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理论题库-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单选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1887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理论题库-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单选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理论题库-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单选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理论题库-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单选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理论题库-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单选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理论题库-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单选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理论题库-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单选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理论题库-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单选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理论题库-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单选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理论题库-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单选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理论题库-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单选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理论题库-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单选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理论题库-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单选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理论题库-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单选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理论题库-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单选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理论题库-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单选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理论题库-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单选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理论题库-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单选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理论题库-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单选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理论题库-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单选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理论题库-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单选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理论题库-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单选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理论题库-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单选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理论题库-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单选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理论题库-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单选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A.将图纸导出为矢量图形和CAD文件

B.显示和编辑机器人I/O端口连线

C.选择、编辑和操纵机器人的动作位置

D.读取、写入和编辑机器人程序以及控制器数据

12014.以下应采用模糊集合描述的是()。

A.年轻B.高三男生

C.教师D.社会

12015.总结手动控制策略,得出一组由模糊条件语句构成的控制规则,据此可

建立()。

A.模糊控制规则表B.输出变量赋值表

C.模糊控制器查询表D.输入变量赋值表

12016.某模糊控制器的语言变量选为实际温度与给定温度之差即误差e、误差

变化率△e;

以及加热装置中可控硅导通角的变化量u,故该模糊控制器为(

)。

A.双输入一单输出B.单输出一单输入

C.双输入一双输出D.单输出一双输入

12017.以下的集合运算性质中,模糊集合不满足的运算性质()。

A.互补律B.结合律

C.分配律D.交换律

12018.以下属于模糊集合表示方法的是()。

A.扎德法B.重心法

C.系数加权平均法D.中位数法

12019.下列概念中不能用普通集合表示的是()。

A.压力不足B.控制系统

C.机电工程师D.低于给定温度

12020.BP网络使用的学习规则是()。

A.纠错规则B.相关规则

C.竞争规则D.模拟退火算法

12021.BP神经网络所不具备的功能是()。

A.优化功能B.泛化功能

C.自适应功能D.非线性映射功能

12022.由于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强度和极性有所不同并可进行调整,因此

人脑才具有()的功能。

A.学习和存储信息B.输入输出

C.联想D.信息整合

12023.采用单层拓扑结构的神经网络是()。

A.HopfielD网络B.生物神经网络

C.BP网络D.小脑模型网络

12024.单层神经网络,有两个输入,两个输出,它们之间的连接权有()。

A.4个B.6个

C.2个D.8个

12025.神经网络直接逆控制是一种()控制。

A.前馈B.反馈

C.串级D.混合

12026.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属于()学习规则。

A.有导师B.无导师

C.死记忆D.混合

12027.以下不属于人工神经网络主要特点的是()。

A.网络中含有神经元

B.便于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或光学集成电路系统实现

C.信息分布在神经元的连接上

D.可以逼近任意非线性系统

12028.PID神经网络控制中,控制器使用了()。

A.PID神经网络B.HopfielD网络

C.CMAC神经网络D.感知器网络

12029.若将空气阻尼式时间继电器由通电延时型改为断电延时型需要将(

A.电磁系统反转180°

B.延时触头反转180°

C.电磁线圈两端反接D.活塞反转180°

12030.双速电动机高速运行时,定子绕组采用()连接。

A.双星型B.三角形

C.星-三角形D.星型

12031.单层神经网络,有三个输入,三个输出,它们之间的连接权有()。

A.9个B.6个

C.16个D.25个

12032.离散HopfielD网络()。

A.具有联想记忆功能B.是多层反馈网络

C.是多层反馈网络D.具有函数逼近功能

12033.单层感知器网络可以()。

A.实现样本分类B.实现函数逼近

C.进行优化计算D.解决异或问题

12034.连续型HopfielD网络的神经元转移函数采用()。

A.对称型SigmoiD函数B.对称型阶跃函数

C.分段线性转移函数D.阈值型转移函数

12035.在间接神经网络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结构中,神经网络辨识器用来获得

()。

A.被控对象的正模型B.被控刘象的逆模型

C.线性滤波器D.控制

12036.遗传算法的基本操作顺序是()。

A.计算适配度、选择、交叉、变异、选择

B.计算适配度、交叉、选择、变异

C.计算适配度、交叉、变异

D.计算适配度、选择、交叉、变异

12037.能够往种群中引入新的遗传信息是以下哪种遗传算法的操作()。

A.变异B.复制

C.优选D.交叉

12038.哪种遗传算法的操作,能够从种群中淘汰适应度值小的个体()。

A.复制B.优选

C.交叉D.变异

12039.下面哪种类型的学习能够用于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

A.遗传算法B.PID神经网络

C.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D.多层前向神经网络

12040.遗传算法将问题的求解表示成“染色体”,“染色体”实际上是(

A.用编码表示的字符串B.存在于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

C.种群D.各种数值

12041.对机器人进行示教时,作为示教人员必须事先接受过专门的培训才行,

与示教作业人员一起进行作业的监护人员,处在机器人可动范围外时,(),可

进行共同作业。

A.必须事先接受过专门的培训

B.不需要事先接受过专门的培训

C.没有事先接受过专门的培训也可以

D.具有经验即可

12042.使用焊枪示教前,检查焊枪的均压装置是否良好,动作是否正常,同时对

电极头的要求是

()。

A.更换新的电极头B.使用磨耗量大的电极头

C.新的或旧的都行D.电极头无影响

12043.通常对机器人进行示教编程时,要求最初程序点与最终程序点的位置(

),可提高工作效率。

A.相同B.不同

C.无所谓D.分离越大越好

12044.为了确保安全,用示教编程器手动运行机器人时,机器人的最高速度限制

为()。

A.250mm/sB.50mm/s

C.800mm/sD.1600mm/s

12045.正常联动生产时,机器人示教编程器上安全模式不应该打到()位置上。

A.管理模式B.编辑模式

C.操作模式D.安全模式

12146.示教编程器上安全开关握紧为ON,松开为OFF状态,作为进而追加的功

能,当握紧力过大时,为()状态。

A.OFFB.ON

C.不变D.急停报错

12147.对机器人进行示教时,模式旋钮打到示教模式后,在此模式中,外部设备

发出的启动信号

A.无效B.有效

C.延时后有效D.视情况而定

12148.位置等级是指机器人经过示教的位置时的接近程度,设定了合适的位置

等级时,可使机器人运行出与周围状况和工件相适应的轨迹,其中位置等

级()。

A.CNT值越小,运行轨迹越精准B.CNT值大小,与运行轨迹关系不大

C.CNT值越大,运行轨迹越精准D.只与运动速度有关

12149.试运行是指在不改变示教模式的前提下执行模拟再现动作的功能,机器

人动作速度超过示教最高速度时,以()。

A.示教最高速度来限制运行B.程序给定的速度运行

C.示教最低速度来运行D.程序报错

12150.机器人经常使用的程序可以设置为主程序,每台机器人可以设置()

主程序。

A.1个B.5个

C.3个D.无限制

12151.机器人三原则是由()提出的。

A.阿西莫夫B.约瑟夫·

英格伯格

C.托莫维奇D.森政弘

12152.当代机器人大军中最主要的机器人为()。

A.工业机器人B.军用机器人

C.服务机器人D.特种机器人

12153.手部的位姿是由()构成的。

A.姿态与位置B.位置与速度

C.位置与运行状态D.姿态与速度

12154.运动学主要是研究机器人的()。

A.运动和时间的关系B.动力源是什么

C.动力的传递与转换D.运动的应用

12155.动力学主要是研究机器人的()。

A.动力的传递与转换B.运动和时间的关系

C.动力源是什么D.动力的应用

12156.传感器的基本转换电路是将敏感元件产生的易测量小信号进行变换,使

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符合具体工业系统的要求。

一般为()。

A.4~20mA、-5~5VB.0~20mA、0~5V

C.-20mA~20mA、-5~5VD.-20mA~20mA、0~5V

12157.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达到稳定时,输出信号变化与输入信号变化的比值代

表传感器的()参数。

A.灵敏度B.精度

C.线性度D.抗干扰能力

12158.6维力与力矩传感器主要用于()。

A.精密测量B.精密加工

C.精密计算D.精密装配

12159.机器人轨迹控制过程需要通过求解()获得各个关节角的位置控制系统

的设定值。

A.运动学逆问题B.运动学正问题

C.动力学正问题D.动力学逆问题

12160.电机正反转运行中的两接触器必须实现相互间()。

A.联锁B.自锁

C.禁止D.记忆

12161.经验学习机器人装配系统采用触觉传感器来有效地反映装配情况。

其触

觉传感器属于下列()传感器。

A.力/力矩觉B.接近觉

C.接触觉D.压觉

12162.机器人的定义中,突出强调的是()。

A.像人一样思维B.模仿人的功能

C.具有人的形象D.感知能力很强

12163.当代机器人主要源于以下两个分支()。

A.遥操作机与数控机床B.遥操作机与计算机

C.计算机与数控机床D.计算机与人工智能

12164.机器人的精度主要依存于机械误差、控制算法误差与分辨率系统误差。

一般说来()。

A.重复定位精度高于绝对定位精度B.绝对定位精度高于重复定位精度

C.机械精度高于控制精度D.控制精度高于分辨率精度

12165.一个刚体在空间运动具有()自由度。

A.6个B.5个

C.4个D.3个

12166.对于转动关节而言,关节变量是D-H参数中的()。

A.关节角B.杆件长度

C.横距D.扭转角

12167.对于移动(平动)关节而言,关节变量是D-H参数中的()。

A.横距B.杆件长度

C.关节角D.扭转角

12168.运动正问题是实现如下变换()。

A.从关节空间到操作空间的变换B.从操作空间到迪卡尔空间的变换

C.从迪卡尔空间到关节空间的变换D.从操作空间到关节空间的变换

12169.下列选项哪些是在机床操作中不允许()。

A.佩戴手套B.佩戴护目镜

C.穿戴防护鞋D.佩戴安全帽

12170.动力学的研究内容是将机器人的()联系起来。

A.运动与控制B.传感器与控制

C.结构与运动D.传感系统与运动

12171.机器人终端效应器(手)的力量来自()。

A.决定机器人手部位姿的各个关节B.机器人手部的关节

C.决定机器人手部位置的各关节D.机器人的全部关节

12172.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符合爱岗敬业要求的是()的观念。

A.以个人收入高低决定工作质量B.强化职业责任

C.干一行爱一行D.树立职业理想

12173.对于有规律的轨迹,仅示教几个特征点,计算机就能利用()获得中间

点的坐标。

A.插补算法B.平滑算法

C.预测算法D.优化算法

12174.所谓无姿态插补,即保持第一个示教点时的姿态,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机

器人沿()运动时出现。

A.直线B.平面圆弧

C.平面曲线D.空间曲线

12175.职业道德活动中,对客人做到()是符合语言规范的具体要求的。

A.用尊称,不用忌语B.语速要快,不浪费客人时间

C.言语细致,反复介绍D.语气严肃,维护自尊

12176.为了获得非常平稳的加工过程,希望作业启动(位置为零)时()。

A.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B.速度为零,加速度恒定

C.速度恒定,加速度为零D.速度恒定,加速度恒定

12177.应用通常的物理定律构成的传感器称之为()。

A.结构型B.物性型

C.一次仪表D.二次仪表

12178.在工作中要处理好同事间的关系,正确的做法是()。

A.对于有缺点的同事,要敢于提出批评

B.对于难以相处的同事,尽量予以回避

C.多了解他人的私人生活,才能关心和帮助同事

D.对故意诽谤自己的人,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12179.应用电容式传感器测量微米级的距离,应该采用改变()的方式。

A.极板距离B.极板面积

C.极间物质介电系数D.电压

12180.压电式传感器,即应用半导体压电效应可以测量()。

A.力和力矩B.亮度

C.电压D.距离

12181.传感器在整个测量范围内所能辨别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量,或者所能辨

别的不同被测量的个数,被称之为传感器的()。

A.分辨率B.重复性

C.精度D.灵敏度

12182.增量式光轴编码器一般应用()套光电元件,从而可以实现计数、测

速、鉴向和定位。

A.三B.二

C.一D.四

12183.测速发电机的输出信号为()。

A.模拟量B.数字量

C.开关量D.脉冲量

12184.用于检测物体接触面之间相对运动大小和方向的传感器是()。

A.滑动觉传感器B.接触觉传感器

C.接近觉传感器D.压觉传感器

12185.GPS全球定位系统,只有同时接收到()颗卫星发射的信号,才可以

解算出接收器的位置。

A.4B.3

C.2D.6

12186.操作机手持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在()方向只有力的约束而无速度约

束。

A.Z轴B.Y轴

C.X轴D.R轴

12187.如果末端装置、工具或周围环境的刚性很高,那么机械手要执行与某个

表面有接触的操作作业将会变得相当困难。

此时应该考虑()。

A.柔顺控制B.PID控制

C.模糊控制D.最优控制

12188.示教-再现控制为一种在线编程方式,它的最大问题是()。

A.占用生产时间B.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

C.操作人员安全问题D.容易产生废品

12189.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区别是()。

A.信道传送的信号不一样B.载波频率不一样

C.调制方式不一样D.编码方式不一样12190.CCD(ChargeCoupleDDevice)

摄像头输出信号为()帧/秒。

A.25B.20

C.30D.50

12191.CCD摄像头采用电视PAL标准,每帧图像由()场构成。

A.2B.1

C.3D.4

12192.下面哪种传感器不属于触觉传感器()。

A.热敏电阻B.接触觉传感器

C.压觉传感器D.接近觉传感器

12193.力传感器安装在工业机器人上的位置,通常不会在以下哪个位置(

A.机座B.机器人腕部

C.手指指尖D.关节驱动器轴上

12194.陀螺仪是利用()原理制作的。

A.惯性B.光电效应

C.电磁波D.超导

12195.用来表征机器人重复定位其手部于同一目标位置的能力的参数是(

A.重复定位精度B.速度

C.工作范围D.定位精度

12196.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工业机器人子系统()。

A.导航系统B.机械结构系统

C.人机交互系统D.驱动系统

12197.机械结构系统:

由机身、手臂、手腕、()四大件组成。

A.末端执行器B.步进电机

C.3相直流电机D.驱动器

12198.机器人能力的评价标准不包括()。

A.动能B.机能

C.智能D.物理能

12199.FMC是()的简称。

A.柔性制造单元B.计算机控制系统

C.永磁式伺服系统D.加工中心

12200.由数控机床和其它自动化工艺设备组成的(),可以按照任意顺序加工

一组不同工序与不同节拍的工件,并能适时地自由调度和管理。

A.柔性制造系统B.刚性制造系统

C.弹性制造系统D.挠性制造系统

12201.工业机器人的额定负载是指在规定范围内()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允许

值。

A.手腕机械接口处B.手臂

C.末端执行器D.机座

12202.步进电机转动后,其输出转矩随着工作频率增高而()。

A.下降B.上升

C.不变D.前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203.采用脉宽调制(PWM)进行直流电动机调速驱动时,通过改变()来改

变电枢回路的平均电压,从而实现直流电动机的平滑调速。

A.脉冲的宽度B.脉冲的频率

C.脉冲的正负D.其他参数

12204.含有微处理器,可进行程序编制或适应条件变化的接口是()。

A.智能接口B.被动接口

C.主动接口D.零接口

12205.通常,数控精密镗铣床等高精度数控设备,其伺服系统的控制方式均采

用()。

A.闭环控制B.开环控制

C.半闭环控制D.混合控制

12206.下列哪个是传感器的动特性()。

A.幅频特性B.线性度

C.灵敏度D.量程

12207.光栅传感器的光栅是在一块长条形的光学玻璃上密集等间距平行的刻线,

刻线数为100线/mm,此光栅传感器测量分辨率是()mm。

A.0.01B.0.1

C.1D.0.001

12208.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际运行时,需要由用户自行编写(),具有实时性、

针对性、灵活性和通用性。

A.应用软件B.开发软件

C.系统软件D.实时软件

12209.以下除了(),均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A.继电器控制系统B.PLC控制系统

C.嵌入式系统D.计算机控制系统

12210.以下抑制电磁干扰的措施,除了(),其余都是从切断传播途径入

手。

A.软件抗干扰B.隔离

C.滤波D.屏蔽

12211.以下产品不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

A.电子计算机B.工业机器人

C.空调D.复印机

12212.多级齿轮传动中,各级传动比相等的分配原则适用于按()设计的传

动链。

A.重量最轻原则(小功率装置)B.输出轴的转角误差最小原则

C.最小等效转动惯量原则D.重量最轻原则(大功率装置)

12213.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是模拟式传感器的()。

A.动态特性指标B.静态特性指标

C.输入特性参数D.输出特性参数

12214.受控变量是机械运动的一种反馈控制系统称()。

A.伺服系统B.顺序控制系统

C.数控机床D.工业机器人

12215.闭环控制的驱动装置中,丝杠螺母机构位于闭环之外,所以它的(

A.回程误差和传动误差都不会影响输出精度

B.传动误差不影响输出精度,但回程误差影响输出精度

C.回程误差不影响输出精度,但传动误差影响输出精度

D.回程误差和传动误差都会影响输出精度

12216.以下可对交流伺服电动机进行调速的方法是()。

A.改变电动机的供电频率B.改变电压的大小

C.改变电压的相位D.改变电动机转子绕组匝数

12217.加速度传感器的基本力学模型是()。

A.阻尼—质量系统B.弹簧—质量系统

C.弹簧—阻尼系统D.弹簧系统

12218.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与传动级数()。

A.在一定级数内有关B.无关

C.有关D.在一定级数内无关

12219.顺序控制系统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次序完成一系列操作的系统,顺序控制

器通常用()。

A.PLCB.2051

C.单片机D.DSP

12220.伺服控制系统一般包括控制器、被控对象、执行环节、比较环节和检

测环节等个五部分。

A.检测环节B.转换电路

C.存储电路D.换向结构

12221.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随传动级数()。

A.增加而减小B.增加而增加

C.减小而减小D.变化而不变

12222.滚珠丝杠螺母副结构类型有两类:

外循环插管式和()。

A.外循环反向器式B.内循环插管式

C.内、外双循环D.内循环反向器式

12223.直流测速发电机输出的是与转速()。

A.成正比的直流电压B.成反比的交流电压

C.成正比的交流电压D.成反比的直流电压

12224.检测环节能够对输出进行测量,并转换成比较环节所需要的量纲,一般

包括传感器和()。

A.转换电路B.控制电路

C.调制电路D.逆变电路

12225.以下可对异步电动机进行调速的方法是()。

12226.执行元件:

能量变换元件,控制机械执行机构运动,可分为()、液压式

和气动式等。

A.电气式B.电磁式

C.磁阻式D.机械式

12227.步进电动机,又称电脉冲马达,是通过()决定转角位移的一种伺服电

动机。

A.脉冲的数量B.脉冲的宽度

C.脉冲的相位D.脉冲的占空比

12228.PWM指的是()。

A.脉宽调制B.计算机集成系统

C.机器人D.可编程控制器

12229.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

A.逻辑设计阶段B.需求分析阶段

C.概念设计阶段D.物理设计阶段

12230.在数控系统中,复杂连续轨迹通常采用()方法实现。

A.插补B.切割

C.画线D.自动

12231.在三相电路中,功率因数角是指()。

A.相电压和相电流之间的夹角B.线电压和相电流之间的夹角

C.相电压和线电流之间的夹角D.线电压和线电流之间的夹角

12232.用户的功率因数低,将不会导致()。

A.用户有功负荷提升B.用户电压降低

C.设备容量需求增大D.线路损耗增大

12233.在正弦交流电的一个周期内,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