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417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x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x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元、角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来认识人民币。

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简单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四、设计理念

  未来的社会即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

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能力。

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理念,给了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始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不断引领学生以“数学现实”出发,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

  五、教具、学具准备

  人民币、模拟人民币、认识人民币图、一些实物、小纸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

同学们,早上爸爸带你到早餐店吃早餐后,应该怎么做?

  师: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

(学生自由发言)

  师:

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

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知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探究新知

  A、认识人民币

  1、师:

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过人民币,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认不认识这些人民币。

(出示人民币一套让全班说说,然后打乱贴在黑板上)

  2、出示认识人民币图

  师:

同学们,我们国家一共有这么多种人民币,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

(同桌先互相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3、给人民币分类

  师:

这么多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同学们按规律分一分,把钱摆整齐。

(同学先思考再小组互相讨论怎样给人民币分类,然后动手分类。

  小组代表发言,说说分类的方法和想法。

  4、由学生的分类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板书:

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5、学生评价(你最喜欢谁的分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

在这个环节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来发现人民币的特点,懂得如何去区别不同的人民币。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探索与合作学习的素材,培养学生探索与人合作能力,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B、人民币兑换(换钱游戏)

  1、师生互换

  ⑴师:

同学们学得很好,小华也认识这些人民币。

今天,小华来到商店,看见一只可爱的玩具小鸭子,鸭子下面标着1元,小华决定把它买下来,他从袋里摸出一叠一角一角的人民币,这时,他很为难,不知该怎么付钱,谁能帮帮他?

(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用10张一角,从而引出1元=10角。

  (板书:

1元=10角)

  ⑵师:

刚才王老师拿了一张5角的人民币,叫我找一位同学帮他换有1角和2角的零钱,谁愿意帮王老师的忙?

(同桌讨论,然后自由发言。

  2、学生间进行换钱游戏。

(四人一小组用模拟人民币进行换钱游戏。

  (设计意图:

在这个环节,教师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使静态的内容成为动态的过程,教师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学生在换钱活动中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科书第48页的填空(做一做第1题)

  (学生填好后汇报)

  2、买卖东西交易活动(实践活动)

  出示各种物品及价格

  a、教师卖,学生买。

(教师出示真实物品及价格让学生付钱)

  b、学生卖,教师买。

(目的是训练学生找钱)

  c、学生卖,学生买。

(四人小组合作,用模拟人民币和标有价格的模拟物品小纸图片进行交易活动。

  (设计意图:

在这一应用环节中,教师充分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

让学生“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会应用。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你们学会了什么?

老师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2、针对本节课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

在这个环节,教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共同评价,能让课堂充满民主、和谐的氛围,接近师生间距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了解人民币的作用,知道购买物品时要付钱。

  3、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徽,要爱护人民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有购物的经验,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的人民币。

  2、物质准备:

  教具:

各种大小不同的夹子若干,布置成夹子商店,每个夹子分别标有1~10不同的价格;面值分别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和硬币若干。

  学具: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记录纸,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夹子商店。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布置成夹子商店的教室,引导幼儿观察室内有什么?

每种夹子多少钱?

引导幼儿认识汉字“元”。

  2、认识人民币。

  教师(出示面值分别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和硬币):

你们认识这些钱吗?

这些钱上有什么?

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钱吗?

  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上有图案和数字,以及我们国家的国徽,它是我们国家的勤,叫人民币。

让幼儿知道人民币上有国徽,就代表了我们国家,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教师:

这些钱一样吗?

什么地方不同?

  让幼儿知道人民币时用来购买物品的,引导幼儿了解每种人民币的面额。

  3、兑换人民币。

  教师指一个标价为4元的夹子:

如果我想买这个夹子,可以怎样付钱呢?

  请幼儿思考并用人民币示范,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他是怎么付钱的?

为什么要这样付钱?

  继续引导幼儿思考其他的付钱方法。

如:

可以付四个1元的钱,也可以付两个2元,还可以付1个2元、2个1元。

  请个别幼儿说说想买几元钱的夹子,可以怎么付钱?

  4、幼儿操作活动。

  请幼儿选一个夹子,想一想可以怎样付钱,然后在纸上记录下来。

  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结合班级中布置得“工艺作坊”中的出售物品,让幼儿进行购物游戏,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对钱币的兴趣。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3

  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看购物的挂图。

联系学生生活,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

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他们主动活泼的学习。

同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人民币的地方,了解人民币的作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课堂中我还渗透:

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1、课前我布置了一次家庭作业,让他们回家和父母一起购物,在生活中体会自己付钱,并且写一篇购物日记。

来感受自己付钱的乐趣,表达自己对人民币的了解,这也是对人民币的认识,也能让我更深入的了解孩子们对人民币的不同理解。

在看日记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已经在家长的帮助下,知道了人民币的单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让我感慨万分。

  2、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过也接触过人民币,所以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重点放在人民币的换算上,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创设了学生兑换人民币的游戏。

(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付钱方法,如拿1元,有些学生没有1张1元时,可以想办法用5角或2角的凑齐1元。

同样1角的付钱方法也是运用兑换人民币的游戏)。

从而使学生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再以一些练习来巩固加深对1元=10角,1角=10分。

最后创设了购物活动,让学生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购物,学会自己付钱。

  3、《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我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等活动,让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其中,学生在换币的过程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元、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角之间的换算关系。

  4、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和孩子们共同总结出第五、第四和第三套人民币的特点,以及怎样初步的来区分他们的方法。

并且渗透了盲点和一些辨别真伪的方式,作为本节课的拓展。

  5、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每个学生的回答,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你真棒!

”“你们真了不起!

”等充满激情的话语,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浓厚。

  6、在第一天教学中,倪星雨的家长把珍藏的第五套人民币借给我们学习之用;第二天,庄可而的家长也把珍藏的第四套人民币借给我们学习,这两次帮助让我感觉到了家长对老师的支持,更让我感到了身上的担子之重!

  最后,通过《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学习,使我收获很大。

首先,作为一位年轻教学经验不多的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读懂教材,备教材、备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探索。

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学。

其次,教师的驾驶课堂能力,关注每一位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引导。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解决关于人民币的简单问题时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

  【目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低年级学生学习解决问题是小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学段对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法掌握的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习。

对于一年级的同学来说,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给学生一个结实的阶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策略,指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具:

书籍封面的图片纸。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题意

  1.出示情境。

  教师:

玲玲和妈妈在书店看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可是零用钱只剩下13元了,妈妈也没有带多余的零钱。

于是,妈妈就跟玲玲说:

“我们今天先买两本书,你就把13元正好花完吧,没有买到的书,我们下次再买。

”玲玲这下有点犯愁了,该买哪两本书呢?

同学们快来帮帮她吧!

  出示下图。

  2.理解题意。

  出示问题:

用13元正好可以买哪两本书?

  教师:

谁来读一读?

  (预设)学生1:

语气平淡,没有突出“正好”。

  学生2:

突出“正好”。

  教师:

有同学突出了“正好”两个字,那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学生1:

生活中的意思是不多也不少。

  学生2:

这道题中“正好“的意思是把这13元都花完,不剩钱。

  3.揭示课题。

  教师:

玲玲该怎么选书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入,抓住关键词理解问题。

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说明思考过程,为后面问题策略的教学做准备。

  

(二)探究问题,寻求策略

  1.在尝试解决问题中获得方法。

  教师:

请你拿出第一张纸,用你喜欢的方式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巡视监控,收集学生信息。

  (预设)学生会出现不正确答案:

5+7=12(元)或6+8=14(元)。

  教师监控:

  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审题,重点理解“13元正好要花完”的意思。

5+7<13,说明有剩余;6+8>13,说明超出了13元,只能等于13元。

  教师引导学生把错误的算式变成对的。

例如:

  在算式5+7=12(元)中,把5换成6或者把7换成8。

  在算式6+8=14(元)中,把6换成5或者把8换成7。

  教师:

有时我们不能一次就找到正确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试算的结果和要求进行有方向性的调整。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叫做“尝试──调整”策略。

  2.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方法。

  教师: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把13元正好花完的?

  (预设)正确答案:

  从组合方面想:

5和8组成13,6和7组成13。

  从分解方面想:

  教师:

可以先选定一本书,然后再看看还剩几元钱,剩几元钱,就要买几元的书,这样就可以把13元正好全部用完。

  板书:

先选定(几元的)──看剩余(几元)──再选择找对应数。

  3.在自主解决问题中尝试方法。

  教师出示两层书架上的书,如下图。

  教师:

玲玲看见书架的第二层也有书,她想把13元正好花完买书,请你再帮玲玲选一选书吧。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展示。

  (预设)学生会用分解、组合、列加法算式、列减法算式、连线等方式表达思维过程。

  4.探究有序罗列的方法。

  

(1)先选定一本5元的书,然后再去与其他书进行有序搭配。

  教师:

这样就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答案。

  

(2)学生独立用搭配的方法解决问题。

  以6元为主进行搭配。

  以8元为主进行搭配。

  以7元为主进行搭配。

  教师:

刚才我们通过不同的搭配方式,按照顺序先确定一本书,再与其他书进行搭配,凑成13元,用有序罗列的方法找到了所有搭配方案,而且不重复、不遗漏。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叫做“有序罗列”策略。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大胆发言。

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学习,练习的过程就是自己在进行“尝试──调整”“有序罗列”的解题策略。

  (三)拓展练习,提升思维

  教师:

在书店玲玲遇到了小红,小红手里有20元钱,回家坐地铁需要4元,她把钱正好花完,最多可以买哪些书?

  

(1)再次理解“正好”的含义。

  教师:

要帮助小红解决问题,需要思考哪些因素。

  (预设)学生:

先要把回家乘地铁的4元钱留出来,买书的钱是16元。

  教师:

哪本书不能买?

  (预设)学生:

20元的《格林童话》不能买,因为超过了16元。

  

(2)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等,写出算式之后,再用图摆一摆,帮助学生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

  (3)猜一猜,逆向思考。

  小红买书之后不小心将账单弄脏了,请你能帮她还原账单吗?

  (预设)学生依据单价找书的名称;依据总价找到缺失的书价钱,并找到书的名字,最后修复账单。

  小结: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依据条件逐步推理出结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巩固所学策略,通过逆向思考练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回顾总结

  1.这节课上,什么知识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2.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策略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

比如,一把锁只能用配套的钥匙开门,如果有很多把钥匙,那么哪一个是配套的钥匙呢?

我们通常会逐个尝试找到配套的钥匙,这个过程就是“尝试──调整”策略。

  【设计意图】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巩固所学的策略,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解题策略在生活中的作用。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第60~62页。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掌握辨别人民币的基本方法,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在取币、换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一个盒子,内有人民币若干。

  教学过程

  一、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1、调动学生生活经验,介绍人民币。

  自己一个人买过东西的小朋友向老师点个头。

  接着问:

“那买东西要用什么?

  介绍:

你们知道吗?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钱有不同的名称。

咱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板书:

人民币)

  2、认识1元。

  小朋友们都用过钱,都认识钱吗?

我来考考你。

  请学生取出1元钱。

(学生取出的可能都不一样)同桌再互相看一看,是不是1元的。

(初步判断)

  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一个同学取出的1元钱,要求和他一样的小朋友向老师挥挥手,再把它放在桌上。

  同样的方法课件共出示出4种1元人民币。

  (如果有取错的,拿上来)这个小朋友取出的是这张,先放在这。

  (如果有找不到的)这几个小朋友说找不到,别着急,我们先来看看其他小朋友找出的1元人民币。

  提问:

大家都说自己取出的是1元人民币,你们都是怎么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提问:

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简单小结:

听了小朋友的介绍,我们知道1元人民币有纸币、有硬币、有旧版的,还不断有新版的发行。

我们在辨认人民币时主要看上面的数字和汉字,有的还有拼音,也可以借助颜色、图案、大小、材料等来辨认。

  (如果有找不到的)刚才没找到的小朋友,现在再找一找。

  (如果有取错的)刚才有个小朋友取出的1元人民币是这样的,现在你们自己说,对吗?

你能重新找一找吗?

让我们为他们重新取出了1元人民币鼓鼓掌。

  3、认识1角。

  举起1角纸币(如果刚才有学生取错成1角纸币的就拿学生的)问:

这张人民币,你们认识吗?

同时课件展示。

  请学生把1元的人民币放回盒中,取出1角的纸币。

  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是1角的。

  1角人民币有硬币吗?

学生在盒子里找出来,课件展示。

  同桌互相看一看,说说1角硬币上有什么?

把取出的人民币放回盒中。

  4、认识2角、5角。

  课件演示:

先出示一张1角的纸币,再添一张。

  提问:

几角?

人民币中有2角的吗?

  取出来向老师挥一挥,放回盒中。

  课件演示:

继续一张一张地添。

  学生集体数:

3角、4角、5角。

  提问:

5角有几张1角的?

人民币中有5角的吗?

  找出5角的人民币。

  交流:

5角的硬币最好认了,是黄色的。

  [评析:

1角与1元一样,都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之一,2角、5角的认识是在1角的基础上,逐步添加,循序渐进进行认识的。

通过1角1角的添加,体验2角、5角的面值大小。

]

  5、介绍1分、2分、5分。

  还有几种老师小时候经常用到的人民币,课

  课件展示:

5分、2分、1分的人民币。

  你们认识吗?

是怎么认出来的?

  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几种人民币已不多见了。

  [评析:

1分、2分、5分已不再流通,只是简单介绍,重点是说说辨认的方法。

]

  6、小结

  小朋友们能通过认数字和汉字,有的读拼音,有的看颜色等多种方法准确地认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

  7、猜钱游戏

  现在,我想让你们猜一猜,我的口袋里有一个硬币,上面有一个数字1,你猜会是多少钱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应出示1元、1角、1分的硬币。

  还有其他可能吗?

为什么?

人民币只有元、角、分三种单位)板书:

元、角、分告诉学生口袋里是1元的。

  [评析:

通过猜钱游戏,突出了人民币的三种单位。

同时,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行了一个疏理,突出了认识人民币的重要方法。

以游戏形式组织教学,易于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取3角钱

  学生独立取出3角钱,再全班交流不同的取法。

(3张1角的、1张1角和1张2角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应出示。

  2、取7角钱

  学生独立取出7角钱,再同桌检查,然后全

  班交流取法。

(1张5角和1张2角的、1张5角和2张1角的、3张2角和1张1角的、2张2角和3张1角的、1张2角和5张1角的、7张1角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应出示。

  提问:

哪一种取法张数最少?

  3、逐步添至1元钱

  让学生跟着老师(课件演示)一起在自己取出的7角上添1张2角的,问学生是多少钱?

再继续添1张1角的,问学生是多少钱?

  提问:

有人说1元,有人说10角,说1元的小朋友数一数、算一算是不是有10角,说10角的小朋友也想一想,这是不是就是1元。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元=10角

  4、了解角、分之间的进率

  小朋友,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角=10分

  5、应用

  老师要将1元钱换成角币,谁来换?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动手试一试,然后全班交流,说说理由。

  [评析:

该环节设计重点突出。

从3角、7角、9角到1元,层层深入,当学生产生1元与10角的疑问时,主动思考,得出元、角之间的关系。

而角与分的进率,则让学生产生知识迁移。

换币活动进一步巩固了进率的认识。

1元与10角之间关系的教学设计别具匠心,突出了满十进一的思想。

]

  三、走进生活。

  老师到商店里了解了小朋友常用的几种文具的价钱,课件出示商品图。

(橡皮2角、小刀9角、铅笔4角、自动铅7角、尺3角)

  1、1元钱买一样,你想买哪样?

  应找回多少钱呢?

  把要找的钱从盒子中取出放在桌上。

  同桌检查。

  3、1元钱买两样,可以买哪两样?

  全班交流,并说说为什么可以买到?

应找回多少钱?

  (如果有学生说错,就说说为什么买不到?

  如果没有学生说错,就问如果想买橡皮和小刀,买得到吗?

为什么?

  4、1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样?

  全班交流。

  引申:

要想买得多,有什么小窍门?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6

  《认识人民币》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购物活动,学生初步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3、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已知道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接下来学习&sh;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打下基础。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正处于以直观形象为主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初期,注意规律则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而且注意力的保持时间短。

  教学策略选择:

  依据《新标准》中: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