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问题行为研究概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347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问题行为研究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生问题行为研究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生问题行为研究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生问题行为研究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生问题行为研究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小学生问题行为研究概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小学生问题行为研究概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小学生问题行为研究概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小学生问题行为研究概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小学生问题行为研究概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小学生问题行为研究概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小学生问题行为研究概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问题行为研究概要.docx

《小学生问题行为研究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问题行为研究概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生问题行为研究概要.docx

小学生问题行为研究概要

目录

摘要……………………………………………………………………………………1关键词…………………………………………………………………………………1

第一章有关问题行为的研究………………………………………………………1

一、对问题行为的界定………………………………………………………………1

二、小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2

三、问题行为的分类…………………………………………………………………3

四、引起问题行为的原因……………………………………………………………4

五、有关问题行为的测验……………………………………………………………4第二章小学生问题行为转化的现状分析………………………………………5

一、有关学生的问题特点……………………………………………………………5

(一)“问题表现”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6

(二)极易出现反复性………………………………………………………………6

(三)存在极少数“假问题行为”…………………………………………………6

(四)家庭教育有缺失………………………………………………………………7

二、有关教师转化学生问题行为的特点……………………………………………7

(1)转化工作主要依靠经验总结………………………………………………7

(2)观念和实际行为存在偏差……………………………………………………8

(3)对转化效果信心不足…………………………………………………………8

三、有关转化的效果…………………………………………………………………8

(一)转化所占比例较低……………………………………………………………8

(二)问题行为的转化主要还是学生自身…………………………………………9第三章小学生问题行为改变的对策……………………………………………9

一、学生家长必须提高自身素质…………………………………………………9

二、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转化方式………………………………………………10

三、以预防问题发生为主…………………………………………………………10

四、针对学生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11

五、选择师德高尚的教师担任班主任……………………………………………11

参考文献……………………………………………………………………………11

小学生问题行为研究

【摘要】关于小学生的行为问题,国内外研究表明,学生个人行为异常的发生率高达30%~50%,行为综合症的发生率为8%~20%。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教育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在此期间儿童的保健任务尤为困难。

小学生问题行为的教育正是当前学校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个别小学生问题行为不仅会阻碍自己的发展,也会影响其他同学。

青少年发展的关键就在小学时期,同时,这一时期形成的人格特点、学习习惯、道德修养等将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

关注这一阶段学生的问题行为,探索其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成功转化一名小学生,让学生有更光明的未来。

就此而言,问题小学生教育意义不仅是在现在,也关系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问题行为;转化

第一章有关问题行为的研究

问题行为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

问题行为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家、教师等十分关注的问题。

他们对问题行为的寄义、范例、成因、诊断衡量标准、校正策略等进行了多方面的大批的钻研,并且取得了积极地成绩。

一、对问题行为的界定

首先“问题行为”是一类大量存在于小学生中的“问题”行为的总称。

它总是具体体现在具体的人身上,如有的学生孤僻离群、敏感多疑上课不认真听讲;有的打架斗殴;有的欺骗、说谎;等等。

问题行为不但搅扰了平常的教授纪律,妨碍团体平常活动的展开,更重要的是,它阻碍小学生的本性发展、智力开发以及品德的形成,造成了小学生的身心不健康发展。

因此一直受到国内外心理学家的关注,其中在我国小学生的问题行为中有百分之5至百分之15,由于行为问题的原因的复杂性,校正过程的可重复性、长期性和潜在危害性,导致家长、教师、社会感觉头痛和困难重重。

而小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相对不成熟,在其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比方不和谐的父子关系、同伴同学关系不好、家庭教育方法太过直接、粗暴等都会招致小学生在行为上表现出一些问题,这就是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障碍)也称为行为问题、行为障碍、行为反常、偏差、过失等,研究者都从自己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一)吕勤等人(2003)认为儿童问题行为是儿童发展历程中的普遍表象,其中最主要体现在攻击、抵抗、焦虑、烦闷、违规、违纪、孤僻、畏缩以及种种身体不舒服等。

(二)是指所有不同于个体的正常生活行为,有异于平常的行为。

(何志培,1994)

(三)朴永馨(1995)认为,情绪和行为障碍有以下特点:

①在学习上有困难,可是也没有智慧、身体和感受方面的缘由;②不能建立和保持与同学以及教师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③正常情况下会有不适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④持续不愉快或沮丧的情绪;⑤还有与个人或学校互相不适应,身体疾病相关的失调出现,甚至产生痛苦或恐惧等等。

综上所述,问题行为的定义和概念的表达尚没有一个公认的,而且较少受到质疑,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他们的表述中找出问题行为的共同特性:

1、有问题行为的小学生智力是正常的;2、问题行为与正常同龄孩子的行为有明显不同;3、问题行为往往伴随着不良情绪反应和身体动作;4、因为问题行为与社会文化的要求相悖,甚至有违反社会的问题,所以是很难被人们接受的;5、问题行为会对其他人以及自身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由于问题行为具有上述特征,因此问题行为严重阻碍了身心健康的发展,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会给儿童一生带来不良、消极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可能形成精神疾病。

二、小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

正是因为国内外各个专家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索,有了许多与问题行为有关的概念。

例如:

异常行为,反社会行为,不当的行为,破坏行为,适应不良,不良行为和违规违纪行为等;在被称为“行为问题”的学生有:

贫困生,后进生,行为偏差的孩子,问题学生,不良行为的孩子,落后学生等等。

目前,问题行为的分类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标准各不相同的。

大多数是从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角度进行的。

一句话,可以概括为单因素、两点、三分、四分、五分和六分这几种方法。

单因素问题行为理论主要是说一个共同因素就可以用来解释儿童行为的思想。

二阶因素分析,会有内部和外部综合征候群二阶因素;台湾学者杨国枢通过因素分析法和斜交旋转法发现这两方面的问题行为的因素:

违纪行为和神经症方面的问题等等。

而外显的和内隐的问题行为,其中外显的问题行为有过分攻击、破坏纪律、多动等;而隐性问题的行为,如抑郁、焦虑、缺乏自信、退缩、羞怯等,这些行为是情绪调节的指标。

美国心理学家奎伊把问题行为分为学习问题行为和情感上的偏差、人际障碍,并将总结为三个类别:

儿童社会行为、社会领导行为、攻击性、破坏公物、害羞、敏感行为。

还有心理学家吕静问题行为大致分为三类:

行为不足、行为过度和不得体的行为。

三、问题行为的分类

小学生常见的问题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小学生常见的问题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如发展问题,情绪、情感方面的问题,个性、性格问题,学习和智力方面的问题,过度活动的问题,神经方面的问题,习惯问题和道德方面的问题。

(一)发展问题由神经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引起的功能障碍,如排泄功能障碍、尿失禁、睡眠障碍、噩梦和夜惊。

情绪方面的问题包括有情绪抑郁、情绪波动剧烈、易激怒。

如神经质式的焦虑所导致的过度敏感,可疑,不安。

过分依赖父母、教师,对学校、考试、师生关系产生恐惧情绪等。

(二)性格方面的问题,比如发脾气、咄咄逼人,情绪波动反复无常,过度胆怯,退缩,又孤独等情况。

学习和智力方面的问题,由于神经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导致学习成绩差,反应慢,还有因为学习的压力过大,教育要求高造成厌学,逃学的行为。

认为学习是为最大的痛苦,还有抄袭作业、破坏纪律等问题行为的出现。

(三)活动过度的问题,如异常好动,上课不断地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易冲动、爱争吵打架等。

神经性方面的问题,总是出现一些无意义的神经性强迫行为,或者歇斯底里。

有些甚至是神经性失声,心理上的不适。

因为心理问题,使得行为鲁莽,活跃,动作语言太多,紧张,生气没有原因,行动和性格突变等。

(四)社会与品德方面的问题,如打架、骂人、说谎、偷东西等。

与家长、教师、同学之间的关系差、任性、离家出走等等。

习惯性方面的问题,如吸吮手指、咬手指、摇头、眨眼、玩生殖器和吃、睡、排泄方面的坏习惯,还有不爱吃饭、失眠、时间紊乱等。

四、引起问题行为的原因

对问题行为的原因,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其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绝大多数的学者完全意识到问题行为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它既受社会环境条件和学校教育的条件影响,也与儿童身心发展水平有关,因此是内部因素,如生理和心理行为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外部因素如教育。

外在因素包括有家庭教养因素,社会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学校因素、同伴群体因素和娱乐休闲环境因素等。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行为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

父母教养方式的缺乏、父母的角色缺乏、父母的人格和行为模式的缺失。

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是影响儿童行为环境因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父母的关系与行为、文化素质、父母的价值观对孩子心理行为形成潜有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包括生活在该地区的儿童的社会氛围和学习环境,都可以改善儿童的问题行为;相反,它会增加孩子的行为问题,如品行障碍。

问题行为的原因(不涉及使用遗传或生物因素)概括为:

1、个性社会化过程是缓慢和低社会成熟度,学校,社会不适应导致失调;2、问题行为通常是由心理冲突和情绪紧张产生和加剧;3,导致和加剧的行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许多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遇到的障碍和失败造成的的结果;4、在童年,形成一些性格弱点可能容易导致一些问题行为;5,一些有特点的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也可以是一个内部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因此本文将对根据学校教育的现实基础,并通过实证研究,试图探明学生行为问题,正确理解和把握小学生问题行为的现状和原因,以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能够有效地防止和纠正小学学生的问题行为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五、有关问题行为的测验

目前常用的问题行为的测量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行为的量表或问卷,包括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等。

(1)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1967年问世,后经多次修订,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儿童行为问卷,用的最多,内容最为全面,我国于1980引进,并制订中国常模发展。

苏林雁、李雪荣等(1998)对CBCL测试规范和有效性。

其各分量表的a系数均大于0.65,且有效度较好。

分为两个部分,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

除了问题行为,还评估儿童的积极行为,全面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价,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测量工具,4-16岁的家长用表在1980年初使用,在上海等城市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并总结出国内规范常模。

(2)Conners儿童的行为问卷调查应用程序大约有30年的历史,主要用于筛查儿童多动症。

并指出儿童行为问题在学校和家庭日常生活中,由于适应问题,自我调节困难,缺乏适当的指导、帮助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某些外部原因,主要包括攻击,坏习惯,多动,退缩,抑郁症等等。

是筛选的儿童行为问题(尤其是多动症)最广泛的量表。

主要有三个类型的问卷调查:

父母问卷;教师问卷,老师和家长问卷。

教师问卷调查使用的更广泛。

(3)Rutter编写的儿童行为问题问卷包括两部分:

教师问卷和家长问卷调查,包括一般健康和行为问题。

行为问题分为“反社会行为”和"神经症行为”。

第一类包括:

经常破坏自己和他人东西的事,常常没有纪律,经常说谎,欺负其他孩子,偷东西。

第二类包括:

腹痛和呕吐,经常烦恼,害怕新事物和新环境、哭或拒绝上学以及睡眠障碍。

这个问卷测试效度好,被广泛用于儿童问题行为的研究。

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儿童情绪障碍的研究之间的区别和无组织无纪律的情况,也适用于区别儿童精神疾病的情况。

第二章小学生问题行为转化的现状分析

根据在小学的调查。

并设立对象为小学教师二十人次,学生家长四人次。

采用访谈的形式,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样本容量小,有的访谈对象在网络上进行的。

通过对访谈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到学生和教师在转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点。

1、有关学生的问题特点

(一)“问题表现”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

调查显示,小学生的问题行为表现都不相同,然而也有规律的共同之处。

首先,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多是男孩。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女孩略比男孩心理早发展,社会交往有优势。

第二个是小学时期,问题行为更多是纪律方面,男孩活跃、好动,难以集中注意力,但大多数女孩很听话,比男孩的纪律性强。

第二,不同年级之间有差异的问题行为。

总的来说,低年级存在学习适应问题,高年级由于成绩等级分化,一部分有问题的学生开始出现有害的心理,如自我放纵,喝酒、吸烟,逃学,旷课、网瘾等自暴自弃的不良行为。

老师还说:

一般到高年级问题学生的问题会越来越多。

第三,学生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老师表示以前的问题小学生学习效果不好,也会有心理上,纪律上的问题,但是今天的小学生很多是学习成绩很好,其他方面经常出现问题。

尤其是在“零零后”身上。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浮躁的社会环境。

(二)极易出现反复性

学生问题行为的转变是一个长期又细致的事情,访谈问到"转化最大的难题”时,大部分的老师说的是问题的重复性。

出现一些进步的迹象,可能就因为偶然,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导致老师对学生失去信心。

究其原因,首先,学生不是一天就成为了问题学生,形成的过程是很复杂很漫长,如果你想突然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二,虽然一些学生问题表现类似,但背后的原因可能千差万别,如果同样的问题行为,在转化过程中采用同样方法,抓不住关键,就有可能重演。

此外,问题学生大致要经历观念上的认同,再改变行为,激励加强行为最后内化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需要时间来慢慢调整,绝不是可以在一夕之间可以完成的。

有的学生自律能力不好,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没有教师的情况,问题行为就可能出现反复。

(三)存在极少数“假问题行为”

有极少数的问题学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学生,他们可能表现相同,但往往是关注在其他的兴趣上,这种学生尤其应该引起教师关注,因为他们更有发展潜力。

这里有一个典型的情况,小发明家牛培行:

当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喜欢发明,但却是出了名的差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自己做自己的事。

初中发明越来越多,还得了一个奖。

高考成绩也非常低,但还是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

现在他仍然坚持发明,很多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其实,,这种“假问题行为”并没有心理偏差和学习障碍,只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于大多数学生,当面对问题联想的要多得多,自然容易分心,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相信只要维护他们的热情和毅力,最终可以实现另一种生命价值。

(四)家庭教育有缺失

采访中说到问题学生时,老师也会分析其背景,其中都提到,,严重的问题小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都有缺失。

一些父母对孩子很袒护溺爱,主要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很少关心其成长和精神世界。

即使孩子做错了事,一些家长也拒绝承认,甚袒护包庇。

另一个极端是孩子缺少家庭的温暖,孩子有点不顺意,便骂人,讽刺,或唠叨个没完没了,导致形成叛逆的态度。

有父母属于放任不管的类型。

孩子出现问题,无所谓孩子的发展,而缺乏基本的判断的孩子是很危险的。

第二,家庭教育是不够的。

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沟通,班主任找父母时,有些父母甚至不相信孩子的表现,这就是没有时间去充分了解和理解孩子的情况。

最后,不完整的家庭对小学生的影响也非常大。

不完整的家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亲儿童,一个是留守儿童。

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家庭的温暖,大都都有自卑的心态,不想让别人知道他的父母离婚了,也很难与家人进行沟通。

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抚养。

祖父母对孩子溺爱,,由于较低的文化素质,年纪大,身体虚弱,孩子的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有关教师转化学生问题行为的特点

(一)转化工作主要依靠经验总结

面临转化问题学生的话题,老师都深有感触,说到,每个班都有几个学生存在问题行为,帮助他们,每一个老师都付出很多努力。

但是问到”转化的知识之源”时,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利用学生工作的经验,其中,一些老师将与同事交流,彼此分享成功经验,并借鉴。

同时,教师也表示,依靠自己和他们的同事并不能适应当前复杂多变学生问题情况,很希望有专业的知识培训。

(二)观念和实际行为存在偏差

在调查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待问题学生的看法、想法存在偏差。

当被问到“如何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时,老师回答:

“要有耐心,细致小心”,“不应该歧视学生”,“应给予他们信任以及尊重”,“不能急于出效果”等等。

而回答"教师是怎样转化学生问题行为”时,与上述相反的答案成为大多数教师的选择。

这意味着思想、知识和行为存在明显的距离。

这种情况有很多原因:

首先,是错误的情感交流。

第二,没有效果导致没有动力。

第三,教师的劳动负担和复杂性。

(三)对转化效果信心不足

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一名任课教师都在做学生问题行为的转化工作,然而,当被问及“多大把握可以有效转化问题学生”,“从业以来,教师已经成功地转化了多少问题学生",他们说,作为一名教师,不可能不遇到问题学生,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看,这些学生不能放弃,然而,由于学生出现千差万别的问题,而问题学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在短时间内很难找到有效的转化方法,只能更加注重在日常教学工作与学生更多的交流。

一些学生的问题行为较为严重,老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从成功的角度来看,转化生效会深深影响教师的信心和热情。

三、有关转化的效果

(一)转化所占比例较低

每个老师会遇到不同学生、不同的问题行为,都会试图帮助他们,但对转化的结果,大部分的老师都不太满意。

调查中,请教师评价转化问题学生行为的效果时,只有唯一一个认为有明显的进步,32%的人认为有一点进步,但大多数教师认为他们的工作是“无效的”。

通过分析了解,认为有进步的问题主要是学习方面,相对,转化工作较容易注重学习,只要是学校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习惯,。

认为“无效”的情况,更多的是纪律和社会问题,转化效率低,这不仅有外部原因还有内部原因。

面对当前日益复杂的环境,许多老师也表示无奈,说在社会各种媒体环境的影响下,孩子世界不再单纯,满是与学校教育的主流价值观冲突的声音,有时面对学生,老师也没有办法解释。

此外,教师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估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品行不能纳入到教师的绩效评估中,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德育就会有所放松。

沉重的教学任务,没有太多精力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无法避免问题的发生,也不能把学生很多问题行为消除在萌芽之中,只有当问题变得严重时,才开始关注和帮助,显然是非常困难的。

(二)问题行为的转化主要还是学生自身

但问题行为的转换的主要还是学生自己,最基本的转化问题行为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转化的结果取决于改变自己学生的意识。

大多数教师说,一些学生能取得进步,并最终没有问题行为,最重要的是,学生自己有进步的意愿,有问题却不放弃,不能解决的话仅仅因为缺乏改变的信心和毅力。

在这一点上,只要寻找到突破口,加上情感激励,往往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但是非常不幸,这只占一小部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大多数的问题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危险问题,因此,有效的转换是学生本身的关键,首先是概念上的认同。

第三章小学生问题行为改变的对策

在我国研究小学生问题行为有很多,而且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让我们对小学生问题行为的认识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用各种方法来帮助问题行为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才是教育的真谛。

一、学生家长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因为学生父母是转化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父母合作,那么学校教育的转化会变得苍白,实现有效的目标也是不可能的。

在当前小学生在家庭方面常见的缺失,如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正确,孩子们产生抵抗情绪;父母和孩子交流时间少,有些甚至没有交流,一些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就要学校负责,不管学校配合需要影响教育的转化效果。

因此,家长们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是非常重要要的。

首先,要形成平等、尊重、和谐的家庭氛围,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优化孩子的生活环境。

其次,父母应该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重视儿童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需要注意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最后,多多联系学校,随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并能及时与教师合作,为有效转化赢得宝贵的时间。

二、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转化方式

小学生的问题行为转化,老师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只需要一个关键事件就可以解决,有时费力耗时还没有效果。

因此,也需要教师探索和学习。

一方面,学习理论知识,如所有年龄段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发展特征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等,另一方面要不时关注社会背景的影响下,小学生的身心变化,一想到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此外,由于小学生的问题和问题的原因、特征各不相同,教师应特别注意个别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吸收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但又不能完全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找到合适、可行的,才是最成功的方法之一。

三、要以预防问题发生为主

当前小学生问题行为转化工作是找到一种方法来帮助问题学生,如果我们把重点放在防止问题行为的发生,它将极大地提高转化工作的有效成功率。

预防的关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所有小学生的积极引导,促进其和谐、健康、全面发展,降低小学生行为问题;其次,必须特别注意小学生的问题,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情况,积极与学生和父母沟通、反馈,一旦出现问题,立即处理,防止不良行为的扩张,逐步减少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当问题行为逐渐消失,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相信将会产生好结果。

四、针对学生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积极、快乐的生活,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辨别正确与错误的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五、选择师德高尚的教师担任班主任

一个负责任、关心学生的老师是班主任的最佳选择。

成功的老师会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有问题学生才会有进步,所以必须面对,一些教师在道德方面存在差异,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搞好班主任的工作,需要更多的关心和耐心,建议学校调查选择出的确爱学生,负责任的好老师,好班主任。

 

参考文献:

[1]韦小满.特殊儿童心理评估[M].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6.291.

[2]余强基.当代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与教育[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1.

[3]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4]周步成等.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手册.1991

[5]林格伦著.张志光译.课堂教学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6]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7]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

漓江出版社,2008.

[8]李蔼玲.“问题学生”转化有策略[J].人民教师,2007.12.

[9]霍丽娟.问题学生的成因与道德教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