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bim软件课实训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547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bim软件课实训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学bim软件课实训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学bim软件课实训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学bim软件课实训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学bim软件课实训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大学bim软件课实训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大学bim软件课实训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大学bim软件课实训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bim软件课实训总结.docx

《大学bim软件课实训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bim软件课实训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bim软件课实训总结.docx

大学bim软件课实训总结

大学bim软件课实训总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注册发布

一、实训目的:

基于BIM的招标文件编制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本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继续深化及检验。

通过BIM毕业设计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完成设计任务书所规定的任务、独立开展工作、增强动手能力。

毕业设计的目的主要为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⒈复习和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⒉培养学生基于BIM的招标文件编制能力;

⒊培养学生调查研究与信息收集、的能力;

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项目管理相关问题的能力;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能;

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实训任务与要求

(1)基于BIM的土建工程模型建立:

Revit土建建模

(2)基于BIM的安装工程模型建立:

Magicad机电建模

(3)基于BIM的土建招标控制价文件编制:

广联达BIM钢筋算量GGJxx

广联达BIM土建算量GCLxx

广联达计价软件GBQ4.0

(4)基于BIM的安装招标控制价文件编制:

广联达BIM安装算量软件GQIxx

广联达计价软件GBQ4.0

(5)基于BIM的招标文件编制

广联达工程招投标沙盘模拟执行评测系统

广联达电子招标文件编制工具V6.0

三、实训工程概况

历经选图纸的的纠结后,最终敲定图纸为湖南省株洲市马鞍养护应急中心1#楼工程。

工程概况如下:

1.建设单位:

株洲市公路管理局

2.建筑名称:

株洲市马鞍养护应急中心

3.建设地点:

株洲市云龙示范区

4.占地面积:

594.77平方米

5.本栋建筑面积:

7039.48平方米

6.建筑层数和高度:

多层公共建筑,地上7层,含架空层一层。

建筑高度23.75米。

7.建筑分类:

二类办公楼;防火分类:

耐火等级为二级;防水分类:

连廊及种植屋面防水等级均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6度;

8.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建筑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四、实训内容

恰逢国内三维算量行业老大广联达有限公司面向全国各大高校开展第二届BIM毕业设计大赛,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易广(队长)、朱蓉、吴婉婷、刘帅、王姗(本人)五个人组成小组报名参加了这次BIM毕业设计比赛的B模块即完成一个招标策划文件。

我们五人小组采用分工合作各施所长完成任务。

易广作为队长,负责整个项目的分工合作、任务实施、进度控制及成果汇总。

BIM作为一项建筑行业革命性的技术,国内发展尚不完善,目前只有大型项目应用此项技术,因此对其的理解仅流于字面意思以及XX百科上的解释,于是自学便成为重要任务之一,上学期放寒假之前黄老师大致分配了我们每个人的任务。

放假后我在家自己学习了一些BIM的只是和revit的基本操作,回到学校后确定好图纸后就正式开始了。

前期阶段我和吴婉婷负责运用revit建筑软件把设计院发来的二维底图进行翻模,完成建筑三维模型;然后进行与朱蓉和刘帅的Magicad安装三维模型进行碰撞,实现对空间分析,多消防、交通模拟、以及在机电设备性能分析等多方面的设计的分析与优化;接着我们把之前做好的三维模型导入,广联达算量软件,进行算量;最后编制招标策划文件。

学习阶段我的重心主要放在学习revit软件操作以及相关知识。

Revit作为是我国建筑业BIM体系中使用最广泛的软件之一。

Revit是Autodesk公司的专为建筑信息模型(BIM)构建的一系列软件,可帮助建筑设计师设计、建造和维护质量更好、能效更高的建筑。

而目前工程类实际工作中,它充当的主要角色是翻模软件,以便建筑信息在不同的软件中进行传递和管理集成。

下面就是我个人的一些建模心得:

REVIT的建模是通过组合不同的建筑元素来完成,如梁、柱、门、窗等等,相当于一个搭积木模拟实际建造的过程。

既然是模拟实际建造,便有着实际建造的一些特点,如掌握建筑各部分精确的尺寸,了解建筑各部分材料的运用,构造做法等等。

综合来说,用REVIT建模,必须对你的建筑方案有深入准确的了解,才可以建出一个完善的REVIT模型。

这个观念对于一个刚刚接触REVIT的同学来说是很重要的,对自己的建筑方案了解的不够准确细致深入的话,建模的时候会碰到很多困难,让自己不得不停下手中的建模工作,来确定某一部分的尺寸、材料或构造等。

REVIT模型的细致程度最终取决于设计者所做的方案的深度和对方案的了解程度。

其次是revit软件中的两个重要的专有名词:

1.样板文件:

官方解释项目样板提供项目的初始状态。

RevitArchitecture提供几个样板,您也可以创建自己的样板。

基于样板的任意新项目均继承样板的所有族、设置(如单位、填充样式、线样式、线宽和视图比例)以及几何图形。

我个人的理解是:

如果把一个REVIT项目比作一张图纸的话,那么样板文件就是制图规范,样板文件中规定了这个REVIT项目中各个图元的表现形式:

线有多宽、墙该如何填充、度量单位用毫米还是用英寸等等,除了这些基本设置,样板文件中还包含了该样板中常用的族文件,如工业建筑的样板文件中,族里面便会包括一些吊车之类的只有在工业建筑中才会常用的族文件。

2.族文件:

官方解释族是一个包含通用属性(称作参数)集和相关图形表示的图元组。

属于一个族的不同图元的部分或全部参数可能有不同的值,但是参数(其名称与含义)的集合是相同的。

族中的这些变体称作族类型或类型。

而我的个人的理解是:

族文件可算是REVIT软件的精髓所在。

族可以看做是一种参数化的组件,如:

一个门,在CAD中的一个门组件,门的尺寸是固定的,需要不同尺寸的门就需要再重新做一个,而REVIT中的一个门的族,是可以对门的尺寸、材质等属性进行修改的,所以说,族可以看做是一种参数化的组件,基本上携带了所有的信息。

因为我和吴婉婷两个人负责建筑三维建模,我们交流讨论后决定利用revit的链接功能把项目分成两部分各自完成最后合在一起。

我们俩的主要分工为:

吴婉婷负责3—6层(包括屋顶);我负责架空层-3层(包括基础)。

由于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我们采用的项目基点和标高系统要统一,所以我们先建立轴网和标高系统然后统一采用这个文件再分开建模。

因为时间比较紧,前几天都在看视频轰炸式的学习,认真审图后就开展工作了,边学边做。

遇到问题一起讨论,在广联达提供的交流学习群里互相请教。

因此我还在网路上认识了很多大牛,受益匪浅。

经过大半个月的努力后,我们建筑三维建模的任务也接近尾声。

我和吴婉婷决定把两个模型合在一起,本来还是有点担心会出现问题,没想到一下子就弄好了,我们自信心倍增。

第二天提交成果的时候,无意间我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经过链接后的revit文件换一台电脑出现了缺层的现象。

经过多番操作和请教后,我们发现我们只是链接合在一起,并没有把链接过来的文件连接到实体。

找出原因后,就是对症下药了,但是因为对软件的操作并不全面,遇到这种问题我和婉婷也束手无策,只能一边请教大牛和自己摸索。

在一次次失败后,最后我和婉婷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在那天晚上按原定计划提交了成果。

五、实训收获

比赛还在进行,我们任重道远,但是过去两个月的学习和实践让我有受益匪浅,打开了我的视野,也提高了我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寻找信息资源的能力。

BIM技术于xx年席卷欧美工程建设行业,引发了史无前例的建筑技术变革,并逐步在国外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引入BIM技术虽然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很快,作为未来建筑行业从业者,学习BIM技术也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BIM是指创建并利用数字技术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建造和运营全过程进行管理和优化的过程、方法和技术。

它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以三维模型所形成的数据库为核心,不仅包含了各个专业设计师们的专业设计理念,而且还容纳了从设计到施工乃至建成使用和最终拆除的全过程信息,集成了工程图形模型、工程数据模型以及和管理有关的行为模型;是基于参数化设计的,是一个面向对象的、参数化、智能化的建筑物的数字化表示,支持建设工程中的各种运算,且包含的工程信息都是相互关联的。

它实现了“模型等于图纸”、“模型高于图纸”的目标,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

它不只是直观的3D建模,还有4D/5D/6D等深层次功能(4D=进度规划,5D=成本预算,6D=其他信息)。

可以说在BIM系统的基础上,工程人员可以拥有更全局的视角与更细致的掌控。

BIM系统能够把成堆的图纸、报价单、采购单、工期图统筹在一起,呈现出美观又实用的多维报告。

采用BIM技术不仅可以实现设计阶段的协同设计,施工阶段的建造全过程一体化和运营阶段对建筑物的智能化维护和设施管理,同时打破从业主、施工单位到运营方之间的隔阂和界限,实现对建造全生命周期管理。

它的直观和高效为工程从业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值得深化与推广。

对于我个人来说,BIM技术带来了一个全新视角,省掉了许多繁杂需要大量重复的工作。

从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来看,首先我们不需要重复建模,模型的信息可以在不同的专业中流通,自助互提,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学习和建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与许多热心的同行帮我解决了,同时也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BIM为我打开了新思路,也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相信自己会一如既往潜心学习实践,积极迎接挑战,在未来可以扶摇直上。

自201x年起,西创工作室一直在协同平台应用与bim软件推广方面坚持不懈地进行着努力和尝试,在经历了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铺垫与积累之后,目前已经有一些项目的子项运用bim软件revit出图,另有一些项目实现了整个团队人员从方案到施工图全部运用bim软件archiCAD推进,取得了一定进展与成绩。

感谢田园主任给予我们一个平台且大力支持,现对几个方面的经验与想法做出总结并与大家分享。

首先,bim设计并不是换一个软件来画图的单纯问题,从传统的主要应用CAD制图的方法到bim软件设计制图,需要画图习惯与设计观念上的革新、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支持以及团队协同意识的培养等方面的铺垫。

我创作室首先通过NAS服务器建立了可以储存、共享数据资料的网络工作平台,接着开始尝试cad参照与图纸集的应用,并与结构专业应用参照配合设计。

图纸集的应用使得大家对bim软件的框架界面能够迅速适应,多人应用CAD参照与协同则逐步建立起bim设计中协同工作的意识与习惯。

实践证明,以我院目前普遍的工作方式与软件应用程度来说,推广bim软件前期经过这样的过渡阶段确实是有必要的。

其次,对bim设计的理解、以及对现阶段应用bim软件的意义的认识,是决定学习和推广bim软件的方式方法的根源性问题之一。

个人认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很多人对bim软件的理解停留在理想阶段,认为其科学准确,可以一次性解决图纸、预算、施工等各个环节的问题。

诚然,bim设计确实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但是,从目前我们面对的绝大多数项目甲方、设计周期、设计成本、以及多专业配合要求等情况看来,条件和时间根本就不允许我们用bim软件做到上述程度,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必要(我院承接的EPC项目由于甲方要求除外),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开始研究和学习?

我个人的感受是,bim软件如果运用熟练,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和准确度,并且无形中训练了一种更科学更接近于真实建造过程的思维方式来推进和完成设计,这样看来,即使甲方完全没有要求bim设计,也还是很值得去尝试和学习的,也只有先做到用bim软件比传统CAD出图更好更快,才有可能应付未来会有更多的项目甲方要求我们应用bim软件做到更深更全面的程度,也才有机会去挖掘和探索bim软件能够提供给我们的更广阔的空间领域。

再次,在具体的学习和应用方面,我将我们团队的经验概括为如下两点:

第一,不要脱离实际项目学习和运用软件,除了在最初期阶段为了熟悉软件操作时,可以描画一些已经完成的项目外,后期建议大胆尝试直接应用于实际项目的推进过程中。

当然很多同事担心不熟悉会造成耽误项目进展的情况,这种风险肯定是存在的,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没有好的办法,第一次注定会花更多的时间,会碰到各种问题,但是只有在实践中逐一解决问题才有可能掌握bim软件及其不同于传统方法的设计逻辑,这是任何人任何团队都跳跃不了的环节,但是如果一直不在实际项目上演练,估计是永远也掌握不了bim设计了。

第二,建议以一个bim设计项目团队的单位来实践,就是拿一个比较合适的项目,所有这个项目的参与者全部应用bim软件一起来研究和推进,这样可以更大地减少项目推进过程中的信息损失量,促进团队内成员互相学习帮助,并且可以尝试项目组内部的bim协同设计。

另外,如果运用bim软件做施工图设计的话,团队成员最好有一定的施工图设计基础,否则会感觉无从下手,返工较多,也较难感受和摸索到bim软件做施工图的优势所在。

最后,bim设计绝不可能代替设计师技术层面的控制和项目经验的积累,这些素质无论用什么软件画图或者bim与否都是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计算机永远无法代替人脑的部分。

另一方面,想要搭建起bim体系全程设计平台,对人力资源和项目管理的要求反而更高,比如时间节点控制,科学化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项目管理推进与质量评价标准,都是保证bim设计顺利推进不可替代的人为因素,这方面的积累也许是一条更漫长的道路。

目前我们还只是处于应用起步阶段,bim这个博大精深的设计模式还有相当大的探索和研究空间,我们会继续深入。

再次感谢创作室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团队成员的协作努力,热切希望我们曾经付出的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能够在未来为我们节约更多的时间,并创造出远大于项目和bim本身的价值。

[大学bim软件课实训总结]相关文章:

1.大学生实训总结

2.大学生电子商务专业实训总结

3.plc实训总结

4.测量实训总结

5.javaweb项目实训总结

6.大学写作课总结1000字

7.普车车工实训总结

8.暑期it实习实训报告总结

9.电话营销实训总结

10.xx年实训报告总结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