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唐前文学第一课诗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0535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唐前文学第一课诗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唐前文学第一课诗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唐前文学第一课诗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唐前文学第一课诗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唐前文学第一课诗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唐前文学第一课诗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唐前文学第一课诗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唐前文学第一课诗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唐前文学第一课诗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唐前文学第一课诗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唐前文学第一课诗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唐前文学第一课诗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唐前文学第一课诗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唐前文学第一课诗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唐前文学第一课诗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唐前文学第一课诗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唐前文学第一课诗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唐前文学第一课诗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唐前文学第一课诗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唐前文学第一课诗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唐前文学第一课诗经.docx

《五年级上唐前文学第一课诗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唐前文学第一课诗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上唐前文学第一课诗经.docx

五年级上唐前文学第一课诗经

古代文学系列Ⅲ

诗经

网络课程

诗经

一、诗经

1、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共305篇,又称《诗》或“诗三百”。

汉代称《诗经》,名

称沿用至今。

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

的诗歌。

《诗经》所录全是乐歌,我们看到的只是歌词。

如:

徒歌和乐歌。

2、诗经的来源:

采诗说: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

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

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班固《汉书〃食货志》

献诗说:

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

……

师箴,瞍赋,矇诵。

------《国语〃周语》

古代文学系列Ⅲ

诗经

网络课程

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艺文志》

删诗说:

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三百篇是经过孔子删订而成的。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孔子

二、诗经的分类

周南、召南、

邶风、鄘风、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指

卫风、王风、各地的土风歌谣。

主要是各地共计

郑风、齐风、民歌,其地域,除《周南》、《召风160

魏风、唐风、南》产生于江、汉等地外,均篇

秦风、陈风、产生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

桧风、曹风、域。

豳风

古代文学系列Ⅲ

诗经

网络课程

雅是朝廷之乐,雅即

小雅74篇“正”,雅——典范的音乐。

大、小雅之分,众说不同,雅

大约在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

大雅31篇的区别。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周颂31篇

乐。

《毛诗序》说:

“颂者美盛

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

商颂5篇

颂者也。

”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

王国维说:

“颂之声较风、雅

为缓。

”(《说周颂》)这是其

鲁颂4篇

音乐的特点。

三、诗经的功用

1、最初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

2、成书后,广泛用于社交场合,即“赋诗言志”。

3、先秦时期诗经传授有官方(太师——贵族子弟)和民间(孔

子)两个渠道。

4、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

古代文学系列Ⅲ

诗经

网络课程

和文明发展程度。

四、《国风〃周南〃关雎》赏析

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⑴关关:

拟声词,水鸟叫声。

雎鸠:

鱼鹰像鹘鸠那样的水

鸟。

关关雎鸠: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

⑵在河之洲:

(雌雄雎鸠)在河中陆地上居住着。

洲:

水中

的陆地。

⑶窈窕:

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

善,好。

⑷好逑(hǎoqiú):

喜欢追求为对象。

逑:

配偶,此处用

古代文学系列Ⅲ

诗经

网络课程

作动词,意为追求为对象,娶为妻子之意。

⑸参差:

长短不齐。

荇(xìng杏)菜:

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

食。

⑹左右流之:

一会向左,一会向右,顺水流采摘荇菜。

流,

顺水流采摘。

⑺寤寐:

这里的意思是日日夜夜。

寤(wù务),睡醒;寐,

睡着。

⑻思:

语助。

服:

思念、牵挂。

思服:

思念,想念。

⑼悠:

忧思的样子。

⑽辗(zhǎn):

半转。

反侧:

翻来覆去。

⑾琴瑟友之:

弹琴鼓瑟表示亲近。

钟鼓乐之:

敲击钟鼓使

他快乐。

友,交好。

⑿芼(mào冒):

选择,采摘。

⒀乐:

使……快乐。

这里指是淑女快乐。

⒁荇菜:

浅水性植物,叶片形睡莲。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

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

情,小伙子求婚,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

古代文学系列Ⅲ

诗经

网络课程

不安的苦恋情形。

最后写小伙子结婚成梦,梦想成婚的欢乐场景。

也有认为关雎是讽刺国君贪恋女色。

五、诗经中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铺陈叙述)

比者:

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

兴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1、作用:

(1)垫入感情基调

(2)增添画面美感

(3)起韵

2、《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一章

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

穷貌。

“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3、《国风》是当中成就最高的部分,是各地的民间歌谣,反映

古代文学系列Ⅲ

诗经

网络课程

的内容也比上层社会的“雅”,“颂”更广泛,生活气息更浓。

因此后人将其与《离骚》合称“风骚”泛指文学。

六、《郑风〃褰裳》赏析

郑风〃褰裳

子惠思我,褰(qiān)裳涉溱(zhēn)。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jū)。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wei)。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jū)。

【注释】

1、子:

你。

惠:

爱也。

一说真心实意。

2、褰(qiān):

揭起,用手扯起。

裳(cháng):

下身衣裳。

古时衣服,上曰衣,下曰裳。

3、溱(zhēn):

水名。

出于河南密县,下与洧水合流。

七、《国风〃秦风〃蒹葭》赏析

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古代文学系列Ⅲ

诗经

网络课程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1、蒹(jiān):

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

初生的芦苇。

苍苍:

鲜明、茂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

茂盛的样子。

3、为:

凝结成。

4、所谓:

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

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古代文学系列Ⅲ

诗经

网络课程

6、一方:

那一边。

7、溯洄:

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

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

追寻。

9、阻:

险阻,(道路)难走。

10、宛:

宛然,好像。

11、晞(xī):

干。

12、湄:

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

水中高地。

14、坻(chí):

水中的沙滩。

15、涘(sì):

水边。

16、右:

迂回曲折。

17、沚(zhǐ):

水中的沙滩。

【赏析】

并列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

不同情景的描述。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是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

艰难

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示意终不可达也。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

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而终不可近也。

既逆流,又顺流,

古代文学系列Ⅲ

诗经

网络课程

百般追寻,执著之意可见;

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怅惘之情愈深。

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

诗人苦苦追寻的“伊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

诗中并没有描写伊人的面貌,甚至连她的大致轮廓都没有,你们

为什么觉得她就是美丽高洁的?

《蒹葭》是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

它的主要特点,集中

体现在事实虚化、意象空灵、整体象征这紧密相关的三个方面。

八、《卫风〃硕人》赏析

卫风〃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注释】

1、荑(音题tí):

植物初生的叶芽。

2、蝤蛴(音囚齐qiúqí):

天牛的幼虫,其身白而长。

3、瓠(音壶hù):

即瓢子,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果

实为细长的圆筒形,果肉可做蔬菜。

古代文学系列Ⅲ

诗经

网络课程

4、犀:

指瓠子果中的子,其子洁白而整齐。

5、螓(音秦qín):

昆虫名,体形像蝉而小,额头宽而方正。

九、《魏风〃硕鼠》赏析

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赏析】

1、《魏风〃硕鼠》反映了从思想上对剥削阶级的不满发展到行

动上进行反抗了。

表达了一种向往、追求没有剥削、压迫的人

间“乐土”的社会理想。

2、喻体(硕鼠)选择得好。

一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熟知的。

二是贴切、生动。

老鼠和本体——奴隶主的共同点,抓住了二者的共同特

征。

因此,一提到老鼠,人们便自然会联想到剥削人民的奴隶

主,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同时,作者又加以夸张,突出了

古代文学系列Ⅲ

诗经

网络课程

“硕鼠”由于贪吃而体态肥硕,借以突出了剥削阶级的贪得无

厌,使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十、《齐风〃鸡鸣》赏析

齐风〃鸡鸣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十一、《鄘风〃相鼠》赏析

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