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自然地理实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0030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嵩山自然地理实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嵩山自然地理实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嵩山自然地理实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嵩山自然地理实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嵩山自然地理实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嵩山自然地理实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嵩山自然地理实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嵩山自然地理实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嵩山自然地理实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嵩山自然地理实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嵩山自然地理实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嵩山自然地理实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嵩山自然地理实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嵩山自然地理实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嵩山自然地理实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嵩山自然地理实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嵩山自然地理实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嵩山自然地理实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嵩山自然地理实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嵩山自然地理实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嵩山自然地理实习.docx

《嵩山自然地理实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嵩山自然地理实习.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嵩山自然地理实习.docx

嵩山自然地理实习

嵩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

指导老师:

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班级:

目录

第一章序言2

第二章地质——岩石3

第一节岩浆岩3

1、实习内容3

2、岩浆岩的定义、形成及分类3

第二节变质岩4

1、实习内容4

2、变质岩的定义、成因及分类4

第三节沉积岩6

1、实习内容6

2、沉积岩的定义及形成7

第三章地质——构造8

第一节褶皱8

1、实习内容8

2、褶皱定义及特点9

第二节断层9

1、实习内容9

2、断层的定义及特点10

第三节节理11

1、实习内容11

2、节理的定义及特点11

第四章土壤12

第一节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12

1、实习内容12

2、土壤剖面性态的观测与描述13

第五章水文13

第一节水库13

1、实习内容13

2、嵩山的水系水库14

第二节河流地貌14

1、实习内容14

2、河流阶地的形成和分类15

第六章植被16

第一节植被的植物区系级生活型谱16

1、实习内容16

2、植物类型分布及划分16

第二节森林景观18

1、实习内容18

2、森林景观植被垂直带谱18

第七章结语19

第一章序言

资源与环境学院开设两门必修课《地质学基础》、《自然地理学》源自自然,与自然联系紧密。

学院为了让我们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以此加深对该课程的了解及对该专业的认识,学院的安排由带队老师高更和老师、张永民老师带队深入自然,来到世界地质公园——嵩山进行为期5天的实习,实习内容主要包括:

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及地质构造和化石等地质学内容,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相关内容。

本次实习是我上大学以来的第一次实习,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多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出用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回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的地位以及与自然地理和现实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而对于个人成长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特有的历练。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不仅加深了我对地质和自然地理的认识,更是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这次实习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美好的记忆,更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实习时间:

2012.05.11——2012.05.15

实习地点:

嵩山地区

实习目的:

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实践联系书本,活化课本知识;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对地质和自然地理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及用地质观点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实际问题能力;学习使用地质锤、指北针、放大镜,罗盘、测量尺等;实习过程采取分组合作形式进行,培养团队与合作精神加深同学之间彼此的了解,增深同学间的感情。

实习路线:

5月11日:

登封市区——嵩山气象观测站——教练场(花岗岩)——城西小山包(麦饭石);

5月12日:

登封市区——杨家坝西头少林水库(水文)--少林水库南500米小山坡(土壤)--少林水库西山头(植物);

5月13日:

登封市区——中岳庙后沟(大背斜)——中岳庙后沟1000米处(敲打石英岩标本)——黄盖亭后路上(千枚岩)——玉皇庙旁小桥(断层)——断层东100米(砂砾岩);

5月14号:

登封市区——陈楼后山上(采集化石标本)——颍河(河流阶地);

5月15日:

登封市区——登少室山(认识各种岩石及山体构造和形成原因)

第二章地质——岩石

第一节岩浆岩

1、实习内容

2012年5月11日下午16:

06我们到达少林大酒店附近的教练场,这里有一个石碑说这里曾经是抗日战争是的飞机场。

这里还有很多大块的花岗岩,有几种不同的颜色,据老师说这是专门供学生实习所用,全国各地的地质学类与环境科学的学生都要来这里观摩。

花岗岩石岩浆冷却而形成的岩浆岩,矿物组成为长石、石英、黑云母和角闪石等,为粒状结构、块状构造,我们在此敲打了不同颜色的花岗岩标本,主要为黑色、红色和青色的。

2012年5月11日,带队老师带领我们在登封市区城西小山包上认识麦饭石。

老师说麦饭石又叫长寿石。

其矿物组成主要有钾长石、斜长石、角闪石,次要组成有黑云母、磷灰石、磁铁矿等。

属于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而且麦饭石还是一种药用石头,含丰富的微量元素。

不少同学都带了些回来。

2、岩浆岩的定义、形成及分类

岩浆岩(又名火成岩)是指岩浆冷却后(地壳里喷出的岩浆,或者被融化的现存岩石),成形的一种岩石。

现在已经发现700多种岩浆岩,大部分是在地壳里面的岩石。

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安山岩及玄武岩等。

一般来说,岩浆岩易出现于板块交界地带的火山区。

岩浆岩对地质学研究很重要,因为:

(1)它们的矿物和化学构造提供很多关于地壳结构的知识,学者可以从岩浆岩的存在地点、形成温度和压力条件以及原有的岩石种类中推断地壳结构。

(2)它们的年龄可以从各种各样辐射测量断代法测量,以此和临近地层年代比较,可以推断事件发生顺序。

(3)它们的特点通常是一个具体构造环境的典型,可以研究板块构造。

在一些罕见的情况下,它会含有重要矿物,例如花岗岩中可能含有钨、锡和铀。

岩浆岩以形成地点、纹理、化学成分和岩石形状分类。

按形成地点,岩浆岩分为火山岩(外部)、浅成岩和深成岩(内部):

浅成岩是岩浆在地下,侵入地壳内部3-1.5千米的深度之间形成的火成岩,一般为细粒、隐晶质和斑状结构;深成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深层3千米以下,缓慢冷却相成的火成岩,一般为全晶质粗粒结构;火山岩在火山爆发岩浆喷出地面之后,在经冷却形成,所以又名喷出岩,由于冷却较快,所以一般形成细粒或玻璃质的岩石。

岩浆岩最明显的分别是纹理,主要与组成晶子(粒子)的大小和形状相关。

根据晶子粒的大小,岩浆岩分成五类:

(1)伟晶岩质,有非常大的颗粒

(2)晶岩质,只有大的颗粒(3)斑状,有一些大颗粒和一些小颗粒(4)非显晶质,只有小颗粒(5)玻璃状,没有颗粒;晶体形状也是纹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此分为三类:

(1)全晶

(2)半角(3)他形;岩浆岩以二氧化硅德含量分为酸性、中性、基性及超基性火成岩,以石英、碱长石、似长石的含量分为长英质和铁镁质。

第二节变质岩

1、实习内容

2012年5月13日14:

15我们在中岳庙后沟1000米处找到了石英岩。

石英岩是变质岩的一种,其矿物组成主要有石英,次要的有长石、云母等。

变质岩属于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裸露在空气中的是灰白色,其中的红色是氧化铁的颜色。

用地质锤敲碎后会看到黑色条纹,老师说那是磁铁矿。

2012年5月13日14:

50时我们在黄盖厅后小路上发现了千枚岩,千枚岩也是变质岩的一种,这种岩石有丝绢光泽,颜色多种多样,主要有黄、黑、红等。

它的矿物组成有绢云母、绿泥石、石英和钠长石,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都找到了千枚岩标本。

2、变质岩的定义、成因及分类

变质岩是组成地壳的重要成分,虽然和岩浆岩相比稍有逊色,但是根据其占地壳总体积约27.4%的比例来看,发生在地壳中的变质作用也相当广泛。

变质岩的特征:

①受原岩控制具有一定的秉承性②由于受变质作用的类型和程度不同,矿物成分、结构。

构造上具有新的特征。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当岩石所处的环境不同于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时,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改变,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

这种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

变质作用有很多类型,每种变质作用的作用范围、引起变质作用的原因和形成的变质岩都不大一样。

不同类型的变质岩就是在各种不同的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如: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是指岩浆侵入时,岩浆和周围的接触带受到岩浆的热烘烤而引起的变质作用,这是一种局部变质作用,仅限于接触带附近。

变质温度大致为300-800℃,压力为0.2-3Kb,反映出高温、低压的特点。

角岩区域变质作用这是分布最广泛、变质因素最复杂的一种变质作用,一般具有比较大的规模,分布面积可以达到数百、甚至数千公里。

高温和定向构造应力是引起区域变质作用诸多因素中的主要因素。

通常,变质作用温度范围大约在200-900℃,压力在3-12Kb。

如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等。

混合岩化作用是指随着变质作用增强,温度、压力增高,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哪些成分和花岗岩相近的组分首先发生熔融,而富含镁铁的难熔组分仍然留在原地,这种由浅色长石、石英物质和暗色角闪石、黑云母共同组成的岩石被称为混合岩。

由变质岩经过熔融而形成混合岩的过程,称为混合岩化作用。

混合岩按照浅色组分和暗色组分可以分为肠状混合岩、条带状混合岩、网状混合岩、角砾状混合岩等类型。

埋藏变质作用这是新近提出来的一种变质作用类型。

它是指由于巨厚的火山沉积物埋藏深度大为而导致温度、岩石压力升高而发生变质作用。

这是一种低级变质作用,编制改造常常不彻底,有时甚至难以和原岩区分开来。

动力变质作用这是机械过程中占主导的一种变质作用,大部分发生在地壳活动地带,主要表现为岩石破裂、韧性变形和重结晶的过程。

常见的岩石类型为糜棱岩,其次为构造角砾岩、千糜岩等。

冲击变质作用这种变质作用发生在陨石冲击地球或者其他星体表面所产生的冲击坑中,是一种瞬时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的、特殊类型的变质作用。

外表很像火山岩,具有特征的矿物学标志,比如含有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柯石英、斯石英,还有一些常见的冲击变质玻璃。

水热变质作用这是岩浆作用晚期析出大量的挥发份和含有矿物质的水溶液使岩石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也叫蚀变作用。

其与矿产形成关系密切,常见的蛇纹岩、云英岩、青磐岩、滑石菱镁岩都属此类型。

在变质岩的形成过程中,如无交代作用,除H2O和CO2外,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基本取决于原岩的化学成分;如有交代作用,则既取决于原岩的化学成分,也决定于交代作用的类型和强度。

变质岩的化学成分主要由SiO2Al2O3、Fe2O3、FeO、MnO、CaO、MgO、K2O、Na2O、H2O、CO2以及TiO2、P2O5等氧化物组成。

变质岩的结构是指变质岩中矿物的粒度、形态及晶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构造则指变质岩中各种矿物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

变质岩按成因可划分为下列各类:

(1)变余结构,是由于变质结晶和重结晶作用不彻底而保留下来的原岩结构的残余,根据变余结构可查明原岩的成因类型。

(2)变晶结构,是岩石在变质结晶和重结晶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变晶结构是变质岩的主要特征,是成因和分类研究的基础。

(3)交代结构,是由交代作用形成的结构,交代结构对判别交代作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4)碎裂结构,是岩石在定向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变形而形成的结构,如破裂结构、碎斑结构、糜棱结构等。

原岩的性质、应力的强度、作用的方式和持续的时间等因素决定着破裂结构的特点。

变质岩构造按成因分:

①变余构造,指变质岩中保留的原岩构造,如变余层理构造、变余气孔构造等;②变成构造,指变质结晶和重结晶作用形成的构造,如板状、千枚状、片状、片麻状、条带状、块状构造等。

习惯上先按变质作用类型和成因,把变质岩分为下列岩类①区域变质岩类,由区域变质作用所形成。

②热接触变质岩类,由热接触变质作用所形成,如斑点板岩等。

③接触交代变质岩类,由接触交代变质作用所形成。

④动力变质岩类,由动力变质作用所形成,如压碎角砾岩、碎裂岩、碎斑岩等。

⑤气液变质岩类,由气液变质作用形成,如云英岩、次生石英岩、蛇纹岩等。

⑥冲击变质岩类,由冲击变质作用所形成。

在每一大类变质岩中可按等化学系列和等物理系列的原则,再作进一步划分。

在早期的分类方案中,还出现过从原岩的物质成分与类型出发,再依次按变质作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与生成的岩石进行的分类。

所有这些分类,原则不尽相同,强调的分类依据也有差别。

原岩类型和变质作用性质是变质岩分类的两个主要基础,但原岩类型的复杂性和变质作用类型的多样性,给变质岩的分类带来许多困难。

以变质作用产物的特征(变质岩的矿物组成、含量和结构构造)对变质岩进行分类,将成为今后的主要趋势。

第三节沉积岩

1、实习内容

我们于2012年5月14日9:

30到达陈楼后

山。

目的是寻找化石,海象无脊椎动物的化石。

老师给我们详细的讲解一遍之后我们就开始寻找海象无脊椎动物化石。

由于化石很小,一开始我们不知道怎么找,就找大块小块的石头用大锤使劲敲,有时候敲出来了我们也不知道。

后来很着急,就去问老师,老师说化石很小,要我们敲开石头后仔细看看。

后来我们果真找到好多。

我们所采集到的化石多为腕足类化石及棘皮类化石。

但也有不少同学找到了螺类化石,尽管很小,但也足够我们兴奋了。

有一个同学找到一个很大的贝壳样地化石,老师说要好好留着,很经典。

陈楼后山原为一望无际的海洋,后由于各种地质作用隆起形成小山,而此地也保留了较多的化石,且晚古生代化石。

化石有五种,分别为:

(1)、腕足类:

由两个半壳组成,但大小不一致,大可有指甲盖大小,小可至米粒大小。

生活在淡水中称哈;生活在海水中称蚌。

此类生物附着在海底岩石上生活。

(2)、珊瑚类:

主要为单体、管状,有麦秸杆粗细,中空,在圆洞底部中央小凸起。

在75米以内的温暖浅水中附着在海底岩石上生活。

(3)、蜓类:

大小、形状似麦粒,纺锤状或接近于圆状,内部有网格状,为生活在浅海中的蜉蝣生物。

(4)、海百合:

石炭纪、二叠纪蜉蝣生活在浅海中,现在生活在深海中,形状比麦秸秆稍粗,圆柱状,中心有极细小洞。

(5)、螺类:

类似于现在的海螺。

(6)、棘皮动物:

面上有凸起,像鸡皮一样有大小不一的疙瘩。

2、沉积岩的定义及形成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三种组成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

已经形成的岩石露出地表后,由于风化作用而遭到破坏,变成碎屑等,经过流水、风、冰川及其它外力搬运,最后在海洋、低地或海陆之间的过渡地带沉积下来,在经受亿万年的压缩、变化之后,胶结在一起,又变成一层一层的坚硬的岩石。

这样形成的岩石叫做沉积岩。

沉积岩有如下主要特征:

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

常见的沉积岩有:

直径大于3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毫米到0.05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沉积岩的体积只占岩石圈的5%,但其分布面积却占陆地的75%,大洋底部几乎全部为沉积岩或沉积物所覆盖。

沉积岩不仅分布极为广泛,而且记录着地壳演变的漫长过程。

目前已知,地壳上最老的岩石,其年龄为46亿年,而沉积岩圈中年龄最老的岩石就36亿年(苏联克拉半岛)。

沉积岩中蕴藏着大量的沉积矿产,如煤,石油,天然气,盐类等,而且铁、锰、铝、铜、铅、锌等矿产中沉积类型的也占有很大的比重。

同时,沉积岩分布地区又是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主要场所。

因此,研究沉积岩,对发展地质科学的理论、寻找丰富的沉积矿产以及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岩的分类不仅根据其形成颗粒的大小,还要考虑到组成颗粒的化学成分,形成的条件等因素。

碎屑沉积岩是从其他岩石的碎屑沉积形成的,包括有长石,闪石,火山喷出物,黏土,以及变质岩的碎屑,碎屑的大小不同形成的岩石也不同,形成页岩的碎屑小于0.004mm,形成砂岩的碎屑在0.004—0.06mm之间,形成砾岩的碎屑则有2—256毫米。

  生物沉积岩是由生物体的堆积造成的,如花粉、孢子、贝壳、珊瑚等大量堆积,经过成岩作用形成的。

一般认为,地球大气中的含碳量之所以相对其他行星如金星要低,就是因为被石灰岩等沉积岩固定。

形成石灰岩的碳和钙都能在生物系统中循环。

第三章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多为构造运动),发生变形和变位后形成的几何体或残留下的形迹。

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

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而原生构造一般是用来判断岩石有无变形记变形方式的基准.

地质构造是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

地质构造的规模,大的上千公里,需要通过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和遥感材料的解译才能识别,如岩石圈板块构造。

小的以毫米甚至微米计,需要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如矿物晶粒变形、晶格的位错等。

第一节褶皱

1、实习内容

我们于2012年5月13日12:

10到达中岳庙后沟的少顶山大背斜,在老师简要给我们介绍过褶皱、背斜及其形成特点之后我们对中岳庙后沟的少顶山大背斜进行的实地考察。

少顶山大背斜为岩石受力作用变形,其中间为老岩层,上边为新岩层,两翼倾角不同,右翼为45°,左翼为23°,左右跨越宽度为230米,沟底到山顶高度约为75米。

我们用罗盘测得该背斜方位角为250°,具体测量方法如下:

将罗盘刻度盘0刻度大致对准目标物方向,把罗盘水平放于右手掌心,用左手撑稳右手,转动罗盘,使水准气泡居中,罗盘保持水平,待磁针静止后读取磁北针所指度数,即为磁方位角。

下图为少顶山大背斜图:

2、褶皱定义及特点

褶皱是面状构造(如层理、劈理或片理)形成的弯曲。

单个弯曲也称褶曲。

褶皱的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斜;褶皱面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为向斜。

如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则较老岩层位于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较新岩层位于核心的褶皱称为向斜。

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单个褶皱大者可延伸数十公里,小者可见于手标本或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褶皱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

①核,褶皱的中心部位;②翼,泛指核部两侧比较平直的部分;③轴迹﹐褶皱面从一翼过渡到另一翼时出露的轴部;④枢纽﹐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⑤轴面,各相邻褶皱面的枢纽联成的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不规则的曲面,轴面与地面或其他面的交线称为该面上的轴迹;⑥轴,想的圆柱状褶皱可以由一条平行其自身移动而描绘出该褶皱面弯曲形态的直线,这一直线又称为褶轴。

褶轴只是具有表明几何方位意义的线段,圆柱状褶皱的枢纽方向代表了褶轴的方向。

非圆柱状褶皱可有枢纽线而没有统一的褶轴,只有把它分解成许多近似圆柱状褶皱的区段,才可分别确定其褶轴;脊线和槽线,在横剖面上褶皱面的最高点称为脊,同一褶皱面上脊的连线称为脊线;反之,褶皱面在剖面上的最低点称槽,同一褶皱面上槽的连线称为脊。

褶皱的形成机制与其受力方式、变形环境及岩层的变形行为密切相关。

不同的形成机制在不同的条件下起作用、常见的有:

(1)纵弯褶皱作用

(2)横弯褶皱作用(3)剪切褶皱作用。

第二节断层

1、实习内容

2012年5月13日16:

00我们到达了黄盖亭。

黄盖亭建在少顶山的一个小山头上,在这里,老师又指导我们练习了一下罗盘的使用。

岩层走向的测量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线的方位,测量时将罗盘长边的底棱紧靠岩层层面,当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指北或指南针所指度数即所求(因走向线是一直线,其方向可两边延伸,故读南、北针均可)。

岩层倾向的测量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真倾向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方位。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指向岩层向下倾斜的方向,以南端短棱靠着岩层层面,当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指北针所指度数即所求。

岩层倾角的测量岩层倾角是指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称真倾角。

真倾角可沿层面真倾斜线测量求得,若沿其他倾斜线测得的倾角均较真倾角小,称为视倾角。

测量时将罗盘侧立,使罗盘长边紧靠层面,并用右手中指拨动底盘外之活动扳手,同时沿层面移动罗盘,当管状水准器气泡居中时,测斜指针所指最大度数即岩层的真倾角。

若测斜器是悬锤式的罗盘,方法与上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右手中指按着底盘外的按纽,悬锤则自由摆动,当达最大值时松开中指,悬锤固定所指的读数即岩层的真倾角。

2、断层的定义及特点

在嵩山县玉皇庙旁的小桥旁有一处明显的断层,该断层面为较为典型的断层。

具有断层的一般特点:

①有平滑的倾斜平面②有断层裂痕③断层面上有氧化铁薄膜。

该断层下盘为石英石,由于摩擦时被高温氧化,所以表面发红。

经罗盘测量得到此断层的产状:

走向254°,倾向164°倾角44°。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

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

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地壳运动中产生强大的压力和张力,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度岩石产生破坏作用而导致岩层断裂错位,岩层断裂错开的面称为断层面,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时,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垒,常常形成块状山地;而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侧岩块相对上升时,形成地堑,即狭长的凹陷地带。

断层标志:

1、有主断面;2、两侧若是沉积岩,产状不一致,紊乱;3、脱泄,褶皱代表本盘受力方向;4、有构造岩(动力变质岩);5、有角砾岩,带棱角,碎后胶结,成分单一;6、断层泥(处于最近仍在活动的断层中);7、动力变质矿物:

产状方向沿重力作用方向,断层面两侧有氧化铁,呈红色,析出二氧化硅,原岩胶结硅化;8、有擦痕,断层两侧发生移动。

断层对地球科学家来说特别重要,因为地壳断块沿断层的突然运动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科学家们相信:

他们对断层机制研究越深入,就能越准确地预报地震,甚至控制地震。

通常按断层的位移性质分为:

①上盘相对下降的正断层。

②上盘相对上升的逆断层。

断层面倾角小于30°的逆断层又称冲断层。

正断层和逆断层的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均大致平行于断层面倾斜方向,故又统称为倾向滑动断层。

③两盘沿断层走向作相对水平运动的平移断层,又称走向滑动断层(简称走滑断层)。

第三节节理

1、实习内容

2012年5月15日,我们终于到达了仰慕已久的少林寺,到了三皇寨,登顶少室山。

一路上听老师讲了不少关于少室山和少顶山的传说。

我们此行的目的是认识各种地质运动和山体构造。

其中就看到了极具代表性的节理。

2、节理的定义及特点

节理是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

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通常,受风化作用后易于识别,在石灰岩地区,节理和水溶作用形成喀斯特。

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

节理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按成因节理可分为:

①原生节理,成岩过程中形成,如沉积岩中因缩水而造成的泥裂或火成岩冷却收缩而成的柱状节理;②构造节理,由构造变形而成;③非构造节理,由外动力作用形成的,如风化作用、山崩或地滑等引起的节理,常局限于地表浅处。

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

花岗岩节理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

通常,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

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

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

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

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第四章土壤

第一节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1、实习内容

2012年5月12日12:

05,那天天气阴有小雨,我们冒雨来到少林水库南面的小山包,也可以说是高地的黄土处,这里的黄土是黄土高原延伸的一部分,黄土质地均一,组成以粉砂为主,但也含有一定数量的细沙和粘土,颗粒较细;化学组成为长石、碳酸盐,里面富含碳酸钙。

尽管天下着小雨,土地都粘粘的,我们还是卖力着挖着,终于挖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横截面,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