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2015年4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0278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2015年4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2015年4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2015年4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2015年4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2015年4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2015年4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2015年4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2015年4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2015年4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2015年4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2015年4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2015年4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2015年4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2015年4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2015年4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2015年4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2015年4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2015年4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2015年4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2015年4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2015年4月).doc

《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2015年4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2015年4月).doc(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2015年4月).doc

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

供应链金融创新案例

2014年某某行业信贷风险分析报告

2014年某某行业信贷风险分析报告

北京银通智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公司介绍

2015年4月

专题一:

产融结合下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批发零售行业

Ø一、欧美产业金融结合发展历程的启示

Ø二、我国供应链金融“由产而融”具备发展契机

Ø三、基于产业场景化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Ø四、看好基于产业场景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

专题二:

贸易融资风险防范

Ø一、把关突出风险点

Ø二、夯实风控体系

专题三:

农民专业合作社存货质押融资

案例分析

Ø【案例】“信运通”航运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

52

目录

专题一:

产融结合下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批发零售行业 2

一、欧美产业金融结合发展历程的启示 2

v 欧美产融结合经历了“由融而产”到“由产而融”的发展阶段 2

v 欧美产融结合案例分析 3

二、我国供应链金融“由产而融”具备发展契机 7

v 国内银行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由产而融”具备发展契机 7

v 经营主体多元化,金融脱媒催生新机遇 9

v 供应链金融主要的风控模式 10

三、基于产业场景化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14

v 银企合作:

流程尚未完全打通 14

v 小贷公司:

杠杆率受限 15

v P2P金融:

成为产融结合快速扩张的最佳选择 16

四、看好基于产业场景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 19

v 专业市场:

“商圈平台+交易场景+大数据构建”,打造内生风控体系 19

v 海印股份:

收购商联支付,整合零散商户,实现“1+1>2” 25

v 珠宝行业:

产业资本介入,为上下游解决融资痛点 26

v 海融易:

海尔集团引领家电行业的供应链金融 32

v 农发贷:

P2P打造普惠金融,真正助力三农 33

v 零售公司供应链金融业务空间测算——以A股典型公司为例 34

专题二贸易融资风险防范 36

v 把关突出风险点 36

v 夯实风控体系 39

专题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存货质押融资 41

v 引言 41

v 农民专业合作社存货质押融资的主要运作模式 42

【案例】“信运通”航运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 48

v 背景——中小货代陷“融资难”困局 48

v “信运通”激活信用资源 48

v 电商平台加强客户体验 49

专题一:

产融结合下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批发零售行业

供应链金融从1.0发展至3.0时代,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以银行为主导的盈利模式被彻底颠覆,从“1+N”逐步转向至“N+1+N”,从单核心到泛中心,3.0版本扩链至面。

供应链金融3.0的最大质变即是去中心化,以每一个企业为中心,以服务为基础,打造出全新的“N+N”模式。

3.0版本将供应链生态圈整体迁入综合性服务平台,实现了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上线,其内容不仅包含“四流合一”,更囊括了包括企业、客户、服务商的有机互动。

供应链金融3.0着力打造综合性服务平台,以帮助原本技术力量较弱的小微企业低成本实现电商化,使得企业能更方便快捷的在平台上对接到上下游企业,为企业打造一个“熟人间的生意圈”,实现供应链金融向“N+1+N”模式的飞跃。

供应链金融3.0时代为传统供应链核心企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掌握大量优质商户资源的专业市场以商户为中心,服务上下游融资、物流等需求,将打开巨大转型空间;黄金珠宝行业品牌企业作为供应链核心,通过供应链金融突破下游扩张资金瓶颈,有望提升供应链经营效率,占据市场先机。

一、欧美产业金融结合发展历程的启示

v欧美产融结合经历了“由融而产”到“由产而融”的发展阶段

Ø欧美产融结合发展阶段

从欧美产融结合的历程来看,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由融而产”发展盛行。

欧美的产融结合起源于19世纪末,当时的监管环境较为宽松,产业对银行的依赖使得这一时期形成了一批从金融业务衍生到产业的企业,比如洛克菲勒、摩根、三菱等。

第二阶段:

“由产而融”应运而生。

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危机使得政府对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之间的相互持股开始限制,准入门槛进一步加强。

但产业链上的融资需求并未减弱,产业集团设立金融部门的“由产而融”模式开始兴起。

第三阶段:

“由产而融”快速发展。

该阶段形成了卡特皮勒的“设备制造+设备金融”模式和UPS的“物流服务+供应链金融”模式,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再次放松金融管控。

第四阶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产业集团开始审视金融业务的风险,并重组金融业务(剥离高风险业务),金融业务的占比被控制在核心企业信用所能承担的范围之内。

Ø涉足金融业务产业巨头的共同点

1、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一旦梳理清晰,在发展初期都呈爆发态势

产业金融业务发展的初期需要一定时间去梳理业务流程,并制定战略规划。

而一旦业务梳理成熟,均呈现爆发之势。

卡特彼勒、UPS在金融部门成立之后的2-3年供应链金融业务持续快速放量,5年内保持30%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速。

2、涉足金融业务的产业集团往往都具备高资信评级

除了通用电气的GECapitalService收入占比曾一度达到集团营收的39%之外,其他集团均将金融业务的收入或营业利润占比控制在17%以内,主要原因在于产业集团利用的是自身高评级、低资金成本的优势,而这些优势的延伸并不是无限的。

换句话说,冗余授信额度的外借是有限的,产业集团要想继续维持自身的核心地位,必须控制好自身风险,在此基础上才能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v欧美产融结合案例分析

研究国际产业集团金融业务发展的轨迹,尽管产融结合是大势所趋,但不同企业对内部金融业务的定位存在差异。

拿UPS和GE两大巨头的案例,来详细阐述“以融助产”和“以产带融”两种模式的差异。

UPSCapital通过货物质押、订单融资为国际贸易中的进出口商提供金融服务,UPS集团本身由于高评级而可以获得低成本资金,再通过UPSC将低成本资金输出给客户,UPS在金融业务上赚取的直接利润较少,但通过金融服务获取了更多客户,使得公司的主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通用电气的金融部门初期仅仅作为推动产品销量的辅助部门,发展到如今已经成为贡献利润来源的核心部门(GE利润占比达到30%以上),在产业部门内先形成一套金融服务的模式,再推广到集团外部,目前GE金融的业务有98%是服务集团外部客户。

2015年4月11日GECapital宣布出售贷款租赁、房地产等非核心金融业务,而保留围绕航空、能源、医疗设备等核心主业的金融服务。

ØUPSCapital的“以融助产”:

推动核心国际快递业务快速增长

UPSC成立于1998年,2001年收购美国第一国际银行后整合成UPSC,获得了美国本土的金融业务牌照之后,开始为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包括存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融资服务,最近几年开始提供信用保险、中小企业贷款、货物保险等其他金融衍生服务。

在国际贸易的链条当中,涉及到A国的出口商和B国的进口商,双方如果地位不均等就会存在一方资金被占用的情况,UPS在承担国际物流业务的过程中对货物有绝对的控制权。

以下是UPSCapital早期业务的主要流程:

①:

获得了进口商提交订单信息并且已经收取出口商货物;

②:

UPS提前给出口商贴现可以改善上游的资金流状况;

③:

进口商收到货物;

④:

进口商按时付款给UPSC。

图1供应链金融为UPS创造更多利润同时打开市场

UPS在引入了UPSC之后,不仅赚取了物流利润,还赚取了贴现业务利差的利润;对于出口商来说可以改善现金流状况,提高自身的周转效率;对于进口商来说,能够改善与上游企业之间的关系。

从集团的历史收入结构可以看到,供应链及相关业务收入占比从2001年的5.4%提升至2007年的17.0%,之后一直稳定在17%左右的水平,该项业务的发展也经历了从2002年-2006年5年的高速发展期,在2005年增速最高达到113.1%。

这一时期国际包裹收入占比也由2001年的14.1%提升至2007年的20.7%

图2供应链业务推动国际包裹收入占比不断提升

ØGECapital的“以产带融”:

从扩张到收缩,成为产融结合的范本

1、GE金融业务的发展历程

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危机之后,美国政府出台法规限制了对金融机构与工商企业之间的市场准入及相互持股,从金融业发端的“由融而产”模式受到了遏制,但是以GE集团为代表的“由产而融”模式却开始盛行。

经过多年发展,最初只是GE集团内部一个辅助部门的GE金融目前掌管的资产规模已达GE集团资产总规模的77.2%,贡献集团28.9%的收入和37.8%的利润,成为GE集团的重要业务模块。

1905年:

初期提供部分商业信贷业务。

1933年:

拓展消费信贷业务,其目的是帮助经销商销售公司的电器产品。

1960年:

开展设备租赁业务。

1970年:

将金融业务拓展至地产、工业贷款、个人信用卡。

2005年:

GE将业务划分为基础设施、商业金融、GEMoney、医疗、工业和NBC

环球六大板块。

最终整合形成的资本金融板块主要分为商业贷款与租赁(CommercialLendingandLeasing,CLL)、GEMoney、房地产、能源金融服务和商务航空服务(GECommercialAviationService,GECAS)五个子板块。

2、通过产业组合构建稳定现金流支持金融业务

GE集团的“3A价值法则”要求GE集团整体的信用评级必须保持在最高级别3A级,任何会影响整体评级的项目都会被否决。

在金融杠杆作用下,资金成本优势被放大,从而成为GE金融的核心竞争力。

GE通过产业板块的合理选择,构建出一个能够产生稳定自由现金流的组合,为金融业务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

2004年-2007年GE金融的年均资金缺口为200亿美元,GE的产业部门在剔除股息支付、并购投资之后的自有现金流年均保持140亿美元,这些现金大部分流入了GE金融的资金池。

2006年,GE完成了保险业退出计划,将财险、意外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出售给瑞士再保险公司。

选择相对成熟的、风险可测的金融业务,将利润贡献控制在30%左右的较低水平,是为了保证危机出现时,集团产业部门产生的自由现金足以覆盖金融部门缺口,维持整个集团的正常运营。

为了维持充裕的现金流,GE产业则摒弃高波动及高耗现金流业务,如价格波动较大的煤炭、新材料(受石油价格影响)等。

3、以“产”为中心的有限多元

成立初期GE金融只是通过提供消费信贷帮助集团促销电器商品。

随着GE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张,GE金融开始向集团利益相关者,包括客户、上游供应商甚至内部员工及家庭等内部市场和其他外部市场延伸,提供各类金融服务。

但从GE金融目前的各子板块发展来看,与GE主导产业高度相关的商业贷款与租赁、能源金融服务和商务航空服务仍占据了GE金融的绝大比例。

GECapital融资租赁的业务:

首先,GE金融与航空公司签署融资租赁协议;然后,GE金融直接向飞机制造商下订单、付款采购飞机。

飞机生产完成后,飞机制造商交付飞机给航空公司;最后,航空公司利用飞机营运收入来按期支付租金。

图3GE集团依托自身飞机零部件生产业务开展具有产业背景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二、我国供应链金融“由产而融”具备发展契机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贡献大,但资产较轻,落后的金融工具和创新技术造成中小企业的贡献与融资支持之间的不匹配。

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改变了原有的“银行-企业”两点业务模式,使得”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三角形的业务模式展开成为可能,利益相关者数量的增加使得业务流程更加复杂,对信息共享的要求也更高。

互联网作为技术手段使得网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实现成为可能。

中国正处于“由产而融”快速发展的初期,未来基于传统产业场景的垂直P2P金融模式将扮演重要角色。

v国内银行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由产而融”具备发展契机

国家工商总局在其发布的《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全国GDP总量的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完成65%的专利发明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而根据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

2013年二三产业里面小微企业数量占比达到总企业数量的95.6%,从业人员占比达到50.4%,资产占比仅为29.5%。

根据央行发布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2013年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余额占比为29.4%,基本与资产占比匹配(资产占比为29.5%)。

上述数据客观印证了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两个无奈:

第一,小微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其获得的融资支持不匹配。

第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与总资产占比绝对数值相当,反映了我国金融体系建设相对落后,主要根据企业固定资产发放贷款,放贷技术手段有限。

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

信息化程度低,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

传统的融资贷款服务只能依靠不动产作抵押,且征信、放款、风控、收款等一系列业务流程主要由银行来完成。

而从产业链发展的角度来看,在“生产-流通-销售-服务”的一两个环节会产生进入壁垒较高的核心企业。

他们拥有核心技术、强势品牌或核心渠道,众多中小企业围绕着这个核心企业开展业务,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焦点均汇集在这个核心企业。

根据波特五力模型,核心企业由于议价能力较强,对上下游有着较强的占款能力,这也成为核心企业通过产业链变相融资的一种手段,占款固然可以通过挤压上下游获得充裕的经营现金,弊端是造成上下游资金成本急剧上升,最终可能会导致利益相关者退出产业链条,不利于核心企业的稳定经营。

图4核心企业占款给中小企业带来资金压力

核心企业由于资质较好(不动产体量更大),获得银行的贷款授信更多,相反的,中小企业由于只参与产业链较小的一两个环节,不动产体量较小,高周转带来的动产体量较大。

于是造成了核心企业授信额度用不完,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

基于产业的供应链金融通过商业模式的重构,将原先需要银行完成的风控环节交由核心企业,且能实现核心企业多余授信额度的转让。

核心企业提供信用担保,银行提供资金,中小企业获得周转资金,既保证了产业链的稳定性,也使得银行在同样的风险度量下开拓了新的业务。

图5供应链金融体系中各方取长补短,达到帕累托最优

v经营主体多元化,金融脱媒催生新机遇

传统核心企业、平台企业切入供应链金融,为经营转型打开空间。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以银行融资为主导,但银行基于大型核心企业的授信、风控机制转型较慢,难以覆盖海量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因此,掌握大量客户资源的平台型企业以及对上下游掌握能力较强的核心企业开始利用自身优势搭建综合性服务平台,以小贷公司、担保公司、P2P等形式切入供应链金融3.0,不仅切实降低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成本,更为自身经营转型打开了广袤的空间。

目前供应链金融除了银行融资以外,传统企业普遍还有三种介入融资的模式:

一是设立小贷公司,以自有资金为主,向上下游企业放贷,直接收取利息收入。

这一模式优点是贷款利率较高(规定上限为贷款基准利率4倍,普遍在年化15%左右),并且审核放款速度较快,期限灵活;但小贷公司受限于资金来源只能是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银行融入资金不能超过净资本50%),因此规模难以做大。

二是设立担保公司,为上下游企业增信,以方便其获得银行贷款,通过担保费获得收入(担保费率在1-3%,银行贷款利率9%-10%)。

目前银行普遍对担保公司资质要求较严格,贷款放大倍数不超过10倍(注册资本1个亿的担保公司,最多只能担保10个亿的贷款),并且要求担保公司缴纳10%的保证金。

因此,这一模式同样面临资金瓶颈问题。

另一方面,受限于银行的审批速度较慢(普遍在2个月以上),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短期周转资金的需求。

三是建立P2P平台,连接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和理财需求的个人,通过手续费、服务费方式赚取利差(普遍在2%左右)。

目前主流P2P平台的利率普遍在10%左右,审核放款流程在1周以内就能完成,对于中小企业吸引力较大,并且这一模式没有资金的天花板限制,适合快速复制、做大规模。

但P2P平台对公司运营能力、技术能力和风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期需要较大的人力、财力投入。

表1参与供应链金融的三种融资模式特点比较

融资模式

融资者成本

放款时间

融资规模

运营成本

公司收益(以注册资本1个亿为例,周转1次,毛估年收入)

小贷公司

贷款利率15%左右

3-5天

不超过注册资本的150%

较低

1×1.5×15%=0.225亿

担保公司

10%贷款利率+2%担保费率

2个月以上

不超过注册资本的10倍

较低

1×10×2%=0.2亿

P2P平台

10%贷款利率+2%手续费

5天内

无限制(不考虑担保项目)

较高

不受注册资本限制

v供应链金融主要的风控模式

在中国征信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的背景下,通过大数据虽能预判借款人的偿还能力,但无法防范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因此虚实结合是现阶段更有效的风控模式。

所谓虚实结合的风控模式,指的是借款人的抵押物价值(实)>贷款额度,或借款人的违约损失(虚)>贷款额度。

撇开房屋、车辆等不动产(这些都是传统融资模式最为看重的抵押物),供应链金融的质押品还可以是店铺经营权、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及存货等。

Ø店铺经营权(优先租赁权)是隐形抵押物

无论是线下市场,还是线上市场,只要商户形成了依赖,那么商铺经营权(或优先租赁权)就是隐形抵押物。

海宁皮城基于对商铺租赁权的评估价值放贷,就是这一模式的运用。

而放眼线上渠道,各大电商在经营过程中通过数据的积累和放款模型的优化,基本都能实现对商户3分钟融资到账的金融服务。

大多数人把电商的自动化放款解读为无抵押贷款,实际上店铺的经营权本身是存在价值的。

商户经营过程中积累的信誉和人气是网店的价值所在,有信誉积累的淘宝网店可以在二级市场转让,一个淘宝3冠店铺二级市场转让价格在5万元左右(视不同品类有差异),阿里根据店铺价值的一定折扣给网店店主贷款,一旦违约店主或将失去店铺的经营权。

在违约成本高于贷款额度的场景下,店主没有违约动机。

Ø业务往来中的存货、应收、预付衍生的贷款空间巨大

银行还可通过第三方对中小企业的动产进行控制,以此来控制风险。

基于供应链的融资由于连续性较强、额度小、频次高,对经营数据的实时监控可以及时发现风险,降低动产质押的坏账率。

从实际操作来看,反而是动产质押贷款违约率最低。

但高频次、低额度的贷款对业务操作的流畅性要求更高,因此对互联网技术的依赖更强。

在美国,银行接受的抵押品中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比达2/3,而在新兴市场银行接受的抵押品70%以上是不动产。

香港中文大学曾联合深发展银行对我国的中小企业调查显示,中小企业最偏好贷款抵押品为供应链融资,即应收、存货等融资。

图6金融机构贷款平均违约率

图7中小企业贷款产品偏好

Ø互联网金融解决方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产业效率

传统贸易模式下商品是信息的载体,进口商在未收到货物之前不愿意将货款打给出口商,而在UPS介入之后,三方实现信息共享,只要UPS获取了进口商下单的订单信息,核实出口商货物与订单信息匹配即可立即放款。

互联网使得信息的共享更加流畅,让商业模式融入更多的利益相关者成为可能。

互联网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出现可以使部分供应链金融业务环节标准化、自动化。

自动化的放款解决方案仍然存在较大的拓展空间,将在以下四个方面改善供应链体系:

(1)极大的降低订单采购成本;

(2)优化付款和单据处理流程;

(3)降低收款成本和应收账款周转期;

(4)提升产业链资金流的透明度,降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账期的不确定性,有利于企业规划自身的经营,减少运营资金(workingcapital)的需求。

通过对世界500强的经营数据分析,供应链自动化放款解决方案的使用,可以明显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

对于年收入10亿美元的企业,可以节省500万美元的订单处理成本、节省330万美元运营资金成本、减少160万美元因应收账款而带来的资金成本。

合计节省约1000万美元成本,占比收入的1%。

而对于世界500强中排名居中的企业,互联网金融解决方案能够节省的成本达到8100万美元,占比收入的8.1%。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证明,基于“互联网+产业”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都能够优化产业链条,带动整个产业效率的提升。

阿里官方披露,依托云计算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处理店铺等级、收藏人数、评价等800亿个信息项,运算100多个数据模型,使得阿里小贷能够实现3分钟申请、1秒钟放款,完全自动化(零人工干预),每笔放贷处理成本仅仅0.3元,是普通银行的1/1000,将违约率控制在1%以下,而一般小贷公司的违约率在5%-6%。

表2各大电商的自动化放款产品

产品

服务对象

上线时间

推出方

最高贷款额度

贷款期限

商家贷款成本

放款效率

违约率

商贷通

ebay平台跨境电商卖家

2014年10月

宜信、ebay

100万

最长6个月

月息1.2%

30秒完成授信

京小贷

京东体系内供应商

2012年10月

京东

200万

最长12个月

年化12%-24%

1分钟融资到位

京宝贝

京东平台商家

2013年12月

京东

15-90天

年化10%左右

3分钟融资到账

蚂蚁小贷

阿里平台卖家

2010年

阿里小贷公司

500万

平均期限4个月

年化12-18%

1秒放款

1%以下

Ø高周转行业如零售、快消等受益明显

欧盟2014年2月发布的报告指出,即使是在金融体系发展相对成熟的欧盟国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空间也十分巨大,2012-2016年的复合增速在30%-40%之间,同时报告指出最能衍生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行业分别是:

零售、制造、快消品、汽车、农业、化工和医药行业。

欧盟央行给出的2015年国际贸易衍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增速数据中,亚洲地区的增速达到了18%,增长潜力最大。

图8最可能从供应链金融融资方案中获得流动资金的行业

国内银行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也十分积极,如中信银行供应链金融累计融资额度在2010-2011年连续两年保持50%以上的增速,达到7000亿的规模,而供应链金融授信的客户数量保持75%以上的增长速度。

公司中“预收+应付”占比收入越大,表明企业的核心地位越强,供应链金融业务带来产业链优化的空间越大,仅从预收和应付的角度来看,找出了供应链金融业务拓展空间较大的A股零售公司,其中轻纺城“(预收+应付)/收入”接近6倍,其预收是天然的优质质押品。

除此之外海宁皮城、小商品城、深圳华强等专业市场也具备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基础。

三、基于产业场景化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v银企合作:

流程尚未完全打通

以怡亚通为例,来重点阐述零售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能够扮演的角色。

怡亚通由于物流优势,具备服务B端的能力;每天直接与客户接触,能够获取客户全方位信息。

怡亚通在筛选贷款客户时有一个比较实用的原则:

即现代版的“五子登科”,实际上也是从“违约成本大于贷款额度”的原理去选择道德风险最低的商户。

贷款商户需要向怡亚通预付5%的保证金以及服务费,怡亚通利用信息优势为商户提供担保,担保企业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