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369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docx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3

《蜀道难》知识点梳理

实词归纳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尚贤使能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

危乎高哉高

危如累卵危险

正襟危坐正,端正

去门十里以为界距,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离开

除残去秽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可以横绝蛾眉巅越过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解释加点的字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

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

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

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猿猱欲度愁攀援越过

10.青泥何盘盘多么

1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1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

13.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

14.枯松倒挂倚绝壁靠

15.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

16.砯崖转石万壑雷拟声词用如动词,冲击

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挡

18.所守或匪亲同“非”

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互文见义

20.锦城虽云乐虽然

21.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

《琵琶行》知识点梳理

〔1〕浔阳江:

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

索索:

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回灯:

移灯。

重:

再。

〔3〕转轴拔弦:

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4〕掩抑:

掩蔽,遏抑。

思:

读去声。

〔5〕拢:

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抹:

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霓裳:

即《霓裳羽衣曲》。

六幺:

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大弦:

指最粗的弦。

小弦:

指最细的弦。

嘈嘈:

沉重舒长。

切切:

细促轻幽。

〔7〕间关:

莺语流滑叫“间关”。

幽咽:

遏塞不畅状。

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8〕迸:

溅射。

〔9〕曲终:

乐曲结束。

拔:

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

当心画:

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0〕舫:

船。

〔11〕敛容:

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12〕虾蟆陵:

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

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4〕秋娘:

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五陵:

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的陵墓。

缠头:

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15〕绡:

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银篦:

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

击节:

打拍子。

〔17〕颜色故:

容貌衰老。

〔18〕浮梁:

古县名,唐属饶州。

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

走了以后。

〔20〕梦啼妆泪:

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阑干:

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

重新,重又之意。

唧唧:

叹声。

〔22〕呕(音欧)哑(音呀)嘲(音招)哳(音扎):

形容声音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

退回到原处。

促弦:

把弦拧得更紧。

〔25〕向前声:

刚才奏过的单调。

〔26〕青衫:

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

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为:

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

轻:

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二、古今异义词

因为:

古:

两个词,于是创作。

今:

表原因的连词。

阑干:

古:

参差错杂,纵横散乱。

今:

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

向前:

古:

从前、刚才。

今:

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老大:

古:

年龄大。

今:

兄弟排行第一。

颜色:

古:

神态、脸色。

今:

色彩

三、文言句式

歌以赠之宾语前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宾短语后置;于,向

转徙于江湖间介宾短语后置;于,在

本(是)长安倡女省略句,省略谓语

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句,之,琵琶女

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于,在

 

《过秦论》知识点梳理

第一段重点文言知识

△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像……一样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内;对外。

动词使动用法:

外连衡而斗诸侯使……相斗

△通假字:

外连衡而斗诸侯通“横”

第二段重点文言知识

△找出文中古今异义词语。

(1)以致天下之士来招纳

(2)不爱珍器吝惜

(3)于是六国之士……在这时

(4)流血漂橹盾牌

(5)秦人开关延敌打开关隘

(6)制其弊困乏

△找出文中通假字。

孝公既没“殁”:

死约从离衡“纵”;“横”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

兵:

收天下之兵(兵器)制其兵(军队)

制:

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制其弊(制服)

延:

开关延敌(迎击)延及孝文公(延续)

爱:

不爱珍器(吝惜)宽厚而爱人(爱护)

因:

因遗策(沿袭)因利便乘(趁)

△找出文段中的同义词:

取、举、割、收——攻取;属、徒、伦——一类人,等人。

△按要求找出词性活用的词语

(1)名词作状语:

南取汉中:

向南。

(2)动词使动用法:

流血漂橹:

使……飘浮。

(3)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

逃跑的军队。

(4)形容词作名词:

尊贤而重士(贤良之人)因利乘便(有利条件)

(5)形容词作动词:

会盟而谋弱秦:

使…变得弱小。

口头翻译文句。

辨析下列句子翻译正误。

(1)振长策而御宇内。

A.举起长鞭来驾驭天下。

B.举起长鞭来奴役天下百姓。

(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A.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借代,应用引伸义)。

B.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

(3)乃使蒙恬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A.于是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防。

B.于是派蒙恬去筑守像篱笆一样重要的长城。

(4)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A.收集天下的军队。

把他们集中到咸阳,让他们销毁兵刃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B.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到咸阳,(然后)销毁这些兵器,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师说》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

通“授”,教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

通“逗”  或师焉,或不焉-不:

通“否”

二、【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

师,以……为师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  意动用法,以……为耻

  位卑则足羞  意动用法,以……为羞  2、形容词作名词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惑-形容词作名词:

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2)小学而大遗。

小、大-形容词作名词:

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3、名词作形容词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愚(带中括号的那个)-形容词作名词:

圣人、愚人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4、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  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三、【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                       吾师道也  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  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  名词,军队 

  3、传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动词,传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流传

  

四、【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之”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2、被动句式:

不拘于时,学于余。

3、判断句: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介宾短语后置句:

① 而耻学于师。

  ② 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 师不必贤于弟子。

  5、【省略句】 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② (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 (人)问之,(士大夫)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  ④ (士大夫)则群居而笑之。

 五、【固定格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必修4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①可与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

“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

④如有司案图。

“案”通“按”,察看。

⑤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⑧请奉盆缶。

“奉”通“捧”,托、举。

二、一词多义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三、古今异义(在此只列出古义)

①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近亲及姻亲)

⑤请指示王(指给……看)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

⑦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⑧布衣之交(平民)

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穿)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使……回去)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待)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b.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

拜送书于廷

《苏武传》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    女:

通“汝”,你。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

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              旃:

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

通“()”,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

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              见:

通“现”,显现。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

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                 亡:

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

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              亡:

通“无”,没有。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

通“襟”,衣襟。

    决:

通“诀”,诀别。

     始以疆壮出                疆:

通“强”,强壮。

 

二、古今异义     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

相抵偿。

    今义:

副词,表程度。

     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

提拔。

    今义:

业绩。

     位列将                  古义:

位;官位。

    今义:

位置、地位。

     列:

一般的,普通的。

  今义:

排列。

     兄弟亲近                古义:

亲近的侍臣。

  今义:

动词,靠近。

     我丈人行也。

            古义:

老人,长辈。

    今义:

岳父。

     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

趁这时。

    今义:

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

妹妹。

    今义:

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

年纪。

    今义:

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武等实在               古义:

确实存在。

    今义:

诚实、老实。

 

三、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2.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

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

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

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

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若:

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

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

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

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

名词做动词,拄着     (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

名词做动词,祭祀     (5)惠等哭,舆归营          舆:

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

名词做状语,向上 

四、特殊句式 

1.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2.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张衡传》知识点梳理

一、文化常识 

1 . 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

(1)孝廉:

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

官署。

指三公的官署。

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3)大将军:

位比三公。

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4)公车:

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

设公车令。

(5)郎中:

官名。

 

(6)太史令:

兼管天文和国史。

 

(7)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8)国王:

指河间王。

国,诸候国。

(9)尚书: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10)举:

推荐。

(被)举荐任官。

(“举孝廉不行”) 

(11)行:

去应荐。

(12)辟:

征召,召来授官。

(被)召。

(“连辟公府不就”)

(13)就:

就职,任职。

(14)召:

召请来授官。

(“累召不应”)

(15)应:

应职,接受官职。

(16)拜:

任命,授给官职。

(“拜为上卿”)

(17)迁:

调动官职。

(“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18)转:

调动官职。

(“再转复为太史令”)

(19)徙:

调动官职。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20)出:

离京去外地为官。

(“出为河间相”)

(21)下车:

指官吏初到任。

(“下国伊始”、“衡下车”)

(22)视事:

指官员到职工作。

(“视事三年”)

(23)除:

拜官。

除去旧职任新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24)乞骸骨:

请求辞职,告老还乡。

(“上书乞骸骨”)

3. 其他

 

(1)年号纪年。

 

①永元中 ②阳嘉元年③永和初 ④元丰七年 ⑤元和十年⑥德二年 

(2)地名。

 

①南阳西鄂人也            ②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 

③河间相                  ④京师(京城) 

(3)学校。

 

①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 

②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 

③庠、序(学校)(“俾人邑痒”) 

④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 

⑤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4)姓名。

(“名”和“字”有对应关系) 

①张衡字平子              ②屈原名平 

③韩愈字退之              ④苏轼字子瞻 

⑤苏辙字子由              ⑥诸葛亮字孔明 

⑦刘备字玄德              ⑧关羽字云长 

⑨张飞字翼德              ⑩赵云字子龙 

辛弃疾字幼安              班固字孟坚 

三、通假字

员径八尺    通“圆”

形似酒尊    通“樽”

四、古今异义

寻其方面     “方向”  现指相近的几个人物事情之一。

衡下车         “初到任” 现为从车上下来。

五、词类活用

大将军奇其才     (意动用法)

六、文言句式

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连辟公府不就   (被动句)

果地震陇西      (状语后置)

讽议(于)左右   (状语后置、省略句)

视事三年          (省略主语)

必修5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梳理一、字词语言1、古今异义词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

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

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情话古:

指知心话今:

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

指农事今:

泛指既窈窕以寻壑窈窕古:

幽深曲折的样子今:

指女子文静而美好觉今是而昨非是古:

正确今:

判断词非古:

过错、错误今:

不恨晨光之熹微恨古:

埋怨、遗憾今:

仇恨、怨恨2、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日:

每天时矫首以遐观时:

有时

(2)形容词作名词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幼:

儿童、小孩子(3)名词作动词乐琴书以消忧琴书:

抚琴、读书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

划船策扶老以流憩策:

拄着(4)使动眄庭柯以怡颜怡:

使。

愉快(5)意动乐琴书以消忧乐:

以。

为乐悦亲戚之情话悦:

以。

为愉快善万物之得时善:

以。

为善羡慕3、一词多义引引以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引壶觞以自酌端起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弓相如引车避匿掉转引兵欲攻燕率领、引导秦军引而去避开、退却乘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牛十二,乘韦先四的代称策策扶老以流憩拄着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引申为暴政夸父弃其策拐杖策之不以其道鞭打,引申为驯养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辈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4、虚词把握以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连词相当于“而”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介词把、拿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动词用,采取日以尽矣,荆轲岂无意哉副词通“已”,已经相当于“何”的疑问代词:

田园将芜胡不归胡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奚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焉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曷三、理解分析1、结构层次

(一)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

(1)“心为形役”——为衣食所迫而做官

(2)“觉今是而昨非”——认为以前所为是错的

(二)归家之后的情状

(1)心情愉快——小舟轻飏,和风吹衣

(2)归心似箭——“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3)家人欢迎——“童仆迎接,稚子候门”(4)修身养性——饮酒、游园、观景(三)回归田园的愉快生活

(1)远离官场,享受天伦

(2)读书抚琴,颐养天年(3)驾车乘舟,寻幽探胜(四)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

(1)人生苦短,淡薄名利

(2)乐天安命,顺其自然2、写作特点

(1)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行文注意对仗骈偶,且又灵活多有变化。

既讲用韵辞采,又简洁清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强烈作者的感慨、追求、心志等借助于景物描写而自然流露,全辞情真意切,沁人心脾。

(3)结构谨严,不蔓不枝首段直接抒情,照应序文;二、三段借物抒情,表达情怀;末段属总结,卒章显志。

《滕王阁序》知识点梳理

一、一词多义梳理

           ①事、事故、变故、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②旧、往昔、过去的、原来的:

豫章故郡

   ③故交、老朋友:

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故     ④衰老:

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⑤故意、特地:

故久立与其客语(《信陵君窃符救赵》)

   ⑥依然、依旧:

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

   ③因果连词,所以:

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①完:

担中肉尽(《狼》)

   ②全部用出或极力完成: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

尽      ③全、都:

宾主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

   ④所有的:

尽人皆知

   ⑤极:

尽善尽美

 

属(以下读shǔ) ①统属、隶属、届寸: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类、辈: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以下读zhǔ ③连接: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撰写:

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

    ⑤嘱托,通“嘱”: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①走近、靠近、接近: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②立即、就: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即      ③就是:

此即风景之尤胜者也

   ④假如:

即有如不称。

妾得无随坐乎

   ⑤当、当前:

成功在即

   ⑥通“则”,就:

且壮士不死即已

   ⑦如同:

桂殿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