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4物质的共存鉴别鉴定转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574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9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4物质的共存鉴别鉴定转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4物质的共存鉴别鉴定转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4物质的共存鉴别鉴定转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4物质的共存鉴别鉴定转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4物质的共存鉴别鉴定转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4物质的共存鉴别鉴定转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4物质的共存鉴别鉴定转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4物质的共存鉴别鉴定转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4物质的共存鉴别鉴定转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4物质的共存鉴别鉴定转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4物质的共存鉴别鉴定转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4物质的共存鉴别鉴定转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4物质的共存鉴别鉴定转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4物质的共存鉴别鉴定转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4物质的共存鉴别鉴定转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4物质的共存鉴别鉴定转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4物质的共存鉴别鉴定转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4物质的共存鉴别鉴定转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4物质的共存鉴别鉴定转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4物质的共存鉴别鉴定转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4物质的共存鉴别鉴定转化.docx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4物质的共存鉴别鉴定转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4物质的共存鉴别鉴定转化.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4物质的共存鉴别鉴定转化.docx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4物质的共存鉴别鉴定转化

16.(2019·百色)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

HgO→HgB.NaNO3→NaClC.K2CO3→BaCO3D.P→P2O5

【答案】B

【解析】氧化汞加热分解可以变为汞;硝酸钠变为氯化钠需要加氯化物,生成的氯化钠是可溶的,另外的一种盐是硝酸盐,也是可溶的,故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碳酸钾加入硝酸钡或者氯化钡可以生成碳酸钡;磷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五氧化二磷。

18.(2019·百色)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最共存的是()

A.Na+Cu2+NO3-、OH-B.Zn2+K+CI-SO42-

C.Ba2+H+CI-OH-D.NH4+K+OH-NO3-

【答案】B

【解析】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结合为氢氧化铜沉淀;各离子相互不能结合为气体、沉淀、水;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结合为水;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能结合为氨气。

20.(2019·百色)下列实验目的所对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二氧化锰固体中混有的

少量炭粉

加入水溶解、过滤

B

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

泥沙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C

鉴别羊毛纤维与化学纤维

灼烧,闻气味

O

鉴别H2和CH4

点燃后分别在火焰上方放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答案】C

【解析】二氧化锰和碳粉都是难溶于水的物质,故加水溶解、过滤无法分离混合物;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氯化钠,B中少了过滤;可以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与化学纤维,羊毛灼烧发出烧焦羽毛的味道,合成纤维有刺激性气味;点燃氢气和甲烷都能生成水,故点燃后分别在火焰上方放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都会有小液滴生成。

13.(2019·烟台)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D

【解析】稀硫酸、CuSO4溶液均能与过量铁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选项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氧化铁粉末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不能分离出氧化铁,选项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NH4)2SO4固体与熟石灰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a2SO4固体不能,可以鉴别。

12.(2019·烟台)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能将它们一一鉴别的是()

A.Na2CO3、HCl、BaCl2、NaCl

B.Na2CO3、NaCl、Na2SO4、Ba(OH)2

C.H2SO4、NaOH、BaCl2、CuCl2

D.NaOH、Ba(NO3)2、NaCl、MgSO4

【答案】AC

【解析】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NaCl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A符合题意;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Ba(OH)2溶液与Na2CO3、Na2SO4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故B不符合题意;CuCl2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Cl2溶液;能与CuCl2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蓝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H2SO4,无明显变化的是BaCl2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C符合题意;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MgSO4溶液与NaOH、Ba(NO3)2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故D不符合题意。

12.(2019·哈尔滨)区分下列各纽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区分的物质

食盐和纯碱

涤纶和羊毛纤维

空气和二氧化碳

铁粉和氧化铜

方法一

观察颜色

用手触摸

通入石蕊溶液中,观察

用磁铁吸引

方法二

加食醋,观察

点燃,闻气味

伸入带火星木条,观察

加入稀盐酸,观察

【答案】D

【解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纯碱的成分是Na2CO3,两者颜色均是白色,所以方法一不正确,NaCl和食醋不反应,Na2CO3和食醋反应会出现气泡,所以方法二能区分食盐和纯碱,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用手触摸,羊毛和涤纶,手感柔软,无法区别,点燃,闻气味,羊毛纤维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烧完后用手轻轻一捏就成灰,涤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烧完后用手一捏也不会成灰,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中,均变红,无法区分,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均不燃烧,只有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用磁铁能吸引铁粉,而不能吸引氧化铜,所以此方法可行,加入稀盐酸后,铁粉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溶液变为浅绿色,产生大量气泡,而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变为蓝色,现象不同,此方法可行,故D选项符合题意。

15.(2019·湘潭)能在pH=3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一组离子是()

A.K+、Na+、Cl-、NO3-B.Mg2+、OH-、SO42-、Cl-

C.Na+、NH4+、NO3-、CO32-D.Ca2+、Cu2+、Cl、NO3-

【答案】A

【解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不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离子可以大量共存,pH=3的溶液呈酸性,存在大量的H+。

A中的四种离子与H+、互相间均不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且四种离子均呈无色;B中Mg2+与OH-结合成Mg(OH)2白色沉淀,且OH-与H+结合生成H2O,不能大量共存;C中CO32-与H+结合会生成CO2和H2O,不能大量共存;D中的四种离子互相间虽不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但Cu2+呈蓝色。

13.(2019·株洲)下列选项中各种溶质的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的是()

A.NaOH、NH4Cl、Fe(SO4)3B.KNO3、AgNO3、NaCl

C.KCl、CH3COOH、Na2CO3D.H2SO4、K2SO4、HNO3

【答案】D

【解析】NaOH与Fe(SO4)3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且NaOH能与NH4Cl反应放出氨气;AgNO3和NaCl反应产生白色沉淀;醋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CO2气体;H2SO4、K2SO4、HNO3各成分之间不反应。

9.(2019·淮安)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主要操作

A

制取少量熟石灰

将石灰石放入足量的水中

B

除去氮气中少量氧气

将混合物通过灼热的木炭

C

比较铜、银金属活动性

取样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硫酸

D

区别蒸馏水和氯化钙溶液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后在火焰上灼烧

【答案】D

【解析】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无法制取熟石灰;氮气中含有少量的氧气,通过灼热的木炭会生成一氧化碳,引入新杂质;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都比氢弱,都无法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无法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蘸有水的玻璃棒在火焰上灼烧不留下任何物质,蘸有氯化钙溶液的玻璃棒在火焰上灼烧,水分蒸发,最后玻璃棒上留下白色固体氯化钙。

19.(2019·常州)“化学棋”游戏规则:

①每粒棋子代表一种物质;②吃子:

所选棋子能与棋盘(如图2)中的某棋子发生反应,则棋盘中的该棋子被吃掉;③连吃:

前一次反应的生成物能与另一棋子发生反应时,则该棋子也被吃掉。

若一次就可连续吃掉棋盘上的所有棋子,应选择的棋子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如果选择镁,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硫酸镁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镁、硫酸钠均不能与铜反应;如果选择氧气,铜能与氧气在加热条件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如果选择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硫酸钙、水与氢氧化钠、铜均不反应;如果选择氯化钠,氯化钠与铜、氢氧化钠、硫酸均不反应。

14.(2019·常州)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Fe→Fe3O4B.Zn→ZnCl2C.H2CO3→COD.NH4NO3→NH3

【答案】C

【解析】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氢气,或者锌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碳酸不能一步转化为一氧化碳;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氨气和水。

10.(2019·十堰)在无色溶液中,下列各组物质能大量共存的是

A.氯化钠、氢氧化钙、稀盐酸B.硝酸钾、氯化铜、氢氧化钠

C.硝酸钠、氢氧化钾、氯化钡D.碳酸氢钠、氯化钾、稀硫酸

【答案】C

【解析】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者不能共存;氯化铜溶液是蓝色的,而且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二者不能共存;硝酸钠、氢氧化钾、氯化钡三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都没有水,气体和沉淀生成,所以不发生化学反应,可以共存;碳酸氢钠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者不能共存。

10.(2019·齐齐哈尔)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Ca2+、K+、Cl﹣、NO3﹣B.NH4+、Fe2+、Cl﹣、SO42﹣

C.Na+、Ba2+、SO42﹣、OH﹣D.Ba2+、H+、NO3﹣、CO32﹣

【答案】A

【解析】四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A正确;四种离子能大量共存,但Fe3+的水溶液黄色,B错误;Ba2+、SO42﹣在溶液中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Ba2+、H+与CO32﹣在溶液中分别能结合成碳酸钡沉淀、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15.(2019·齐齐哈尔)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氢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这包白色粉末的成分展开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步骤

(1):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后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步骤

(2):

取少量步骤

(1)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步骤(3):

取该白色粉末10.6g,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4.4g二氧化碳。

结合以上探究过程,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由步骤

(1)可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B.步骤

(2)结束后所得溶液中溶质除酚酞外,只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C.该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D.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碳酸钙

【答案】CD

【解析】步骤

(1)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钙,也可能含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或者含有三种物质;步骤

(2):

取少量步骤

(1)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所以步骤

(1)所得清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无氢氧化钙,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步骤

(2)结束后所得溶液还含有过量的氯化钡;步骤(3):

取该白色粉末10.6g,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4.4g二氧化碳,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44

10.6g4.4g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44

10g4.4g

步骤

(1)所得清液中的碳酸钠一定来源于原粉末,而氢氧化钠可能是原固体中的,也可能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所以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中的一种,而10.6g不纯的碳酸钠还能生成4.4g二氧化碳,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产生二氧化碳能力强的碳酸钙。

5.(2019·台州)如图,给出了三种物质可能存在的转化关系,根据所学的物质性质及化学变化规律,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不能一步实现转化的有①②

B.实现③转化,可通至氯化钠溶液

C.实现⑤转化,可加入碳酸钙粉末

D.实现⑥转化,可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答案:

A

解析: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之间不能相互转化;实现③转化,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可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而非氯化钠;氢氧化钠转化为碳酸钠,需要通入二氧化碳或者某些可溶性碳酸盐,但是不能是难溶性的碳酸钙粉末;碳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钠,可以加入氢氧化钙或者氢氧化钡等,但是不能加入氢氧化钾。

16.(2019·眉山)某混合溶液中大量存在四种离子,其个数比为Fe3+:

Cl-:

SO42-:

M=1:

3:

2:

4,则M为()

A.Ag+B.Cu2+C.Na+D.CO32-

【答案】C

【解析】因为溶液不显电性,则假设Fe3+有1个,则Cl-有3个,SO42--有2个,M有4个,设M带电为m,有(+3)×1+(-1)×3+(-2)×2+m×4=0,解得m=+1,又因为混合溶液中大量存在四种离子,其为Fe3+、Cl-、SO42-、M,则四种离子能共存;Ag+能与Cl-形成沉淀;由于Cu2+带2个正电荷;由于Na+能与Fe3+、Cl-、SO42-共存;由于CO32-带2个负电荷。

13.(2019赤峰)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

(CaO)——高温煅烧

B.

溶液(

)——加入适量的锌粉

C.

溶液(HCl)——加入

溶液

D.NaCl(泥沙)——溶解于水、过滤、蒸发

【答案】D

【解析】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没有除去杂质,反而把原物质除去;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除去了杂质,但加入了新杂质硫酸锌;加入的试剂硝酸银与氯化钙和盐酸都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

氯化钠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所以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除去杂质。

11.(2019赤峰)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在酸性溶液中没有沉淀、水和气体生成,能共存;pH=1的溶液显酸性,选项中的氢氧根离子会与氢离子生成水,不能共存;选项中的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不能共存;选项中的碳酸根离子会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共存。

18.(2019·梧州)下列各组物质的水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Ba(NO3)2、NaCl、H2SO4、HClB.NaOH、FeCl3、MgSO4、KOH

C.Ca(OH)2、KCl、Na2SO4、NaNO3D.NaCl、BaCl2、CuSO4、NaOH

【答案】D

【解析】A.组内四种物质,只有硝酸钡溶液和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钠、盐酸与另外三种物质均不发生反应,组内四种物质相互间无法区别;B组氯化铁溶液呈黄色,将氯化铁溶液分别滴入其他三种溶液中,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都会产生红褐色沉淀,无法区别;C.组内四种物质相互间都不能发生反应,无法区别;D.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将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分别滴入剩余的三种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据此即可鉴别。

16.(2019·宜昌)下列实验方法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A

【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的目的;加足量水后,生石灰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会损失主要成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与碳反应,氧气能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除去氧气的同时又混入了二氧化碳气体,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会将溶液中的主要成分氯化钙除去。

20.(2019·襄阳)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将其一一区别的是()

A.HCl、Ba(NO3)2、KCl、Na2CO3B.H2SO4、NaOH、Ba(OH)2、CuSO4

C.BaCl2、Na2SO4、K2CO3、NaNO3D.HCl、H2SO4、BaCl2、K2CO3

【答案】C

【解析】A中,只生成气体的是HCl,只生成沉淀的是Ba(NO3)2、无明显现象的是KCl、既有沉淀也有气体的是Na2CO3,能鉴别开;B中,只有白色沉淀的是H2SO4、只有蓝色沉淀的是NaOH、生成白色沉淀和蓝色沉淀的是Ba(OH)2、生成两种蓝色沉淀的是CuSO4,能鉴别开;C中生成两种白色沉淀的是BaCl2,无明显现象的是NaNO3;另两种都生成一种白色沉淀的是Na2SO4和K2CO3,无法鉴别;D中,只生成气体的是HCl,生成气体和沉淀是H2SO4,生成两种沉淀的是BaCl2,生成两种沉淀和气体的是K2CO3,能鉴别开。

10.(2019·咸宁)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方案合理的是()

【答案】D

【解析】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碳粉与稀硫酸不反应,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除杂过程中引入了新杂质氢氧化钾;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不溶于水,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除杂原理;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将滤液蒸发即可得氯化钾晶体。

6.(2019·黔南)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H+、Cl-、OH-B.Ag+、K+、Cl-、NO3-、

C.Na+、H+、NO3-、CO32-D.H+、Mg2+、SO42-、Cl-

【答案】D

【解析】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Ag+、Cl-能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共存;CO32-、H+能结合生成水和气体,不能共存;该组离子之间不能反应,能够共存。

7.(2019·毕节)下列各实验方案能达到其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分别取样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B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

C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在足量的氧气中点燃

D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答案】A

【解析】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盐酸,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钠;盐酸与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反应;由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不能与氧气反应;氮气和二氧化碳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用燃着的木条不能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8.(2019·毕节)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3

A.Na+、H+、Cl-、OH-B.Ag+、K+、Cl-、NO–

C.Na+、H+、NO3–、CO32-D.H+、Mg2+、SO42–、Cl-

【答案】D

【解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所以不能共存;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所以不能共存;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不能共存;相互结合不能生成沉淀、气体和水,能够共存。

19.(2019·广州)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 Zn粉(Fe):

用ZnCl2溶液浸泡,过滤

B.碳粉(MnO2):

滴入H2O2溶液,过滤

C. NaCl溶液(Na2SO4):

加入适量MgCl2溶液过滤

D. CO2 (H2O):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答案】D

【解析】

锌的活动性比铁强,锌粉中含有铁,用氯化锌溶液浸泡,铁与氯化锌不反应,不能把杂质除去;碳粉中含杂质二氧化锰,滴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做催化剂,但二氧化锰和碳粉都不溶于水,用过滤的方法不能除去杂质;氯化钠溶液中含硫酸钠,加入氯化镁溶液,硫酸钠与氯化镁不反应,不能除去杂质;浓硫酸可干燥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中含杂质水蒸气,可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

12.(2019·河南)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A.用灼烧法区分晴纶线、羊毛线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软水

C.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硫酸铵

D.用水区分硝酸铵、氢氧化钠

【答案】C

【解析】灼烧时有一种特殊气味的是晴纶线,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滴入等量的肥皂水,出现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软水,反之是硬水;熟石灰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熟石灰和硫酸铵反应也生成氨气,无法辨别;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液体温度下降,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液体温度上升,D正确。

15.(2019·衡阳)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中,错误的是(  )

A.水和白醋﹣观察颜色B.氯化钾和氯化铵﹣氢氧化钠

C.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闻气味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

【答案】A

【解析】水和白醋均为无色液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A错误;氯化铵能与氢氧化钠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钾不能,可以鉴别,B正确;点燃闻气味,产生特殊气味的是合成纤维,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可以鉴别,C正确;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D正确。

14.(2019·湘西)下列鉴别或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B.用灼烧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C.用食酷鉴别纯碱和食盐D.通过观察颜色区分黄铜和黄金

【答案】D

【解析】A.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方法正确;B.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味道的是羊毛,刺激性气味的是合成纤维,方法正确;C.加入食醋,有气泡冒出的是碳酸钠(纯碱),无现象的是氯化钠,方法正确;D.黄铜和黄金都是黄色的,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方法错误。

14.(2019·天水)下列物质鉴别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鉴别物质

实验方案

A

N2CO2H2

用燃着的木条

B

尿素氯化氨硝酸氨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

用PH试纸

D

Fe2(SO4)3NaOHNaNO3KCl四种溶液

仅用组内物质鉴别

【答案】C

【解析】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插入都会熄灭,A错误;氯化铵、硝酸铵都是铵态氮肥,加熟石灰研磨都放出氨气,故无法鉴别,B错误;稀盐酸pH<7,碳酸钠溶液pH>7,氯化钠溶液pH=7,可以鉴别,C正确;Fe2(SO4)3溶液溶液为黄色,可以直接鉴别,再将其加入其余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钠,但是硝酸钠、氯化钾溶液就无法鉴别了,D错误.

14.(2019·泰州)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以及分离、提纯的做法,正确的是()

A.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

用碘化钾溶液

B.鉴别K2SO4和(NH4)2SO4两种固体:

加熟石灰研磨

C.除去CaCO3固体中的少量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分离Fe和CuSO4固体混合物:

加人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答案】B

【解析】碘遇淀粉变成蓝色,而不是碘化钾,故不能用碘化钾淀粉溶液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故A错误;鉴别K2SO4和(NH4)2SO4两种固体,加熟石灰研磨,能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为硫酸铵,B正确;除去CaCO3固体中的少量Na2CO3,加人足量稀盐酸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