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问答题及论述题部分亲测100原题命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9189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问答题及论述题部分亲测100原题命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教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问答题及论述题部分亲测100原题命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教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问答题及论述题部分亲测100原题命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教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问答题及论述题部分亲测100原题命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教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问答题及论述题部分亲测100原题命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教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问答题及论述题部分亲测100原题命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教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问答题及论述题部分亲测100原题命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教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问答题及论述题部分亲测100原题命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教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问答题及论述题部分亲测100原题命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教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问答题及论述题部分亲测100原题命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教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问答题及论述题部分亲测100原题命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教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问答题及论述题部分亲测100原题命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教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问答题及论述题部分亲测100原题命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教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问答题及论述题部分亲测100原题命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教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问答题及论述题部分亲测100原题命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教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问答题及论述题部分亲测100原题命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教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问答题及论述题部分亲测100原题命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教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问答题及论述题部分亲测100原题命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教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问答题及论述题部分亲测100原题命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教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问答题及论述题部分亲测100原题命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问答题及论述题部分亲测100原题命中.docx

《教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问答题及论述题部分亲测100原题命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问答题及论述题部分亲测100原题命中.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问答题及论述题部分亲测100原题命中.docx

教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问答题及论述题部分亲测100原题命中

教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问答题及论述题部分)亲测100%原题命中

1、什么是教学技能?

答:

教学技能就是经过练习形成的熟练的、自动化、完善化的教学行为方式。

2、掌握教学技能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什么作用?

答:

(一)教学技能在教师素质结构中的地位。

①教师的技能素质是其精神素质实现对外作用的中介和桥梁。

②教学技能的形成及作用的发挥受教师精神素质的制约。

(二)教学技能在实现教学任务中的作用。

①掌握教学技能是实现教学行为的必要条件。

②掌握教学技能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分配自己的注意。

③掌握教学技能可减少教师精力的消耗,延缓疲劳的产生。

④掌握教学技能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⑤掌握教学技能可以使教师去掉讲课时不良习惯,提高课堂美学水平。

3、教学技能训练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答:

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是根据技能形成的规律和教学技能运用的教育学原理提出的对训练工作的要求,遵循这些原则就能够在训练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

(一)目的性原则:

①上好练习指导课。

②技能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③做好练习过程的指导。

(二)分解原则:

①弄清教学技能的内部结构。

②把握教学技能的层次结构及变化规律。

③对训练目标进行分解。

(三)示范原则:

①加强训练者的技能修养。

②示范要贯穿于练习过程的每一个阶段。

③示范要有针对性。

(四)实践原则:

①要树立教学技能训练为教学服务的指导思想,从训练技能的选择到训练过程的设计,都必须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②在训练安排上要体现出以实践为主的精神。

③要创设与教学实践相近的训练环境。

(五)反馈原则:

①要开拓多种反馈渠道。

②反馈要及时准确。

③自反馈与外反馈相结合。

4、简述教学技能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答:

(一)教学技能训练的途径:

①教育理论课②教学技能课③学科教学法课④课外活动⑤教育教学学习⑥教学实践。

(二)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

①书面作业的方法;②模仿的方法;③对镜练习法;④录音反馈的方法;⑤模拟的方法;⑥介入教学的方法了;⑦微格教学的方法。

5、微格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答:

微格教学是一种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帮助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方法,它有如下特点:

①训练单元小;②反馈及时准确;③训练程序合理;④利于总和创新;⑤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没有干扰。

6、教学口语由什么特点?

答:

教学口语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用的口头语言。

它具有如下特点:

①行业性和专业性;②科学性与严密性;③教育学了;④艺术性;⑤低速性。

7、口头表达由哪些要素构成?

请具体说明。

答:

口头表达要素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称作基本要素。

其作用是准确地表达语句的含义,不使对方感到模糊不清或发生歧义。

另一类称作修饰要素。

其作用是增强口语表达的艺术性和情绪感染力。

两种要素协调一致,融为一体,就能够使口语表达到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教师的教学口语就是由这些要素按照传递教学信息的需要而构成的统一体。

(一)口语表达的基本要素:

①语音②词汇③语法。

(二)口语表达的修饰要素:

①语速②轻重③声调④节奏⑤沉默。

8、教师口语训练有哪些?

教师口语表达技能的训练一般应本着从简到繁的原则,先练基本功,后练表达技巧。

在训练中要注意矫正常见的语病和不良的表达习惯。

(一)发音器官功能的训练:

①呼吸训练②共鸣训练③口齿灵活性训练。

(二)表达技巧训练:

①节奏和重音的训练②语气和语调的训练方法可以分为两个步骤:

一模仿,二反馈。

(三)情绪表达的训练(四)口语综合表达的训练,其主要形式有①说话会②辩论会③比赛④戏剧表演。

9、教师常见口语弊端及其矫治方法有哪些?

答:

教师常见口语弊端有如下:

①发音不良②共鸣不当③换气不良④口头禅过多⑤言语不流畅⑥形象不佳。

其矫治方法有:

①发育不良可以通过专门针对各地方言的特殊训练材料进行矫正;②共鸣不当可以通过医学和心理的疗法进行矫治;③换气不良可以通过:

一把握换气时机在停顿时抓紧换气,二是掌握换气方法,换气时声带放松,口鼻共用,注意抑制附加动作;④口头禅过多只要认识了它的危害和表现,多加注意,并不难客服;⑤言语不流畅可以通过朗读练习和想好了再说加以纠正,后者可通过多见大世面进行锻炼来解决;⑥形象不佳可以通过对镜练习和电视录像来加以矫正。

10、书面表达要素分析?

答:

书面表达要素由视觉符号和结构规则两部分构成。

按照结构规律将视觉符号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就形成了各种书面表达形式。

(一)视觉符号它是由①文字②符号③图像④表格。

(二)结构规则是视觉符号相互连接的有关规定,视觉符号只有依照一定结构规律组合才能表达可以被人理解的意思。

书面表达的结构规则主要有:

①拼写规则②语法③行为款式④制图和制表规则。

11、书面表达与口语表达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

有如下特点:

①可视性②可保留性③表达语速慢④需要辅助手段。

12、怎样撰写教育研究论文?

答:

撰写教育理论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或步骤进行,决不能铺开纸就一气呵成。

①确定题目;②搜集材料;③拟定写作提纲;④摆布材料;⑤撰写初稿;⑥修改定稿。

13、教育应用文的行款格式及特点?

黑板书写怎样训练?

答;一篇典型的结构完整的文章由标题、署名、正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组成,每一种组成成分都有一定的规范性要求,①标题即文章的题目,在形式上要居中书写,三字以内的标题,字间应当空格一至二格,标题左方不得少于四个空格。

②署名,文章署名有三个位置可选,一是标题的最右侧,二是标题的正下方,三是文章的末尾。

③正文是文章的主题部分,由于字数比较多,可以分段书写。

④落款应写在末尾空行的右半行,一般单位名在上,年月日在下,⑤注释⑥参考文献可按作者的姓氏笔画排序。

⑦文章中数字的运用,成语、俗语中的数字必须汉字,节目中的年代、月、日、分、秒用阿拉伯数字,统计数据用阿拉伯数字,⑧标点符号的运用。

教学应用文行落款格式的特点:

①格式的特殊性②词汇的职业性③朴实文雅。

黑板字书写技能的训练①站立姿势②提笔和运笔③书写技迁移的利用与干扰的防止④黑板字联系的步骤。

14、体态语言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

答:

体态语言,就是一种以身体的姿态、手势、眼神和面部表情为主要表达手段的交际工具。

它的特点为:

①以视觉形象为信息载体。

体态语言也有自己的基本表意单位——词汇。

这种词性以人体各部分的动作或静态形象作为信息载体,称之为体态词汇。

②丰富的表现能力。

③较强的感染能力。

④表意的模糊性,主要表现为

(一)一词多义,既一个动作可表示多种含义。

(二)有义无义难以下确定,(三)词义的界限难以界定。

15、体态语言在教学中有什么作用?

体态表达要素分析?

答:

体态语言作为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在教学中,它既可用来传递知识和情感信息,也可用来传递教学指令。

具体可以概括以下五点:

①语言的表达作用。

②情绪的渲染作用。

③直观作用。

④强化作用。

⑤指示作用。

体验语言多方面的作用为我们改善教学中的师生信息交流提供了广阔的渠道,因此研究教师体态表达技能的培养与改善,就成为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体态表达要素按表达部位和方式划分,可分为站位、姿势、手势、眼神和面部表情五个部分。

每一部分又包含若干体态词汇,它们共同形成一个体态表达系统。

①站位。

②姿势是指人坐立的状态及身体各部分的关系,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姿势。

③手势是通过手臂及指掌、腕的动态姿势和静态姿势来表达信息的方式,分为单手手势和双手手势。

④眼神是最能表现人内心世界的器官,⑤面部表情。

16、课堂体态表达训练有哪些?

答:

体态表达运用到课堂这一特定的场合,形成了一些特定的模式,这些特定的模式各适应一定的任务和情景教师应当通过训练掌握这些特定的模式

(一)站位,教师在课堂上的站位,有若干特定的区域,站立的位置不同可以造成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气氛,教师站在讲台正中,标示严肃认真,站在讲台一侧,显得随和或非正式表态,有商量的余地,站在讲台的下方,显得与学生亲近,可以互相讨论问题,站在学生之中,可以使师生心理距离更加贴近。

(二)眼神,在课堂上,教师的眼神不仅是心灵的窗户,而且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教师的目光要集中,自始至终都要指向特定的对象。

(三)表情,教师在课堂的表情表达,主要抓三个方向:

①掌握课堂表情的基调主要表现得善意,仁慈,镇定和自信。

②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表现引起适当的情绪表现。

③教师要善于控制自身的不良情绪,防止这种情绪造成对教学的干扰。

17、教学手段有哪些类型?

它们各有什么特殊的作用?

答:

教学手段可分为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当前一般把课堂演示、实验器材运用称作传统教学手段,它具有使学生通过观察能获得形象化的认识的作用。

而把音响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称作现代教学手段,它具有内容丰富,表达方式多样并生动活泼、具有可操作性,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有立体感。

18、如何训练专研教材的技能?

答:

(一)掌握教材学科结构的技能,教材的学科结构是指该学科的概念、原理、法则和方法及其相互关系,掌握教材学科结构的技能,就是了解学科知识范围及其构成关系的行为方式。

其技能操作方式主要有:

1、纲目分析的方式,2、列表归类的方式。

(二)发掘教材教育因素的技能,教材的教育因素大至可分为四类,一类是知识和智力教育因素,一类是思想教育因素,一类是情感和意志教育因素,一类是技能教育因素。

发掘教育因素的主要技能操作方式有:

①发掘教材知识和智力教育因素的技能②发掘教材情意教育因素的技能③发掘教材技能教育因素的技能④发掘教材思想教育因素的技能。

19、如何训练确定教学目标的技能?

答: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掌握明确的教育目标是教学工作的目的性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需要掌握确定教学目标的技能,确定教育目标,应在充分发掘教材教育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其技能操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确定教学目标体系的技能,它分为①确定学科教学目标的技能②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的技能③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技能。

(二)表述教学目标的技能,正确表述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它要求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遵循如下标准:

①外显性②可操作性③可检测性④教学目标表述的措词。

20、编制授课计划的技能包括有哪些内容?

答:

一门学科的教学安排是由粗到细、由全局到局部逐步完成的,为此,需要依次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授课计划和课时计划。

与此相应,教师应当掌握编制这三种授课计划的技能。

(一)学科授课计划的技能。

1、学科授课计划的结构和内容,学科授课计划一般由标题、条文和教学进度表三部分构成。

2、编制教学进度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1)了解教学对象;

(2)研究教学大纲和教科书;(3)确定学科教学的总体目标;(4)制定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5)分配教学时间。

(二)编制单元授课计划的技能,单元授课计划的结构和内容由标题,单元教学目标和单元授课表三部分构成。

1、编制单元授课计划的步骤和方法分为:

(1)制定单元教学目标;

(2)进行单元教学设计A、划分课时和确定课的类型。

B、选择主导教学方法。

(3)进行教学媒体设计。

(三)编制课时计划的技能。

1、设计课堂教学的技能包括

(1)转化教学信息的技能;

(2)扩展教学信息的技能;(3)规划学生学习活动的技能;(4)设计课堂结构程序的技能(5)设计板书的技能;(6)设计课后作业的技能。

2、编制教案的技能

(1)中学教案的一般格式分三部分:

A案头。

B案身和案尾。

(2)教案的表述形式:

A讲述式教案B提纲式教案C程序式教案D表格式教案E组合式教案。

21、什么是导入技能?

常用的导入方式有哪些?

答:

导入技能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形成适宜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

导入技能一般地讲授新课之前运用。

常用的导入式有

(1)序言导入

(2)尝试导入(3)演示导入(4)故事导入(5)提问导入(6)范例导入。

22、什么是讲授技能?

讲授技能有什么特点?

答:

讲授技能是教师以独白语为主要交际手段,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行为方式,它具有如下特点

(1)信息传递的单向性;

(2)知识传递的系统性;(3)时间运用的高效性。

23、什么是板书技能,它由哪些要素组成?

具有什么特点?

答:

板书技能是教师在黑板上配合讲授,运用文字,图画和表格等视觉符号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它有如下要素构成

(1)粉笔字书写的技能;

(2)黑板画绘制的技能;(3)图表制作的技能;(4)版面布局设计的技能;(5)把握板书时机的技能。

板书的技能特点有:

(1)内容概括性。

(2)表达方式的直观性。

(3)信息的可保留性。

(4)板书显示的低速性,

24、组织教学技能的概念和意义是什么?

答:

组织教学的技能是教师在创造良好的教学秩序,协调教与学的关系,有效利用教学时间,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教学行为方式,它的特点是本身不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提供保证。

它的意义为:

(1)激励作用

(2)约束作用(3)调度作用(4)调控作用。

25、强化技能的概念和意义是什么?

答:

强化技能就是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合乎教学目标的行为和结果进行肯定,以促使这种行为继续下去,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行为方式。

强化技能运用的结果不但认可和巩固当前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能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今后的学习造成良好的影响。

强化的意义有三个:

①强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②强化能巩固习得的行为,加速练习的进程;③强化能够加深记忆,巩固知识。

26、变化技能的概念和意义是什么?

答:

变化技能又称变换刺激的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变教学媒体,信息传递和教学气氛等要素及其组合的教学行为方式。

变化技能的运用是使学生保持新鲜的感觉和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它的意义在于:

①引起和保持注意②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③调节教学气氛。

27:

、结束技能的概念和意义是什么?

答:

结束技能是教师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结束时采用的通过总结,概括等形式加深理解和记忆,巩固学习成果的行为方式,结束技能一般在一堂课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教学结束时运用。

它的意义为:

①检查教学效果,弥补学习缺陷;②形成知识体系,改善知识结构;③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④承上启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8、教学观察技能的概念和意义?

答:

教学观察的技能是在课堂讲授或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感知,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行为方式。

它的意义为:

①了解教学效果,以便对教学作出及时的调整;②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的变差与缺陷,及时加以矫正。

29、作业分析技能的概念及步骤是什么?

答:

作业分析技能是通过对学生作业中的构成要素分解和统计,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行为方式。

作业分析的步骤为:

①确定分析的对象;②划分类目;③进行评判记录;④列表分析。

30、试卷分数处理技能的概念及所含内容是什么?

答:

试卷分数处理就是是杂乱无章的分数变得有条有理,以便从中看出某种规律或倾向,从而正确判断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的其他方面的情况,为改进教学和学习提供依据。

它的内容包括:

①计算各种统计量;②分析分数的结构。

31、教师的职业劳动具有哪些特点啊?

答:

①教师的职业劳动任务的二重性。

教师的职业劳动具有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

首先教师要教好书;其次,教师还要承担育人的任务。

②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艺术创造性。

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艺术性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

③教师职业劳动作用的特殊性。

教师的职业劳动不仅直接创造社会财富,而且间接创造者社会的物质财富。

④教师职业劳动的实质是爱心奉献。

32、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所表明的应是教师职业这一客体与社会这一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

既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对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积极意义。

一方面,教师职业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人,改造人,促进人的发展,满足受教育者成长、成才的主体需要;另一方面,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表现在通过对人的发展和促进,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创造更完善的主体力量,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文化传播等方面的需要。

无论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社会整体的需要,这二者的统一,即构成社会的需要,正是这种需要的存在才使教师职业有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使教师职业具有了它的价值。

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从客观上面看,与经济发展,国家兴衰及人类文明的进步存在着极大的关系,从微观上看,对个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①教师的职业劳动是继承和发展人类科学文化的桥梁。

②教师的职业劳动可以为社会造就人才。

③教师的职业实现了科学再生产。

④教师的职业促进人类的自我完善。

33、时代为什么要求教师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答:

因为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奋斗目标: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科技和文化创新的体系,全面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阶段教育,消除文盲。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实现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奋斗目标,需要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而老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首要和基础的作用。

所以:

①社会进步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②教师改革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学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③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④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⑤新技术革命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⑥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⑦社会转型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⑧社会民众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34、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其特点是什么?

答: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关系时所应遵守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或行为品质,教师职业道德概念具有如下基本含义,一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种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是教师在其现实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和应具有的。

二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也还包括教师从这些规范或准则中内化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影响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一)教师职业道德是受社会经济关系制约的;

(二)社会精神文化因素对教师职业道德具有重大影响。

(3)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所具有共性表现在:

(1)相对独立性;

(2)本质的阶级性;(3)历史的继承性;(4)现象的一致性。

它们的区别为:

(一)二者产生的时间和发展的状况有所不同;

(二)二者适用的范围不同。

(4)教师职业道德的共同性和继承性。

(一)在维护教育和教学秩序所必须的,最起码的,最简单的教育劳动行为准则上具有共同性;

(二)对教师个人职业品质要求具有共同性;(三)教育科学规律和教育事业发展对教师行为的共同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继承是批判继承,是一个辩证的“扬弃”和“取舍”的过程。

它的特点为:

(一)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

(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四)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五)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六)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35、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和作用有哪些?

答:

(一)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在教室的教育活动实践中,学校的规章制度,教育计划,教学大纲等等,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调节作用,而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两种形式来实现的。

教师的职业道德,能够通过激发动力,评价优劣,调节行为来处理和调节各种利益关系促进教师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教育任务的圆满完成。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社会作用。

(1)动力功能

(2)调节功能(3)评价功能。

(二)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三)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四)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体现的道德面貌,能够直接影响社会风气,二是可以通过影响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变化而影响整个社会风气的变化。

正是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教师职业在改善社会风气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社会作用。

36、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调节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所应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它统帅着教师职业道德的一切规范和范畴,是一种最一般形式的道德要求。

具体为:

忠诚于人们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在集体主义原则指导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教师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就应当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反映,是与教师职业特点相符合的,因此,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37、教师职业道德有那几个重要的范畴?

答:

有以下几个:

(一)教师的义务,是指教师在一定的信念和道德责任感的支配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履行的对学生、他人和社会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二)教师的良心,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三)教师的公正,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正直无私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公平合理地解决各种矛盾。

(四)教师的幸福,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感受到或意识到自己教育理想和目标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的满足。

38、依法执教的含义、确立依据和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

依法执教就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它的确立依据为:

(一)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执业行为的保证;

(二)依法执教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对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

(三)依法执教是教师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它的具体要求为:

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宪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和规章,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依法执教的实质,就是要求教师从严格守法的高度,在全部职业行为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

39、团结协作的含义、确立依据和具体要求各是什么?

答:

所谓团结协作,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与其他教师,学校领导以及有关人员之间的关系,它的确立依据为:

①团结协作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上的具体体现。

②团结协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

③团结协作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客观条件。

④团结协作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它的具体要求为:

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40、尊重家长的涵义、确立依据和具体要求各是什么?

答:

尊重家长是教师在处理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它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经常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它的确立依据为:

(一)这是由教师与家长之间关系的特点所决定的。

①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是通过学生来建立的。

②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建立在共同目的之上。

③在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上双方地位是平等的。

④学生家长往往对教师有着较高的期望。

⑤学生是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传声筒。

(二)尊重家长是化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重要途径。

它的基本要求为:

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和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41、爱岗敬业的涵义、确立依据和基本要求各是什么?

答:

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岗敬业是指教师要忠诚和献身于人们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它的确立依据为:

(一)爱岗敬业是祖国和人们对教师提出的根本要求;

(二)爱岗敬业是教师履行职业的自觉性和承担使命的责任感的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