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剖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896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剖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剖析.docx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剖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剖析.docx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剖析

蟠龙中心校集体备课教案(设计方案)

年级:

三年级学科:

科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题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第1课、我们周围的土壤

执笔

使用者

设计意图

和思路

通过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使学生

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3、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教学重难点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

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课时

1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探究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探究2、挖土壤(室外活动)

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探究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

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探究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

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2、做实验册

板书设计

第1课、我们周围的土壤

土壤中有植物、动物、不同地点的土壤的特点不同。

教学反思

 

课题

第2课、了解土壤

执笔

使用者

设计意图

和思路

通过学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2、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3、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2、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教学准备

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课时

第1节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课前预习

1、讲述:

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

2、生回答。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三)探究新知

探究1、观察土壤

(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有几种土壤?

(2)分组实验:

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探究2、土壤分类

(1)摸:

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

看:

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

捻:

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

握和搓:

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

(2)把土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里有什么?

(记录在记录本上)

(3)、学生分小组回答,所研究的情况。

(4)、小结:

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

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四、当堂巩固

五、小结提升

板书设计

第2课、了解土壤

土壤种类:

沙土

黏土

壤土

教学反思

 

课题

第2课、了解土壤

执笔

使用者

设计意图

和思路

通过学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2、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3、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2、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教学准备

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课时

第2节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课前预习

1、讲述:

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

2、生回答。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三)探究新知

探究3、探究透水性能:

(1)观察:

每一种土壤的颜色,听:

摇动一下杯子,每一种土壤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

触摸:

土壤摸上去感觉像什么?

哪一种的感觉最硬或最光滑?

握一握:

哪种可握成团,哪种不能?

闻:

每一种土壤闻上去像什么?

(2)分组实验(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

①把三种土壤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用好纱布。

②倒入相同的水。

③观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

(3)小组回答实验结果。

(4)小结:

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说明壤土的土壤最好。

探究4、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

(1)分组讨论

(2)大组交流

(3)小结:

红薯适合沙土,水稻适合黏土,花生最适合。

四、当堂巩固

五、小结提升

板书设计

第2课、了解土壤

土壤种类:

沙土

黏土

壤土

教学反思

 

课题

3.肥沃的土壤

执笔

使用者

设计意图

和思路

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2、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3、知道什么是腐殖质。

教学重难点

腐殖质是怎样起到了增加土壤的肥力进作用

教学准备

一堆土、蚯吲、水、小铲子、塑料袋、

课时

第1节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铺垫

猜一猜,落叶会变成什么?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

探究1、观察有落叶的土地

(1)学生分组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落叶下有什么?

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2)从土里捡出一些烂叶子,用塑料袋装好带到班上。

探究2、

(1)把烂叶子按腐烂程度排队。

(2)交流:

你认为落叶在土壤里是怎么变化的?

落叶最终变成了什么?

土壤的颜色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

探究3、制作肥料袋

(1)为了能证明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我们将做一个小实验,这个小实验将要花费你们一段时间,希望你们能长期坚持下去。

(2)讲解制作肥料袋的方法。

(同桌两人为一组对比)

①把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往土壤里放入一些植物,搅拌。

②往塑料袋里加上一些水,同桌两人一人放蚯蚓,一人不放。

③在自己的肥料袋上贴上标签,将肥料袋放在不被干扰的角落里,用黑纸盖上。

(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

四、课后作业

1、继续观察自己的制作的肥料袋。

并作好记录。

2、完成实验册

板书设计

3、肥沃的土地

腐殖质越多,土壤肥力越强

教学反思

 

龙中心校集体备课教案(设计方案)

课题

3.肥沃的土壤

执笔

使用者

设计意图

和思路

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2、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3、知道什么是腐殖质。

教学重难点

腐殖质是怎样起到了增加土壤的肥力进作用

教学准备

一堆土、蚯吲、水、小铲子、塑料袋、

课时

第2节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铺垫

猜一猜,落叶会变成什么?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

探究1、观察肥料袋

(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

(2)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

探究2、管理肥料袋

(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

(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

(三)总结巩固

概述课文,提醒学生坚持观察记录。

(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

1、观察肥料袋

(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

(2)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

2、管理肥料袋

(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

(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

3、了解其它动物会增加土壤肥力

讲述:

除了蚯蚓之外,鼹鼠能够挖洞松土,使土壤中有充分的空气,这一切都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增加,以利于动植物的生长。

四、课后作业

1、继续观察自己的制作的肥料袋。

并作好记录。

2、完成实验册

板书设计

3、肥沃的土地

腐殖质越多,土壤肥力越强

教学反思

 

 

课题

第4课、土壤的保护

执笔

使用者

设计意图

和思路

通过教学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2、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教学重难点

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教学准备

有关土壤的资料

课时

第1节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保护土壤。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探究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小组交流:

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

(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

(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小结:

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

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探究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小组交流:

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三)巩固应用

(四)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板书设计

4、土壤的保护

土壤动植物人类

教学反思

 

课题

第4课、土壤的保护

执笔

使用者

设计意图

和思路

通过教学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2、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教学重难点

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教学准备

有关土壤的资料

课时

第2节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保护土壤。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探究1、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小组交流:

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探究2、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1)小组交流:

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结:

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巩固应用

(四)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板书设计

4、土壤的保护

土壤动植物人类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