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0058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doc

《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doc

吸痰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项目

技术操作要求

分值

扣分原因

得分

素质

要求

5分

1、服装。

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3、沉着、稳重、熟练。

1

2

2

操作

准备

5分

1、备齐用物,放置合理

2、各种用物完备、便于应用。

3

2

60分

(1)病人卧位正确。

(2)接上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的性能是否良好,用等渗盐水试吸导管是否畅通。

(3)将病员的头转向操作者一侧,昏迷病员可用压舌板帮助张口,夹持吸痰管插入口腔颊部、咽部,将口腔、咽部分泌物吸尽。

如自口腔吸痰有困难,可由鼻腔吸引,吸痰动作要轻柔,将吸痰管从深部左右旋转、向上提出,以吸净痰液。

(4)吸引时如痰液粘稠,堵塞吸管不易吸出,可叩后胸背,通过振动,促进痰液被吸出;或用蒸汽吸入,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后吸出。

(5)小儿吸痰时,吸痰管宜细,吸力要小。

(6)在吸痰过程中及吸痰完毕后,应随时用纱布擦净面部的分泌物,必要时观察口腔黏膜有无损伤。

如病员情况稍有好转,可暂停抽吸,但吸引器仍需放置床旁。

以备随时应用。

(7)吸痰后擦净面部。

(8)整理用物。

2

5

11

11

11

11

2

2

操作

熟练

程度

15分

1.动作轻巧、准确、稳重。

2.注意节力原则。

10

5

理论

问题

10分

总分

100

理论问题

一、吸痰瓶中的长短连接何处?

为什么?

长管接吸痰管,短管连接机器以保持瓶内负压。

二、吸痰时应注意观察什么?

观察吸出痰的颜色、量和气味,并观察口腔黏膜有无损伤及病人一般情况。

三、吸痰注意事项?

1、使用前先检查吸引器效能是否良好,电源的电压和吸引器的电压是否相等,各管连接是否正确,吸气管和排气管不能弄错。

2、贮液瓶内吸出液不宜过满,应及时倾倒,以免液体吸入马达内损坏机器。

3、电吸引器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过久,每次不可超过2小时。

4、治疗盘内的吸痰用物应每日更换一个,气管切开所用治疗盘应保持无菌。

5、小儿吸痰时,吸痰管宜细,吸力要小。

6、吸引器应有专人保管,定期检查,做好清洁、消毒、保养工作。

四、气管切开护理要点?

1、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一切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防止感染。

2、应了解气管套管的构造,以免在危急时因慌乱而造成错误。

3、每次吸痰时间不宜太长,同时要掌握正确的抽吸方法。

4、内套管需按时消毒。

分泌物多时,尤其是小孩应随时清洗消毒。

5、气管管套上的细带,每日应注意调整。

系带应打三个外科结固定,松紧以能容纳一手指为宜。

6、保持适当室温(18—22℃)及湿度(70—80%)。

7、保持切口清洁,外套管下垫纱布经常更换。

8、梗阻解除后,病情好转就可以试行堵塞内套管。

拔管后颈部伤口不必缝合,缝合后使肉芽向内生长入气管,可用大块油砂布或消毒纱布遮盖,一般一周左右创口完全愈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