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269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docx

《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docx

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

专题二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

第一章产业结构现状分析30

一、三次产业结构分析30

二、产业结构演化趋势31

三、产业发展阶段分析31

四、主导产业分析32

第二章经济结构转型的总体指导思想34

第三章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35

一、枣庄应根据在区域中的功能定位、自身特色和市场选择发展其他产业35

二、拓宽资源开发领域、拉长资源产业链条37

三、协调城市政府与企业集团的关系37

四、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转型的重要途径38

第四章产业发展定位39

一、产业选择39

二、对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42

第五章产业规划布局43

一、加快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使其成为全市生产力布局的核心区域44

二、加大对枣薛经济带、沿运带的培植力度,形成两条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聚集带44

三、发挥资源优势,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建设具有枣庄经济特色的煤化工、能源、建材基地45

第六章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发展45

一、产业集群概念、实例与枣庄市集群发展现状45

二、枣庄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8

三、对策建议:

发展创新性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51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更深地融入了世界经济浪潮,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等发展趋势日益深入,枣庄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面临调整与升级的迫切要求。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如何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合理进行产业布局,是城市规划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我们进行了该专题研究,以期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合理布局提高枣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第一章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一、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枣庄是以煤炭、电力、建材工业为重点的组群型工矿城市,是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盛产的优质煤驰名中外,水泥、石膏产量居全省之首,有“鲁南煤城”和“建材之乡”之称。

建市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2006年全市实现GDP757.9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68.5亿元、483.6亿元、205.8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9.0:

63.8:

27.2。

人均GDP20936元。

财政总收入76.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0亿元。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2006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68.5亿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5.1%。

农业总产值127.8亿元,农林牧渔业产值比例为65.0:

2.6:

27.2:

2.4。

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发展迅速,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扩大。

近年来,随着利用世界银行和各地政府贷款进行的黄淮海平原开发、山区综合开发和滨湖沿运开发的大规模展开,枣庄的农业发展已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成效明显。

“工业强市”取得新突破,2006年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483.6亿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17.9%。

工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建材工业为主体,同时拥有纺织、橡胶、冶金、化工、机械、卷烟、造纸、陶瓷、食品、制药、酿造等门类较为齐全,轻、重工业比较协调,综合配套发展的工业经济体系。

工业布局调整成效显著,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主导产业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培育壮大了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和名牌产品。

商业、服务业日益繁荣,新兴产业迅速壮大。

2006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05.8亿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12.6%,发展迅速。

对外经贸、高新技术和民营经济稳步发展。

全民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开放型经济取得新的进展。

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0328万美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19.3%。

2006年进出口总值达到4.74亿美元,其中出口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4.8%。

高新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不断增强,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2%。

二、产业结构演化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枣庄市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其中,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下降较快,已从1980年的35.3%下降到2006年的9.0%;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平稳增长,达到年均18%,快速增长的趋势非常明显;第三产业在2000年前较快增长,但“十五”期间的比重确在下降,表明枣庄市今年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尤其是新兴第三产业尚在起步阶段,传统第三产业仍占较大比重。

三、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枣庄市现状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为89.7%,已实现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产业发展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以原料为主的煤炭、建材、能源、煤化工等资源密集型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

我们选择“产业结构演进法”对其发展阶段进行评估。

依据一般产业结构演进过程,枣庄市将逐步向高加工化阶段、技术密集型阶段和后工业化社会转化。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五个阶段

工业化时期

发展阶段

产业结构主要特征

1.工业化前期

轻工业化阶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题。

依靠农业资源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2.工业化初期

重工业化阶段

主要是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工业产值开始超过农业产值;二是由轻工业为主向以重工业为主转变

3.工业化中期

高加工化阶段

工业生产向资本密集、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出现工业对能源、原材料依赖程度下降的趋势。

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70%

4.工业化后期

技术密集阶段

实现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转化,科技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农业产值比重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低于10%,商贸业发展出现网络化、区域化趋势

5.后工业化时期

信息产业为主阶段

新经济产业部门为主,跨国公司成为推动全球产业转移与变革的动力,三次产业的边界模糊

四、主导产业分析

我们利用2003年枣庄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构成情况,分析确定其主导产业。

表2003年枣庄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分行业

工业增加值

(当年价,千元)

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人)

总计

13602809

300018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3922925

100917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9083

200

非金属矿采选业

419963

11144

农副食品加工业

745878

9115

食品制造业

212763

4953

饮料制造业

163439

6044

烟草制品业

413301

1251

纺织业

599674

23686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95847

6648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28702

962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业

104886

1589

家具制造业

18541

291

造纸及纸制品业

550267

9376

印刷业和记录媒价的复制

23592

384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243651

9481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204874

3649

炼焦

204874

3649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677541

16091

氮肥制造

229775

8623

医药制造业

90990

1800

化学纤维制造业

8650

444

橡胶制品业

77467

3040

塑料制品化

198827

470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963796

46133

水泥制造

1406959

35871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57486

987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41440

338

金属制造业

69507

1855

通用设备制造业

326558

7660

专用设备制造业

246972

646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35574

203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28883

3121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50217

1050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4854

537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99604

379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442201

7664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2148

859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2708

1740

归纳下来,按行业大类进行整理,可得到下表。

从表中看出,煤炭采选业产值占近1/3,从业人员超过1/3,建材、农副食品加工、能源、煤化工等传统产业产值占近1/2,而从业人员仅占1/3强,表明传统产业就业岗位不足。

资源型、重化工业依然占据主导,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过度消耗,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大,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工业增加值

比例(%)

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人)

比例(%)

总计

13602809

100.0

300018

100.0

矿产采选业

4351971

32.0

112261

37.4

建材业

1963796

14.4

46133

15.4

农副食品加工业

1535381

11.3

21363

7.1

市政业

1467057

10.8

10263

3.4

化工业

1258349

9.3

29733

9.9

设备制造业

1092662

8.0

24668

8.2

纺织业

824223

6.1

31296

10.4

造纸业

817510

6.0

19241

6.4

金属制造业

168433

1.2

3180

1.1

木材加工业

123427

0.9

1880

0.6

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慢,经济总量小,资源加工型产业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大。

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过度消耗。

长期以来,枣庄市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增量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产业居于主体地位,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是主要产业特征。

这种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资源,结构不合理,且资源消耗快、污染严重。

目前,轻重工业比重为26.5:

73.5,其中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仅煤炭、石膏、水泥、电力等四大能源原材料工业实现销售收入就占全市工业(限额以上)的45%。

多数煤炭、水泥企业难以适应日益提升的市场结构的变化。

特别是水泥行业,80%以上的产品是由机立窑生产的普通标号水泥,能耗高、污染重,市场空间狭窄。

从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来看,形势极为严峻。

由于多年来过于偏重煤炭、石膏资源的开采,忽略了对其它建材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致使煤炭、石膏资源过度消耗。

目前,枣庄市东部统配煤矿都已注销了生产能力,西部矿区也已临近行政区划边缘,有的煤矿已经延伸至周边市县。

作为曾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老煤炭工业基地,煤炭资源现已面临枯竭的局面。

同样,据有关部门测算,枣庄市石膏矿的平均回采率仅为30%左右,资源浪费严重。

另外,重开采、轻加工的问题尤为突出。

作为全国最大的石膏矿业基地之一,2002年产量达到750万吨,但全市缺少有规模上档次的石膏制品加工企业。

另外,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利于吸纳劳动力,就业岗位不足,技术、管理创新乏力。

资源型、重化工业依然占据主导,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

枣庄市积极回避“矿竭城衰”老路,但“路径依赖”的惯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克服的,煤炭、电力行业作为主导产业,不属朝阳产业行列,其精深化、高附加值的发展道路面临众多的不确定因素,高新技术产业刚刚起步,产业结构调整仍是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

第二章经济结构转型的总体指导思想

针对枣庄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其产业结构调整应加快推进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资源导向型思维向市场导向型思维转变、单一主导型结构向多元主导型结构转变、主导产业战略向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转变。

第一,从行业看,资源型产业是我国计划经济影响最深的部门之一,因而反映到区域上,资源型城市或地区则是我国计划经济影响最深的地区之一。

因此,加快推进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既是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方针,更是资源型城市实施结构转型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

必须通过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市场经济制度,全面促进人的思想观念、各项制度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第二,经济发展中的粗放型、低效益既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更是资源型城市的突出问题。

因此加快推进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不仅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而且对资源型城市结构转型更具有针对性。

在资源型城市中,必须强化资源管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大幅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争取充足的结构转型时间。

第三,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早已习惯了根据当地的资源情况来决定发展什么,这就是人们通常讲的资源导向型的思维定式。

如果说,在市场全面短缺的情况下,这种发展定式没有什么缺陷的话,那么在市场日趋饱和特别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这种发展定式已经不再适应形势了。

买方市场条件下,发展什么或不发展什么,起决定作用的是产品是否有市场,而不是当地是否有资源。

因此,资源型城市在实施结构转型中,一定要由原来的资源导向型思维向市场导向型思维转变,选择和发展接续产业或替代产业,关键是要看产品是否有市场。

第四,枣庄这种资源型城市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经济结构单一。

由此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则是结构的不稳定。

一旦支柱产业或支柱企业出现衰退,则整个城市经济陷入困境,从而严重影响城市的持续发展。

因此,资源型城市必须通过结构转型,实现由单一主导型结构向多元主导型结构转变,以增强城市发展后劲和活力。

第五,抓住机遇,培育地方中小企业集群,形成产业链条,促进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

创造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融资、体制等软环境,激励创新和学习。

第三章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

一、枣庄应根据在区域中的功能定位、自身特色和市场选择发展其他产业

资源型城市在一定时期内,一方面要继续依靠资源性产业,另一方面又必须拓宽资源利用领域、拉长资源产业链条。

这些产业都是与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紧密相关的。

目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有关部门或政府的决策者普遍关注的是,除了上述产业外,资源型城市到底应该发展什么?

根据枣庄的特点,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回答。

一是根据国家和省政府对该城市的功能定位进行发展。

众所周知,美国的休斯敦曾经是一座著名的石油城市,现在则成了著名的航天城。

出现这一重大转变是因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在休斯敦布点了宇航中心,随之带动了为它服务的1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门类涉及电子、仪表、精密机械等行业。

德国的鲁尔区石化工业也是由于国家建立了一条从鹿特丹及威廉港通往鲁尔区的输油管建成而发展起来。

日本的九州地区,原为传统的煤炭产区,现已转换成日本新的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区。

这种转变是因为日本政府在规划时将其定位为新的高技术产业区,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推动。

我国有少量资源型城市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也是需要国家或所在的省份对其进行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在国家的支持下,由资源型城市转变为别的类型的城市。

枣庄的发展定位应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在国家对矿业城市发展政策尚不明朗的前提下,主动争取扶持政策,早日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

二是利用当地特有的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如煤炭城市可利用塌陷区发展养鱼业、花卉业等,可将开采煤矿留下的各种遗迹稍加“包装”,供游人参观。

德国的鲁尔区就是将过去的煤矿设施稍作改造作为特色餐馆,将过去的钢铁厂架子稍作修整,用作展览场所。

枣庄完全可以借鉴德国的做法,将某些开矿遗迹开辟为旅游地,将煤炭采空区作为生态绿化区域,煤炭完全枯竭后,可建设大型水面,大型绿化郊野公园,安排游乐设施,进行适度的低密度开发,发展成为居民休闲、游憩的去处。

三是资源型城市发展什么产业应由市场去决定。

随着交通、通信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改善,各地发展工业方面的条件差异已越来越小。

也就是说,某个工业项目布局在A地可以,布局在B地也可以。

从另一角度看,某城市发展C产业可以,发展D产业也是可以的。

但究竟发展哪个,不是由城市政府的领导或规划者来决定,而是由企业家来决定。

如果一个国家要将某个城市定位某种功能,倾全国之力进行建设是能够做到的,而一个城市特别是资源型城市财力有限、能力有限,调控产业布局或吸引产业入驻的能力和资源非常有限,能够做的就是创造好对多数产业都能发展的投资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规划城市转型的产业方向,倒不如不规划。

如果要规划,也最好采取负规划的形式,即对城市发展有严重负面影响的产业提出来予以限制,其他产业都可以发展。

我国的大庆市,在推进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曾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重要方向,但事实上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并不好。

安徽淮北市在推进经济转型过程中,并没有将电子工业作为重点,但因为有浙江的横店集团在那儿办厂,结果电子工业发展起来了。

所以,枣庄的新兴产业应主要依靠市场的选择,政府要做的就是培育良好的投资环境,尤其是政策、管理、服务、人才等软环境。

 

二、拓宽资源开发领域、拉长资源产业链条

煤炭城市一般可沿着开采——洗选——发电、开采——洗选——发电——高耗能产业或开采——洗选——发电和煤化工链条延伸。

鲁尔区基本上走的是开采——洗选——发电和煤化工这条产业延伸之路,枣庄市主要是这种模式。

我国绝大多数煤炭城市,如阳泉、乌海、鹤岗、双鸭山、鸡西、七台河、阜新、淮北、六盘水、铜川等,过去几十年的产业延伸基本上都是开采——洗选——发电模式;有些煤炭城市,如抚顺市和山西的孝义市则是采取开采——洗选——发电——高耗能产业发展模式;有些煤炭城市,如安徽的淮南市、宁夏的石嘴山市则是采取开采——洗选——发电和煤化工模式。

大同市既沿开采——洗选——发电——高耗能产业发展模式路径,又沿开采——洗选——发电和煤化工路径。

应该说,每个资源加工路径都是正确的,关键是如何进一步延伸加工深度和提高附加价值。

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出现新一轮的煤炭城市经济转型中的产业结构趋同。

三、协调城市政府与企业集团的关系

转型中应充分发挥资源性企业与城市政府两个积极性。

具体到枣庄,企业主要是枣矿集团和十里泉电厂。

资源型城市主要依托资源性企业而发展起来的,资源性企业在资源型城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安徽淮南矿业集团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淮南市的40%,职工和城镇人口约占全市的50%。

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和职工是与淮南矿业集团的主业紧密配套的,其经营状况与矿业集团息息相关。

因此,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从某种角度上是资源性企业的经济转型。

资源型企业今后的发展,一方面应根据资源和市场情况,继续提高资源性产品的竞争力,做强做精资源产业;另一方面,必须立足长远大计,加快发展资源的深加工以及其他产业,资源深加工及其他产业在企业总收入的比重呈逐步上升趋势,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转变,以降低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冲击;同时,资源性企业应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淡化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把企业当机关的观念,自觉尽快地与当地社会融为一体。

枣庄政府应坚决摒弃过去发展市属经济的旧观念,牢固树立发展市域经济的新观念,把资源性企业当作最重要的投资主体予以对待,像为其他招商引资企业一样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各种周到的服务,切实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以充分发挥其在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为推进资源性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市、矿双方应着眼长远发展,尽快调整长期以来形成的市、矿之间在城市公用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各自为政的格局,加快重组与融合的步伐。

四、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转型的重要途径

吸引包括国外投资和国内投资的外部投资是枣庄市经济结构转型的一条重要途径。

外部投资的进入不仅仅带来资金,还伴随着先进的技术、管理和观念,这对经济转型非常重要。

枣庄市具有丰富的资源,充足的动力供应,廉价的劳动力以及良好的政策环境,这是吸引外部投资的重要因素。

枣庄市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按照有利于安排劳动力就业、有利于增加地方税收、有利于资源加工转化、符合城市空间布局及符合环保要求的原则(即“三个有利于和两个符合”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

在吸引外来投资的过程中,应高度注重投资环境建设,尤其是投资软环境的建设。

在当前,包括廉洁高效的政府、良好的商业氛围、高素质的市民和文明的社会环境等在内的软环境的优劣越来越成为吸引投资的决定性因素。

枣庄市应根据市场经济和WTO规则的要求,加快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管理与服务并重型转变,建立以人为本、服务企业的政府管理新体制;应创造公正的司法环境,保护好外来投资者的利益;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教育,教育群众以诚实守信立足于社会,以诚实守信来发展经济。

第四章产业发展定位

作为我国最早开发的三大煤矿城市之一,枣庄因煤而建而兴,但由于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严重依赖,也导致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煤炭和水泥这两大产品的价格高低,几乎成了枣庄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此同时,产品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多,污染严重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现实说明,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决不能围着有限的资源打转,必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增强经济竞争力,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向结构调整要速度、要效益、要后劲。

根据枣庄的显示,应构筑以能源、煤化工、建材为基础,新技术产业和加工制造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旅游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

城市要特别强调为区域经济服务的职能,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提供信息、咨询、中介、法律、公证、人才培训等服务。

一、产业选择

在产业选择上,我们认为枣庄应进一步突出能源、煤化工、建材三大工业基地建设,鼓励与之相关的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精深加工程度。

煤化工业应向世界最高水平看齐,打造国内煤化工业的龙头。

2004年全市生产水泥3272万吨,连续十余年位居全省第一。

枣庄还拥有全省最大的石膏矿,资源富集,但资源深加工还远远不足,资源浪费严重。

建材业的重点应提高产品的等级和档次,向环保型、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努力延长产业链。

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调整和完善产业结构,首先要尊重实际,立足实际,着眼于切实增强城市竞争力,充分而合理地发挥依然处于主体地位的现有产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枣庄的煤炭是优质冶炼动力用煤。

从现有基础和前景看,煤化工有可能是枣庄市最有优势、最有成长潜力的产业链。

从全国产业发展战略看,煤化工是“十一五”期间及以后一个时期国家确立的12个重要产业之一。

另外也要看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为我们发展能源、煤化工等产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鉴于这种情况,经过反复研究,我们认为,要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着眼于延长产业链,增加贡献率,着力建设煤化工基地。

﹁是大力发展煤—气—化联产,发展以煤为原料的新型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其中主要是依托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优先发展以甲醇为代表的煤化工产业。

甲醇用途广泛,污染轻,市场前景好,效益好,是目前煤化工业的成熟项目。

从枣庄市实际看,尽管经过长期开采,但目前枣庄煤炭仍有相当储量,另外,兖矿鲁化集团已掌握国内最先进的煤气化合成甲醇技术,储备了一批包括两项国家863高科技煤化工项目,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的工程技术队伍,优势明显。

现实情况说明,在枣庄市大力发展以甲醇为代表的煤化工产业,出路在于紧紧依托兖矿鲁化的技术优势,加大宣传、推介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甲醇、醋酸、二甲醚等系列产品的开发。

二是大力发展煤—焦—化联产,综合考虑资源、环境、交通容量,鼓励发展焦化联产,以“焦”为辅,以“化”为主,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三是大力发展煤—电—化联产,整合电力资源,抑小扶大,加快提升电力行业技术及装备水平,配套发展高耗电、高附加值的机械加工或其他产业,实现电力二次增值。

2003年9月兴建的巴以热电厂,是山东省第一座新建水煤热电厂。

用水煤浆为燃料进行发电,既大大减少了煤燃料副产品“煤泥”对矿区的污染,又很好地改变了矿区的产品结构,使企业的竞争力大为增强。

如今,在枣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