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害评价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452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害评价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水害评价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水害评价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水害评价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水害评价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水害评价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水害评价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水害评价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水害评价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水害评价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水害评价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水害评价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水害评价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水害评价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水害评价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水害评价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害评价报告.docx

《水害评价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害评价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害评价报告.docx

水害评价报告

山西右玉玉龙煤业有限公司

矿井可能发生水害事故的总结评价

 

地测科

2014年元月

 

玉龙煤业公司矿井可能发生水害事故的总结评价

矿井概况

山西右玉玉龙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位于右玉县东南30km元堡镇辛屯村南,北与内蒙公路相通,东邻山阴,南与平鲁区接壤,西距元元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玉龙煤业公司于2009年8月由山西省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批准将原山西右玉南阳坡西煤业有限公司和山西吐水煤业有限公司进行整合,整合后企业更名为山西右玉玉龙煤业有限公司,重组后井田面积平方公里,批准开采9#、11#煤层,地质储量6870万吨,可采储量2532万吨,生产规模120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21年,煤质具有低灰,低硫发热量高的优点,是优质的动力煤。

矿井地质构造简单,水文类型划分为中等,根据2013年瓦斯等级评定鉴定结果,瓦斯绝对涌出量为min,属于瓦斯矿井。

2010年3月3日和2010年7月16日省厅先后对地质报告和初步设计进行批复,同年9月13日省安全监察局对公司的安全专篇进行了批复,2011年11月3日省国土资源厅为公司换发了证号为C5采矿许可证。

2013年我矿办理好“五证一照”后,正式转为生产矿井。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单水平开拓,三个斜井,两个进风井,一个回风井,主井作为主要提煤斜井,兼做进风,副井作为运料,行人兼做进风,回风斜井作为专用回风井,安装了两台同型号同能力轴流式主扇风机,电机功率185KW,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矿井开采煤层为9#煤层,工作面采用长壁综采放顶煤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在一采区布置一个接替工作面,矿井采掘比为1:

2,以一井一面达到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

地质概况

(一)地层概况

本井田位于大同煤田西南边缘,井田内地表均为黄土覆盖,根据以往地质勘查资料结合井筒所揭露的实际地层情况,井田赋存地层由老至新有:

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全新统。

现根据井田内地层层序、厚度、岩性及其变化情况由老到新简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

为煤系地层基底,主要为灰、灰黄色厚层状石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夹有少量泥灰岩,岩石致密、坚硬,裂隙及小溶洞发育,裂隙多被方解石脉充填,含动物化石。

本区揭露厚度260m。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主要由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灰、灰白色砂岩及1-2层石灰岩组成。

底部为浅灰-灰白色铝土质泥岩和棕红色铁质泥岩。

本组地层厚度-,平均厚度,与下伏奥陶系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主要由灰白、浅灰色砂岩,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煤层组成,富含植物化石,局部有风化现象。

底部K2砂岩层位稳定,为太原组与本溪组的分界标志。

本组厚-,平均,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由灰黄色、浅灰色、灰白色砂岩,浅灰色、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煤层组成,下部含植物化石。

底部K3砂岩层位稳定,为山西组与太原组的分界标志。

本组厚-,平均,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

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岩性以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粉砂岩为主,底部为灰色中细粒砂岩(K4)。

井田残留厚度左右。

6.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

浅红色、土黄色亚砂土、亚粘土为主,夹有钙质结核。

厚-,平均,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7.第四系全新统(Q4)

为现代河流沉积物,由亚沙土、砂、卵石组成,分布于元子井田西部大沙沟河床及两侧的平缓地带。

厚0-,一般,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二)可采煤层

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的9、11号煤层,现将各煤层叙述如下(见表3-1):

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

表3-1

煤层号

煤层厚度(m)

煤层间距(m)

煤层

结构

夹矸层数

顶板岩性

底板岩性

稳定性

可采性

最大-最小

平均

最大-最小

平均

9

复杂

0-4

泥岩、砂质泥岩、砂岩

炭质泥岩、泥岩、砂岩

稳定

全区可采

11

复杂

0-4

泥岩、砂岩

泥岩、砂岩、砂质泥岩

稳定

全区可采

1、9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地层中下部,厚度为,平均,属稳定可采煤层。

煤层结构复杂,含0-4层夹矸。

井田内S308、303、YB2、K10、号钻孔揭露该煤层全部风氧化,TE8、TE9、TE12、西1、西2、西3、西4、西5、南1、南3号钻孔揭露该煤层上部风氧化。

根据钻孔资料和原吐儿水煤矿井筒揭露,井田南部9号煤层全为风氧化区。

煤层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中细砂岩。

整合前原南阳坡西煤矿开采此煤层。

2、11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地层下部,厚度为,平均,煤层结构较复杂,含有0-4层夹石,井田内全区赋存,属稳定可采煤层。

井田内西4号钻孔揭露该煤层全部风氧化,南1、南2号钻孔揭露该煤层上部风氧化。

另外,井田东南部喜鹊沟煤矿越界进入本井田开采中发现巷道北侧分布11号煤层风氧化区。

该煤层顶板为泥岩、砂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

(三)煤质

本井田煤类的划分按照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进行。

9号煤层为低灰、中低硫—中高硫、中热量之气煤;11号煤层为低灰—中灰煤、中低硫—中高硫、中热值-高热值之气煤。

(四)矿井地质构造

井田位于大同煤田南部石炭二叠系煤田的西北边缘,属大同煤田向斜构造的西部,在地质构造上它既服从于大同煤田总体构造规律特征,又有其特殊性,在地层走向、倾向、断裂、褶皱的分布形态等,皆与燕山期北东和北北东向构造有关,受大同向斜控制和影响,北东向构造在井田内占主导地位,与大同煤田整体及东部地区相比,地层倾角相对较为平缓。

根据钻孔和井下巷道揭露,本井田内褶曲比较发育,主要有3条背斜和2条向斜,均分布在井田中南部。

另据井下巷道揭露,井田内还发育6条正断层,未发现陷落柱。

现将井田主要构造分述如下:

(1)褶曲

向斜

位于井田东北部,根据钻孔控制资料,向斜轴部为东6孔-东9孔西-东10孔连线,轴向N30-40°W,向斜两翼不对称,其东北翼较缓,地层倾角3-5°,西南翼稍陡,地层倾角5°左右。

井田内延伸长度900m。

背斜

位于井田西部,轴向N75°E,两翼对称,属宽缓背斜,两翼地层倾角2-3°,井田内延伸长度1000m。

背斜

位于井田西南部,轴向N42°E,两翼不对称,其西北翼平缓,地层倾角2-3°,南翼稍陡,地层倾角4-5°,井田延伸长度1000m。

向斜

位于井田南部,轴向N15°E,两翼不对称,其东翼较平缓,地层倾角3-4°两翼稍陡,地层倾角4-5°,井田延伸长度1000m左右。

背斜

位于井田东南部,轴向N10°W,两翼不对称,其西翼平缓,地层倾角2-3°,东翼稍陡,地层倾角3-4°,井田内延伸长度1100m。

(2)断层

断层

位于井田西北部,正断层,由该矿井下巷道发现,断层走向N65°W,倾向NE,倾角75°,落差8m,推测延伸长度340m。

2.F2断层

位于井田东北部,为正断层,断层走向N10-20°E,倾向SE,倾角75°,落差9m,由井下巷道揭露,井田内推测延伸长度约1450m。

3.F3断层

位于井田东北部F2断层东侧,为正断层,断层走向N30°W,倾向SW,倾角75°,落差4m,由井下巷道揭露,井田内推测延伸长度约250m。

4.F4断层

位于井田东北部F2断层西侧,为正断层,断层走向N30°W,倾向NE,倾角75°,落差6m,其东南端交于F2断层,推测延伸长度200m。

5.F5断层

位于井田东北部,为正断层,断层走向N30°W,倾向NE,倾角80°,落差10m,由9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推测延伸长度760m。

6.F6断层

位于井田东北部F5断层东侧,为正断层,断层走向N30°W,倾向SW,倾角70°,落差,由9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推测延伸长度900m。

(五)岩浆岩

井田内未发现岩浆岩侵入现象。

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本井田地质构造属简单类。

矿井水文地质

(一)井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

本井田北部、东部边界为人为边界。

井田周边分布有三个相邻矿井,井田北侧为山西右玉东洼北煤业有限公司,东侧为山西教场坪集团玉岭煤业有限公司、南阳坡煤矿,西部及南部为空白区。

垂向上正常情况下各含水层之间不会发生水力联系。

但井田内发育有几条断层,受断层构造影响,断层带及其两侧破碎带富水性好,易沟通了各地下含水层。

水平方向上周边矿井9、11号煤层均有采空区积水,但采空区与本井田边界一般有保安煤柱,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水力联系,但在今后的开采过程中仍需注意。

(二)井田内主要含水层

1.奥陶系岩溶裂隙含水层

奥陶系主要为岩溶裂隙含水层,据邻区资料,多数钻孔在钻进至石灰岩时漏水,富水性为中等,据井田东北侧6km处609号水文孔抽水试验结果,单位涌水量为-,渗透系数-d,水位标高,裂隙发育,且多被方解石充填,本含水层富水性及导水性均较好,水量较大,水质类型为HCO3·SO4—Ca·Mg型水。

根据609号水文孔资料推测,本井田奥灰岩溶水水位标高在1204—1206m左右。

2.石炭系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太原组是本区主要含煤地层,9号煤层上部砂岩及K2砂岩是本组主要含水层段,含水层厚10-20m,9号煤层上部砂岩呈半风化状,岩石较为破碎,裂隙发育。

本矿在开采9号煤层时,砂岩裂隙水经过冒落带或断层直接进入矿井,矿井涌水量在300m3/d左右,由于矿井排水,太原组地下水位已大幅度下降,在影响半径范围,地下水位已降至9号煤层中。

据邻矿东洼北煤矿3号水文孔抽水试验,静止水位深,单位涌水量-,渗透系数-d,富水性弱。

水质类型:

HCO3-Ca·Mg型水,矿化度340mg/L,总硬度L,PH值。

3.二叠系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山西组地层埋藏浅,近地表岩石均已风化,属风化裂隙水,该含水层与上部冲积层水局部沟通,富水性弱。

有时第四系上更新统砂层与山西组地层直接接触,水力联系密切。

在矿坑排水疏干范围内,山西组含水层基本已无水。

东洼北煤矿3号孔山西组抽水试验时,静止水位埋深,基本已到孔底,成干孔状态。

4.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

第四系孔隙含水层在本区分布范围较广,含水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砂、砂砾石层,厚-,颗粒粗,以粗砂、砾砂为主,局部富水性较好。

东洼北煤矿在区内打的两口浅层水井,出水量300-400m3/d,富水性中等。

水质类型为HCO3-型,矿化度215mg/L,总硬度L,PH值。

(三)井田内主要隔水层

1.本溪组隔水层

本溪组岩性主要为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灰白色铝质泥岩组成,加少量中-细砂岩,局部为灰岩,厚-,平均。

本组地层普遍发育,连续性强,是煤系下伏良好的隔水层。

2.上更新统隔水层

上更新统粘土在本井田分布广范,井田内厚度一般在4-48m左右,是煤系地层上覆良好的隔水层。

(四)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矿井充水来源

1、地表水及大气降水对矿坑充水的影响

井田地表水体不发育,仅雨季时沟谷中有大气降水形成的短暂洪流。

区内地势平坦,大气降水入渗条件比较好,但由于煤系地层中有泥岩相隔,因此大气降水仅是矿井充水间接因素。

特别是井田西部的大沙沟沟谷较深,虽平时无水,但雨季汇集洪水后水量较大。

但煤层露头附近极易沟通地表水,使地表水涌入巷道,形成水害。

因此在开采过程中一定要采取防范措施,井口、堆煤场也要建在最高洪水位之上,以防洪水袭击,造成危害。

2、顶板裂隙水对矿坑充水的影响

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及石灰岩裂隙含水层地下水将通过矿坑顶板冒落导水裂隙带向矿坑充水,为矿坑充水的主要来源之一。

3、采空区积水对矿坑充水的影响

井田内曾开采9、11号煤层,形成的采空区面积较大,采空区内有一定的积水量。

具体见各煤层矿井充水性图。

本井田共有采空积水区6处,积水区总面积为10156m2,总积水量为7715m3。

采空区在井田内分布较为分散。

一般新近采空区内有导水通道,积水量较少,而在位置相对较低处或采空年代较久的地方,采空区内有积水。

采空区积水对煤层开采有一定的影响。

4、奥灰水对矿坑充水的影响

井田内奥灰水位标高在1204~1206m之间。

9、11号可采煤层最低底板标高分别为1275、1250m,均高于奥灰岩溶水水位标高,所以井田内可采煤层不存在带压开采问题。

(2)矿井充水通道

井田开采煤层的充水通道主要为煤层顶板岩层裂隙、开采煤层的导水裂隙带、断层、钻孔等。

1.导水裂隙带

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计算各煤层垮落带及导水裂隙带,9、11各煤层顶板均为中硬岩石:

9、11号煤层Hm=

Hli=20

+10

式中:

Hm——垮落带(m)

Hli——导水裂缝带(m)

M——累计采厚(m)

经过计算,各煤层冒落带及导水裂隙带如下:

9号煤层厚度~,平均,计算后垮落带为~。

导水裂隙带为~。

11号煤层厚度~,平均,计算后垮落带为~;导水裂隙带为~。

9号煤层开采后其导水裂隙带高度可达到上覆基岩面,其上部含水层水对9号煤层的开采有一定的影响。

9号煤层开采后导水裂隙带不会延伸到地表,地表水一般不会通过导水裂隙带进入井下,影响生产。

11号煤层开采后其导水裂隙带延伸到9号煤层,使9号煤层采空区积水由导水裂隙带涌入到11号煤层,因此开采11号煤层时,应加强探放水防止9号煤层积水对开采11号煤层的影响。

目前我矿实际开采9号煤层,在开采11号煤层前对上部煤层采空区积水进行疏排探放,确保安全生产。

2.断层

井田内有6条正断层,其中F1、F2断层破碎带和两盘影响带内胶结松散部位,富水性较好,该矿采煤掘进到F1断层时,曾有较大涌水,后逐渐减小,目前保持在300m3/d左右。

而掘进到其它断层时,则未见涌水现象。

因此在开采过程中,在断层两侧一定要留足保安煤柱,同时要加强对隐伏断层以及陷落柱等其它构造形迹的发现与研究,断层、陷落柱破碎带是地下水活动的通道,有可能沟通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特别是今后煤层开采的进一步破坏,更有利于这种沟通的实现,在今后的建井及生产中一定要重视对断层、陷落柱的发现和研究,防止淹矿事故的发生。

3.钻孔

钻孔也可能作为充水通道,井田及邻近矿有24个钻孔,均为2008年以前施工的钻孔,钻孔均为煤系地层水泥封闭,非煤系地层黄土泥浆封闭,在开采至钻孔附近时,要进行提前预报,超前探采预防突水事故发生。

(3)主要水害

矿井生产开采以来,尚未发生水害事故。

但是近年来,我省降水量普遍增加,各处水害事故时有发生,同时随着矿井生产开采,采空区不断加大,采空区积水也处于动态变化中,为矿井生产主要水害之一。

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有一定的关系,降水量大的时候矿井涌水量也有上升趋势。

矿井随着开采的进一步加深,开采面积的进一步加大,采空区面积的增大所造成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是沟通地表溪流水和雨季洪水的通道,亦是该井田的主要水害。

采空区积水及周边矿井采空区积水对矿井产生突水事故的可能性也不能轻视,开采靠近时应引起注意,防止突水事故的发生。

(五)井田及周边地区老窑水分析

1、本井田矿井采空区积水情况分析

井田内主要开采9、11号煤层,9、11号煤层分布有大小不等的采空区,具体采空区积水范围见矿井充水性图。

根据《煤矿安全手册》第五篇矿井防治水中经验公式:

式中:

Q——为采空区积水量,(m3);

K——为采空区的充水系数:

M——为采空区的平均煤厚(m);

F——为采空积水区的水平投影面积(m2);

α——为煤层倾角(°)。

9、11号煤层各采空区的低洼地带存在不同程度积水。

经计算,井田内9号煤层有3处积水,积水面积约5059m2,积水量约4658m3,11号煤层有3处积水,积水面积约5097m2,积水量约3057m3。

井田内9、11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采空区积水面积均于2009年兼并重组报告积水面积有所变小,因我矿在兼并重组后积极做了探放水工作,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做过探放孔,部分积水已排除(兼并重组报告积水量为26142m3,排出积水量为19305m3),但随着时间推移,现在采空区仍旧会积一部分积水。

需以后继续做好探放水工作。

(见表5-2)

井田内采空区积水量统计表

表5-2

煤层

编号

面积(m2)

煤厚(m)

煤层倾角(°)

充水

系数

积水量(m3)

备注

9号

1

2653

4

2010

原南阳坡西煤矿

 

2

1439

3

1584

3

967

4

1064

小计

 

5059

 

 

 

4658

11号

1

828

5

502

原南阳坡西煤矿

2

1041

4

631

3

3228

4

1924

原吐儿水煤矿

小计

5097

3057

合计

 

10156

7715

 

2、相邻矿井积水情况分析

兼并重组后山西右玉玉龙煤业有限公司井田北侧为山西右玉东洼北煤业有限公司,东侧为山西教场坪集团玉岭煤业有限公司、南阳坡煤矿,西部及南部为空白区。

山西右玉东洼北煤业有限公司,该矿开采9号煤层,开采煤层有不同程度的采空区积水,9号煤层距本井田北部距离约500m处一采空区积水量约为9808m3,其余积水距离本井田均超过600m;对本井田下一步开采影响不大。

山西教场坪集团玉岭煤业有限公司,该矿开采9、11号煤层,各开采煤层均有不同程度的采空区积水,9号煤层距本井田东部距离约70m处一采空区积水量约为12000m3,11号煤层9号煤层距本井田东部距离约30m处一采空区积水量约为4600m3,其余积水距离本井田均超过500m;另据兼并地质报告,原喜鹊沟煤矿曾越界进入本井田南部原吐儿水煤矿东南部开采了少量11号煤层,分布有少量巷道和采空区,后因巷道揭露风化区中止开采。

对本井田下一步开采影响较大。

南阳坡煤矿,该矿现开采9号煤层,开采煤层有不同程度的采空区积水,对本井田下一步开采有一定影响。

由于本矿及周边各矿均已开采年代较久,所以开采情况较复杂,同时井田内煤层埋藏较浅,今后要密切关注采(古)空区积水,随时调查了解邻矿开采情况,禁止越界开采,以防由巷道相互贯通。

在开采煤层时一定要沿古空或采空区留足防隔水煤柱,穿越古空或采空区时一定要先做探放水工作,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钻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六)矿井涌水状况

1、开采9号煤层矿井涌水量

整合前原南阳坡西煤矿开采9号煤层,矿井生产能力15万t/a,井下主要为断层渗水、顶板淋水及底板渗水,正常涌水量为150m3/d,雨季最大涌水量为180m3/d。

现采用富水系数比拟法对矿井生产能力扩大为120万t/a时的涌水量预算如下:

预算公式:

Q=K·P=

·P

Q—预算矿井涌水量(m3/d)

K—富水系数(m3/t)

P—矿井设计产煤量(t/d)

Q0—矿井现涌水量(m3/d)

P0—矿井现生产能力(t/d)

当重组整合后矿井生产能力扩大为120万t/a时,矿井涌水量为:

Q正常=

Q最大=

2、开采11号煤层矿井涌水量

整合前原吐儿水煤矿开采11号煤层,井下主要为顶板淋水和井筒渗水,正常涌水量为260m3/d,雨季最大涌水量为300m3/d,采用前述公式对矿井生产能力达到120万t/a,当重组整合后矿井生产能力扩大为120万t/a时的矿井涌水量预算如下:

Q正常=

Q最大=

以上涌水量为理论预算值,根据该矿井下情况,当遇到断层时,初期涌水量均较大,然后逐渐减少,故推测当今后开采中遇到隐伏断层和陷落柱时,矿井涌水量将会有较大增加,应注意防范。

该预算未考虑采空区积水的影响。

因此建议生产部门在大巷或工作面推进至此处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实际情况:

我矿现在每天涌水量300m3左右。

矿井水害分析

根据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为我矿编制的水文类型划分报告,我矿水文类型为中等。

结合我矿实际,确定我矿可能发生水害的主要充水水源为顶板砂岩裂隙水和采空区积水。

顶板砂岩裂隙水的防治

我矿在采掘生产过程中,始终坚持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原则。

坚持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原则。

对顶板砂岩裂隙水进行探放,切实做到预测预报,在前方水情不清的情况下,绝不盲目掘进,对回采工作面的可能积水,在回采前两个月进行探放水工作,基本做到了采掘生产活动不受顶板砂岩裂隙水水害的影响,保证矿井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

本矿采空积水及周边采空积水的防治

我矿在兼并重组过程中,已对本矿范围内的旧采空积水进行了排放,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做过探放孔,部分积水已排除(兼并重组报告积水量为26142m3,排出积水量为19305m3),目前采掘范围上覆无可采煤层,不受上覆采空积水的影响。

对本矿的旧采空积水,根据采空区范围,确定了积水线、探水线、警戒线。

实际生产活动中,严格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进行探水作业,确保本矿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对周边矿井的采空积水,坚持每月进行调查,摸清周边采掘活动对本矿可能产生的水害影响,采取永久密闭和留设防水煤柱等必要的防范措施。

五、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1.在本井田内进一步加强水文地质工作,加强对采空区及周边矿井采空区积水情况调查。

同时建立数字化图件,内容真实可靠,并每半年对图纸内容进行修正完善;

2.在井下保证排水设备正常运作,主水泵必须保持完好,要定期检修;必须保证一台运行,一台备用,一台检修;

3.加强培养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加强矿井防治水管理及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适时对水害进行有针对性的预测预报。

配备配足防治水设备及材料。

掌握井田范围内有水害威胁的各种隐患;

4.每年汛期前将井筒周围的导水渠挖好疏通,并由专人负责;

5.经常检查矿区地表是否存在导水裂隙或其它导水通道,发现裂隙及其它导水通道,应及时将其回填密实;

6.随时观察井下各种涌水现象,做好常规矿井水文地质工作;

7.对矿井井下存在的隐伏导水、导气等构造、采空区、小窑破坏区应采用先进的探测方法准确探明其位置及特征,尤其对上组煤层采空积水、积气要重点进行探测排放;在地面无法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构造和充水因素时,必须坚持有掘必探。

凡井下采掘地点发现有透水征兆,必须严格执行探放水原则,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并由地测机构编制探放水设计,由矿总工审定同意。

防止矿井突水事故的发生。

密切观察采空区积水,探放水要由专业人员使用专用探放水钻机进行施工,保证探放水钻孔的超前距离,探放水钻孔必须打中老空水体并要监视放水全过程,直到老空水放完为止;发现水患险情,及时发出水害通知单,并报告矿调度室,通知可能受水害威胁地点的人员撤到安全地点;

8.要认真坚持“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原则。

立足于先安全后生产,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要有水文地质情况和防范措施意见;

9.井底车场及下山巷道中设置容量足够的水仓及排水设备;主排水泵房和主变电所通道内设置防水密闭门;

10.加强“雨季”三防工作。

建立防范台风暴雨的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建立雨季巡视制度和停工撤人制度。

雨季前必须对防范台风暴雨进行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消除隐患。

对矿井双回路供电系统、通讯系统及排水设备、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系统、设备完好可靠。

对矿区内河道进行彻底清挖、疏通,必要时对河堤进行加固;严禁将矸石、炉灰、垃圾等杂物堆放在山洪、河流可能冲刷到的地段,严禁侵占河道,保障河道的畅通;煤矿位于地表河流、湖泊、水库、山洪部位等附近,井口、工业广场要采取修筑堤坝、开挖沟渠等截流措施;井口标高低于历史最高洪水水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