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0556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doc

《对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doc

对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1、正确地理解“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是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前提

信息化一词最早由日本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其内涵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一般来说,信息化是指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推动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转变,最终引起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

发电企业信息化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

第一,发电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在发电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利用分散控制系统(DCS)、厂级监控系统(SIS)、远方闭环控制系统、智能仪表等,这些系统都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信息进行搜集、传递、处理、存储、控制和显示,提供的这些信息确保了生产运行的安全和经济性,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第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将管理过程中各种资源有效集成,实现业务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无缝连接,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这阶段用到的信息技术有企业资产管理(EAM)、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办公自动化(OA)、市场报价与辅助决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S)、广域视频系统(TVS)、门户网站(WEB)等。

这些系统的应用都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第三,生产决策的智能化。

将生产和管理环节产生的大量数据汇总、整理、分析以产生对企业生产决策有用的信息。

企业可以利用专家系统(ES)、决策支持系统(DSS)、数据挖掘技术来辅助企业制定决策。

但如果对“企业信息化”的概念的实质没有正确地理解,就会产生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上的偏差,由此形成了影响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素之一。

对“企业信息化”概念典型的错误认识是:

错误认识一、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决定因素

虽然企业信息化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但企业信息化不是企业取得经营效益的决定因素,这一点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发电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前按照企业的管理方针、管理目标以及管理过程的实际进行规划和需求分析。

过去,很多企业在接触信息化时,往往有很多过度的期望,过分地夸大了信息化所能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一旦投资过大、建设周期过长、短期内未能增加效益便对信息化失去信心。

其实,信息化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但不是取得经济效益的决定因素,而只是促进因素之一,信息化为企业提供了先进的工具和管理平台,企业只有正确地实施和应用,才能促进企业效益的增长。

错误认识二、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发电企业信息化的基础首先是发电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重要管理领域的信息化。

发电企业信息化脱离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单纯搞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没有基础的信息化,其效能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只有在通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自动信息的传递,处理,发电企业信息化的费效比才能得到更大地显现。

错误认识三、企业信息化工作可以独立的由信息管理部门或开发单位完成

发电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在调查和分析阶段、系统分析和建立模型阶段还是分步实施阶段,都将牵涉到很多相关管理和专业部门,因此,也就牵涉到各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配合问题,在建设过程中,部分企业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等形式实施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开发工作,但由于各部门各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配合不够,参与不够,责任不清晰等,往往项目最后只能通过信息技术人员和开发单位完成,最后造成项目进度延期,效果不佳,技术人员积极性受挫和用户不满意等问题。

因此,项目负责单位的首要任务是协调好相关部门或单位的关系,明确项目的目的、工作小组成员的责任和权利,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管理机制的问题,如果企业标准化工作做的好,则工作流程清晰,目标或指标明确,部门或岗位权限、职责清晰,绩效考核严格,则发电企业信息化工作就容易开展。

企业的管理系统涉及企业管理工作的很多方面,信息化工作的成功和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实践证明,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工作程度。

正确地理解“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能够帮助我们以科学的发展观看待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确保在信息化建设的各个阶段具备适度地先进性,全面地实用性,不断地成长性。

2、企业标准化工作是发电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基础

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好坏是影响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要素之一。

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是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的,它规定了企业管理和运营的行为规则,企业的任何活动必须遵守这一规则,信息系统建设也不例外。

目前,各大发电公司的管理模式虽然有所不同,但业务管理内容和经营范围总体上还是相同的。

从信息化的角度看,信息的双向流动路径是电厂级,上市公司(分公司),集团公司,数据承载的信息也基本相同。

但由于管理机制上的差异和公司成立的长短等因素决定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规模和应用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即使是规模相同的电厂,信息化建设时间相同,其效果也会存在差别。

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电厂的标准化管理水平不同,影响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效果。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信息化建设工作不能独立于企业管理之外,也不能试图全面否定或大范围地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否则,它就不能得到认可,因此也就不会成功。

目前应用比较好的管理信息系统,如:

民航管理信息系统,银行管理信息系统,部分制造业管理信息系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它们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业务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软件适应了这种流程,提高了效率,自然会得到广泛的认可,因此也就会获得成功。

但发电企业规模的大小、管理方式的不同,组织机构的不固定性,岗位权限的多变性和业务流程的复杂性等决定了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艰巨性。

这就要求各大发电公司必须建立一套适合本公司管理方针、管理目标和管理过程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全面策划各个管理要素、管理流程,明确接口关系。

前一时期,部分企业花费巨资引进了比较先进的ERP软件,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是很理想,费效比较低,由此引出了是管理模式适应应用软件的问题,还是应用软件适应管理模式的争论。

是ERP软件本身的问题吗?

显然不是,ERP软件在国外企业管理中已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先进的管理软件,为什么在我国的发电企业的管理中就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呢?

原因可能很多,但管理机制无疑是最大的原因。

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般开始于两个不同时期,一种情况是伴随企业新建或扩建,第二种情况是开始于已经投入运营的发电企业。

一般而言,对于新建或扩建的发电企业就像一张白纸,容易画出美丽的“图画”,成败的关键是如何“构图”,即如何将在信息资源规划和系统设计中形成的组织机构、部门职责和权限、业务流程、文件和记录要求、数据流等以企业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

新建电厂的管理都采用新厂新模式,我认为根据ERP应用系统的理念,建立发电企业的标准的行为是明智的。

当然,首先建立企业管理标准,然后按照该标准构建信息化流程也是可行的。

但是对于已经投入运营的发电企业而言,在进行信息资源规划和系统设计前,首先应当建立一套组织机构设置合理、岗位职责权限清晰,管理要素、业务流程、接口关系明确,绩效考核严格的企业管理标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系统设计将有据可依,实施的系统也容易被使用者接受。

反之,用户将难以满意,原因是:

A)、管理信息系统的流程不可避免地与现有的企业管理标准确定的流程发生部分冲突,这种情况下用户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确定的流程是不符合规定的。

B)、与过去的工作内容和工作习惯差别较大,使用者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由此可能不断地要求开发者适应用户习惯的流程,从而造成无谓的“重复性开发”的恶性循环当中。

C)、已经运营的发电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上很难一步到位,一般而言,企业每年会根据实际需要实施一些关键的系统,因此,很难确保开发的信息系统在整个业务流程上满足企业标准的要求。

综上所述,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不能只强调信息系统本身的标准化和产品化,而应该充分考虑发电企业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因为企业信息化只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企业标准化工作应当在集团公司的统一组织和统一规划下,按照发电企业规模、类别和实际特点进行管理的规范化,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工作和管理标准化工作步调的一致。

3、发电企业信息资源规划、系统分析是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保障

发电企业信息资源规划应当以所属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为蓝本,构建符合企业本身发展和经营管理特点的信息资源规划。

一般而言,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

1、远景目标;2、网络系统架构;3、应用系统架构;4、数据库架构;5、数据采集;6、信息编码;7、系统安全;8、系统运行等几个方面入手。

在进行信息资源规划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下列可能影响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因素:

1)信息资源规划与配置要与用户的需求相适应,与系统功能相适应,具有互联性、可靠性、可扩充性和可升级性。

企业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需求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同时,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提醒我们必须考虑系统功能的适度先进性,互联性、可靠性、可扩充性和可升级性。

2)领导的直接参与是信息资源规划成功的关键。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牵涉到企业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变化,同时,牵涉到相关技术人员相关工作资源的变化,所以各级领导必须站在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的高度参与进来,否则信息资源规划工作就无法保证质量,完成既定目标。

3)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高度统一的原则。

为避免形成"信息孤岛",使信息资源效益最大化,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的原则。

各集团公司应当统一相关标准,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信息编码、安全性、项目确认、设备招标、人才培养和质量验收等重要环节进行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系统的适度先进性,互联性、可靠性、可扩充性和可升级性。

4)注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全程参与。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安排适量的技术人员参与到信息化建设全过程中来,因为,项目实施只是项目生命周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系统建成以后,需要维护人员长期地对硬件和软件进行维护。

5)重视系统分析和需求调查的难度。

需求调查不是进行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被调查方需要对企业管理流程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积极配合的精神。

需求调查需要反复优化、逻辑化和量化的过程,最终形成发电企业的业务模型。

它应当能够基本上反映发电企业主要管理工作的业务过程和控制活动,反映这些过程和活动的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数据,或其他信息的输出)。

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建立系统模型将缩短我们与成功的距离。

4、重视发电企业基础信息的初始化工作。

信息化建设的各个应用系统,涉及到的相关数据浩如烟海,相互关联。

不重视基础信息的初始化工作,很可能导致项目实施的失败。

如企业在实施生产管理系统时,首先要完善人事基础信息,以保证权限系统的运用;再做好设备编码的基础工作,然后使用其他运行管理、缺陷管理、检修管理、大小修管理、计划管理等系统进行数据的处理,并使信息得到完整的保存;这些基础工作做得好,后续的系统开发工作将会比较顺利。

新建企业在项目初期就应重视信息化工作,确保数据、文件和物资等信息的完整性和继承性。

但信息系统的规模应当与筹建工作想适应,充分重视设计单位、安装单位、供应商和其它承包商所提供的信息积累。

由于新建电厂筹建各阶段会存在人员少,任务多,关系协调困难等各方面的不利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对基础信息的初始化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领导的作用和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方式将至关重要,只有领导重视,把工作内容程序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信息系统的作用才能够发挥更大的效能。

已经投入运营的电厂,要注意鼓励使用人员利用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日常信息处理的积极性,消除工作惯性,避免“两条腿走路”的习惯。

减轻使用者的劳动量,操作简单化,界面简单友好是确保使用者喜欢的前提条件。

设计者不能为追求界面的华丽,而不考虑用户的劳动量和使用心理的承受能力。

设计者应当清楚的是基础数据的获得是通过他们的劳动获得的,评价系统好坏的决定权在于用户。

同时还要注意从热控系统等自动化系统自动获取数据,但要十分充分地考虑到系统的安全防护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