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兰亭集序》导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9696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兰亭集序》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兰亭集序》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兰亭集序》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兰亭集序》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兰亭集序》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兰亭集序》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兰亭集序》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兰亭集序》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兰亭集序》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兰亭集序》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兰亭集序》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兰亭集序》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兰亭集序》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兰亭集序》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兰亭集序》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兰亭集序》导学案.docx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兰亭集序》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兰亭集序》导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兰亭集序》导学案.docx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兰亭集序》导学案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

《兰亭集序》导学案

一、解题及文学常识

(一)《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兰亭宴集序》。

序,文体的一种,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文字。

书序一般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这里用以记事。

  兰亭,地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县西南兰渚。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目的。

  王羲之字逸少。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他的行书更是别具风格,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后人评曰:

“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资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他写作本文的目的有二:

一是记叙兰亭景致和宴会盛况;二是借这篇序言表达自己的观感。

全文既写出了作者与名士的宴饮之乐,又写出了欢乐有尽,人生短暂的感慨,是一莴流传千古的名篇。

(三)我国古代纪年法与“癸丑”有关的文化常识: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

 (3)干支纪年法。

如《五人墓碑记》: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又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等。

(4)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

我国农历纪年法天干地支读法这是由天干地支简称“干支”而来的。

十天干: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

子:

鼠;丑:

牛;寅:

虎;卯:

兔;辰:

龙;巳:

蛇;午:

马;未:

羊;申:

猴;酉:

鸡;戌:

狗;亥:

猪。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四)魏晋书法四大家:

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王洵

唐代书法四大家:

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

宋代书法四大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五)背景(有助于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思想情感)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魏晋时期人们从汉代儒教统治的礼法束缚下解脱出来,生活上人格上崇尚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他们发现了自然山水之美,欣赏自然山水,并且由实入虚,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的“溟涨无端,虚舟有超越”均是歌吟山水、崇尚自然之作。

  

晋人重视友谊,崇尚高级的社交文化,于是就有竹林七贤,风流名士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逍遥山林,宽衣博带,抚琴啸歌,谈玄醉酒,长歌当哭,孤傲高雅。

 

  从魏晋到南北朝,皇帝不断更替,社会上层争夺砍杀,政治斗争异常残酷。

门阀士族总要被卷进政治漩涡,名士们一批又一批地被送上刑场。

何晏、潘岳、谢灵运、范晔……这些当时第一流的著名诗人、作家、哲学家,都是被杀戮害死的。

嵇康,三千太学生为其联名请愿,也未能免其一死!

他只能怅然长叹着“广陵散,于今绝矣”告别这个世界。

其好友向秀没有嵇康一样刚烈,他为了保全生命于乱世,只得选择了做官,但他只做官不做事,消极无为。

因为做官不是他的本意,因为他的内心非常痛苦。

  这些门阀贵族们就经常生活在这种既富贵安乐又满怀忧患的境地中,处在身不由己的政治争夺中。

使他们的人生慨叹夹杂着无边的忧惧和深重的哀伤,无论是顺应环境、保全性命,还是寻求山水、安息精神,由于内心总潜藏着这种人生的忧虑、恐惧,情感总处在一种矛盾复杂的状态中。

尽管外表装得如何轻视世事,洒脱不凡,内心却是更强烈地执着人生,非常痛苦。

  我们看到,从东汉末年到魏晋,从《古诗十九首》到魏晋文学,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

  1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霞晞;4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二、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癸丑(    )  会稽(    ) 修禊(    ) 激湍(    )

流觞(    ) 游目骋怀(    )放浪形骸(   )趣舍万殊(    )  

嗟悼(    )  虚诞(    )

2.疏通字词

三、检查预习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2.悟言一室之内()

(二)古今异义给下面划线的古今异义词解释古义。

1.列坐其次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① 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文雅;文化或文人。

3.或取诸怀抱

古义:

___________今义: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

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

如:

所以兴怀。

  今义:

 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低头抬头

7.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物品的种类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

(2)映带左右(带:

2.动词作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

3.动词的使动

(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

4.形容词作名词

⑴群贤毕至(贤:

)⑵少长咸集(少长:

⑶无丝竹管弦之盛(盛:

5.形容词的意动

(1)齐彭殇为妄作(齐:

(2)当其欣于所遇(欣:

6.数词的意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

7.副词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

(四)指出下列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

(一)___________________

①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其致一也

(二)倒装句

1.____________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⑵当其欣于所遇⑶终期于尽

⑷不能喻之于怀⑸亦将有感于斯文

2._______________ 

⑴仰观宇宙之大──仰观大宇宙⑵俯察品类之盛——俯察盛品类

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

(三)__________ 

1.列坐其次2.引以为流觞曲水3.悟言一室之内

4.放浪形骸之外5.映带左右

(五)一词多义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2)及其所之既卷()

(3)以之兴怀()(4)不知老之将至()

(5)夫人之相与()(6)极视听之娱()

(7)向之所欣()(8)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9)暮春之初()

(1)林修竹()⑵况修短随化()

(3)乃重修岳阳楼(⑷修守战之具()

(5)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6)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

(1)趣舍万殊()⑵虽世殊事异()

(1)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⑵欣于所遇()

(3)终期于尽()

(1)以为流觞曲水()⑵亦足以畅叙幽情()

(3)不能不以之兴怀()

(1)若合一契()⑵其致一也()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4)一觞一咏()

(5)悟言一室之内()

⑴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列坐其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4)余船以次俱进()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6)陈胜、吴广次当行:

()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4)期年之后()

(5)君与家君期日中()

所以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3)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

四、【课堂探究】

(一)第一段:

1.用哪一个词加以概括部分内容(可在文字中寻找):

_______________

2.哪些东西信可“乐”呢?

3. 第二段:

第二段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原因是什么(可以用原文回答)?

(二)学习第二段

4.用一个词概括本段:

__________________

5.“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有人认为这种观点是消极的,你认为呢?

(三)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有三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要点是什么?

(分别用六个字来概括。

)                      

1. 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四)小结

本文是一部游宴诗集的序,先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引发议论,谈到了自己的生死观:

     生死不能等量齐观,不能消极地看待生命与生活,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进而表达了批评士大夫阶层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五)拓展

1.曹操曾经感叹人生苦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但他在对时光的珍惜里最终成为了乱世枭雄。

李白曾经感叹快乐无多: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但他在对美好的珍惜中成为了一代诗仙。

苏轼曾经感叹生命短暂: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但他在对生命的珍惜中终成一代文豪。

在表面看似颓废、消极的感慨中,深藏着他们对人生的珍惜和热爱。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珍惜人生中的美好呢?

请说出具体的做法。

2.请你带着这种珍惜生命、珍惜美好的感悟再读文章,体会与初读时不一样的感受吧!

3.结语:

罗曼·罗兰: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既然我们有幸来到这个世界上,让我们用一种英雄主义的情怀去热爱生活,珍惜美好。

(六)本文艺术特色

1.注重语言锤炼,文中多有流传千古之名句 诸如:

a、群贤毕生,少长咸集。

b、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c、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e、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2.叙事抒情相融(分析略)。

导学案答案

1.给加点字注音

癸(guǐ)丑会稽((kuàijī)修禊(xì)急湍(tuān)

流觞(shāng)游目骋(chěng)怀放浪形骸(hái)趣(qǔ)舍万殊

嗟悼(jiē)彭殇(shāng)虚诞(dàn)

2疏通字词

三、检查预习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 (“趣”通“取” /“趋”) 

(2)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

(二)古今异义给下面划线的古今异义词解释古义。

1.列坐其次

古义:

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今义:

① 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

这次集会的诗文。

  今义:

文雅;文化或文人。

3.或取诸怀抱

  古义:

胸怀抱负。

今义: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④ 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

把……作为。

  今义:

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

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

  

今义:

 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

  古义:

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

低头抬头

7.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

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今义:

物品的种类

(三)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

喝酒)

(2)映带左右(带:

环绕)

2.动词作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

眼睛、耳朵)

3.动词的使动

(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

使……流)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

使……兴,使……产生)

4.形容词作名词

⑴群贤毕至(贤:

有才有德的人、贤士)

⑵少长咸集(少长:

少者、年轻的人)

⑶无丝竹管弦之盛(盛:

热闹的场面)

5.形容词的意动

(1)齐彭殇为妄作(齐:

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

(2)当其欣于所遇(欣:

以……为欣、对……感到高兴)

6.数词的意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

把……看作一样)

7.副词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

尽情享受)

(四)指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句式特点

(一)判断句

①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

②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③其致一也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⑵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

⑶终期于尽

⑷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

⑸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斯文有感

2.定语后置

⑴仰观宇宙之大──仰观大宇宙

⑵俯察品类之盛——俯察盛品类

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

(三)省略句

1.(众人)列坐(于)其次

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3.悟言(于)一室之内

4.放浪(于)形骸之外

5.映带(于)左右

四、一词多义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表定语后置)

(2)及其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

(3)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4)不知老之将至(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

(6)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7)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

(8)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的)

(9)暮春之初(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

⑴茂林修竹(意为“高”)

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⑶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5)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

(6)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

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⑴若合一契(一起)

⑵其致一也(一样)

⑶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

⑷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

⑸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

⑴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

(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注定)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

(4)期年之后(周、满)

(5)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

所以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表原因)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以此用来)

(3)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表方法)

1.用哪一个词加以概括本部分内容:

(可在文字中寻找)——明确:

2.哪些东西信可“乐”呢?

——明确:

景美: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山);清流急湍,映带左右(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

人贤: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事雅:

一觞一咏

3.第二段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原因是什么?

(可以用原文回答)

——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

“欣与所遇”,便“快然自足”;“所之既倦”,便“感慨系之”。

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

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

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所以,作者在最后用古人的话总结到: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4.用一个词概括第三段:

悟(“悟”出了什么?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5.“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有人认为这种观点是消极的,你认为呢?

明确:

否定“老庄”的背后是对人生的肯定(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是有所作为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既然人们那么看重死,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如何“生”(活着)是十分重要的。

正如司马迁所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从王羲之的作为来说,也正验证了这一点:

他没有让自己的人生虚无,而是努力地让自己的生更加的有价值,有意义。

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一直贯穿在课文当中:

从第一自然段中作者对此次宴集环境的描述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快乐的,“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如,信可乐也”道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第二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深沉的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从而与第一自然段的乐生之旨相一致。

第三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生死”、“齐彭殇”的虚无主义思想,这在玄谈之风盛行的东晋时代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

(三)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有三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要点是什么?

(分别用六个字来概括。

)                      

1.记叙兰亭盛况;  2.抒发人生感慨;  3.交代作序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