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499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

北师大版一年级:

可爱的校园知识盘点:

1.点数法。

就是数物体的个数时,点着物体一个一个有顺序地数。

2.多种物体混合放置,数其中一种物体的数量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边数边做标记,这样可以避免重复或遗漏。

可爱的校园易错汇总:

1.数数要有方法,用手或笔尖点着物体,一个一个地数,数到几,就用数(shù)几来表示。

2.多种物体放在一起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边数边做标记,避免重数或漏(lòu)数。

第一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1~10各数的含义。

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2.0的意义。

(1)表示一个也没有,

(2)表示起点,(3)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4)电话机上的一个数字键,(5)表示用电器的工作状态等等。

3.0~10各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

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

10,9,8,7,6,5,4,3,2,1,0。

4.数的书写。

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5.第几的意义。

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无论第几,表示的物体的个数都是1。

6.同样多,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少时,如果两个数量相等,那么这两种物体就同样多。

7.比多少。

有两种物体,当把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时,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少。

8.“=”“>”和“<”。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如果这两个数同样大,那么用“=”表示两者的关系:

如果这两个数不相同,那么可以用“>”或“<”表示两者的关系。

“=”是等号,“>”是大于号,“<”是小于号,开口对着大数。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第几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不能表示几个。

2.一个物体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

3.写数时要注意6和9的区别。

4.比较物体的多少时,要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不能只看物体的首尾是否对齐。

5.比较大小时,大于号的开口向左,小于号的开口向右。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初步认识1~10各数(重点)。

2.能用1~10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及物体的顺序(难点)。

 

3.会读、写1~5各数,知道这5个数字的顺序(重点)。

4.用不同的方法表示5以内物体的个数(难点)。

5.“0”的意义及写法(重点)。

6.理解0所表示的不同意义(难点)。

7.能够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会读、写6~10各数(重点)。

8.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量在6~10的物体的个数(难点)。

9.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比较出数量的多少,并正确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少、谁比谁多(重点)。

10.在生活中直观体会一一对应的方法(难点)。

11.能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重点)。

12.会用“=”“>”“<”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1.1~10各数的认识。

2.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大小。

3.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第二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比较大小的方法。

(1)通过眼睛观察来直接比较,哪个物体占的空间大,哪个物体就大,相反就小;(2)统一标准进行比较,即借助一个参照物来比较大小。

2.比较不规则的瓶子谁装的液体多的方法。

(1)都倒入相同大小的杯子里比较;

(2)把其中一个瓶子里的液体倒入另一个瓶子里来比较;(3)直接看瓶子外面商标中的净含量来比较。

3.比较高矮(或长短)的方法。

(1)直接比较;(2)利用测量工具比较。

温馨提示:

比较几个物体的高矮或长短时,一定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

4.高矮(或长短)的相对性。

两个物体相比,一个物体高(或长),另一个物体就矮(或短)。

5.比较轻重的方法。

(1)有些物体可以用手掂一掂,比较压手的物体就重;

(2)当难以直接分辨出物体的轻重时,可以借助工具(秤、天平等)称量。

温馨提示:

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不能根据物体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轻重。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杯子里装多少水,不仅和水面的高度有关,还和杯子的粗细有关。

2.在比较大小时,能表示“最大”或“最小”的物体一般只有一个。

3.两个杯子能装同样多的水和两个杯子装了同样多的水是有区别的。

4.比较物体的高矮时,一定要将比较的物体置于同一水平面上。

5.在比较物体的长短时,要看物体是直的,还是弯的。

6.用天平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时,如果天平保持平衡,那么说明天平两端所放的物体一样重。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重点)。

2.积累简单的比较方法(难点)。

3.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重点)。

4.理解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难点)。

5.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者三个物体之间的轻重(重点)。

6.借助天平比较物体的轻重(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1.比大小。

2.比高矮、长短。

3.比轻重。

第三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加法的含义。

把两部分(或几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

用加法计算。

2.10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1)用点数法数,按照一定的顺序,1个1个地数出物体的数量。

(2)用接数法数,记住大数后数小数,将大数记在心里,然后接着往下数小数部分的数量。

3.减法的含义。

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或取出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数量,用减法计算。

4.10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1)用倒着数的方法。

(2)借助学具摆一摆,数一数。

5.有关0的加、减法。

(1)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

(2)一个数与0相加或相减,还得这个数。

6.6的组成。

0和6、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6和0。

7.7的组成。

0和7、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7和0。

8.8的组成。

0和8、1和7、2和6、3和5、4和4、5和3、6和2、7和1、8和0。

9.9的组成。

0和9、1和8、2和7、3和6、4和5、5和4、6和3、7和2、8和1、9和0。

10.求一共是多少,表示把两个或几个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11.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问题用减法计算。

12.解决看图列减法算式计算的问题要注意两点:

一是总数是多少;二是分清楚已知的部分和问号表示的部分。

13.10的组成。

0和10、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6和4、7和3、8和2、9和1、10和0。

1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即先算前两个数,再与第三个数相加减。

15.10以内数的加、减法表。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已知两部分是多少,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2.加法算式的得数与被分成的两部分的和必须相同。

3.列减法算式时,注意不要把总数和分成的数混淆。

4.看图列减法算式时,要用总数减去掉(或减掉)的部分。

5.0和0相加减,结果仍是0。

6.比较算式的大小时,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再比较两个结果的大小。

7.求未知加数相当于求减法算式的结果,所填的未知加数不能比总数大。

8.解决看图问题时,不要只注意图,因为随着题中数量的增加,图上画出的部分有时只是实际数量的一部分。

9.看图列加减混合算式时,一定要看懂图意,看清总数及部分各是多少。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掌握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重点)。

2.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难点)。

3.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重点)。

4.理解减法的意义(难点)。

5.能正确计算和0有关的5以内数的加与减(重点)。

6.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难点)。

7.掌握有关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重点)。

8.理解减法的另一个意义,即“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要用减法(难点)。

9.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重点)。

10.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难点)。

11.能正确计算有关8和9的加减法(重点)。

12.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的算式(难点)。

1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

14.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难点)。

15.掌握有关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重点)。

16.掌握10的组成(难点)。

17.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重点)。

18.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难点)。

19.提高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重点)。

20.算式之间的联系(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1.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同一标准的分类。

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一种属性作为标准进行分类,能得到确定的结果。

2.不同标准的分类。

事物之间有几个不同的属性,就分别以这些属性作为标准进行分类。

3.同样的一些物品,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同。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在分类时,先要区分物品的属性,再进行分类。

2.正确判断事物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掌握分类的方法(重点)。

2.会按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难点)。

3.能按不同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重点)。

4.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物品分类。

第五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

找准参照物,参照物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2.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

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温馨提示:

对于两个物体来说,上、下位置关系是绝对的,对于三个物体来说,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一般也不同。

3.判断左、右位置关系的方法。

与左手对应的一面是左,与右手对应的一面是右,左和右是相对的。

4.前后、上下、左右的综合应用。

先确定观察的角度,对于两个物体,前后、上下、左右位置关系是不变的;但对于三个物体,由于选择参照物不同,前后、上下、左右位置关系就会不同。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前”和“后”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孤立地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2.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谁在谁的上(或下)面”或者“谁的上(或下)面是谁”,一般情况下,“在”字后面的物体为参照物。

3.判断某一物体的左、右两边分别是什么,要以此物体为中心,根据自己的左、右手来确定。

4.左、右位置是相对而言的,不能单独地说谁在左边或谁在右边,在描述物体左、右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清“谁在谁的左(或右)边”或者“谁的左(或右)边是谁”。

5.当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位置关系可能不同。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准确地确定前后的位置与顺序(重点)。

2.体会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难点)。

3.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重点)。

4.能清楚表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难点)。

5.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重点)。

6.体会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难点)。

7.在具体情境中,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重点)。

8.认识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前后、上下、左右的综合应用。

 

第六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长方体的特征。

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如图。

2.正方体的特征。

有6个面,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如图。

3.圆柱的特征。

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

横放在桌子上能液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如图。

4.球的特征。

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如图。

5.立体图形的拼摆。

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下面搭得比较平稳,圆柱要竖着放才能平稳,球容易滚动一般不放在下面。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长方体有6个面,面有大有小;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一样大。

2.判断是不是圆柱的关键:

一看上下是否一样粗,二看上下两个面大小是否一样。

3.数物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时,可以先数看得见的,再数看不见的;也可以从上到下分层数,或从前往后、从左往右分排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重点)。

2.能对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难点)。

3.能准确地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重点)。

4.感受球的不稳定性(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第七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数数。

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数的组成。

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二十是由2个十组成的。

3.数位。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4.读数。

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5.写数。

从高位写起,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6.11~20各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

11,12,13,14,15,16,17,18,19,20。

(2)从后往前数:

20,19,18,17,16,15,14,13,12,11。

7.比较大小。

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8.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十位上的数不变,只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9.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十位上的数不变,只把个位上的数相减。

10.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1)利用“点数法”计算;

(2)利用计数器计算;(3)利用“凑十法”计算;(4)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1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表。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读数时,一个数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就读“十几”。

2.写数时,要先确定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几,再写数。

3.看计数器写数时,个位上一个算珠也没有,必须写0占位,如果不写,会改变数的意义和大小。

4.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

5.11~20各数,从前往后数,位置越往后的数越大,越往前的数越小。

6.用“凑十法”计算时,将其中一个数凑成10后,一定要用10加另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后剩下的数。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会认、读、写11~20各数(重点)。

2.理解“个位”“十位”的含义(难点)。

3.掌握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重点)。

4.正确计算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难点)。

5.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重点)。

6.理解“凑十法”的计算过程(难点)。

7.正确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重点)。

8.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难点)。

9.掌握7,6,5加几的计算方法(重点)。

10.进一步理解“凑十法”(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1.11~20各数的认识。

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3.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第八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认识钟面。

钟面:

一般的钟面上有1~12这12个数,有时针和分针。

分针:

钟面上又细又长的指针叫分针。

时针:

钟面上又粗又短的指针叫时针。

2.整时。

钟面上,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电子表上,“:

”的右边是“00”时表示整时,“:

”的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3.半时。

钟面上,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两个数的中间是半时,电子表上,“:

”的右边是“30”时表示半时,“:

”的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4.写整时和半时。

可以写成几时,几时半的形式;也可以用电子表的表示方法表示。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用电子表数字的形式写整时时,“:

”的后面应写成“00”。

2.用电子表数字的形式写半时时,“:

”的后面应写成“30”。

3.当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时,才是12时。

4.分针指向6,表示半时,时针过几,就表示几时半。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会认读整时和半时(重点)。

2.认读半时(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认读整时和半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