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794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勘察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勘察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勘察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勘察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勘察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勘察技术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勘察技术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勘察技术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勘察技术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勘察技术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勘察技术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勘察技术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勘察技术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勘察技术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勘察技术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勘察技术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勘察技术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勘察技术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勘察技术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勘察技术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勘察技术方案.docx

《勘察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勘察技术方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勘察技术方案.docx

勘察技术方案

勘察技术方案

1综合说明

本勘察方案,系根据业主提供的“某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招标文件及总平面图,对建筑条件和岩土工程条件进行分析并预测后制订的。

2勘察方案

本勘察方案编制是根据拟建建筑物性质、设计对该工程提出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和我们对本工程已知岩土工程条件的分析,针对要解决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的。

2.1拟建工程概况

“某工程地质勘察工程”位于朝阳区东四环东侧。

建设内容为住宅及配套设施。

建筑设计方案为板楼,地上10层、2层,地下为两层,地下车库两层。

配套用房为2层、地下2层。

2.2本次勘察所依据的规范及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J366-2004);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7)《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

(9)《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

(10)《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98);

(11)《土的分类标准》(GB145-90);

(12)《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1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14)《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

(1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6)《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GB17741-2005);

(17)《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

(1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2.3本次勘察所依据的资料

(1)“某地质勘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勘察招标文件。

(2)总平面图

2.4本次勘察的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勘察人掌握的本地区的地质资料,建筑地面以下的沉积土层上部以粉土、粘性土、砂为主,下部以砂、卵石为主。

且有多层地下水存在。

(1)本工程建筑单体高度大,这给建筑地震安全评价、基础方案的合理确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且场地地下水条件复杂,基坑开挖及支护均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全面深入地进行勘察。

(2)按照目前的设计条件,结合针对拟建场地的地质及水文条件综合分析后,本工程可能考虑采用天然地基方案,当经过深入的变形及承载力分析后,仍不满足规范要求时,可以考虑采用复合地基方案。

(3)本场区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目前对基础施工有较大影响。

由于场区地基土质主要为粉土、粘性土、砂,地下水水位在地面以下约3米左右,若大面积降水,是否引起路面及周围建筑物的沉降,故须对临近建筑进行监测。

地下建筑抗渗及抗浮设计水位的建议也是本工程水文部分的重点问题。

(4)由于本工程基坑工程规模较大且基坑开挖范围内分布为较松散的人工堆积土层和粉土、粘性土及砂土层,基坑支护问题能否得以安全可靠地解决,不但事关本项目基础工程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对场地周边保留的既有建筑设施的安全带来直接的影响。

所以基坑的支护是本工程基础施工中须主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2.5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根据业主和设计单位对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本次进行勘察的主要目的和任务为:

(1)查明拟建建筑场地范围内的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以及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土层的工程特性作出评价。

(2)查明场地有无不良地质作用,若存在,分析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预测其发展趋势,评价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提供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对策。

(3)查明场地地下水类型、各层地下水水位标高、补给来源及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规律,评价地下水和土体对混凝土和混凝土中的钢筋的腐蚀性,提供场地历年最高水位和近3~5年最高地下水水位标高及抗浮设防水位建议值,分析地下水对建筑物基础设计和基础施工的影响;根据水文地质、周边环境条件的分析,提出地下水治理的参数及建议。

(4)提供抗震设防烈度、分组及有关技术参数,确定建筑场地类别,提供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Vse值。

通过现场测试及室内分析,对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建筑抗震设计基本条件进行评定,提供建筑抗震设计所需的基本依据。

(5)场地地震安全评价。

(6)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7)根据对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分析、地基承载力的分析计算结果,对可供采用的天然地基、复合地基或桩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的建议;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桩侧土的极限摩阻力及极限端阻力标准值;预估基础沉降量,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8)为深基坑开挖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有关岩土工程计算参数,提出深基坑支护方案的建议,论证其对周边已有建筑物及地下设施的影响。

(9)提供基坑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的建议。

2.6详细勘察方案

2.6.1勘察方法

根据拟建建筑物可能采用的基础类型、基础埋深及业主和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的技术要求,在分析和掌握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采用科学的勘察方法,解决岩土工程问题,完成本次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拟采用勘察方法包括钻孔取土、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波速测试、室内土工试验、地下水水位观测和试验、综合分析等综合手段,取得建筑场地内岩土工程资料及地基基础工程分析评价、设计、施工所需参数。

2.6.2勘察方案

根据建筑物特点、场地特点及规范,共布置勘探孔26个,其中,控制孔4个,一般性钻孔22个,控制孔深度35、25米,一般技术孔深30米、25米、20米。

勘探孔深度及性质见钻孔布置平面图。

2.6.3勘察方案设计说明

(1)关于钻孔深度和钻孔位置

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并满足地基基础整体稳定性分析、各种可能采用的地基(与基础)方案以及基坑支护、降水、整体稳定性分析对勘察钻孔孔深的要求。

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以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为原则,并结合基础类型、埋深、荷载、建筑物有无地下室及地层情况,钻至基础底面以下适当深度,并能满足地基与基础方案的分析、基坑支护和施工降水方案设计的要求。

(2)关于钻孔间距

根本工程建筑安全等级、场地的复杂程度,综合分析认为拟建工程建筑场地可按简单~中等复杂场地考虑。

因此,根据北京地区及国家规范、行业规程确定:

钻孔设计间距为30m左右。

(3)现场取样

现场勘察期间,为保证取样测试数量既能满足规范和详细勘察评价的技术精度要求,又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取样间距上部控制在1~2m,下部适当加大。

取样孔(专门的标贯孔20米以下开始取样)在自然地坪以下1.5~20米的范围内,每层每隔1米取土样1个,20~35米的范围内,每层每隔2米取土样1个;每层土样不少于6个,持力层土样不少于12个,主要受力层不少于8个。

(4)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钻孔对20m深度内的砂土、粉土进行原位标准贯入试验(SPT),留取粉土扰动土样并进行颗粒分析,获得粘粒含量百分率(ρc),进行土样鉴定和场地土液化判定;20m深度以下遇砂土层进行原位标准贯入试验(SPT),测试间距1.0m~1.5m,评价砂土密实度,确定承载力和变形参数。

(5)波速测试

现场采用单孔法进行土层剪切波速测试,测点间距1m,确定建筑场地类别和各土层动力参数。

(6)场地微振动测试

在勘察期间,选择环境较为安静的条件下,进行地面地微动测试,两点。

(7)土和水的化学分析

现场勘察期间,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样和土样,进行一般化学性质试验。

水样取样位置为上层滞水(如有)、潜水层和承压水层中;预计取水样4组,土样4件。

(8)土壤氡浓度检测

现场勘察期间,根据场地大小,按10米网格布置测点,并在场地周围非地质构造断裂区有土壤出露的地方随机选取10个点,进行土壤氡浓度检测。

(9)钻孔水位观测

据各勘探孔的实际钻进深度,实时观测记录钻孔中各层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10)室内试验

根据本工程基础工程特点、岩土特性和工程分析计算需要,确定室内土工试验项目和要求如下:

对原状土样进行密度、含水量、液塑限及固结试验等常规物理力学试验,获取地基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w、ρ、G、Sr、e、wL、wp、Ip、IL、Wu、Es等),提供地层划分、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分析的土层设计参数;

对砂土、粉土扰动土样进行颗粒分析试验,获取土样定名鉴别,获取粉土粘粒含量以判别其液化的可能性,为施工参数确定提供依据;

对原状土样进行模拟施工条件的三轴及直剪试验,为计算地基承载力、验算边坡稳定性和设计深基坑支护结构提供所需的土层抗剪强度参数;

对采取的地下水试样进行水质分析试验,以评价地下水的腐蚀性。

地下水测试项目包括(但不限于):

pH值,Ca2+、Mg2+、Cl-、SO42-、HCO3-、CO32-、侵蚀性CO2、游离CO2。

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地下水样和浅层土样进行毒性试验,并提交试验评价报告。

预计勘察工作量见表2。

预计勘察工作量一览表表2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钻孔总进尺

m

725

常规物理性质试验

组(件)

80

常规固结试验

组(件)

80

回弹再压缩试验

组(件)

天然快剪、静三周

组(件)

60

颗粒分析试验

组(件)

30

地下水化学性质试验

组(件)

4

标准贯入试验

80

波速试验

m

120

场地微振动

2

土壤化学性质分析

组(件)

4

3勘察成果文件的分析与编制

3.1钻探资料

在现场具备连续施工条件时,钻探外业施工在进场15天内完成。

在施工期间,可根据业主要求提供每天现场钻探进度报告,内容包括每台钻机的原始记录复印件、每天的进度。

钻孔记录包括:

孔号,孔深、孔内初见水位、稳定水位、地层描述、所用钻探机械类型、取样器类型、取样深度、标准贯入试验深度和锤击数,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和深度、操作人员姓名、描述员姓名、所用套管的类型、深度及特殊情况的说明等内容。

3.2土工试验结果

土工试验结果在工程开工后25天内完成并提交报告,报告包括各土层的物理力学实验结果。

3.3成果报告

我院提供的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主要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前言

①勘察工作的依据

②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①地质条件背景资料

②场地的地形地貌条件

③地基土层的分布情况

④各层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结果

⑤地下水

a.地下水的类型及埋藏条件

b.历史最高水位记录

c.建筑防渗设计水位和抗浮设防水位的基本依据和建议

d.地下水或浅层土的腐蚀性评价

⑥抗震设计条件

a.场地抗震设防烈度

b.建筑场地类别

c.场地的地震液化判别

(3)结论和建议

①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及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对策

②各地基土层承载力标准值

③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及地基处理方案、施工建议

④地下水

a.地下水的类型及埋藏条件

b.地下水或浅层土的腐蚀性评价

c.场地历年最高地下水水位及近3~5年最高地下水水位

d.抗浮设防水位建议值

⑤基坑开挖边坡支护方案建议及相关的土层参数

⑥基础以上地下水降排方案及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⑦桩基工程设计的有关参数与施工建议

⑧其它合理化建议

(4)图表

①勘探点平面配置图和工程地质剖面图

②土工试验成果总表及土、水化学分析试验报告

③剪切波速测试成果图表

④其它必要的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图表或说明

⑤氡浓度检测报告

3.4岩土工程计算分析和评价

在查明场地地基土土层结构、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地下水分布特征参数、抗震设计参数、周围地上地下环境等岩土工程条件的基础上,重点针对以下四个岩土工程问题计算分析,以对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提出合理的建议方案。

3.4.1地基基础分析评价

根据上部建筑对地基基础的要求,采用合理的地基模型及室内外试验测试分析得到的土力学参数,对地基承载力和地基沉降进行计算分析,提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的地基基础设计施工方案的建议。

3.4.2地下水治理方案

根据勘察期间得到的场地地下水水位、渗透系数、地下水流量等参数、根据场地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考虑上层滞水与潜水的关系,提出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地下水治理方案及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的监测建议。

3.4.3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根据场地的标准贯入试验资料,判别在地震作用下地基土液化可能性,结合场地波速测试资料,综合判定地基土地震液化的可能性。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确定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

根据本次的波速测试的分析,确定建筑场地类别。

将根据场地地质地震资料,对建筑场地进行综合评价。

3.4.4基坑支护方案

考虑到场地周边建筑物、道路管线等情况,基坑降水、支护不容许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造成破坏,因而,对于本工程周围环境比较复杂的深基坑边坡的安全维护,是一项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

根据土分析资料,结合投标人的经验,提出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基坑支护参数,结合本工程地基基础方案和基坑降水方案,通过分析计算、论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比若干种可行的基坑支护结构形式,为业主和设计施工提供合理的基坑支护方案,对基坑施工、监测提出有关的建议。

4工程实施技术要点说明

4.1孔位确定和高程测量技术要点

各钻孔位置按设计要求准确定点放孔,钻探前应进行调查访问,采用管线探测仪器对孔位进行探测、确保孔位处无地下工程及地下各类管线,确保钻探施工安全。

确认钻孔位置有地下管线或地下设施之后,在满足勘察精度的条件下进行适当移位,孔口标高的测量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执行。

4.2钻探技术要求

每台钻机配备一名专业地质钻探记录员记录施工情况,量测钻探进尺。

记录钻进深度、岩土层面深度及变化情况,地下水位深度的量测误差不超过±2cm。

在初见水位后,量测地下水初见水位、测量稳定水位,并在勘察结束以后,统一量测稳定水位。

每台钻机配备一名地质记录员和一名钻探技师,记录员按钻进回次真实、及时记录土及变化情况。

现场钻探人员均为投标人多次培训、持有上岗证书的技术工人或技师。

钻探按单孔作业任务书进行,每孔现场验收,并经现场技术负责人签定合格意见后,再搬迁施工下一勘探孔。

钻孔终孔后用原土或粘土球及时回填。

取水试样时,在采用套管护壁的钻孔中采取,每组两瓶,标明采样地点,孔号、深度、分析项目;侵蚀性CO2分析水样应及时按要求加入大理石粉,瓶口应立即漆封。

在地基持力层和有影响的下卧层起伏变化大时,将及时补充勘探点查明其起伏变化情况,使相邻勘探点的地基(桩基)持力层层顶高差不大于1m,且补点间距控制在10m左右。

4.3取样技术要点

(1)取土间距要求

在布置取样钻孔中:

取样孔(专门的标贯孔20米以下开始取样)在自然地坪以下自地表以下1.5~20米范围内,粘性土、粉土及部分砂土采取原状土样,厚度大于0.5m的夹层应,每层每隔1米取土样1个,20~35米的范围内,每层每隔2米取土样1个,变层加取;每层土样不少于6个,持力层土样不少于12个,主要受力层不少于8个。

砂土、碎石土取扰动土祥。

在标准贯入孔中,20m以上的粉土在标准贯入器中留取扰动样。

(2)取样质量要求

在地下水位以上不允许向孔内注水;地下水位以下优先采用泥浆护壁,使用套管护壁时,取样位置在套管底部下不少于1m。

取土时,孔底虚土厚度不得大于取土器上端度卡长度,否则应先清孔至满足取土要求。

下放取土器时禁止冲击孔底。

(3)土样封装

土样均要求及时封装和贴签,注名取样地点、土样名称、孔号、取样深度、取样日期,并避免曝晒、浸泡或冰冻。

整个容器加盖后,土样容器的所有接缝处均应用蜡封。

为了保证密封效果,盒盖与样筒要配套。

(4)土样的运输

土样运输前必须填写好送样单。

在运输中应装入专用土样箱避免振动。

土样在装卸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避免摔碰。

运输土样须采用平稳而少颠簸的车辆。

(5)土样的贮存

贮存土样应注意环境条件和容器材质。

土样装封后不宜曝晒,气温低时则应注意防冻。

土样贮存期间可能产生的扰动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应尽可能缩短取样的贮存时间,所有土样的试验均须在取样后2天内进行。

(6)土样试验时,试验人员对试样质量进行检验。

开样时如有扰动、析水或变形现象或土样长度不能满足试验项目要求者,应降低土样质量等级或通知项目组,由项目组责成钻探班组重新补取土样。

4.4原位测试技术要点

(1)标准贯入试验

试验目的是评价粉(砂)土的密实度,计算天然地基承载力,估算地基土变形参数、单桩极限承载力,评价成桩可能性;判定饱和粉土或砂土地震液化可能性及液化等级。

标准贯入试验在砂土、粉土中进行,每米贯入1次。

标准贯入前,应清除孔底残土。

标准贯入器下至孔底首先预打15cm,然后记录30cm的锤击数。

水位以下砂层须严格执行预打15cm,防止孔内涌砂的影响,同时应采取孔内灌浆、慢速提钻等措施,防止或减少孔内涌砂。

(2)波速测试

钻孔波速试验采用单孔法测试,剪切波震源采用锤击和上压重物的木板。

试验场地避开水泥及沥青路面和地下管道等障碍物。

测试点的布置根据地质分层,按1m布置一个测点,地质分层处加测。

试验步骤,资料整理与计算分析严格执行相关测试标准。

(3)场地微振动测试要求

场地微振动测试必须选取在周围环境安静的条件下,确保无外来干扰的情况下进行。

(4)钻孔水位观测

遇地下水时应量测地下水位。

稳定水位对于砂和碎石土应在初见0.5h以后量测,对于粉土及粘性土应在8h以后量测,精度不得低于±2cm。

4.5室内土工试验技术要点

土工试验的目的是用于进行土层定名、土层划分、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评价,为地基土承载力计算、沉降量估算及基坑开挖支护设计等提供必要的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

(1)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对所取土样及砂样进行物理性质试验。

试验内容包括:

颗粒分析、天然含水量、重度、比重、孔隙比、液塑限、液性指数、塑性指数、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土)。

(2)土的力学性质试验

A.固结(压缩)试验:

为评价土体在压力的作用下的变形特性,测定土体的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等。

固结(压缩)试验最大加压值经计算确定,并且大于自重压力和附加压力之和。

B.抗剪强度试验:

抗剪强度试验包括天然快剪和静三轴。

三轴剪切试验的试验方法根据设计、施工要求,尽量考虑与施工实际情况相适宜。

C.回弹再压缩试验:

对基底以下浅部地基土层选择部分土样按照实际受力条件进行回弹再压缩试验,获取土层回弹模量、回弹再压缩模量,为地基变形分析提供参数依据。

D.水腐蚀性分析

水质分析,对所取的地下水样进行常规及侵蚀性CO2含量分析试验。

测试项目包括:

PH值、硬度、有机质、游离CO2、侵蚀性CO2、矿化度、Ca2+、Mg2+、K+、Na+、NH4+、SO42-、Cl-、HCO3-、CO32-、NO3-。

5勘察进度计划

5.1计划进度安排

勘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前期准备(包括研读设计条件、搜集资料、编审勘察大纲等);

外业施工(包括测量放线、技术交底、现场钻探、原位测试等);

内业试验及资料整理(包括室内土/水工试验、资料整理、编订初步报告等);

审核审定(包括各项数据的校核、初步报告的审核审定等);

后期服务(包括技术洽商、基槽检验、各项验收、需求时提供专项技术咨询服务)。

投标人自签订合同后开始进场至提交岩土工程详勘勘察成果报告的连续工作周期为30天。

勘察进度计划见表3

勘察进度计划表3

工作进度(日)

工作内容

1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现场工作

测量放线

现场钻探

原位测试

室内工作

土工试验

资料整理

编写报告

审核装订

投标人如中标,将如下安排勘察工作:

(1)投标人将首先根据届时现场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勘察设计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创造条件完成可以完成的钻孔。

(2)针对确实无法完成的钻孔,待场地条件具备后进场完成现场钻探工作。

为满足业主及设计方的需要,可以结合已经完成的钻孔及投标人附近已有的勘察钻孔资料,提供阶段性成果报告。

(3)在得到建设单位入场通知后,投标人将按照本投标文件承诺投入的钻探机具进入现场。

(4)为确保工期,投标人将优先完成钻探控制性钻孔,以尽快安排土工试验任务。

5.2进度保障措施

(1)人员保障

选派经验丰富,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有一定大型勘察经验的工程管理技术人员组成工程项目组,在年龄结构方面作到老、中、青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配置足够的人力,合理配备以满足勘察工作的需要。

并根据进度需要合理调配,确保工期计划实现。

建立严格的人员考核措施,对于不能按期完工的班组或个人,及时进行批评、培训、降级使用直至替换。

对于按期完成甚至提前完成的班组与个人,设立表现突出奖,以资鼓励。

(2)设备保障

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对野外施工所需各种类型钻机、与原位测试相关的物探设备、室内各类试验设备、室内成果资料整理所需的工程软件及硬件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