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9009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一.docx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一.docx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一

单元质量检测卷一

(测试时间:

90分钟 评价分值:

100分 考查范围:

第一至二单元)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亚里士多德说:

“梭伦对双方都加以反对,而且尽管他无论同哪一方妥协都有可能成为僭主(指通过政变或其他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独裁者),但他宁愿招致双方的仇视也要拯救祖国并订出最好的法律。

”这里的“双方”指(  )

A.奴隶和奴隶主  B.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C.平民和贵族D.改革派和保守派

解析:

梭伦改革是奴隶主改革,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广大奴隶而言,民主是遥不可及,“双方”是指旧氏族贵族和平民,故A项错误;“被统治者”包含外邦人、广大奴隶等不享有民主的人,故B项错误;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故C项正确;梭伦本人是“改革派”,故D项错误。

答案:

C

2.梭伦这一法令,“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

“这一法令”是指(  )

A.改革选举制B.废除债务奴隶制

C.建立陪审法庭D.实行财产等级制

解析:

改革选举制与材料中“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无关,故A项错误;废除债务奴隶制度,解放了人民,且使“公民集体日益壮大”,故B项正确;建立陪审法庭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实行财产等级制,使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参政权利扩大,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3.“梭伦建议取消掉所有市民的所有债务,不光是市民所欠公债,也包括市民之间的私债,这样既能重新给已经成为奴隶的那些人自由,也让所有财主取消掉了他们之间的烂账。

”对材料评价准确的是(  )

A.解放奴隶,基本铲除贵族特权

B.取消烂账,彻底消除城邦矛盾

C.废除债奴制,有效缓和社会矛盾

D.解放劳动力,加快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

C

4.梭伦说:

“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下列改革措施最能体现他的这一观点的是(  )

A.废除债奴制,各部落在五百人议事会里轮流执政

B.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财产越多者权利越大

C.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

D.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向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解析:

五百人议事会是在克里斯提尼改革中设立的,故A项错误;梭伦改革中将公民按财产多少划分为四个等级,第四等级不能参加“四百人会议”和担任官职,但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故B项正确;十将军委员会和“陶片放逐法”均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故C项错误;向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是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

B

5.梭伦改革时期,雅典出现了三个分属不同背景的政治派别:

代表平原地带氏族贵族利益的平原派;代表沿海地区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海岸派;代表山地贫穷农牧民的山地派。

梭伦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海岸派利益的是(  )

A.颁布“解负令”B.划分四个选区

C.设四百人会议D.划分公民等级

解析:

“解负令”是解除贫穷公民的债务,因而是维护了贫穷农牧民的利益,故A项错误;划分四个选区是为了打破氏族贵族对地区的控制,因而维护了其他各派的利益,故B项错误;设四百人会议有利于让更多的公民参与政治,因而是维护了各派的利益,故C项错误;按财产划分公民等级,有利于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社会等级的提高,因而维护了海岸派利益,故D项正确。

答案:

D

6.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记载梭伦的诗歌:

“我使许多流落外的雅典人返回他们为神所保佑的祖国……对那些留在家乡遭受奴役之耻,在主人面前总是因害怕而发抖的人,我也使他们获得了自由。

”取得以上效果的梭伦改革的措施是(  )

①推行财产等级制度 ②颁布“解负令” ③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④实行陶片放逐法

A.①②B.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

梭伦改革按照年收入的多寡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作为其享有政治权利的依据,故①正确;经济上梭伦颁布“解负令”,使得因债务沦为奴隶的人重获自由,故②正确;由四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保证了公民参政的权利,故③正确;实行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举措,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7.某学者指出:

“雅典民主制对由名气大、能力强的人的统治不感兴趣,他们倾心关注的是保证每一个公民在管理公共事务中的发言权。

”这表明(  )

A.雅典的民主制是排斥精英的政治

B.陶片放逐法有效维护了民主制度

C.雅典的民主制存在多数暴政弊病

D.雅典非常注重提高公民政治素养

解析:

据材料“雅典民主制对由名气大、能力强的人的统治不感兴趣”和“他们倾心关注的是保证每一个公民在管理公共事务中的发言权。

”可知雅典的民主制反对精英政治,寡头政治,提倡公民民主,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陶片放逐法,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主要涉及雅典民主制不是精英民主,而是公民民主,无法体现雅典的民主制存在多数暴政弊病,故C项错误;雅典民主制不是精英民主,而是公民民主,未涉及雅典非常注重提高公民政治素养,故D项错误。

答案:

A

8.亚里士多德认为废除债务奴隶制是梭伦采取的最具民主特色的措施之一,以下说法可以支撑这一观点的是,这一措施(  )

A.解决了雅典公民内部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四个等级的公民都可参加四百人议事会

C.铲除世袭贵族的特权,促进公民的平等意识

D.确保了公民集体的稳定性,巩固了城邦的社会基础

解析:

废除债务奴隶制会缓解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但体现不出“是梭伦采取的最具民主特色的措施之一”,故A项错误;B项与废除债务奴隶制无关,故B项错误;C项是财产等级制的影响,故C项错误;废除债务奴隶制避免平民沦为奴隶,保障了公民的成员构成,稳定了城邦社会基础,故D项正确。

答案:

D

9.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应该是(  )

A.雅典民主政治的开端

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C.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峰

D.雅典民主政治的终结点

解析:

在梭伦改革前,雅典就有公民大会,由此可排除A项。

在梭伦改革后,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继续推行改革,他们的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由此可排除C、D两项。

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答案:

B

10.有学者指出,伯里克利改革进一步推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并罗列论据有:

政权向所有等级公民开放,发放公职津贴、观剧津贴等。

可见,该学者认为伯里克利改革对雅典民主的“发展”表现为(  )

A.民主基础的扩大

B.对一般民众的讨好

C.阶级矛盾的缓和

D.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解析:

根据材料中“政权向所有等级公民开放,发放公职津贴、观剧津贴等”可以得出伯里克利在位时期,取消了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限制,积极鼓励公民参政,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A项正确;发放公职津贴和观剧津贴是鼓励公民参政,不是讨好民众,故B项错误;缓和阶级矛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推动公民参政,不是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故D项错误。

答案:

A

11.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诸子分财)者,倍其赋”。

对此规定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有利于小农经济形成

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解析:

据材料“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诸子分财)者,倍其赋”可知赋税的加倍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诸子分财)者”可知分家后形成新的家庭,有利于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诸子分财)者”可知强制分家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未体现加强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

12.《商君书》记录了商鞅与其他法家的思想。

下列言论与该书思想一致的是(  )

A.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B.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C.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解析:

取法古代没有过错,遵循礼乐才能没有邪念,这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节俭的观念属于墨家,故B项错误;奖赏分明,人民自然勤勤恳恳工作,刑法严明,人民自然遵循法制,属于法家思想,故C项正确;道的观念属于道家,故D项错误。

答案:

C

13.《史记·商君列传》载,“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

‘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令行于民。

”商鞅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取信于民,树立政府威信

B.以此挑选有胆识者

C.建立个人威信,笼络人心

D.显示其权势,以警告反对者

解析:

变法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法令能否得到贯彻执行。

首先得建立起政府的威信,取信于民,真正做到令行禁止,为变法作准备。

商鞅将五十金兑现给移木之人,旨在表明政府说话算数,千万不要将政府的话当儿戏。

因此答案是A项。

答案:

A

14.下图为商鞅变法时制造的“商鞅铜方升”,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

由此统一度量衡。

此举重大的意义不包括(  )

A.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影响

C.便利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D.有利于赋税和俸禄制的统一

解析:

材料中“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未体现重农抑商的思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统一度量衡从而控制了地方赋税的缴纳,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便利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赋税和俸禄制的统一,故B、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15.《史记·商君列传》说: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这一措施(  )

A.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

B.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

C.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

D.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

解析:

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废止,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按军功授爵制度,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也促使选官制度转变,故D项正确。

答案:

D

16.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A、B、C三项不涉及人际关系,D项加剧了人们交际关系的紧张,导致“薄恩礼,好生分”。

答案:

D

17.太史公曰: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以上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  )

A.个人品质B.客观效果

C.为尊者讳D.生产力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商(鞅)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从个人品行、道德的角度对商鞅进行了评价,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18.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

此规定(  )

A.是受分封制影响的产物B.推动了县制的建立

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解析:

分封制是分邦建国,而题干体现的是家庭问题,故A项错误;县制的建立与“分异令”无关,故B项错误;“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和“诸子有份”等信息说明,“分异”不仅要分家而且要分割家产,这与传统宗法制下由嫡长子继承家庭中的政治地位和主要财产相悖,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故C项正确;君主专制是秦朝建立之后才确立的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

C

19.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

A.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

解析:

商鞅变法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答案:

A

20.春秋时期,商鞅变法促进秦国经济发展和封建制度形成,汉代董仲舒却对商鞅进行过一定的批判,认为汉代很多社会问题源于商鞅,下列可能成为其理由的是(  )

A.商鞅是法家代表,为专制主义政治服务

B.商鞅确立土地私有制,易产生土地兼并

C.商鞅提倡重农抑商,压抑社会经济活力

D.商鞅奖励军功,冲击了门第对选官的影响

解析:

董仲舒也主张君主制中央集权,排除A;汉武帝重农抑商,董仲舒应不反对,而且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传统国策,所以排除B;D项与世卿世禄相比是一种进步,所以排除D;董仲舒发挥儒家仁政思想,主张限田、省役,所以选B。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20分)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

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 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 (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

(6分)

(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

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

(8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

(6分)

解析:

(1)问,题干要求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所以要再认和再现梭伦改革的措施。

(2)问,“新贵”要结合梭伦改革背景中的“海岸派”的主张,推导出其为“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要从“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缓释”新贵不满情绪的措施,即梭伦改革中打击旧贵族的措施:

实行财产等级制、建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等。

第(3)问,从梭伦改革对民主政治的促进作用及改革的局限性角度作答。

答案:

(1)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

(6分)

(2)阶层:

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缓释途径:

确立财产等级制;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

(8分)

(3)拥护者:

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或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反对者:

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

(6分)

2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商君书》

材料二 我已将适当的权力给予民众,绝不会故意剥削或纵情泛滥,就是那些富有和高贵的人士,提出的忠告在于知耻和守分,执着盾牌我屹立在两派之间,双方的权利不可以相互侵犯。

——梭伦

材料三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

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

指出商鞅变法中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

(8分)

(2)材料二体现了梭伦怎样的改革理念?

结合梭伦改革内容,举一例说明。

梭伦的这一改革理念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8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4分)

答案:

(1)危害:

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6分)思想:

重农抑商。

(2分)

(2)理念:

中庸(或折中、不偏不倚)。

(2分)举例:

财产等级制等。

(2分)影响:

缓解社会矛盾,减少变法阻力,推动改革成功。

(4分)

(3)促进雅典经济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