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应急预案交通事故.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157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故应急预案交通事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事故应急预案交通事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事故应急预案交通事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事故应急预案交通事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事故应急预案交通事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事故应急预案交通事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事故应急预案交通事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事故应急预案交通事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事故应急预案交通事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事故应急预案交通事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事故应急预案交通事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故应急预案交通事故.docx

《事故应急预案交通事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故应急预案交通事故.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事故应急预案交通事故.docx

事故应急预案交通事故

昌樟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B1合同段

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人:

刘卫锋

复核人:

祁鹏

审核人:

刘崭新

审批人:

顾金权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事故应急预案审批表

昌樟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B1合同段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现已编制完毕,请审批。

编制人:

年月日

 

复核人:

年月日

 

审核人:

年月日

 

审批人:

年月日

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或减少交通安全事故,避免或降低交通事故给本项目带来的人员及经济损失,彻底杜绝由交通事故引发的社会影响,使本项目在面对突发交通事故时,对可能出现的交通事故的紧急情况,能迅速反应、快速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妥善处理,正确救护,有效控制事态发展,防止事故扩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尽快消除事故影响,确保各项工作能正常有序开展,特制订“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项目施工生产过程中突发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项目必须结合实际和工程特点,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安全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组织有关人员演练,熟悉、掌握预案要求和相关措施,并根据现场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修改、补充和完善预案内容。

3、编制依据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3.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3.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

3.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3.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3.7《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004]213号)

3.8《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3.9国家、行业、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和强制性条文、标准

二、应急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原则。

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当作首要任务。

在事故未发生时充分做好隐患防治工作;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营救受伤人员,组织撤离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专家、专业救援力量和人民群众的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检测、监测手段、救援装备和技术,迅速控制事态,消除危害后果。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在局领导和局安委会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各单位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交通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各单位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

3、属地为主,分级响应的原则。

在突发交通事故情况下,事故单位及现场人员,必须作出“第一反应”,及时上报项目安全领导小组及交管部门,并果断、迅速地采取应对措施进行自救,同时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联系地方救治单位进行伤者的救治工作。

先期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要抓住时机,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全力控制事态发展,切断事故灾害链,防止次生、衍生及耦合事故(事件)发生。

同时,应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上级部门迅速对事故作出判断,决定应急响应行动。

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一是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实现本质安全,尽可能防止事故发生;二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情况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达到降低或减少事故的影响。

为此,平时要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使应急组织体系的各机构、各部门明确各自职责及运行程序,使各专业救援组织和群众熟悉应急救援的基本技术、方法和技巧,掌握自救和互救的知识,确保突发事件时救援工作忙而不乱,整体提高应急响应系统的救援能力。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体系

本项目部成立由项目经理任组长,安全总监、项目总工任副组长,项目副经理为组员的交通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及由项目办公室、工程部、物资部、安保部、财务部等部门成员组成的应急救援小组,担负相应应急职责。

2、指挥机构及职责

2.1项目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及联系方式

组长:

顾金权(项目经理)联系电话:

副组长:

刘崭新(安全总监)联系电话:

祁鹏(项目总工)联系电话:

组员:

刘新起(项目副经理)联系电话:

赵春(项目副经理)联系电话:

邓子成(项目副经理)联系电话:

交通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项目安全总监办公室。

2.2项目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及联系方式

项目部成立通信组、警戒组、疏散组、器材组及抢险组等应急救援小组。

通讯组:

张健(财务部长)联系电话:

警戒组:

李忠茂(工程部长)联系电话:

急救组:

王斌(办公室主任)联系电话:

器材组:

李玉安(物设部长)联系电话:

抢险组:

刘卫锋(安保部长)联系电话:

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办公室设在项目安保部。

项目部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重大风险的监控和应急准备、响应、救援、恢复、演练工作。

对现场发生的安全事故实施应急救援。

3、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3.1根据事故发生状态,具体全面部署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快速有效实施;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迅速开展抢险救灾,救治伤员。

并对应急行动中发生的不协调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

3.2根据事故灾害发展情况,对危及到的周边单位和人员,及时指挥、组织疏散工作。

3.3密切注视安全事故控制情况,组织召开事故现场会议,做好信息处理,同时协调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3.4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时对《预案》提出调整、修订和补充,确保应急救援预案不断得到规范和完善。

4、组长的主要职责

4.1全面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工作。

根据事故情况,决定应急预案的启动,组织力量,全面指挥、开展应急救援;

4.2负责发生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4.3根据事故灾害与发展情况,决定停止初始扑救,紧急撤离等措施,依据事态扩展状况,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5、副组长的主要职责

5.1协助组长,具体负责应急响应救援行动。

向应急小组组长提出控制事故扩大的应急救援对策和建议;

5.2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救援所需的资源,迅速有效的组织现场应急救援行动,努力降低事故损失,减少事故影响;

5.3负责与项目外部应急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与沟通,协调救援行动;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事故影响区域的安全性,最大程度地保证现场人员、外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

6、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小组的相应职责

6.1抢险组:

负责组织本组成员对事故现场进行排险,无关人员的疏散,避免并发、衍发等二次伤害及救援结束后及时报告领导小组;

6.2器材组:

负责应急救援行动所需物资、设备的调配,及日常救援设备、物资的保管及检修,应急救援车辆的调派;

6.3警戒组:

负责排险技术方案的拟定,为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及事故现场的安全警戒与治安保卫工作;

6.4急救组:

负责事故现场伤员的前期救治、心理引导及安抚慰问工作,负责善后及恢复工作;

6.5通讯组:

负责应急救援资金的储备和落实工作,在事故发生后及时联系社会救治单位对伤员进行救治;

 

图1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

四、预防与预警

1、危险源监控

1.1安全部负责重大危险源信息的收集、调查、处理、统计、分析、总结和报告,建立生产安全事故监测、预警等资料信息。

1.2各部门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有关规定,做好本部门事故预防工作,防止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重点监控,及时分析重点监控信息并跟踪整改情况,报公司安全保障部备案。

2、预警行动

针对生产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风险分析和安全评价工作,当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时,以隐患整改通知、通报等形式传递危险预警信息,并责令责任单位立即进行隐患整改,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复查,督促消除隐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实现事前预防控制、降低损失的目的。

五、信息报告程序

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项目负责人报告;项目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实施现场处置。

如发生死亡、重伤或重大经济损失事故时,应立即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指挥中心或事故责任单位应于接到事故报告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1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及工程详细名称;

1.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1.3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1.4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1.5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1.6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1.7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时间。

2、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的扩大及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识、拍照、录像、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封存内业资料,为事故调查提供原始资料。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谎报。

3、当自有应急无法保证控制事态发展时,应寻求外部支援。

4、为保证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应急小组须保持通讯通畅。

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六、处置程序

1、轻伤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项目负责人。

2、重伤、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发生后,项目负责人应当立即报告施工所在地建设部门、安监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同时直接或者逐级报告公司负责人。

3、公司负责人接到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上报所在地安监、建设等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

4、发现人要立即指挥通讯组人员通知应急小组组长,主要说明事故地点、有无伤亡、目前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否需要派救护车、消防车或警力支援到现场实施抢救。

5、立即通知现场医生赶到出事地点,如需要可直接拨打120等求救电话。

6、应急小组组长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如能在最短时间赶往现场则应给报告者下一步的应急指示,并当即赶到现场进行指挥;否则应授权给现场最高负责人或能及时赶往现场的项目最高负责人承担起应急救援职责。

7、应急领导人赶到现场后,应快速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检查人员是否全部疏散到了安全地带,检查已经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否合理和有效;并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下一步的救援措施,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

技术支持组根据事故情况尽快确定抢险技术措施,抢险组及时将参加抢险人员召集到事故现场,后勤保障组立即组织将救援物资设备调往事故现场。

8、技术支持组将抢险技术措施准确无误地向抢险人员进行交底,抢险组根据技术措施组织抢险人员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抢救。

七、应急物资与设备保障

应急物资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各单位应根据潜在事故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的物资器材、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

根据事故类别、特点以及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应急救援物资在施工现场配备,并应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协调好社会资源,以保证应急状态时的调用和扩大应急之需。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灭火器

泡沫

50个

气割工具

2套

灭火器

干粉

50个

小型切割机

2套

高压水泵

100米

2台

对讲机

30部

电工工具

5套

止血袋

10个

应急灯

10台

防毒面具

10付

担架

3付

手电筒

20把

氧气袋

5个

急救药品

若干

图2常用物资及小型机具

八、应急结束

当事故已得到控制,不再扩大发展,伤员已得到相应的救护,现场险情已排除,现场经检测没有危险,现场救援工作视为结束,此时可以由指挥中心发布指令,解除紧急状态,并通知相关单位或周边社区,事故危险已解除。

事发单位应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取证、事故调查和事故原因分析,写出事故报告,拟定纠正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

九、应急恢复

应急结束后,经批准,事故责任单位应组织现场清理,尽快恢复生产,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十、检验与更新

应急预案检验的目的是检验应急预案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以及响应过程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检验测试的方法有桌面推演,计算机模拟,功能性演练和现场实际演练。

演练应做好记录。

应急预案进行测试后,应根据测试结果对应急准备的充分性和应急响应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找出应急准备和响应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问题,对于在抢险过程中发现的不当之处采取予以补充、修复,更新,改进应急准备和响应过程,使之完善。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昌樟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

B1标项目经理部

2012年12月2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