虚,饮食无味,四肢无力,胎动不安等证。

[23]胎元饮(《景岳全书》)由八珍汤减茯苓、川芎,加杜仲、陈皮组成。

治疗妇女气血两虚,冲任失守,胎气不安,胎元不固者。

[24]毓麟珠(《景岳全书》)由八珍汤加杜仲、菟丝子、鹿角霜、川椒组成。

治疗妇女血虚不孕。

[25]八珍汤加黄芪、桂心(煎时加生姜、大枣)名十全大补汤(《和剂局方》)。

方中四君补气;四物补血;黄芪助阳固表;肉桂引火归元;共奏补脾益肾之功。

治疗虚劳喘嗽,遗精失血,以及妇女气血两虚,月经不调,崩漏等证。

[26]人参养荣汤(《和剂局方》)由十全大补汤减川芎,加陈皮、五味子、远志组成。

方中四君、黄芪、陈皮。

补气行气;四物补血;人参、黄芪、五味子补肺;甘草、陈皮、茯苓、白术健脾;当归、白芍养肝;熟地滋肾;远志通肾气以宁心;桂心导诸药入营血。

诸药配合,使五脏交养互益,共奏补益气血和安神之功。

治疗气血两虚之心神不宁、心悸怔忡,夜梦不眠等证。

又人参养荣汤去五味子、远志(即十全大补去川芎,加陈皮),名温经益元散(《伤寒六书》)。

治太阳病汗后头眩心悸或汗出不止,以及下后下利不止,中焦亏虚,身痛者。

[27]胃风汤(《和剂局方》)由十全大补汤去黄芪、熟地、甘草,加粟米(即小米)组成。

治疗胃肠虚弱而受风冷侵入,症见大便泄泻,内有完谷,或大便下血,血清色鲜,面色萎黄等证。

[28]十四味建中汤(《和剂局方》)由十全大补汤加肉苁蓉、麦冬、半夏、附子组成。

有补益气血,调和营卫之功。

方中黄芪益卫壮气;四君补阳益气;四物补阴养血;半夏和胃健脾;麦冬清心润肺;肉苁蓉补命门火;肉桂、附子引火归元。

诸药配合,可用于治疗气血不足,虚损劳倦,短气少力,欲成劳瘵,以及阴寒太盛,虚火上炎,熏灼肺脏所致之阴证发斑等证。

[29]保真汤(《十药神书》)由人参养荣汤加天冬、麦冬、知母、黄柏、地骨皮、柴胡、厚朴、大枣、莲子心,去远志、肉桂组成(方中地黄用生地、熟地两种)。

有补益脾肺、滋养肾阴之功效。

治疗肺痨咳血,阴阳两虚,骨蒸劳热,遗精盗汗,少津乏力,气喘纳呆等证。

四君子汤的变化远不止此,贵在临证随机变通。

明乎四君子汤,补益之剂掌握大半矣。

二、六味地黄丸加减变换歌

六味地黄益肾肝,地萸药芩丹泽全1。

阴虚火旺着知柏,虚甚鳖甲地骨添2。

养阴明目合杞菊3,麦味可疗肺肾虚4。

血虚归芍一并加5,下焦湿热柏

滑。

肾阳亦虚巴淫入,阴虚少液麦玄斛6。

肾不纳气泄泻苦,纳气沉砂一同煮7。

疏肝益肾柴芍先,芎丹归栀是清肝8。

滋水清肝加归芍,栀子柴胡一并煎9。

肝阳上亢黄芩胆,腹胀胁痛枳陈兼。

气虚人参黄芪见,遗滑金樱芡牡莲10。

都气五味止劳嗽11,再入磁菖左慈丸12。

无比山药少丹皮,石脂菟蓉巴戟天;

牛膝杜仲同锅煮,遗滑脚软与头眩13。

还少丹亦宗山药,枸菖远茴楮味着;

除却泽脂与菟丝,脾肾虚寒疗效高14。

附桂六味日肾气15,济生还加车牛膝16。

或加茸味成十补,面晦足冷肾阳虚17。

或增砂益补骨脂,老人虚喘与遗溺18。

左归饮补真阴剂,只把丹泽易草杞19。

右归益火从左归,去苓酌加杜附桂20。

巴戟苁蓉艾茅共,下元虚冷肾阳微21。

三补三泻六味丸,出神入化任指挥。

【注释】

1.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原名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白茯苓、丹皮、泽泻六味药组成。

可制丸剂服,亦可制成汤剂服(名六味地黄汤)。

具有滋阴、补肾益肝的作用,为补阴方剂的代表。

主治肾阴亏虚,肝肾不足,症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遗精,盗汗,消渴,骨蒸劳热,手足心热,牙齿动摇,小便淋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以及小儿囟门迟闭,病初愈后恢复期的调理等。

本方既补肾阴,又补肝脾;既有补,又有泻。

六味药中三味补药,三味泻药。

即,熟地配泽泻:

熟地补元阴,益精髓,泽泻则泻肾降浊;山茱萸配丹皮:

山茱萸酸温,滋肾补肝而益精气,丹皮则泻肝火;山药配茯苓:

山药补脾养肾,茯苓则渗脾湿。

六药两两相配,形成三补三泻的格局,分别针对肾、肝、脾三脏,补泻开合,相辅相成,共奏益肝肾、健脾土之功,实为补阴之要剂,故歌诀之未有“三补三泻”之语。

本方剂临床衍化应用,范围颇广,现代亦常用于高血压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贫血、糖尿病、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等多种慢性疾病的治疗中。

2.本方加知母、黄柏,名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滋阴降火的功效增强,可用于治疗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虚烦盗汗,梦遗,腰脊酸痛,尺脉有力者;下元虚甚者,可酌加鳖甲、地骨皮。

3.本方加枸杞、菊花,名杞菊地黄丸(《医级》),有滋肾养肝明日之功。

治疗肝肾阴虚所致之眼花歧视,夜视不清,枯涩疼痛,迎风落泪等。

4.麦味地黄丸(《医级》),又称八仙长寿丸。

由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组成,有滋阴、敛汗、止遗之功。

主治肺肾双虚,症见虚喘,咳痰带血,潮热盗汗,梦遗滑精等。

5.辨证肝肾阴虚且合并血虚较重者,可用本方加当归、白芍治疗,或竟以本方与四物汤合方使用。

6.自下焦湿热句至阴虚少液句,仍讲六味地黄丸的临证加减:

其中柏

滑,指黄柏、萆

、滑石;巴淫,指巴戟天、淫羊藿;麦玄斛,指麦冬、玄参、石斛。

7.纳气丸(《张氏医通》)由六味地黄丸加沉香、砂仁组成。

有止滑泄,温纳肾气之功。

主治脾肾不足,倦怠泄泻及蒸热咳嗽者。

8.疏肝至清月干句:

清肝汤(《类证治裁》)由柴胡、白芍、川芎、丹皮、当归、栀子组成。

有疏肝逆,泻肝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胁痛口苦,头晕耳鸣,急躁易怒等证。

肾阴虚兼肝火旺者,可将六味地黄丸与清肝汤合用;临床上现常用于高血压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的治疗。

9.滋水清肝饮(《医宗己任篇》)由六味地黄丸加当归、白芍、栀子、柴胡组成。

有滋补肝肾,理气化郁之功。

治疗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肝气上逆,症见胁肋不舒,咽干目涩,头眩目花,舌红少苔,脉弦或细软者。

其功效与六味地黄汤清肝汤合方相近。

10.自肝阳上亢句至遗滑句,仍指六味地黄丸的加减:

合并肝阳上亢者亦可用六味地黄丸加黄芩、龙胆草治疗;枳陈,指枳实、陈皮;金樱芡牡莲,指金樱子、芡实、牡蛎、莲子心。

11.都气丸(《医宗己任编》)由本方加五味子组成。

有纳气平喘之功效。

主治肾阴虚之气喘,面赤呃逆等证。

12.耳聋左慈丸(《中国医学大辞典》)由本方加五味子、磁石、石菖蒲(亦有用五味子、磁石、柴胡者)组成。

有滋阴通窍之功,主治肝肾阴虚之耳鸣、耳聋、目眩等证。

13.无比山药丸(《干金方》)由六味地黄汤减丹皮,加赤石脂、菟丝子、肉苁蓉、巴戟天、牛膝、杜仲组成。

有滋补肾阴肾阳,强腰益脚起痿之功。

主治下元虚损,症见腰腿酸软无力,头眩、耳鸣、阳痿、遗精滑精等。

14.还少丹(《杨氏家藏方》)的组方可由无比山药丸变换而来,即由无比山药丸加枸杞、石菖蒲、远志、小茴香、楮实子、五味子,减泽泻、赤石脂、菟丝子组成。

此方重在补命门之火以强脾土,用于治疗脾肾虚寒,气血匮乏,症见腰膝酸软,不思饮食,神疲乏力,发热盗汗,健忘怔忡,或遗精白浊,阳痿早泄等证。

15.肾气丸(《金匮要略》)亦称八味丸,由六味地黄汤加附子、肉桂组成(亦称桂附地黄丸)。

六味地黄汤中增入附桂,意在微微生火,以温阳化气而行水也。

此方重在温补肾阳,是治疗肾阳不足的代表方剂。

主要用于肾虚阳弱,化气藏精不足者,症见腰痛脚软,浮肿气喘,下半身常有冷感,小腹拘急,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舌质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微;以及痰饮、消渴、脚气等证。

现代多以此方为基础,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糖尿病、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支气管炎等。

16.肾气丸再加车前子、牛膝,名济生肾气丸,又名加味肾气丸(《济生方》)。

有温阳补肾利水之功,主治肾虚腰重,脚肿,小便不利等证;治疗范围与肾气丸相似,但利水作用更强,且牛膝引血下行,更利于腰以下浮肿及下肢酸软无力者。

17.肾气丸加鹿茸、五味子,名十补丸(《济生方》)。

可治疗肾阳衰微所致之面色黧黑,足冷脚肿,耳鸣耳聋,形体瘦弱,腰膝酸软,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弱等证。

18.济生肾气丸加砂仁、益智仁、补骨脂,名脾肾丸(《嵩崖尊生书》)。

有益肾、固摄下元之功效,疗老人下元虚损之多尿遗溺及虚喘者。

19.左归饮(《景岳全书》)由六味丸减丹皮、泽泻,加甘草、枸杞组成,为纯甘壮水之剂。

主治真阴不足诸证,症见腰酸膝软,潮热盗汗,遗精滑泄,口燥咽干,舌光红少苔,脉沉数者。

又,此方加天花粉、沙参等,用治Ⅱ型糖尿病,辨证属肾阴虚者,效果较好。

20.右归饮(《景岳全书》)由左归饮去茯苓,加杜仲、附子、肉桂组成,为温肾填精之重要方剂之一,属“阴中求阳”之方。

主治肾阳不足之气怯神疲,腹痛腰酸,畏寒肢冷,下利遗尿,阳痿遗精、不孕,舌淡苔白,脉沉细,或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

21.下元虚冷,肾阳衰微者,还可用六味地黄汤加巴戟天、肉苁蓉、艾叶、仙茅等治疗。

三、秦艽扶羸汤加减变换歌

秦艽扶赢疗虚劳,鳖骨柴参甘草着;

夏归紫菀一并入,骨蒸潮热自汗消1。

气虚黄芪热胡连,肺火黄芩知母添。

盗汗牡梅浮小麦,颧红热甚银胡煎。

柴珠茜根疗吐红,少液阴虚沙麦元。

虚阳上越牡珠母,咽干金灯与射干2。

劳热久嗽胶贝沙,或用固金或紫菀3。

阴阳气血皆虚弱,黄芪鳖甲投之痊;

知苓桂地桑芍桔,天冬一入当归减4。

秦艽鳖甲蒿知乌,参草夏菀皆可删5。

青蒿鳖甲五味成,生地知母与牡丹6。

清骨蒿知银胡草,秦鳖地骨共胡连7。

【注释】

1.秦艽扶羸汤(《杨氏家藏方》)由秦艽、鳖甲、地骨皮、柴胡、人参、甘草、半夏、当归、紫菀组成(煎时加生姜、大枣)。

有养血养阴,退热除蒸的作用,是治疗肺劳、肺痿的代表方剂之一。

主治肺劳、肺痿证,症见骨蒸体瘦,潮热自汗,咳嗽声哑,咯血,四肢无力,脉虚数者。

方中以柴胡清解肌热,秦艽退骨蒸,二者配合使表邪得散,里热得清;鳖甲、地骨皮滋阴血而退骨蒸;人参、甘草补中气、健脾以生肺金;当归和血补血;紫菀润肺除痰,半夏除痰止嗽又疗声哑;再加姜枣以调和营卫。

诸药配合,以达表里交治、气血兼调的作用。

现代亦常以此方为基础而治疗肺结核、矽肺、尘肺、慢性气管炎等疾病。

2.自气虚黄芪热胡连句至咽干金灯与射干句,是讲本方临床应用中的加减。

其中:

胡连,指胡黄连;牡梅,指牡蛎、乌梅;银胡,指银柴胡;紫珠茜根,指紫珠草、茜草根;沙麦元,指沙参、麦冬、元参;牡,指牡蛎。

3.劳热久嗽句:

肺伤已极,劳热久嗽者,可用秦究扶羸汤加阿胶、川贝母、沙参(或竟以沙参替人参)治疗;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改用百合固金汤或紫菀汤治疗。

百合固金汤(赵蕺庵)由生地、熟地、百合、贝母、麦冬、玄参、桔梗、当归、白芍、生甘草组成。

有滋肾补肺、清虚热的作用。

主治肺阴肾阴两虚,虚火上炎之劳嗽,以劳热久咳,咽干喘嗽,痰中带血,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辨证要。

方中百合保肺止嗽;麦冬清热润肺;桔梗、甘草利咽除痰:

生熟地黄滋肾水,清虚热,玄参亦辅二地滋肾壮水;当归、白芍补血、养血平肝。

诸药配合,共奏保肺润肺,滋水退火之功。

紫菀汤(《医垒元戎》)由紫菀、阿胶、知母、贝母、桔梗、五味了、莲肉、人参、枝苓,甘草绍成。

亦有补肺润肺、滋阴的作用,主治肺劳、肺痿,肺伤已极,久嗽吐红等证。

方中以紫菀、阿胶润肺补虚,消痰止嗽;知母、贝母润燥消痰;人参、茯苓、莲肉、甘草健脾.扶脾土以生肺金;并以桔梗载药上行脾肺并利咽喉;五味子滋肾水,又收敛肺金耗散之气。

诸药配合,共奏补肺润肺,消痰之功。

4.黄芪鳖甲散(《卫生主鉴》)由秦艽扶赢汤加知母、茯苓、肉桂、地黄、桑皮、白芍、桔梗、天冬,云当归组成。

主治气血阴阳皆虚,症见骨蒸盗汗,日晡发热,五心烦热,咳嗽咽干,四肢无力,自汗食少者。

5.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由秦艽扶羸汤加青蒿、知母、乌梅,减人参、甘草、半夏、紫菀组成。

有滋阴养血,清热除蒸之功。

主治骨蒸潮热证,症见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口燥咽干,困倦盗汗,咳嗽,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6.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由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五味药组成。

有养阴退热之功。

主治温病后期阴液已伤.邪热内伏之证,症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能食形瘦,肺劳骨蒸,脉细数者。

此方亦可用于小儿夏季热,以及妇女更年期发热等症。

7.清骨散(《证治准绳》)由青蒿、知母、银柴胡、甘草、秦艽、鳖甲、地骨皮、胡黄连组成。

有清热退蒸之功。

主治虚劳骨蒸,潮热多汗,或低热日久不退,症见唇红颧赤,形瘦盗汗,舌红少苔,两脉细数者。

此方亦常用于更年期潮热自汗者。

四、麻黄汤等解表剂加减变换歌

麻黄汤用桂杏草,表实恶寒服此好1。

桑苏陈苓易桂枝,痰阻气滞华盖讨2。

喘满三拗无桂枝3,有湿白术不可少4。

发热头痛表虚证,桂枝芍药草姜枣5。

风寒湿痹威黄辛6,头项强痛葛根巧7。

阳虚肢冷附子用8,咳喘厚朴杏仁炒9。

桑菊银翘荆防作,原方独用已不多10。

杏桔翘草芦根薄,桑菊宣肺散风热11。

痰稠不爽加萎贝,热盛而喘芩膏策。

麻疹未透蝉衣葛,咽肿玄牛与马勃。

渴甚知母天花粉,头痛蔓荆细辛合12。

银翘荆桔竹叶豉,牛蒡芦根草薄荷13。

胸闷藿郁渴花粉,疮疡二丁大青叶。

痰盛杏贝蒌芩好,津伤花粉斛玄妥14。

虽为辛凉可变通,风寒脉紧麻桂着15。

荆防解表法辛温,杏苏曲芷葱苓陈16。

葱豉桔梗辛凉用,翘草薄栀竹叶斟17。

脾虚参芪胸闷苏,阴虚生地热酒芩。

挟湿香薷佩兰使,腹胀陈砂厚朴寻18。

复有麻杏石甘汤,郁热致喘是主方19。

黄痰蛤粉鱼腥草,肺火芩蒌射干

20。

桂枝姜枣大青龙,表寒里热一剂康21。

灵活处方熟而巧,随证深思莫慌张。

【注释】

1.麻黄汤(《伤寒论》)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组成,是辛温解表的经典代表方剂。

具有解散表寒,发汗宣肺,平喘止咳的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

以恶寒发热,头及全身痛,无汗而喘咳,舌苔薄白,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现代亦常用其治疗流感、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方中麻黄辛温,发散风寒,宣肺平喘为君;桂枝解肌通阳,并助麻黄发汗解表为臣;杏仁宣肺降气,助麻黄止咳平喘为佐;甘草既可防止麻桂之辛散太过,又可和中止咳化痰,为使。

诸药配合,共奏发汗、平喘、宣肺之功。

2.华盖散(《和剂局方》)由麻黄汤去桂枝,加苏子、桑白皮、陈皮、赤茯苓组成。

有宣肺祛痰之功。

主冶外感风寒,肺气失宣,痰阻气滞所致之咳嗽上气,痰吐不利,喉间有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