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处置预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979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处置预案.docx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处置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处置预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处置预案.docx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处置预案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事故类型

加气站经营过程中涉及的CNG为低气体,CNG在泄漏或意外排放中,会造成外围操作者皮肤和呼吸系统低温灼伤及身体温度过低,发生冻伤事故。

1.2诱因分析

CNG常见的泄漏情况主要:

①管线泄漏/破裂;②气化器等设备发生管束破裂、卡套脱落;③由于超压导致储罐或容器破裂/毁坏;④阀门泄漏或堵塞;⑤非正常停电或仪表失灵等。

1.3事故影响范围及后果分析

发生泄漏事故时,会造成外围操作者造成冻伤事故。

1.4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

加气站经营过程中为避免因泄漏造成事故,主要采用以下预防和应急措施:

1站内在各处安装摄像头,监控站点内日常活动。

2站点内安装各种监控设施:

罐区附近安装可燃气体报警器、火焰报警器、温度传感器、罐区监控摄像头等各种监控设施。

3操作室内安装各类监控设备的显示器及报警器,操作人员在操作室内监控站内总体情况及罐区、作业区内运作情况。

4操作人员每天定时到罐区及作业区查看情况,检查各种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罐区有无泄漏。

5操作人员按要求配戴劳动防护用品。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根据本本站实际,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架构图

3.2指挥机构

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组成人员:

组长:

熊和章〔站长

副组长:

万恩龙〔安全员

3.3指挥机构职责

1指挥领导小组:

负责本站"预案"的制定、修改;

2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应急救援预案;

3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各项准备工作。

4发生重大事故时,由站长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实施救援行动;

5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6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3.4应急救援指挥成员职责及分工

1站长:

组织指挥全站的应急救援。

2安全员:

协助站长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负责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负责现场指挥中毒、受伤人员转送医院以及事故现场对外的通讯联络工作,站长不在时,负责全面工作。

3.5应急救援队的组成和分工

1通讯联络组:

负责人:

加气站运行班长,负责各组联络及对外联络。

2消防抢险组:

由事故发生站点人员组成。

负责人:

设备管理员,负责组织当班人员控制事故漫延,控制火势,及人员疏散、伤员的抢救。

3后勤保障组:

负责人:

加气班班长,主要负责站区安全保卫、布置警戒线,限制人员车辆进入。

4医疗救护:

负责人:

领导小组成员,担负受伤人员的救护、转院工作。

4预防与预警

4.1预防

1>天然气储气瓶组、回收罐及压力管道属压力容器,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要求在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注册登记并取得使用许可证,按《条例》要求按期检测,其他全部附件按期进行校验,且在有效期内。

2>压力管道在质量技术监督局登记

3>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维修保养制度,巡回检查制度等。

4.2危险源监控

〔1对存在危险区域,如储气瓶组区、回收罐、压缩调压撬区应定期检查和检测发现泄露和异常后及时上报,及时处理隐患。

〔2对设备设施尤其是特种设备如:

回收罐、储气瓶组等及相应的安全附件如:

安全阀、压力表等应定期检验,发现异常及时维修和更换,防止事故发生。

缓冲罐、储气井装有安全阀,储罐的监测有压力、液位和温度,可随时监测储罐的情况,数据可现场读取。

〔3防止静电产生,定期对防雷防静电进行检测,不符合要求要及时维修。

〔4加强监督检查和日常巡查,现场安全员要对危险源防控措施进行动态监控,认真整改存在事故隐患和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做好监控记录。

〔5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教育,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切实增强全员安全责任意识。

4.3预警行动

4.3.1预警级别

依据加气站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的紧迫性和社会发布的预警信息等,分为一般和严重二个预警级别。

一般预警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发布一般预警:

〔1危险源如:

缓冲罐、储气井、压缩区可燃气体报警器发出报警时;

〔2发生一般性天然气意外泄露事件;

〔3站内设备设施、电器设备出现故障可导致事故发生时;

〔4发生一般性的自然灾害,对加气站影响不大时。

严重预警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发布严重预警:

〔1加气站内出现火灾或爆炸事故;

〔2管线发生严重泄露,现场不能处置时;

〔3站内设备设施或电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引起严重的泄露事故或火灾爆炸事故;

〔4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5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暴风雪、大风等恶劣天气,可造成加气站内设备设施损坏,引起严重泄露。

4.3.2预警的发布和解除

一般预警由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副组长批准后发布和解除,严重预警由事故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批准后发布和解除。

发布和解除形式有召开会议、通知等形式。

4.3.3预警响应

一般预警响应:

经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副组长批准,启动应急响应,各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关注事故类型,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及时报告。

应急救援小组各成员做好抢险各项准备工作。

严重预警响应:

在一般预警响应的基础上,经事故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批准,启动应急响应,各成员密切关注现场危险源、隐患整改及自然灾害情况,安全员要随时掌握情况,消除安全隐患。

应急队伍随时待命,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进行抢险,通告周围无关人员迅速撤离,以确保人身安全。

遇有危及人身安全的重大险情时,现场工作人员和其他现场管理人员有权停止站内工作,组织人员撤离。

4.4信息报告与处置

4.4.1信息报告与通告

加气站应急救援组织设立24小时值班。

突发安全事故时,事故发现人员立即报告安全员,由安全员拨打值班报告事故情况或直接报告应急救援副组长和组长。

应急值班人员接警后,立即将警情报告应急救援组长、副组长。

为有效开展事故救援活动,现场救援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寻求社会救援力量。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事故发生时间、类别、地点和相关设施;遇险人员人数;现场联系人姓名和等。

当事故危及周边安全时,及时发布通告。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1>站点应急救援信号:

主要使用报警。

0997-*******

3>公司对外报警:

4>报警:

110

5>火警:

119

6>急救:

120

报警时应讲清以下内容:

1事故单位名称、详细地址。

2事故的部位、事故大小。

3报警人姓名、报警号码。

4.4.3信息上报

1事故信息上报采取逐级上报原则,等级事故由站长或应急救援小组副组长按照国家规定,在1个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政府有关部门汇报。

2信息上报内容包括:

事故发生单位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部位以及事故现场情况;初步掌握的人员伤亡〔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采取的措施;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批准人、报告时间及联系方式等。

事故伤亡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4.4.4信息传递

工作人员发现险情,经过加气站当班班长以上任意一名管理人员确认险情后,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

加气站站长应当根据现场情况和事态的发展,向上级领导报告。

同时拨打火警119。

如果事态扩大,情况紧急,要及时与周边企业、附近居民小区街道办事处联络,告知加气站出现的紧急情况,请求配合疏散及救援。

5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按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和加气站控制事态的能力本预案应急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一级〔扩大救援响应"和"二级〔站内级救援响应"两级。

响应标准如下〔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5.1.1二级响应启动标准

存在下列任意一种情况,且本站有能力控制事态的,启动二级响应。

1站内发生一般性的泄露事故或设备设施不能正常工作;

2可燃气体报警器发出报警时;

3造成2人以下重伤,或者其他可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控制的事故。

该级事故由加气站应急力量进行救援。

5.1.2一级响应启动标准〔扩大救援响应

存在下列任意一种情况,启动一级响应。

1站内应急力量或资源不足,无力控制事态,需要社会增援的;

2指造成1人以上死亡,或者2人以上重伤,或者发生的火灾已不能通过使用站内灭火器材进行有效控制的事故。

3加气站应急小组决定的其它需要扩大应急相应的。

该级事故需借助外部应急力量。

5.1.3应急响应原则

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以及响应启动的标准,站内应急救援应急救援小组的组长确定响应启动决定。

5.2响应程序

应急响应的过程为接警、警情判断、应急启动、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事态控制、扩大应急、应急终止和后期处置等。

站内突发事故发生后,由现场应急组长根据事故情况,确定响应级别。

需启动一级响应时,一级救援响应启动前,二级响应必须已经启动。

5.2.1二级响应程序

1突发安全事故时,事故发现人员立即报告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副组长,安全员立即发布停工命令,组织人员撤离危险作业区域,并清点人数。

同时拨打值班报告事故情况或直接报告应急救援应急救援小组组长。

应急值班人员接警后,立即将警情报告应急救援小组组长。

同时,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副组长应在第一时间寻求社会救援力量,拨打120急救,遇火灾时还应立即拨打119救援。

2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接到事故报告后,符合本预案启动条件时,确定响应级别,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

救援小组成员赶赴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收集分析事故初步情况,并做好上报工作。

3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按本预案确定的基本原则指挥救援工作。

对事故影响范围内的非应急人员进行疏散,指挥应急救援小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4事态得到控制后,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宣布应急结束,安全布置应急恢复和应急发布有关工作。

5事故发生时,必须保护现场,对危险地区周边进行警戒封闭,按本预案营救、急救伤员和保护财产。

如若发生特殊险情时,应急救援小组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5.2.2一级响应程序

1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接到事故报告后,认为符合一级响应启动标准时,或者当现场现有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不能满足抢救行动要求时,由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及当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请求支援。

2上级应急增援力量到达前,救援小组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积极进行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上级应急增援力量到达后,由现场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站内的各应急救援小组与上级应急救援小组衔接。

3现场所有应急人员和应急小组应服从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挥。

遇有不同意见或特殊情况需要说明时,应通过站内应急救援小组组长进行反映。

5.2.3处置措施

1一旦发生泄漏事故,现场人员立即停止所有作业,切断所有CNG气源,关闭所有紧急切断阀。

2>站长到达现场后,立即组织应急小组展开应急处置工作。

同时向公司指挥部预警,做好启动公司一级响应程序准备。

向周边社区、单位发出预警信息,同时向政府部门预警。

3消防抢险人员到达现场后,配戴好防护用品,利用堵漏工具进行现场堵漏,控制危险源。

4后勤保障组到达现场后,担负治安和交通指挥,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担负应急救援的通信和向外报警求援联络。

5医疗救护组到达现场后,对冻伤人员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a.首先使冻伤员工尽快脱离低温环境。

b.清除任何会阻挡冻伤部位空气流通的衣物。

c.如员工身体因大面积或过度暴露于低温中而导致全身体温骤降,应先立即把员工送往医院后,才作全身水浴解冻,因为过程中员工可能会出现其它异常反应。

d.被冻结了的皮肤组织不会感觉痛楚并会呈现像蜡质的浅黄色。

当皮肤组织解冻后,便会感到痛楚、肿胀和非常易受感染。

所以若意外发生在现场或受伤员工不能立即被送往医院时,便不应进行快速的解冻。

e.如果被冻结了的皮肤组织在得到处理前已经结冻,这样就不需要再进行解冻,并且应以医用消毒沙布覆盖受伤部位。

f.禁止受伤员工喝酒和抽烟,因为喝酒和抽烟会降低冻伤部位的血液循环。

5.3应急响应结束

1当事故现场得以控制,受灾人员全部安全撤离,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已消除时,按照"谁启动,谁结束"的原则,经上级应急救援应急救援小组批准后,应急救援组长下达应急终止命令,宣布应急结束。

2应急救援预案实施结束后,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和物证,经有关部门认可后方可恢复生产或经营。

3对应急救援预案实施的全过程,应认真科学地作出总结,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中的不足和缺陷,为今后的预案建立、制定、修改提供经验和完善的依据。

4应急结束后,将事故情况上报;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所需要有关情况及文件;写出事故应急工作总结报告。

5.4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1发生事故基本情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5.5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1事故报告人情况;

2事故发生前和救援过程中有关的影像资料;

3事故初步上报情况及报告内容。

6信息发布和后期处置

6.1信息发布

1事故发生后,应由应急救援小组组长代表应急小组,把应急救援各阶段进展情况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发布的信息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当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一致,客观准确表述事故态势、发展状况及救援情况。

2救援结束后,事故调查和处理信息由当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统一发布。

6.2后期处置

1经事故调查报告批复后,应根据事故调查报告认真落实"四不放过"原则,积极落实防范措施,在加气站范围内进行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对事故责任人严肃处理。

2立即进行生产秩序恢复前的污染物处理、必须设备设施的抢修、人员情绪的安抚及抢救过程应急能力评估,必要时应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以确保应急预案的操作可行性。

3善后处理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伤亡人员善后赔偿工作。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详见附件

7.1通讯与信息保障

值班室实行24小时值班;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副组长、联络员及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手机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

7.2物资装备保障

按照有关规定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建立应急物资动态管理台帐,保障应急救援物质管用有效。

7.3应急队伍保障

消防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组要加强训练,针对模拟事故进行应急演练,并加强救援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定期演练制度,实战性的综合应急演练每年不少于1次,确保救援队伍能适应急抢险救援的需要。

与临近消防队,定期开展各专业联防活动,需要时通过消防值班室联系,充分发挥联防力量。

8培训与演练

8.1应急预案演练内容

1应急报警、通讯联络。

2应急救援工艺处理、器材使用。

3现场标志、警戒范围设置。

4个体防护实践。

5事故现场的检测、伤员救治。

6事故现场的保护。

7事故现场的洗消处理。

8事故现场的人员疏散、撤离等。

8.2应急预案的演练培训

8.2.1培训的目的

通过对加气站各类人员的培训,防止突发性重大事故的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能以最快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

范围为加气站全体员工。

8.2.2培训目标

1应急救援人员熟悉掌握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程序和实施方法;

2了解掌握应急救援预案和实施程序变动情况;

3提高应急反应组织各级人员警惕性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

8.2.3培训内容

1危险目标的基本情况,危害识别,应急措施。

2火灾扑救的方式、方法,应急救援器材使用操作技能。

3各应急小组职责及任务。

4应急响应条件、信号;如何启动紧急报警系统,如何安全疏散人群等基本操作。

5现场急救和伤员转移等应急救援技能。

6对周边人员进行应急响应知识宣传及培训。

8.2.4演练计划

1制定演练实施计划,确定演练部位、参加演练人员、演练类型,做好演练前的各种准备。

2应急演练每半年至少一次,由加气站站长负责组织实施。

8.3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评估与审批

8.3.1预案评估

预案演练后应急救援小组应进行讲评和总结,及时发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的问题,制定改进的措施。

评估的内容有:

1通过演练主要发现的问题;

2对演练准备情况的评估;

3对预案有关程序、内容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4在训练、防护器具、抢救设置等方面的改进意见;

5对演练指挥部的意见建议。

8.3.2预案修正

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经演练评估后,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修正、补充、完善,演练结束,由应急救援小组写出演练总结报告;

2应急救援危险目标内的生产工艺、设施设备有所变化,应对预案及时进行修正。

8.3.3预案审批

应急救援预案由加气站编写预案初稿,经审核,送加气站站长审阅后,发布后实施。

若组织机构、小组成员调整,消防设施设备发生变化,加气站对应急预案编写及演练规定有变动时,应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修改完善。

并按规定程序审批发布。

8.4应急救援预案备案

本预案报加气站应急救援小组副组长审阅后经站长批准后实施,应急救援小组副组长或安全员留存。

同时上报乌什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

8.5维护和更新

应急救援小组负责本预案的管理、修订和更新。

当具有下列情况时及时对预案进行更新并依据《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规定的程序履行对预案的内部审核、专家评审及备案、上报手续。

1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

2站内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3应急组织体系或者职责需要调整的。

4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5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6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8.6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乌什县振兴天然气加气站制定,并由加气站安全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各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由加气站组织制定。

8.7应急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9附件

9.1加气站应急救援管理机构

9.2加气站应急救援外部

9.3报警

9.4应急救援物资装备

9.1加气站应急救援管理机构

分类

姓名

职务

办公

手机

其他联系方式

熊和章

组长:

指挥

5323601

万恩龙

副组长:

现场指挥

殷建成

通讯联络组组长

海米提・阿不力孜

抢险消防组组长

吐尔洪江

医疗救护组组长

买尔旦・买买提

后勤保障组组长

阿迪力・亚森

抢险消防组组员

热依汗古丽・依斯拉木

医疗救护组

187********

米丽坎木・牙生

医疗救护组

郝素贞

抢险消防组组员

阿提古丽

后勤保障组组员

艾尼・赛买提

通讯联络组组员

9.2加气站应急救援外部

外部单位

办公

手机

其他联系方式

乌什县安监局

53249815505860

5323133

乌什县质监局

53225045323381

局长

5323381

乌什县环保局

53235265324882

5324882

乌什县消防大队

5329119

5326219

乌什县公安局

5326300-7068

5326300-7021

政府应急办

5322087

5323545

供电公司

53225695326331

5326330

气象局

5326119

13899288869局长

9.3报警:

巡警:

110

火警:

119

急救中心:

120

9.4应急救援物资装备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单位

摆放地点

备注

1

干粉灭火器

MFZ/ABC8

8

加气岛

有效

2

干粉灭火器

MFZ/ABC8

5

压缩机

有效

3

干粉灭火器

MFZ/ABC4

5

库房

有效

4

二氧化碳灭火器

MT7、MT4

4

箱变、运行控制室

有效

5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MFTZ/ABC35

3

储气瓶组

有效

6

消防井、泵

1

水泵房

有效

7

消防水带

100

库房

有效

8

地上消防栓

1

进站口

有效

9

急救箱

1

站长办

有效

10

防毒面罩

2

站长办

有效

11

担架

1

站长办

有效

12

消防沙池

2

防爆区

有效

13

应急车辆

1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