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分级经方 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9434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分级经方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伤寒论》分级经方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伤寒论》分级经方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伤寒论》分级经方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伤寒论》分级经方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伤寒论》分级经方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伤寒论》分级经方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伤寒论》分级经方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伤寒论》分级经方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伤寒论》分级经方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伤寒论》分级经方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伤寒论》分级经方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伤寒论》分级经方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伤寒论》分级经方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伤寒论》分级经方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伤寒论》分级经方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伤寒论》分级经方 1.docx

《《伤寒论》分级经方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分级经方 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伤寒论》分级经方 1.docx

《伤寒论》分级经方1

《伤寒论》Ⅰ级经方

012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歠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

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034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035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歠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038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

汗出多者,温粉粉之。

一服汗者,停后服。

若复服汗多,亡阳遂一作逆。

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040小青龙汤方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各三两,去皮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臣亿等谨按:

小青龙汤,大要治水。

又按《本草》,荛花下十二水,若水去,利则止也。

又按《千金》,形肿者,应内麻黄,乃内杏仁者,以麻黄发其阳故也。

以此证之,岂非仲景意也。

06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黄耳柸。

067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白术甘草各二两,炙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071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

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如法将息。

096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100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103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枳实四枚,炙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方加大黄二两。

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106桃核承气汤方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消二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消,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124抵当汤方

水蛭熬蝱虫各三十个,去翅足,熬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不下更服。

134大陷胸汤方

大黄六两,去皮芒消一升甘遂一钱匕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消,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138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楼实大者一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146柴胡桂枝汤方

桂枝去皮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

今用人参作半剂。

147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149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须大陷胸汤者,方用前第二法。

一方用半夏一升。

157生姜泻心汤方

生姜四两,切甘草三两,炙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

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

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术,加黄连,并泻肝法。

158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炙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黄连一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臣亿等谨按:

上生姜泻心汤法,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今详泻心以疗痞。

痞气因发阴而生,是半夏、生姜、甘草泻心三方,皆本于理中也,其方必各有人参,今甘草泻心中无者,脱落之也。

又按《千金》并《外台秘要》,治伤寒蠚食用此方,皆有人参,知脱落无疑。

161旋复代赭汤方

旋复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68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人参二两粳米六合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服。

正月、二月、三月尚凛冷,亦不可与服之,与之则呕利而腹痛。

诸亡血虚家亦不可与,得之则腹痛利者,但可温之,当愈。

173黄连汤方

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疑非仲景方。

176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臣亿等谨按:

前篇云热结在里,表里倶热者,白虎汤主之。

又云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

此云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者,必表里字差矣。

又阳明一证云,脉浮迟,表热里寒,四逆汤主之。

又少阴一证云,里寒外热,通脉四逆汤主之。

以此表里自差,明矣。

《千金翼》云白通汤,非也。

177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名复脉汤。

207调胃承气汤方

甘草二两,炙芒消半升大黄四两,清酒洗

右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消,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208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消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

208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大者,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

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

若更衣者,勿服之。

223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236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243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301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03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一云三挺。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316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切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318四逆散方

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

右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323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338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蘗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

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351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86理中丸方下有作汤加减法。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

右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

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

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

汤法:

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

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397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半升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Ⅱ级经方

014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歠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臣亿等谨按:

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

第三巻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

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

020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

将息如前法。

028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切白术茯苓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

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术。

031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诸汤皆仿此。

043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061干姜附子汤方

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062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四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064桂枝甘草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065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

右四味,以甘烂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烂水法:

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066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半斤,炙,去皮生姜半斤,切半夏半升,洗甘草二两人参一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069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四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073茯苓甘草汤方

茯苓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076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绵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079栀子厚朴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厚朴四两,炙,去皮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

右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080栀子干姜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干姜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107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切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洗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熬大枣六枚,擘

右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碁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112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五两,熬蜀漆三两,洗去腥龙骨四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117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

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126抵当丸方

水蛭二十个,熬蝱虫二十个,去翅足,熬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大黄三两

右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

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131大陷胸丸方

大黄半斤葶苈子半升,熬芒消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右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消,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

禁如药法。

141白散方

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

右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

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

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潠之、洗之,益令热劫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

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152十枣汤方

芫花熬甘遂大戟

右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

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

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154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臣亿等看详大黄黄连泻心汤,诸本皆二味,又后附子泻心汤,用大黄、黄连、黄芩、附子,恐是前方中亦有黄芩,后但加附子也,故后云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也。

155附子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163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四两,别切甘草四两,炙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166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

右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

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

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247麻子仁丸方

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

右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262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连翘根是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

右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279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三两,切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279桂枝加大黄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02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泡,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04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06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

若一服愈,余勿服。

314白通汤方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315白通加猪胆汤方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

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

若无胆,亦可用。

317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352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当归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桂枝三两,去皮细辛三两生姜半斤,切吴茱萸二升大枣二十五枚,擘

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

一方水酒各四升。

357麻黄升麻汤方

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十八铢黄芩十八铢萎蕤十八铢,一作菖蒲芍药六铢天门冬六铢,去心桂枝六铢,去皮茯苓六铢甘草六铢,炙石膏六铢,碎,绵裹白术六铢干姜六铢

右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359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方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371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二两黄蘗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