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大鲫鱼.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181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钓大鲫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野钓大鲫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野钓大鲫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野钓大鲫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野钓大鲫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野钓大鲫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野钓大鲫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野钓大鲫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野钓大鲫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野钓大鲫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野钓大鲫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野钓大鲫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野钓大鲫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野钓大鲫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野钓大鲫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野钓大鲫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野钓大鲫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野钓大鲫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野钓大鲫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野钓大鲫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野钓大鲫鱼.docx

《野钓大鲫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钓大鲫鱼.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野钓大鲫鱼.docx

野钓大鲫鱼

野钓大鲫鱼

野生大鲫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是淡水食用鱼类中的上等佳品;个体在250克以上的大鲫鱼,由于其生长缓慢,致使数量相对较少,并不是能经常钓到,自然是物以稀为贵,所以它对钓鱼人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要想在自然水域中钓到大鲫鱼,我们首先就要了解大鲫鱼的生活习性和食性,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机会钓到它们。

一、大鲫鱼的生活习性和食性 

大鲫鱼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耐低温、耐低氧、耐寒、耐碱……生性文静而胆小,警觉性非常高,害怕强烈的光线,在清澈见底的水域中很难看到它们身影,多栖身于较深的水域里,一般不会轻易上浮,是典型的底栖性鱼类。

自然水域里的大鲫鱼在食性方面与小鲫鱼截然不同,就像大人和小孩的饮食差别一样。

由于小鲫鱼处在生长期,它们对动物性成份含量高的食物更感兴趣;而成熟的大鲫鱼则偏爱本地天然植物类和谷物类食物,因为植物类或谷物类食物在水体中的蕴藏丰富、品种繁多,供大鲫鱼采食的面更广。

虽然南北方地域、水域不同,且大鲫鱼的品种也有所差别,但它们喜欢的食物却有共同性。

二、寻找大鲫鱼生存的水域

找到它们生存的水域,这是能否钓到大鲫鱼的关键所在。

大鲫鱼并不是在什么水域中都有,因为大鲫鱼的生长速度慢,一般需要3~5年左右的生长期才能达到250~500克,所以要想钓到大鲫鱼,我们就要选择水较深、面积大、常年积水又没干涸过的人工水库或天然湖泊。

另外,如想在野塘里钓到大鲫鱼,也要选择那些至少3年没清过底及大量捕捞过的池塘。

三、把握垂钓季节的特点

虽说任何季节都能钓到大鲫鱼,但每年的春季和秋末冬初才是钓大鲫鱼的最佳时节。

这是因为夏季和秋初的气温、水温较高,大鲫鱼的觅食欲望不强(15~25℃才是大鲫鱼的最佳摄食温度),加之大量的杂鱼抢饵闹钩,胆小的大鲫鱼不是不敢进窝觅食,就是潜伏在深水处不动(这里要说明:

在春末夏初的晚上夜钓,只要日夜温差小就容易钓上大鲫鱼)。

春季是大鲫鱼准备产卵时节,它们必须摄入较多食物、积蓄较多的营养以备生儿育女,于是出现了大鲫鱼的第一个摄食高峰期;秋末冬初,随着水温一天天的降低,其他鱼类慢慢进入了冬眠期,那些让人烦厌的杂鱼有些会自然死亡,有些在低水温的制约下已很少活动,而大鲫鱼却需要贮存充足的养份准备过冬,进而四处觅食,这会出现大鲫鱼的第二个摄食高峰期,所以我们钓鱼人只要把握住这两个钓大鲫鱼的最佳季节,就一定能有不错的收获。

四、垂钓大鲫鱼的技巧

使用悬坠钓法在自然水域中垂钓大鲫鱼是许多钓友普遍采用的钓法,并且实践证明效果显著,特别是在冬天水冷、大鲫开口小的鱼情下更加适用。

其道理在于悬坠钓法诱钓结合、信号灵敏、隐蔽性高,对大鲫鱼胆小多疑的习性有很强的钟对性,易钓获大个的鲫鱼就不足为怪了。

只不过在自然水域垂钓大鲫鱼与在精养塘里钓大鲫鱼的钓组配备、饵料选择、钓技运用等方面有所不同。

1.钓具的配备

在自然水域垂钓大鲫鱼的复杂性和未知性很大,我们在钓具配备上就要依据鱼的个体大小、上鱼的快慢、水的深浅等不同特点合理搭配。

(1)钓竿:

宜选用4.5~5.4米长的硬竿,调性不能太软但也不能太硬,三七调的钓竿最适用,在中鱼瞬间和提鱼出水时鱼不会受到强烈的痛感,不会惊跑窝中的鱼。

(2)钓线:

主线要用质量比较好的专用“道系”线,根据情况配置0.6~1.2号的,子线也宜使用结节力强的,以0.3~0.6号为主,再视水温高低、鱼的挣扎力大小进行更换。

但主、子线尽量不要过大(大鲫鱼生性狡猾),能承受住鱼的拉力、不跑鱼既可。

(3)钓钩:

宜选用钩尖锋利、钩条细而坚固的白袖3~6号钩。

(4)浮标:

选择标身适中、长脚、长尾;翻身快、下降均速、稳定性好的2~5号硬尾标为好。

在垂钓水域水较深且遇到风较大的天气时,标还可以用得更大,因为浮标大配重就相应增加,抛竿才能顺畅,又能快速通过杂鱼水层快速达到水底的窝点。

如遇到钓点水深适中且小鱼闹钩厉害时,可利用大号软尾标的抗干扰强、信号真实的特性直击底部大鲫。

2.饵料的选择

在自然水域中钓大鲫鱼,饵料的选择很重要,不能像在养殖塘或与竞技比赛速钓鲫鱼一样,选择那些比重轻、雾化快、味道很浓的粉状饵料,这样的饵料极易受到杂鱼的围抢。

因为是在野外水域垂钓,小杂鱼闹钩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在饵料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减少小鱼的抢食,还要依据大鲫鱼偏爱植物和谷物类食物的特性,选择以那些颗粒粗、比重大、味道清淡的本味饵料为主,这样才能诱得并留住大鲫鱼。

在饵料调配上,要以淡、重、黏为准,钓饵黏是让小鱼无法一下子就吞食掉,能增加饵料的附钩时间;饵料重且味淡,能加快钓饵到位,避免招引大量小鱼进窝,也就给大鲫鱼留下了更多机会。

至于具体选用何种饵料,因水域不同、南北差别、季节变化等有所差异,在选用和调配饵料上应本着顺应大鲫鱼的食性灵活选配,千万不要墨守成规。

3.技术的运用

很多钓友在自然水域中使用悬坠钓法却钓不到大鲫鱼,或是收获很少,这是由于他们把用于池钓的理念一成不变地搬到了野钓中。

在自然水域垂钓大鲫鱼与池钓鲫鱼有明显区别:

首先,要控制好抛竿和扬竿的节奏,频率不能太快,要知道频繁的扬竿换饵会惊扰狡猾的大鲫鱼,使之不敢进窝觅食;其次,一般情况下,浮标的调钓要以不灵不钝或钓钝点为好,如调2钓3、调3钓3等,这样一来,小杂鱼或小鲫鱼到底层啃食钓饵时浮标并不会出现大动作,而大鲫鱼吞钩后的标相就很明显了,避免了频频起竿不见鱼的烦恼;再有就是要注意垂钓大鲫鱼所上的钓饵不能太小,最好是搓大点的饵钓,尽量不要使用拉饵,大鲫鱼对小饵球是不感兴趣的。

悬坠钓不是垂钓大鲫鱼唯一的钓法,手竿传统钓法在自然水域里垂钓大鲫鱼的优势也有很多:

在钓深水(6米以上)、钓草洞、多窝走钓、钓点有障碍物等,这些悬坠钓无法施展或效果大打折扣时,传统钓却能大显身手。

正所谓“钓无定法,适者为佳”,钓鱼根本没有固定的钓法,在自然水域里垂钓大鲫鱼更是如此,只有依据不同的水情、鱼情,灵活运用不同的钓法才能钓获更多的大鲫鱼。

 

谈谈钓鲫的最佳季节

自然水域垂钓鲫鱼,一年四季中,春或秋末时节,为钓鲫鱼的最佳季节。

 

谚语云:

“春来鱼靠边”。

说的是初春来临,鲫鱼到了繁殖季节,都喜欢在自然水域的水草丛中觅食。

因此,春季钓鲫方法与其它季节钓鲫方法有着截然的不同。

所不同的不外乎活动走钓和定点固定钓的两种钓法。

以笔者多年的钓鲫经验和见解,认为:

“春天钓鲫走钓好”。

一、走钓鲫鱼的水域

春天走钓鲫鱼可首选的三种水域是:

(1)自然河浦。

自然河浦往往绵延数里,一旦有潮水进出,有深有浅,弯来弯去,不易干涸,河边水草丛生,野生鲫鱼丰富,个体大肉味美。

(2)中小型水库。

这种中小型水库,在城市里也比较容易找到,其深度不至过深,这种水库中的野生小鲫鱼可说是钓之不竭。

(3)不干水的池塘。

这种池塘不会被放干抓鱼,野生鲫鱼十分多。

二、走钓鲫鱼的钓位

春天走钓鲫鱼选择钓位应坚持三条原则:

1、安全;

2、朝阳草丛;

3、便于作钓。

自然河浦:

(1)自然河浦应选河床平缓,不选河床变化无常、深浅不一的钓位。

(2)选河边水草较密,不选树下阴冷水域钓位。

(3)岸边水深应有1米之内的浑水区域,不选深水或清澈见底的钓位。

 

中小型水库:

(1)中小型水库走钓鲫鱼,应选水库上游离进水口50米之内的朝阳浅滩的水草处,不选下游深水处的钓位。

(2)水库走钓鲫鱼,水深可选1.5米—2.0米左右,不选过深水域作钓位。

 

不干水池塘:

(1)不干水的池塘通常建于山脚下,钓位应选进水和出水附近处作钓位,不选前不着山、后不着口的地方作钓位。

(2)通道应选安全往返方便处作钓位,不选树林茂密,难以通行的山边作钓位。

三、走钓鲫鱼的钓法

攻略经典提示:

春天走钓鲫鱼技在“布长线,多钓鱼”的特有效果。

(1)钓具组合:

3.6米、4.5米中调手竿各一支。

钓线:

1#主线,0.6#子线。

钓钩:

朝天钩、单钩、双钩自由选择,钩型宜小不宜大。

标以七星标为主,直标为辅(标调灵些)。

小坠一粒,小连接器一个,小抄网一把,鱼护一个。

水库用长竿,河塘用短竿。

春天多雨水,雨具别忘带。

(2)圈定钓位,打好窝:

筛选好前往作钓目标之后,到水边应认真勘察水域环境,若合适,即可打窝诱鱼作钓。

走钓鲫鱼打窝应做到三要三不要:

(2.1)打近(草边),不打远。

(2.2)打浅,不打深。

(2.3)打浑(水),不打清(水)。

打窝数量由少至多,开钓时段打三个作试钓1-2小时,若有出现惊喜之时,再续打3-4个窝,有可能出现全面开花之壮观。

记住每打下一个窝后,应立即做好标志记号,以免错位造成无果。

(3)诱饵钓饵两兼备:

春天走钓鲫鱼,通常打窝可备二种诱饵,一:

酒米(800克),二:

糠糟(1000克),福州地区野钓鲫鱼,以糠糟打窝,是传统钓法,效果十分理想。

然而,做糠糟窝饵,比使用酒米要稍稍麻烦些,但钓鱼人就是从不怕麻烦的。

具体制法十分简单,取一分细米糠、半分红酒糟、半分米饭,糠略炒片刻和上糟饭调制一下便成了。

在做好的糠糟料中,添进200克大米可以“锦上添花”。

钓饵是钓鱼取胜的关键武器。

春天钓鱼应以荤饵(红蚯蚓)为主,素饵为辅。

立春过后,鲫鱼千方百计寻找水草地方作“分娩产房”,生育繁衍后代,这时十分需要补充营养,所以钓饵以肥壮的活蚯蚓作钓饵为上乘。

春天走钓鲫鱼,经常会遇到雷雨天气,不知钓友有否发现,在气温骤高不下,雷电交加,下起雷阵雨来,此时大鲫鱼都拥至水草下抢食十分凶猛,可说上钩率到了极限,迫使钓者手忙脚乱,应接不暇,钓上的多为板鲫,当地钓者常盼“天上雷公响,河里板鲫抢”的大好时光。

但这样的时光极为短暂,雷停雨止之后,往往天上又出现了晴空万里,这时所有鲫鱼也都“偃旗息鼓”,溜之大吉了,再想多钓一条,也以绝望告终,诸多钓者难解其谜。

注意:

(1)走钓鲫鱼虽是一种十分有趣的钓法,但老年钓者不宜提倡。

(2)走钓时不一定都按布线打窝顺序走钓,无鱼的窝可跳窝或弃窝。

 

(3)下钓时饵钩一定要对准窝心,否则无鱼可钓。

(4)走钓时动作宜缓些,以免惊散群鱼。

 

几套四季钓鲫的配方

大鲫鱼的特点 

1.要重视打窝子。

要依据时间、地形、水域的不同,采取打窝或饲窝措施。

如上述“春钓浅滩”中的饵窝,比临场现打窝效果要好。

如某塘杂草丛生,下钩困难,但该处鲫鱼多,离家不远,或交通比较方便,就不要放过。

选准钓位后,开个1平方米左右的“洞”,彻底清除杂草或其他障碍物,头天喂上诱饵,第二天施钓,远比新“洞”现打窝效果好。

假如能找到小动物的腐尸如死猫、烂狗等,捆上1块石头,沉入窝内,连续4~5天都能获得丰收。

假如离家较近,可把剩菜馊饭以及牛粪等倒入窝内,效果也不错。

打立体窝。

适应于陡坡下,或大堤下的深水域。

诱饵的制备:

把粉碎的豆饼渣炒香,掺入1/5羊骨粉,装袋备用。

到钓位后,再掺入60%的岸边潮湿泥土,拌匀搓细,撒入钓域,边撒边形成立体窝。

用齐竿线的手竿,拴3只渔钩,搭配好坠漂,使下钩刚好沉底,上钩悬浮于距水底约8厘米,另一只渔钩悬于上下钩中间。

由于不间断地向钓域投撒诱饵,会出现越钓鱼越多的局面,开始的半小时可能上鱼很少,越往后上鱼越多,甚至可出现投钩尚未落底,半路被鱼拦吞的情况,一竿2鱼较常见,偶尔可一竿获3鱼。

为了节省装饵时间,可用红蚯蚓装钩后蘸上点香精,装一次饵可连钓3~5条鱼不用换饵。

用泥沙混拌的诱饵,在向钓域投撒时,不可避免地像下雨那样“刷刷”作响,但只要是散状、少量、多次地投撒,鱼是不害怕的,不仅鲫鱼爱咬钩,鲤鱼咬钩的也不少。

当出现鱼群在水面抢食的情况时,说明投饵过勤、过多,此时上钩率反而下降,不仅要暂停撒饵,还应把底钩上提使之接近水面,拉到鱼群中,并有卧漂出现,用抖竿或上下提拉的方法,诱鱼上钩。

暂停投撒诱饵后,鱼群又会沉底觅食。

2.要掌握大鲫鱼的特点。

雨季江河的洄水涡中,水库放水闸旁,桥墩洄湾处,常是大鲫鱼群集处。

浮萍密的池塘,有“吧哒”声,或浮萍被拱起,或把头露出水面吸氧,多为大鲫鱼的行踪。

若饵钩尚未沉到水底,半路被鱼拦吞,渔漂缓动或横卧不动,多是大鲫鱼所为。

小送漂,或送漂速度越慢,鲫鱼的个体就越大。

在打底窝后观察鱼星(小气泡)时,当看到密密匝匝的气泡中有较大气泡出现,就是大鲫鱼进窝的信号。

要注意应付鲫鱼脱钩后施放的惊液。

鲫鱼上钩脱逃时,能分泌出惊液,提示它的伙伴注意危险。

当其他鱼闻到惊液气味时,就迅速逃窜。

若在垂钓时遇到这种情况,最好是更换一下钓位,因为要等惊液气味散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影响垂钓效果。

抓鱼摘钩的手,也会沾染上这种惊液味,应注意及时清洗擦净,再去拿饵装钩,否则也影响上钩。

4.要注意风对钓鲫鱼的影响。

有风有浪的水域,比宁静无浪钓位上鱼快,且多。

如果再下点濛濛细雨,临近黄昏时分,鲫鱼咬钩可达近似疯狂的程度,几乎是投下钩就咬。

在吞钩高峰时,往往是1分钟可钓2尾鱼。

双钩长脑线,主线齐竿长,效果更好。

究其原因,可能是在风吹浪动的水域中,溶氧充足,下小雨天气,鱼儿误认为夜间来临,从而加速摄食进度。

这样的时机要抓住,不能放过。

似以西南风3~4级为好,因为风小吹不起浪,风大又看不准漂。

5.注意看漂,把握住最佳提竿时机。

小送漂,即渔漂向上升2~3小格,这和阻漂一样,多是大鲫鱼所为,提竿要稳。

大送漂,甚至可把直漂送呈卧式漂,这往往是咬死钩的特点,大小鲫鱼都可能出现。

在送漂之后,拽着漂就逃窜,又出现领漂,在这种情况下很少跑鱼,就是提竿迟了也无关紧要。

闷漂,渔漂下沉之后不再复出,多是鲤鱼所为。

鲇鱼上钩后,也出现闷漂。

用33~49.5厘米长脑线时,无论是何种鱼上钩,从来未见过送漂的现象,一律下沉不再复出。

故鲫、鲤、鲇、草鱼等上钩很难区分。

逗漂,即渔漂上下抖动,其频率较快,这多是小杂鱼所为,特别是蚯蚓饵,这种现象极为常见,烦得钓翁们无法时,只好改用素饵,或荤素相兼饵。

无论是出现小送漂、阻漂、大送漂,还是出现闷漂时,都要不失时机地提竿,在鱼吞饵尚未吐出之瞬间,将渔钩通过提竿动作深刺挂牢。

这实际上是钓鱼全过程中最难掌握的一环,特别是在卖票钓鱼的养鱼塘,经过多次脱钩的鱼尤其较难掌握。

在鱼被钓猾的情况下,咬钩谨慎而轻微,常常只能拉出一点鱼嘴的细皮。

往往有这种情况,有的人说起来头头是道,可实际操作起来却存在不少差距,特别是老年人,反应较迟钝,动作较缓慢,很难把握住最佳提竿时机。

为什么?

这还得从手的提竿动作谈起:

当人视网膜接受渔漂的信息后,由视神经传递到视神经中枢,经过大脑皮层的分析和判断,发出指令,使运动神经通过脊髓传到前臂和手,从而产生提竿动作。

而人的眼睛紧盯渔漂时间久了,会很疲劳,甚至有时会出现复视,犹如电视屏幕上的“重影”。

这时渔漂就很难盯了,老年人尤其如此。

为解决这个问题,近几年出现了电脑渔竿,电脑全自动钓鱼器,神钓牌钓鱼器,折叠式自动化钓竿,KT-A型可调式自动鱼竿架,WL型可调式自动鱼竿架等多种新型钓具。

这些钓具虽然还有不足之处,但在垂钓自动化方面毕竟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春钓十大关系

由于自然水域的深浅和阳光辐射程度不同,春水温差较大,鱼儿随着节气和水温的变化,分布状况和摄食强度也不同。

因此,春钓最忌简单行事,墨守成规。

只有根据复杂多变的垂钓环境,运用灵活机动的方法,处理好垂钓中的几个关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钓深与钓浅——惊蛰前后,阳光下1~1.5米的浅滩水温稍高,鱼儿最先活跃、觅食,钓浅优于钩深,但上钩的多为小鲫、白条、小麦穗等。

在钓浅的同时,若以海竿串钩挂蚯蚓远投,往往上大鲫鱼。

清明以后由于水温升高,钓2~3米深比较适宜。

2.有草与无草——有草微生物多,鱼儿有食物,也有藏身之处,但大片水草覆盖日光晒不透,水温反而偏低因此,早春不钓密草钓稀草或钓草的边缘和较大的空隙,效果更佳。

3.曲岸与直岸——曲岸即小水湾,是鱼儿栖息、洄游逗留处,而直岸很少有鱼。

湖库沿岸有很多湾和汊,汊里又有小湾,越难去的地方越有钓头,图方便在大坝和路边人车嘈杂处下钩,常常一无所获。

4.向阳与背阴——三月份阴岸水凉,几乎无鱼可钓,四月中旬逐渐有鱼咬钩,到了春末夏初,地势较好的背阴处则是理想的钓位。

先阳后阴,先浅后深,精选钓位,心想事成。

5.上风与下风——大中型湖库水宽浪大,上风口和下风口鱼的多少不明显,小风时下风口较好,有三、四级风浪时,宜在上风口垂钓。

6.早晨与午间——早春水温低,早晨很少有鱼摄食,10~15时鱼旺,但四月中旬以后水温升高,7~11时和15~18时上钩率高,午间鱼少,同夏季比较相似。

7.乍冷与乍热——冷暖气流到来气温突然升降以及由此带来的暴风雨,鱼儿惧怕、不适应,在正常生理机制未调整过来时,一般蛰伏不动,亦不摄食,出钓应躲过这个时刻。

8.涨水与落水——大中雨涨水时,水质浑浊,影响鱼的视线,有机物质增加,鱼不缺食物,不贸然吞钩。

而农田春灌水位大幅度下降时,鱼儿产生恐惧感,此时出钓效果也不好。

9.荤饵与素食——春钓的钓饵以蚯蚓为主,面饵次之,诱饵应具备色、香、散条件。

清明后除鲫鱼外鲤、草、鲳、鲶也咬钩,因此,一窝双竿、一荤一素,既不放弃小鱼,又能钓到大鱼,比单打一效果好。

10.机动与固守——早春水温低,鱼儿很少游动,在一处垂钓的时间长了,会出现鱼源枯竭,补窝也难见效,这时与其“守株待兔”,不如另辟蹊径或就近走钓。

四月以后鱼儿普遍游动、觅食,鱼源枯竭的情况少见,实行多窝轮钓,可提高上鱼率。

除上述十个关系外,还有影响鱼摄食的一个重要因素——气压低,不过春天不像夏秋那样突出,无须赘述。

 

水域对鲫鱼的影响

鲫鱼在不同的水域里有着迥异的栖息活动规律,钓鲫爱好者在实际垂钓除根据鲫鱼的一般普遍性规律选钓点外,还应视垂钓水域的特殊情况而选择下钓的地方:

肥水塘里选素水,素水塘中选肥水;死水中选活水,活水中选死水;水草茂盛选无草,无草水中选有草;凹凸之处选平坦,平坦之处选凹凸。

方塘钓四角,长塘钓中间。

四方形水塘的四角是鲫鱼喜欢栖息的地方。

因为四角积存的各种食物最多,落到水塘中的各种虫子,植物种子,草菜叶被风一吹,波浪一推都集中全到四角了,吸引着鲫鱼在那儿觅食。

根据笔者钓鲫的经验,一般都选在水塘边长的四分之一处下钓,收获不菲。

而在长形的水塘中则要在长边的1/2处下钓(此处长形水塘是指长边与短边之比在5:

1左右,或更长一些的水塘)。

这是因为鲫鱼有沿着较长较靠边的水域巡游觅食的习惯,而长边的巾间地带正是鲫巡游的必经之地,所以长塘钓鲫应该中间撮。

 

   

 野钓鲫鱼,要想易中多获,除了必须坚持小钩、细线,“轻”组合外,在技法上,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按四季节气选天时 

  春天:

农历正月立春到雨水节前,虽大地已开始复苏,但即使鲫鱼较其他鱼种相对耐寒,可由于天气气温尚未达到这季中15~22℃最佳时段,水温也还停留在它最低摄食水温5℃的极限以下。

所以,这期间,钓者还不宜用“春天到了,鱼好钓”的理念来认识而忙于出钓。

 

  一旦进入二月惊蜇到立夏前的谷雨,由于气温日渐上升影响水温达到5~20℃以上正适合温水性鲫鱼的生活环境,即使其中有段产籽过程,也特别活跃好钓。

钓者可天天钓,全天钓。

 

  夏天:

在农历四月底的立夏后,小满前,尤其是阴天和小雨天气,仍适宜垂钓。

但在五月夏至前后的“三伏”暑天,就南方而言,绝大多数地区日气温都在35℃以上,甚至更高。

这期间除了上午10点钟前和下午5点钟后,中午时分的气温、水温根本不适合钓鱼,钓也难获。

 

  秋天:

虽是第二个钓鱼的黄金季节,但刚立秋的农历七月上旬,气温与盛夏还相差无几,水温也未明显下降。

这期间除了早晚各两、三个小时之外,中午也不适合钓鱼。

 

  但到了八、九月份秋分后至立冬前的霜降,特别阴天或小雨和有东北风、东风及东南风的天气,才是真正的“黄金”时节。

 

  冬天:

农历十月初立冬至小雪期间,虽已进入冬季,但全天水温还没有下降到不适合鲫鱼生存环境的5℃以下,一般还能钓获。

可到了大雪后的隆冬,除晴天中午11点后到下午4点钟前几个小时外,其余时间根本不宜出门垂钓。

 

  按水体环境择地利 

  鲫鱼属广谱性鱼类。

在自然水域虽常常能见,但并不等于处处都有,即使最活跃的春秋两季,也有它们一定的活动范围和栖息集聚之地。

故在钓场它根据表面水体来选择水下藏鱼的有利位置。

一般可按以下几种情况来考虑。

 

  1.宽河钓窄窄钓宽,不占凸地就占湾。

这是因为若水域特别宽大,尤其在一年中的春秋两季鱼儿比较活跃时,鲫鱼多爱窜至窄处游弋觅食。

反之,要是水面过于狭窄,它们又常居宽处隐蔽藏身。

凸地,向河心延伸,这更是鱼儿上下游弋的必经之路。

湾处,水草密集,浮游生物较多,且能避风躲浪,恰是它们觅食栖息的安全港。

 

  2.方正池塘钓四角,长堰直岸钓中间。

选择池塘四角,是鉴于四角常常是鱼儿沿岸游弋至转换方位弯角时,多有逗留的习性。

且此处不管风向如何,始终有两角处于下风口,天然浮游生物较多。

尤其养殖塘的进水口、喂食台,洗衣淘米的位置更佳。

水面无凸凹的长堰直岸,除冬春可以选择堰头、堰尾外,夏秋鱼儿多在中间两岸的壁坎处游弋觅食。

 

  3.岔河流水钓进口,挨到草边去下竿。

岔河、主支流进水口,流水汇集,天然浮游生物甚多,尤其若是滩脚且有上游鱼儿爱戏水而下,下游鱼儿想逆水而上的习惯。

钓鱼挨草。

这是因为草丛周边自然食料丰富,氧气充足,水流平缓。

对鱼儿产籽、夏避阳、冬取暖都有益处,是它们四季栖息的安居之地。

 

  4.深浅水界找坑塘,乱石桥墩树下边。

河面两岸大石处,河床底下有乱石的地方和桥墩旁,大树下,一般水都较深,是冬夏两季大鲫鱼的藏身之地。

深浅水位交界处,河底必然有坑塘。

俗话说:

“河底有塘就是‘窝’,塘塘里头鲫鱼多”。

在这里下竿,准能丰收。

 

  按泳层深浅换钓法 

  鲫鱼,属底层鱼,一般只宜底钓。

但由于受季节和水温环境影响,也并非常年都在底层活动。

 

  春天,鲫鱼产籽期间,雌鱼都在草面产卵,而雄鱼也就结伴相随,离开底层。

当雌鱼分娩后需要大量进食时,它和雄鲫一样,本来入春后,草丛中就有很多青嫩的藻类植物和水生昆虫可食,就不会又沉入水底去摄食。

所以,这时候,钓者若用长竿、短线,穿挂略露钩尖的半截蚯蚓,在草丛中仅挨水面,对准鱼头,采用“搁提喂钓法”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夏天,尤其是盛夏的中午时分,当水中溶氧量大大减少,在“夏钓深”也难钓到鱼的情况下,按此时鲫鱼普遍在上水层游窜的习性特点,把“底钓”临时改成10~15厘米的水位实行“浮钓”,就会有效改变鱼不咬钩的状况。

 

  按食性变化用钓饵 

  鲫鱼的食性变化有两个基本概念:

一是除喜欢微甜、腥香、浓香型食料外,还有夏秋偏素,冬春偏荤的习惯。

二是某种食性偏爱在一处长时间受到另一种食料环境影响后,能随之改变成“大众”口味。

也就是,在同一水域,尤其是同一区段,不管鱼儿当时是偏荤也好,吃素也罢,大多数甚至所有人一直都用“荤”或“素”中的某同一种钓饵,若自己仍坚持单一不变,效果就肯定逊色。

鲫鱼钓饵,主要可选择以下几种。

 

  荤饵:

用红色斑马蚯蚓最好。

但不要求一定太粗,只适宜火柴棍大小,否则会影响鱼儿咬钩;夏秋,在粪池或水坑,捞取孑孓拌细筛过的煤渣。

用米汤调和,捏上钩后,再用细棉线缠牢。

这种“十里香”钓饵虽然麻烦但比蚯蚓更胜一筹。

此外肉蛆、小青虫也可,效果次之。

 

  素饵:

除商品饵外,胡豆粉是传统素饵之极品,它淀粉足、黏性强、微甜、清香,很讨鲫鱼喜欢。

常用的还有米饭和用面粉、玉米粉等调制成的钓饵更为普遍,也挺有效。

 

  按异常状况找问题 

  野钓鲫鱼,随时随地都会出现异常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撒窝下竿后,一直不见有任何反应。

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有三种原因:

一是位置没有选好,水下根本没鱼。

若果真如此,应考虑换窝;二是挨草边撒窝,明草下面或许有你看不见的暗草,喂料全部撒落在草上,没有被鱼发现。

应用空钩前后左右反复探测,真有暗草,要重新撒喂或换窝;三是钓饵不“对路”,尤其若发现窝里有鱼星而不咬钩,要马上更换钓饵。

 

  2.起竿获鱼,突然就不见它咬钩。

这种现象,也有三种原因:

一是鲫鱼本身就是成群结队,四处游窜,把它们“一伙”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