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山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109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县山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礼县山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礼县山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礼县山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礼县山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礼县山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礼县山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礼县山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礼县山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礼县山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礼县山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礼县山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礼县山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礼县山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礼县山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礼县山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礼县山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礼县山脉.docx

《礼县山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县山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礼县山脉.docx

礼县山脉

礼县山脉

礼县地处秦岭山脉和岷山脉之间,东部地区的山属秦岭山系,北、西南部地区的山属岷山山系,两个山脉,由西汉水分开两端。

县境内最高山峰为没遮拦梁(县西160里),海拔3312米,其余山峰均在千米以上。

秦岭山脉在礼县境内主要山峰:

正字山,在揪山乡5公里处,海拔2576米,是礼、眠分界山,东北连岷县,在县境向西南发展至漱山石洞沟,约距6公里。

店子岭山,在崖城乡山台巴以西3公里处,海拔2513米,山向东南伸展至崖城乡大舌沟,约距6公里。

尖山寺,在固城乡尖山寺村,海拔2364米,山的一支走向东南,东发展到红河乡小秦岭山,约距20公里,南伸展到永坪连永兴的北山,约距40公里。

另一支向西南,发展到固城朱家磨村猪腰崖,前沿伸展县城东北的四各山梁,约距40公里,向北发展到甘谷县四门乡。

蟠家山(现名齐寿山),是西汉水源头,所在地为天水市秦城区齐寿乡,分二支展开,一支向西伸展到县境内的红河乡小秦岭山、铁炉山,约距40公里;另一支向南伸展到县境内的宽川乡、乔川乡,是西和、礼县、天水、徽县分界。

白草山,在龙林赵家村约2公里处,海拔2301米,向北发展与紫金山(现金子山)相连,约距10公里。

雷王山,在雷王乡所在地,海拔2337米,向北发展到县城,跟前观山,向东再延伸到高坡山(永兴乡观山),约距50公里,向东到西和县姜席乡。

香山,龙林诸葛寺5公里处,海拔2532米,向东出县境,伸展到西和县洛峪,向南伸展到大潭甘山,约距20公里,向西至龙林黑松林。

岷山有东、南、北三大干支,其中东干支分水岭北行经礼县人境,县境北西山峰由此展开。

风凰山(亦称凤凰咀),在礼县锹山与岷县马坞交界处,海拔为2910米,山向西南发展,连上坪乡八盘山,东北出县境,相连岷县马坞。

八盘山,在上坪乡正山里,海拔3002米,与本乡没遮拦梁相连,约距7公里。

没遮拦梁,在上坪大河边马场以北9公里处,海拔3312米,是县境最高山峰,向西南发展,一支与沙金洒风地相连,约距20公里,另一支向东发展与眺坪的牛顶山、大山相连。

牛顶山,在上坪乡野人沟村,海拔2904米,向东北伸展,与大山相连。

大山,洮坪又一高山,海拔2773米,向东南发展到中坝、白关、沙金、太塘、龙林等地,约距50公里。

洒风地,沙金乡碌碑湾,海拔2954米,向西南发展到锉水侯家湾,约距30公里。

另一支发展到白关、白河等地。

铁家山,在草坪下草川近处,海拔3079米,向前发展与本乡尖草山相连。

尖草山,草坪乡何家沟处,海拔3104米,一支发展到滩坪寺顶山(2188),另一支发展到王坝大小关山和三峪乡的金灵山。

金灵山,在三峪乡乔家山沟,海拔2119米,东南出县境到西和银杏乡小崖子。

礼县地质灾害

西汉惠帝二年正月(前196年2月),陇西地震,此震波及全县。

西汉高后二年正月二十七日(前187年2月22日),武都山崩,死七百六十人,地震至二年九月乃止,羌道亦震。

当时武都郡设在西和县洛峪附近,相近的礼县西南一带,震感强烈。

东汉顺帝永建三年一月(128年2月23日),京都汉阳地震,屋坏杀人,地折涌水出。

当时郡设甘谷,礼县相连地区有震感。

汉顺帝汉安二年九月(143年10月).陇西、汉阳、张掖、北地、武威、武都,自上年9月己未,地百十震,山谷折裂,坏北城寺,杀害民庶。

此震波及礼县。

东晋元帝太兴二年五月癸丑(319年6月18日),祁山地震,山崩杀人。

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03年),天水冀县地声鸣,闻数百里,鸡皆鸣,俄而秦州地震三十二,殷殷有声八次,山崩舍坏,此震波及礼县。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二月壬寅(734年3月28日),秦州地连震。

公私屋殆尽,吏民压死者四千余人,此震波及礼县。

明弘治四年、五年、六年、十六年(1492年8月6日,1493年6月25日,1496年11月16日,1503年3月30日)。

礼县地震有声,地声如雷,摇动屋宇。

明正德四年春正月辛丑(1509年1月28日),陕西巩昌府礼县地震。

明正德六年秋七月乙亥(1511年8月20日),陕西成县、礼县、洮州卫、四川绵州地俱震。

明世宗嘉靖五年三月丁未(1576年5月5日),陕西清水县、礼县地震。

明万历三十二年闰九月庚辰(1604年10月25日),陕西巩昌府礼县地震,声如雷,一日十余次,城墙房屋大半倾倒,白阳、吴泉交界处,地裂三尺,溢出黑水,搏激丈余。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秦州、礼县同时地震,地裂水出。

清顺治十年八月(1653年9月),礼县地震。

清顺治十一年六月(1654年7月21日),礼县天水交界处,罗家堡七十峪及水门里一带,黄土谷地山崩水奎,土陷数百尺,水聚数十丈。

塞河为潭,漂淹居民,桑田沧海,两山最大滑坡八里。

附近村落压埋千家,庙宇寰纪城垣,楼垛、堤坝、庐舍倾倒,压死兵民三万及牲畜无数。

清光绪五年五月十二日(1879年7月1日),礼县地震,四面城头砖垛震塌99个,震裂224个,城墙震塌一角,城墙震裂多处共约十余丈,衙门、仓庶、庙宇均有震塌,城乡房屋亦有倒塌,地裂水涌,死四十二人,畜十一头。

清光绪七年六月二十五日(1881年7月20日),礼县地震,屋脊粉碎,城碟纷颓,地裂水涌,墙房倒塌无数,县城西南八十里之白家庄、岳平里、大潭等处,倒房屋五千间,死四百八十人,畜三百头。

民国9年(1920年12月16日),丰L县地震。

同日晚地震历时约十五分钟,初微动,随后愈动愈甚,似有簸箕之象,全县共压死九十八人,其中东乡死四十二人,北乡死三十九人,南乡死十人,西乡死六人,城内死一人,受伤者共三十余人,房倒六千余间,牲畜压死者千余头。

大震后余震未止,每日常震一二次或三次,一月八日始静息。

民国25年(1936年8月1日)礼县地震,6级8度。

下午一时,细雨蒙蒙中地震一分钟,甚为猛烈,自南向北,城内房屋倒塌数十间,死伤十余人,西区一带山崩地裂。

是夜,大雨如注,连续微震两次,皆不甚烈,此次地震,盐官镇受灾较重,是日十二时许,霹雳一声自北而来,地壳即为动摇,历时三分钟即止,墙垣多为倒塌,屋瓦一时乱飞,居民竞越城外逃避,因逢集人数较多,又逢大雨,檐流如注,逃避不及,毙伤五六十名,倒塌房,屋一千五百余家,罗家堡较严重,人畜损伤无数,此震6级,裂度8度。

1976年8月16日,里县地震,八月十六日二十二时六分四川松潘、平武发生级强烈地震。

震中裂度为9度,波及甘肃文县、高台等地,天水地区所辖县(市),震感明显,礼县最为明显,门环作响,电灯摇摆。

房屋震动,人站立不稳,墙壁有倒塌。

1979年7月25日,礼县地震,是日二十时五十五分三秒地震,二十六日一时又轻微地震,震级级,震中裂度6度,礼县东北地区,屋墙裂开倒塌,砸死猪、羊、驴牲畜十数头。

1986年6月24日,宕昌发生5级地震,礼县西南地区有感。

1987年1月8日,迭部发生级地震,礼县有感。

1988年4月24日,江口发生级地震,县中部地区有感。

1990年8月9日,江口发生级地震,县城周围有感。

礼县水文

礼县河流,素称“一水十河”,均为常年淡水河。

解放前无观测机构。

50年代,甘肃省在西汉水中游的铁笼山下,成立顺利峡水文站,有工作人员3名,常年观测西汉水的流径情况,有较详细资料,其他河流中的数据均系推算。

西汉水干流总长为公里,在本县境内长度为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县境内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河流坡降为%,县境内平均坡降为%,据顺利峡水文站资料记载:

多年流童为秒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是1963年6月5日,实测流量为1340秒立方米,最小流量是1972年12月15日,实测流量仅为秒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万立方米,县境内多年平均流量为秒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万立方米,河流泥沙严重,多年平均为307公斤/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吨/平方公里,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072万吨/年。

县境其他主干河流有10条,其详细情况是:

峁水河(红河),全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比降17%,多年平均流量秒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万立方米,最大洪水流量秒立方米(1971年7月7日),最小流量秒立方米(1964年8月29日),输沙模数吨/平方公里,输沙量万吨/年。

漾水河(西和河),全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比降%,多年平均流量秒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万立方米,输沙模数吨/平方公里,输沙量万吨/年。

永坪河,全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比降20%,多年平均流量秒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万立方米,输沙模数吨/平方公里,输沙量万吨/年。

燕子河,全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比降19%,多年平均流量秒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万立方米,输沙模数吨刀平方公里,输沙量万吨/年。

谷峪河,全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比降29%,多年平均流量秒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万立方米,输沙模数吨/平方公里,输沙量万吨/年。

洮坪河,全长65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比降%,多年平均流量秒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万立方米,输沙模数吨/平方公里,输沙量万吨/年。

碧玉河,全长26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比降%,多年平均流量秒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万立方米,输沙模数吨/平方公里,输沙量万吨/年。

邓家河(白关河)全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比降%,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秒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万立方米.输沙模数吨/平方公里.输沙量万吨/年。

清水河(江),全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比降%,多年平均流量秒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万立方

米。

太石河全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比降%,多年平均流量秒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万立方米,输沙模数吨/平方公里,输沙量万吨/年。

水资总量亿平方米,人均平方米,年均自产径流量亿平方米,占总量的%,丰水年自产径流量亿平方米,中等干早年自产径流量亿平方米,人境水亿平方米,占总量的%。

水力资源总蕴藏量万酥,可开发量万甩,占总组藏量的30%,现有小型水电站19处,装机容量5119f,年发电量1300万度,仅占可开发量的11%,进一步开发利用,潜力还很大。

全县地下水资源尚未全面勘测,据盐官盆地、红河河谷、永坪河谷、城关盆地现有资料计算,总静储量万立方米,水质较好,地下水埋藏浅,地下水与地表水互相转化水量稳定,但也受年降水量的影响。

目前开发利用的,还不到储量的3%,0水河(红河)是冲击洪流形成的河谷,河滩第四组沉积物较薄,含水层即为河床砂卵石层,厚度一般1-4米,含水层面积为平方公里,静储量立方米。

盐官、祁山、永兴等地系川坝河谷,含水层为川坝砂卵石层,厚度一般3-8米,面积平方公里,静储量万立方米。

永坪河谷冲击洪积而成,含水层为砂卵石层,厚度3-7米,面积平方公里,静储量为万立方米。

城关、石桥等地,面积平方公里,含水砂卵,厚度4-12.米,面积3010平方公里,静储量万立方米。

县境内还有些自流泉水,常年供人畜饮用。

盐官的盐井水,为咸水,可制作水盐,红河乡费家庄、永兴乡永兴村、永坪乡上石咀、石桥乡古泉寺等村,地下水冒出地面,可以灌溉良田。

水质及污染,物理性状。

大多数河水、井水和泉水无色、无味、无臭、透明,物理性状良好。

有的略咸味,降雨过程中出现混浊。

化学性状,PH值:

总硬度:

永坪河、如水河、盐官河、谷峪河、清水江为毫克州.,洮坪河、燕子河、碧玉河为毫克/升,盐官河最高为毫克/升。

全县河流除燕子河受县化工厂废水轻微污染外,其余均未发现污染,个别并、泉,距厕所较近,水质有影响。

礼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建国初期,礼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行使政治协商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双重职能。

它是中共礼县县委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又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礼县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于1949年11月20日至25日在县城举行,会期6天。

出席会议的有工人、农民、妇女、干部等各界代表104人。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布置支前剿匪等工作;选举产生了由郝国柱等13人组成的礼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郝国柱任主席。

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代表会议,于1950年3月14日至17日在县城举行,会期4天。

出席会议的各界代表150人。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讨论部署了春耕生产,借贷工作和剿匪、减租减息、反霸斗争;选举傅得胜(县长)、郑长有、邹书田(女)、马汉臣(回)等4同志为出席省第一届各界代表会议的代表。

礼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1年7月6日至10日在县城举行,会期5天。

到会代表292人。

会议主要议题是:

听取、讨论和批准了镇压反革命和抗美援朝运动工作报告;改选了礼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常委会由15人组成。

选举傅得胜为主席,郝国柱为副主席,刘钊为秘书长。

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51年11月I日至6日在县城举行,会期6天。

出席会议的代表303人。

会议主要议题是:

听取并审议通过了县长傅得胜代表人民政府作的《关于各族各界人民团结起来,为完成全县土地革命而奋斗》的报告;选举产生了县土改委员会,县抗美援朝分会;追认通过了《礼县地方教育粮办法(草案)》。

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1952年6月16日至19日在县城举行,会期4天。

出席会议的代表244人,列席人员10人。

会议主要议题是:

审议批准了县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财经工作报告;听取审议了关于生产政策执行情况的报告;总结了春耕生产和“三夏”生产。

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1952年t0月25日至27日在县城举行,会期3天。

实到代表243人。

会议主要议题是:

审议批准了关于开展土改复查、冬季生产、换工互助的报告;关于民政、财政、民族、文化教育卫生、土改等工作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改选产生了新的礼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常委会由17人组成,寇崇勋任主任,郝国柱任副主任,并成立了常委会办公室.赵海镜、王茸为办公室专职人员;选举寇崇勋(县长)、张长梅、马文礼(回)、赵海镜(民主人士)4人为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1952年12月27日至30日在县城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270人。

会议主要议题是:

听取、审议通过了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决定了全县的重要事项。

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于1953年3月28日至4月1日在县城举行,会期5天。

实到代表285人。

会议主要议题是:

听取、审议通过了县人民政府关于生产自救、宣传婚姻法、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工作报告;审议决定了以上事项。

第二届各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于1953年12月11日至14日在县城举行,会期4天。

出席会议的代表372人。

会议主要议题是:

听取、审议通过了县长寇崇勋代表县人民政府作的工作报告,听取讨论了县委书记郝国柱关于对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统购统销政策的报告。

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于1954年2月20日至23日在县城举行,会期4天。

出席会议的代表247人,列席人员14人。

会议主要议题是:

听取、审议通过了寇崇勋县长代表县政府作的《关于1953年农业生产、普选工作总结及1954年任务》的工作报告。

礼县方言

礼县方言属北方方言西北次方言陇南分支。

其主体由近代中原音韵衍化而来,但由于受到甘、陕、川三省方言的交叉影响,体系较为独特。

与普通话比较,其同的方面为主,异的方面为次。

在次的方面,又以声调最为突出,声母、韵母次之。

在词汇、语法方面的差异几乎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现分述于后:

一、声母

礼县方言与普通话比较,声母中只多了〔〕〔v〕三个音素,其余的完全一致,只是在具体音节上混读现象比较普遍:

(1)在与开口呼、合口呼、撮口呼韵母相拼时,浊边音〔í〕与浊鼻音〔n〕混读。

多数人将所有的边音字一律读成鼻音。

如:

来读成〔nai〕,老读成〔nau〕,炉读〔nu〕,旅读成〔ny〕。

(2)将一部分舌尖后音字读成对应的舌尖前音

如:

将志读成〔ts1),迟读成〔ts';1),是读成(sí),人读饭〔zv〕,

(3)将一部分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字读成对应的送气音

如:

将拔读成〔p';a〕,肚读成〔t';u〕,集读成〕〔tf';i〕,字读成〔ts';ì〕,直读成〔ts';1〕。

(4)将少数舌根音字读成了对应的舌根音字

如:

将街读成〔k3),咸读成xan),瞎读成(xa)。

(5)开口呼的零声母音节前面一律加(n),齐齿呼零声母音节有一部分加(n),合口呼零声母音节一律加(v)。

如:

安读(roan),欧读(nou),鹅读(nuo),业读(nl),娃读(va),王读(vao)。

上述五条,仅就一般规律而言,至于个别字的混读,错读未一一细举。

礼县方言调类也是四类,只是调值与普通话相差很大,其中一种调值是普通话所没有的。

如:

天、工、春、飞这类字的调值普通话是(55),而礼县话中是(21),其特点是起点低,降而不升。

而且,发音短促,类似普通话降升调的前半部,故定名为低降。

该方言与普通话的调值有整齐的对应规律:

1.礼县话中读低降的,普通话读高平。

2.礼县话中的中升普通话也读中升。

3.礼县话读全降的,普通话为降升。

4.礼县话读高平的,普通话读全降。

5.所有的人声字,在礼县话中一律读低降。

而这些字在普通话中已分别归人去、阴、阳、上四个调类。

五、语法

礼县方言的语法与汉语普通话基本一致,只有细小的几种特殊现象,现分述于后:

1.名词先重叠后儿化,表示小称、爱称。

如:

刀刀儿、盖盖儿、绳绳儿、碗碗儿,房房儿,车车儿。

2.单音节动词、形容词重叠,后一个音节不读轻声,用来表示选择问句。

如:

吃吃?

(吃不吃?

),要要?

(要不要),好好?

(好不好),热热?

(热不热),这种句式是从x不x演化而来的。

开始时先说成x啊不x,后来省掉“不”字,变成x啊x,再一简化就成了xx。

3.礼县方言中语气词表现十分活跃,变化丰富,功能多。

a.咖①给人东西时的呼语,如:

咖你哈上(给你拿上)。

②表示动作行为即将发生。

如:

他走咖(他要走了)。

③表示动作行为的愿望。

如:

我吃咖(我要吃)。

b.嗓句末语气词,表示祈使语气,但较一般祈使句语气强烈,有请求的意思。

如:

你吃嗓!

(你吃吧)

快走嗓!

(请走快点儿!

咖嗓还可连用表示给予时的呼语。

如:

咖嗓!

(请你拿上!

c.宛

疑问语气词。

如:

你来了宛?

(你来啦?

你觉得好宛不好?

(你觉得好不好?

d.括咖

表示动作已经发生的语气副词,但含有嫌太早的感情色彩。

如:

你括咖来了宛?

(你怎么来的这样早?

括咖又到冬天啦。

(这么快就到冬天了)

e.木含

①表示无可奈何的语气词。

如:

唉!

给人家干木含。

(唉,只好给人家

②表示推断的句末语气词。

如:

他该来了木含?

(他可能该来了)

f.哈吗

表示可能性推断的语气词。

如:

你哈吗有啥事哩。

(意思是:

你可能有啥事吧)

他哈吗病了。

(意思是:

他可能病了)

哈吗、木含还可连用。

如:

他哈吗饿了木含。

9.啊嗓

表示请求的语气词,一般单独成句。

如:

啊嗓!

(意思是:

求求你,答应我吧。

h.无可

①表示动作行为既已发生,只有认可,再无话说。

如:

我一直追问,他就是不说无可。

(意思是:

我一再迫问,他就是不

说,有什么办法?

②表示推测。

如:

你可好无可?

(你想必很好吧!

i.可无是

表示承上启下的语气词。

如:

你说你不去,他说他不去,可无是叫谁去咖?

(意思是:

既然你说你不去,他说他不去,那么叫谁去哩?

1.晰可

承诺语气词,相当于那可不。

k.可

语气副词,相当于又,但兼有报怨次数频繁之意。

如:

你可来了宛?

:

意思是:

你怎么又来了,真讨厌!

1.啊

相当于也。

如:

你啊来了宛。

啊(a)作为疑问代词的语素。

如:

啊里(相当于哪里),啊搭儿

(哪儿),啊个(哪个)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中间构成选择问句。

如:

你吃啊吃?

(你吃不吃?

天热啊热?

(天热不热?

4.副词“很”只能放在谓语后面当补语,而不能作状语。

如:

只能说“好得很”,而不说“很好”。

5.有一种独特的比喻格式,“连x啊的”。

如:

白得连雪啊的。

(白得像雪一样。

礼县佛教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古印度净饭王太子释迎牟尼。

公元前1世纪,西汉哀帝元寿元年传人我国。

汉武帝开辟了西域交通后,佛教开始由西域大量传入甘肃又传中国内地。

随着佛教的传播,一些地方开始有了佛教寺庙。

天水市麦积山石窟始建于两晋时期的后秦王朝,当时礼县的东北部属天水郡的始昌县。

现存漱山坪古碑:

《湫山观音圣境通济善惠王碑记》记载,湫山南海之滨古代建有观音寺庙“观音圣水牌”,遇有早灾,诣山祈请,甘澎无虚。

唐宋封为通济正佑福安王。

这一史料说明“观音圣水牌”寺庙建于唐朝或更早些。

另据石桥柏林寺广佛塔碑文中记载:

“北宋哲宗绍圣元年,即公元1094年创建佛塔”。

佛塔第四级为佛门信士张唯政等一家四代十一人敬修;第六级记载,游礼僧人道永圆寂后,僧尼道俗妇女共礼者数千人,以葬于别地,修之浮图……从上述史料可见唐宋时代礼县佛教活动就盛况空前了。

由于朝代更迭、大战乱等因素,许多古代庙宇碑文被毁散失,佛教活动情况已无法稽考。

明、清时代修建的寺庙有据可查的分述于后:

兴福寺、翠峰寺、正黛寺、圣泉寺、古泉寺、普觉寺、白衣堂、石佛寺、清凉寺、新泉寺、通古寺、钟峰寺、圆通寺、宝塔寺、普照寺、白雀寺、梵宇寺、双龙寺、黄金寺、渗水寺等。

从上述遍布全县境内的大小寺庙,也可看出明、清时代佛教活动的盛况。

民国15年(1926),河州人张成义到礼县传播佛教三教会,信徒有张正德等100余人,在张正德家中作佛事活动。

民国21年(1932),全县有佛教徒428人。

民国30年(1941)12月4日,礼县佛教居士林成立,有会员70人,负贵人张正德。

民国32年(1943),佛教证恩通渭人吴统法来礼县,改佛教居士林为佛教会。

建国后,1951年,礼县佛教会有居士106人,出家和尚4人。

1953年居士增加到212人。

1958年宗教改革中受极左思潮干扰,“文革”时期残存庙宇大都捣毁,一切宗教活动停止。

1984年落实宗教政策,成立了礼县佛教协会,会长赵忠林(政协礼县首届委员)。

有和尚4人,居士148人。

礼县民政

民国16年(1927)7月,县行政公署设民政股。

17年(1928)改为民政科至1949年8月。

解放后,1949年8月县人民政府设民政科,有科长I人,干事5人。

1958年8月西和、礼县合并,1959年2月,民政科改为民政福利部,12月又改称民政局。

1962年元月恢复礼县建置,6月民政局改称民政科。

1968年3月,县革命委员会设’‘三部一室”。

9月,按系统合并单位,民政科归属计民组。

1970年8月,撤销计民组,设民政局至今。

区、乡民政组织。

1949年至1958年,区政府配民政助理员1人,乡政府配有不脱产的民政委员,负责本地民政工作。

1958年实行公社化后,公社仍有1名兼职民政干事。

1983年以后,乡政府配有1名民政助理员。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民政工作的职能有所不同。

解放初,工作任务为:

民主建政、优抚、复员安置、社会救济、生产救灾、行政人员的变动调整、地政、户政、行政区划、社团登记、婚姻登记、民工动员、移民安置、游民改造、禁烟禁毒等。

1956年,将农村户口登记与统计工作交公安局管理。

1974年,工人管理交计委。

1981年,选举工作交县人大常委会。

1982年,地政工作交计委。

1989年9月,残疾人工作交县残联。

1990年以来,民政工作相对稳定,主要工作有基层政权建设、优抚安置、救灾救济、社会福利、行政区划、地名理、婚姻管理、社团登记、福利企业、殡葬改革、收容遣送等。

区、乡、村基层政权建设,具体情况详见本编‘’行政机构”等有关章节。

礼县生活与哲理谚语

生活与哲理

死水怕勺舀。

艺多不养家。

不怕没知识,就怕没出息。

心底无私天地宽。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金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