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0064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计算机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计算机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计算机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计算机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计算机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计算机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计算机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计算机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计算机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计算机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计算机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计算机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计算机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计算机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教案.docx

《计算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教案.docx

计算机教案

1课题:

计算机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向学生展示计算机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额创新意识。

2、要求平时收集这方面资料。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计算机发展简史。

2、计算机发展经过四代。

教学过程

1、引言

这一节内容主要向学生展示计算机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平时应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下面我们提供一组有关未来计算机的发展情况的资料,供教学参考。

计算机的应用尽管已经渗透到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并扩展到工业、农业、军事、商业以及家庭生活之中。

但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和全球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的不断兴起,现有的计算机的性能已经显得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

许多科学家认为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的集成技术已达到了无法突破的物理极限,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开发新的材料,采用新的技术。

于是人们正在积极探索和研制新一代的计算机。

例如:

生物计算机、模糊计算机、光计算机、量子计算机、超导计算机等等。

可以说:

当人类跨进21世纪,我们将处于历史上最激动人心和最有希望的时代。

(新授)

1、计算机发展简史

计算机的发展,从硬件发展来看,从1946年开始经过了四代。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1946-1957)

特点:

运算速度慢。

内存容量小,使用机器语言编写程序。

应用:

军事和科研部门的科学计算。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特点:

计算机的可靠性得到提高,而且体积大大缩小,运算速度加快。

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特点:

这是微电子技术的一大突破。

体积进一步缩小。

速度加快。

并有了操作系统。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特点:

把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做为计算机的主要部件,软件方法发展了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网络软件等。

2、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A.巨型化(相对于速度而言,越来越快了)

B.微型化(相对于体积,计算机体积微型化)

C.网络化

D.多媒体化

E.智能化

3.归纳总结:

列表总结计算机发展简史、趋势及应用。

4.布置作业:

简述计算机发展简史

2、课题上机练习

一、组织学生进入网络教室。

二、演示讲解:

1、计算机发展简史

2、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三、学生上机练习:

文字输入

四、总结、下课

 

3.课题:

计算机的组成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

2、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五个基本组成部分。

2、要求学生掌握他们之间的关联。

教学难点: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一、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硬件由五大部分组成:

A、输入设备

B、输出设备,

C、存储设备,存储器可分为:

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和外存储器。

其中,内存储器包括两类:

一类是只读存储器ROM。

另一类是随机存储器RAM。

外存储器种类:

目前计算机上使用的外存主要是磁盘和光盘。

其中磁盘又分为软磁盘和硬磁盘两种。

存储器的容量单位是:

“字节”(BYTE,B),千字节(KILOBYTE,KB),兆字节(MB),吉字节(GB),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D、运算器

E、控制器。

一般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CPU)。

二、计算机软件

如果计算机仅有硬件,我们称之为裸机,裸机是不能进行信息处理的,必须为计算机编制各种程序。

程序和有关文档资料统称为软件。

软件可分为:

系统软件(systemsoftware)和应用软件(Applicationsoftware)常用的系统软件有以下几种

(1)操作系统

OS主要目标是管理计算机资源,便于我们使用计算机。

常用的有:

DOS、UNIX、LINUX、WINDOWS等。

(2)数据库管理系统

(3)各种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程序

(讲解)应用软件是为某一应用目的而编制的软件,

经常使用的有以下几种:

(1)计算机辅助教学

(2)计算机辅助设计(3)文字处理(4)信息管理(5)自动化控制

三、归纳总结:

(1)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2)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四、布置作业:

1、计算机处理信息的顺序是什么?

2、计算机系统由哪两个部分组成?

3、什么叫软件?

4、只读存储器与随机存储器有什么区别?

4.课题:

上机练习

一、组织学生进入网络教室。

二、演示讲解:

1.计算机的组成部分

2.计算机软件分为哪两大类。

三、学生上机练习:

输入一首古诗词。

四、总结、下课

 

5、课题:

WindowsXP的基本操作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

1.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发展以及三个常用的操作系统。

2.了解鼠标是一种输入设备,知道鼠标的单击左键、右键,双击左键。

[操作领域]

1.熟悉启动和退出WindowsXP的方法。

2.知道鼠标在什么情况下应单击左键、右键,双击左键。

3.掌握鼠标在屏幕上的图标的含义。

教学重点:

操作系统的功能、鼠标的操作。

教学难点:

鼠标的操作、鼠标图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对计算机系统的处理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等四个方面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合理和管理、分配和协调。

操作系统的发展: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一个平台,没有它,任何计算机都无法正常运行。

在个人电脑发展史上,出现过许多不同的操作系统,其中最为常用的有三种:

Windows、Linux、Macintosh。

(二)、讲授新课:

Windows:

Windows是Microsoft公司在1985年11月发布的第一代窗口式多任务系统,它使PC机开始进入了所谓的图形用户界面(GUI:

GraphicUserInterface)时代。

在图形用户界面中,每一种应用软件(即由windows支持的软件)都用一个图标(Icon)表示,用户只需把鼠标移到某图标上,连续两次按下鼠标器的拾取键即可进入该软件,这种界面方式为用户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把计算机的使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Linux:

成为一个全球最稳定的、最有发展前景的操作系统。

功能可与windows相媲美的操作系统,具有完备的网络功能。

Macintosh:

是运行在苹果电脑上的操作系统,主要用于图形图像的处理、印刷出版、教育及多媒体等领域。

1、WindowsXP的启动:

首先启动WindowsXP,然后熟悉桌面上的图标和任务栏。

依次打开“我的电脑”“我的文档”图标,然后关闭;再试着启动“附件”下的几个应用程序,如“计算器”“画图”“写字板”等,再在任务栏上单击各个任务按钮,切换到相应程序窗口,最后依次关闭所有程序。

2、WindowsXP的关闭:

关闭WindowsXP就意味着关机,关机时要采用的正确的操作方法,不能直接关闭主机电源。

正确的关机方法如下:

首先关闭所有运行着的程序,然后单击“开始”按钮,再单击“关闭系统”命令,出现“关闭WindowsXP”对话框,再依次单击“关闭计算机”命令和“是”按钮,当屏幕上出现“您现在可以安全地关闭计算机了”的消息框时,关闭主机电源和显示器电源。

不过现在的机器都装有一种称ATX的电源,关机时,它将直接切断主机电源,而不需人工去关闭主机电源。

3、鼠标的操作:

鼠标是控制、操作计算机的基本工具,与键盘相比较,运用鼠标可以更加直观、方便、轻松地操作计算机。

通常有两个按键,也有三个和四个按键。

一般用右手握鼠标器,食指放在左键上,中指放在右键上,手指自然弯曲。

鼠标器是一个很重要的输入设备,特别是在图形操作界面的WindowsXP操作系统中,很多操作就过鼠标器来完成的,下面先来学习鼠标器的5种操作方法:

(1)、指向:

移动鼠标使桌面上的指针对准某一对象,如图标、按钮、菜单等,移动时不需要按住鼠标器的左键或右键。

(2)、单击:

按一下鼠标器的左键。

单击操作常用来选定对象、打开菜单,例如单击“开始”按钮,可以打开“开始”菜单。

(3)、右击:

按一下鼠标器的右键。

在某一对象或窗口中右击,可以打开快捷菜单,从中选择相应的命令。

例如在桌面上右击,可以打开一个快捷菜单,里面包含了对桌面进行操作的若干个菜单命令,如选择“排列图标”下的“按名称”命令,即可将桌面上的所有图标按名称进行有序排列。

(4)、双击:

快速地连续两次按下鼠标器的左键,在双击过程中不能移动鼠标器。

双击操作,可以启动某个程序,打开某个窗口。

例如,双击桌面上的“InternetExplorer”图标,可以启动“InternetExplorer”程序;双击桌面上的“我的电脑”图标,可以打开“我的电脑”窗口。

(5)、拖动:

按住鼠标器左键(或右键)不放,移动鼠标器到一个新位置后,再释放鼠标器左键(或右键)。

拖动操作可以完成对象的位置移动,如拖动桌面上的“我的电脑”图标到新位置。

鼠标光标的含义: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

(1)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发展以及三个常用的操作系统。

6、课题上机练习

一、组织学生进入网络教室。

二、演示讲解:

WindowsXP的基本操作

三、学生上机练习:

文字输入

四、总结、下课

 

7、课题:

WindowsXP的窗口组成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

1.了解WindowsXP的窗口基本结构和窗口各项内容的含义。

2.熟悉窗口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对话框中各选项的含义。

[操作领域]

1.通过观察、实践,了解WindowsXP的窗口基本结构和窗口各项内容的含义。

2.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熟悉窗口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对话框中各选项的含义。

教学重点:

菜单、窗口、对话框的操作。

教学难点:

对话框的操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同学们应该都用过WindowsXP系统。

但是对于一些WindowsXP系统当中的一些细节,大家肯定不理解。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二)、讲授新课:

1、WindowsXP屏幕的组成:

桌面:

相当于我们的办公桌。

(同学们能指出来吗)

教会学生更换桌面的背景图。

(2)图标:

在桌面上的一些小图形以及图形下面的文字通过下面的文字通称为图标。

(请学生列举出桌面上有哪些图标)

(3)快捷方式:

图标的左下角有一个小的箭头,表示这个图标是一个快捷方式。

(学生举例说明)

(4)“开始”按钮:

位于屏幕的左下角。

(学生指出来,并试运行打开一个程序)

(5)“快速启动”工具栏:

紧接着“开始”按钮。

(6)任务栏:

在“快速启动”工具栏右面是“任务栏”,每打开一个窗口或者正在运行一个程序,在“任务栏”中都有一个方框与之对应。

(请学生打开“我的电脑”并观察)

2、WindowsXP的窗口:

(1)窗口标题栏:

用于显示窗口的名字。

(2)菜单栏:

列出在该窗口可执行的一组命令。

(3)地址栏:

在地址栏中打入地址(文件的位置)时,将打开此地址处的文件。

(4)工具栏:

以工具图标的形式显示各种操作命令,单击某图标,就执行相应的命令。

(5)最小化、最大化、还原及关闭按钮。

3、窗口的操作:

由于学生对于WindowsXP操作系统是比较熟悉的,所以窗口的操作学会都会了。

教师可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

任务:

打开“我的电脑”,把该窗口拖动到桌面的左上角,改变窗口的大小。

4、WindowsXP的菜单和对话框:

在WindowsXP的菜单中有一些约定如下:

浅色显示的命令表示该命令当前不能使用。

命令名后跟有省略号“…”者,表示选择此命令后,将打开一个对话框,向用户询问更多的信息。

命令旁有“”符号,表示选择此命令后,将出现另一个子菜单,让用户选择。

命令名前带“•”标志的命令,表示它在分组菜单中被选中了。

命令名前带有“√”符号,表示让用户在找开(有“√”)和关闭(无“√”)两种状态之间的切换。

命令后的组合键是该命令的快捷键,表示用户不必打开菜单,直接按下组合键就可执行此命令。

命令名后的括号内带下划线的字母,表示在打开菜单后,用键盘键入该字母,就可执行此命令。

(三)课堂小结:

1.了解WindowsXP屏幕的组成。

2.了解WindowsXP窗口的组成。

3.掌握WindowsXP窗口的操作。

4.理解WindowsXP的菜单和对话框的约定。

8、课题上机练习

一、组织学生进入网络教室。

二、演示讲解:

WindowsXP的窗口操作

三、学生上机练习:

文字输入

四、总结、下课

 

9课题WindowsXP的桌面信息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

1.了解屏幕“桌面”主要图标及常用文件和文件夹图标的含义。

2.了解“回收站”的功能。

3.了解“开始”按钮打开的常用菜单项的内容和每个菜单项的主要功能。

4.了解“任务栏”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操作领域]

1.掌握“我的电脑”、“网上领导”、“回收站”、“开始”按钮、“任务栏”的操作。

2.理解WindowsXP操作系统等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我的电脑”、“网上领导”、“回收站”、“开始”按钮、“任务栏”的操作。

教学难点:

通过“我的电脑”、“网上邻居”等查找计算机有关信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WindowsXP系统的桌面有很多图标,在这一节课当中,我们一起来掌握其桌面的信息。

大家可以看到,在桌面上有一些图片和文字标注,这些称为图标,如“我的电脑”图标、“我的文档”图标、“网上邻居”图标、“回收站”图标、“InternetExplorer”图标等,这些图标都有代表一定的含义,具有一定的功能,下面介绍几个常见图标的功能。

(二)、讲授新课:

1、我的电脑:

双击“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窗口,窗口中显示了计算机所配置的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CD-ROM驱动器、打印机以及控制面板等图标。

利用这些图标,就可以管理计算机资源。

例如,我们要查看C盘中有哪些文件夹,就可以双击“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再双击“C:

”驱动器图标,打开“C:

\”窗口,这时就可以看到C盘中有多少个文件夹了。

2、网上邻居:

在微机已联上局域网或校园网的情况下,双击“网上邻居”图标,可以查看到本教室甚至本校中已以联上网的所有计算机。

由于本校已联网了,学生平时的实践机会多,所以可以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运行。

任务:

通过“网上领导”打开teacher这台机,查看教师机的共享内容。

3、回收站:

就相当于电脑中的一个垃圾箱,用于暂时存放被用户删除的对象,如文件和文件夹等。

如果“回收站”图标显示为满,则表示其中有被删除的对象,双击“回收站”图标,则打开“回收站”窗口,可以查看被删除的对象。

如有些对象还有用,可先将这些文件选中,然后执行“文件”菜单下的“还原”命令,将这些对象还原到原来位置;如这些对象确实不再需要,就执行“文件”菜单下的“清空”命令来清空“回收站”。

“回收站”清空以后,“回收站”图标将显示为空。

4、“开始”按钮

“开始”按钮是WindowsXP中一个很重要的按钮,我们在操作微机时,几乎所有的操作都可以从“开始”按钮开始,例如我们在本课一开始演示的几个应用程序,都是通过“开始”按钮完成的。

通过“开始”按钮,可以完成启动程序、寻求帮助、查找文件、关闭系统等操作。

(1)“所有程序”菜单项,会列出一系列应用程序。

(2)“我最近的文档”菜单可以显示最近使用过的文档文件名,用户可从文档菜单项中快速调用文档。

(3)“搜索”菜单项可以查找文件夹、文件或共享的计算机信息。

(4)“帮助和支持”菜单项,可以启动Windows98的帮助系统。

(5)“运行”菜单项,可以运行应用程序,打开文档或文件夹。

5、任务栏:

桌面底部的这个称为任务栏。

在任务栏上面排列着各种按钮和图标,例如“开始”按钮、“En”图标、“时间”图标、“音量”图标(即黄色小嗽叭)等。

同时,打开的应用程序也在任务栏上出现一个相应的任务按钮,只要单击任务栏上相应任务按钮,就会切换到该应用程序,所以称任务栏。

任务栏位于桌面的下方,其中列出了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或打开的文档窗口的按钮。

每次启动一个程序或打开一个窗口后,任务栏上就会出现一个代表该窗口的按钮。

如果单击某窗口的最小化按钮,该窗口就收藏起来,但代表该窗口的按钮却留在任务栏上。

如果想切换当前窗口,只需单击代表该窗口的按钮。

在关闭某窗口之后,其按钮也将从任务栏上消失。

任务栏的最右边是时钟和输入法指示器。

学生练习:

首先启动WindowsXP,然后熟悉桌面上的图标和任务栏。

依次打开“我的电脑”“我的文档”图标,然后关闭;再试着启动“附件”下的几个应用程序,如“计算器”“画图”“写字板”等,再在任务栏上单击各个任务按钮,切换到相应程序窗口,最后依次关闭所有程序。

(三)课堂小结:

(1)了解WindowsXP的特点,初步掌握了桌面、图标、任务栏、“开始”按钮等几个概念。

(2)分清楚桌面上的图标有两种,一些操作只对快捷图标,掌握好桌面图标的各种操作。

10、课题上机练习

一、组织学生进入网络教室。

二、演示讲解:

WindowsXP的桌面信息

三、学生上机练习:

文字输入

四、总结、下课

 

11、课题资源管理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悉使用“资源管理器”检索计算机内容的方法和步骤。

2.掌握新建文件夹和保存文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观察,掌握使用“资源管理器”查看计算机内容的方法和步骤。

2.通过任务驱动法,掌握新建文件夹和保存文件。

教学重点:

使用“资源管理器”查看计算机内容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新建文件夹,保存文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使用“资源管理器”查找计算机内容的方法和步骤,学会掌握新建文件夹和文件。

(二)、讲授新课:

1、使用“资源管理器”查看计算机的内容

(1)学生自学操作启动“资源管理器”的三种方法

方法1:

单击“开始”按钮,指向“程序”,指向“资源管理器”。

方法2:

右击“我的电脑”图标,再单击其中的“资源管理器”。

方法3:

右击“开始”按钮,再单击“资源管理器”选项。

(学生自学后,让学生上台演示。

2、新建文件夹

任务:

在D盘新建一个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文件夹。

(教师屏幕广播演示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操作步骤:

双击“我的电脑”→D盘→文件→新建→文件夹→键入自己名字

3、保存文件

(1)通过“附件”的“画图”程序画一幅有意义的图片。

(2)把该图片保存D盘的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下。

操作步骤:

文件→保存→“保存位置”一栏中通过下拉按钮选定要保存的位置。

(三)课堂小结:

1.课堂复习通过“资源管理器”查找计算机的内容。

2.课堂复习新建文件夹和保存文件。

12、课题上机练习

一、组织学生进入网络教室。

二、演示讲解:

WindowsXP的资源管理

三、学生上机练习:

建立文件夹

四、总结、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