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煮法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622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蒸煮法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蒸煮法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蒸煮法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蒸煮法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蒸煮法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蒸煮法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蒸煮法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蒸煮法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蒸煮法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蒸煮法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蒸煮法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蒸煮法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蒸煮法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蒸煮法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蒸煮法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蒸煮法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蒸煮法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蒸煮法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蒸煮法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蒸煮法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蒸煮法总结.docx

《蒸煮法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蒸煮法总结.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蒸煮法总结.docx

蒸煮法总结

蒸煮燀法、复制法

一、概念

1.蒸法: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规定的辅料(酒、醋、药汁等),或不加辅料放入一定的蒸制容器(或蒸制设备)内隔水加热至一定程度的方法。

2.煮法:

将净选后的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放入煮制器具内(固体辅料需先捣碎或切制),与适量清水同煮的方法。

3.燀法:

将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

4.复制法:

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

二、目的

1.蒸法:

(1)改变药物性能,扩大药物使用范围

(2)减少副作用(3)保存药效,利于贮藏(4)便于切片

2.煮法:

(1)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2)改变药性,增强疗效(3)清洁药物 

3.燀法:

除去非药用部位或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

4.复制法: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

(2)改变药性(3)增强疗效(4)矫味矫臭

三、注意事项

1.蒸法

(1)蒸制时间一般视药物的性质及炮炙目的而定,短者1~2小时,长者数十小时,有的则要求反复蒸制(如九蒸九晒)。

直接蒸时从“圆气”开始记时,炖时则以水沸时为记时起点。

(2)用液体辅料拌蒸的药物应待辅料被药物吸尽后再蒸制。

(3)蒸制时一般先用武火,待“圆气”或水沸后改为文火,保持锅内有足够的蒸汽。

但在非密闭容器中酒蒸时,要先用文火,防止酒很快挥发,达不到酒蒸的目的。

(4)蒸制时要注意火候,时间太短则达不到蒸制的目的;蒸制过久,有的药物可能“上水”,难于干燥,影响药效。

(5)须长时间蒸制的药物宜不断添加沸水,或者通入稳定的水蒸汽,以免蒸汽中断,特别注意不要将水蒸干,影响药物质量。

(6)加辅料蒸制完毕后,若容器内有剩余的液体辅料,应将药物晾晒至4~6成干,再拌入剩余的液汁,使之吸尽后再进行干燥。

以免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损失而药效降低。

2.煮法

(1)大小分档将药物大小分档,分别煮制,以免出现生熟不均,影响药效。

(2)适当掌握加水量水量与药物煮的时间长短、煮制程度(煮熟、煮透)、是否留汁、药物是否具有毒性等有关。

(3)适当掌握火力一般先用武火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加热,保持微沸状态。

3.燀法

(1)水量要适当一般水量为药量的5~10倍。

若水量少,投药后,水温迅速降低,达不到“杀酶保苷”的炮制效果。

水量过大,药物有效成分流失过多,药效降低。

(2)加热时间要适宜水沸后投药,加热时间以3~5分钟为宜。

以免水烫时间过长,药物中所含成分过多溶于水而损失。

(3)及时干燥

四、增强疗效

1.制首乌:

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

2.酒女贞子:

增强补肝肾作用。

3.醋五味子:

增强其酸涩收敛的作用。

4.酒五味子:

增强其益肾固精作用。

5.酒苁蓉:

增强补肾助阳的作用。

6.制南星:

增强燥湿化痰作用。

7.制白附子:

增强祛风痰作用。

五、降低毒性:

川乌、草乌、附子、吴茱萸、硫黄、藤黄、苦杏仁、半夏、天南星、白附子

六、消除副作用:

远志、黄精、半夏(均对咽喉有刺激性,即戟人咽喉)

七、方法总结

(1)采用清蒸法炮制的药物:

天麻、木瓜(二者便于切片)桑螵蛸、黄芩(二者便于保存)

(2)仅采用酒蒸法炮制的药物:

女贞子(20%黄酒)、肉苁蓉(30%黄酒)

(3)采用清蒸和酒蒸法炮制的药物:

地黄(30%~50%黄酒)、黄精(20%黄酒)

(4)采用酒蒸和醋蒸的药物:

五味子(20%黄酒,20%醋)

(5)采用黑豆汁蒸的药物:

何首乌(10%黑豆)

(6)采用蒸或煮法:

川乌、草乌

(7)甘草汁煮:

远志、吴茱萸

(8)豆腐煮:

珍珠、硫黄、藤黄

(9)复制法:

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紫河车、松香。

七、蒸煮燀法药物总结

种类

来源

炮制品

方法

成品规格

功效

炮制作用

山萸肉

(果实)

山茱萸科山茱萸

山萸肉

净制

不规则片状或囊状。

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

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

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

生品长于敛汗固脱,

酒萸肉

酒蒸

表面紫黑色,质滋润柔软,微有酒气。

酒萸肉的滋补作用较蒸山萸肉为好,二者用途基本相同。

蒸山萸肉

清蒸

形如酒萸肉,没有酒气。

何首乌(块根)

(补血药)

蓼科

何首乌

何首乌

净制

反复润

穿刺法

厚片或块

不规则圆形厚片或小方块。

切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木部较大。

周边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

体重,质坚实。

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补肝肾

益精血

乌须发

强筋骨

生品苦泄性平兼发散,有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的作用。

制首乌

黑豆汁蒸

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

质坚硬,断面角质样,棕黑色或黑色,气微,味微甘而苦涩。

《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

按干燥品计算,水分不得过12.0%。

总灰分不得过9.0%。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

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5.0%。

含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C20H22O9)不得少于0.70%。

经黑豆汁拌蒸后,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

地黄

(块根)

(生地:

清热凉血药)

(熟地:

补血药)

玄参科

地黄

鲜地黄

净制。

贮藏于湿砂中。

用时切厚片或捣烂绞汁。

纺锤形或条状。

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

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微甜、微苦。

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的作用。

生地黄

干地黄,净制,闷润,切厚片。

不规则类圆形厚片。

切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

周边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

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

气微,味微甜。

具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作用。

熟地黄

酒蒸或清蒸

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

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味甜。

蒸制成熟地黄后可使药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由清转补,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作用。

生地炭

生地黄炒炭

表面焦黑色,质轻松鼓胀,外皮焦脆,中心部呈棕黑色并有蜂窝状裂隙。

有焦苦味。

 主入血分,以凉血止血为主。

熟地炭

熟地黄炒炭

较生地炭色深,表面有光泽,质脆,味甜,微苦涩。

 以补血止血为主。

黄芩(根)

(清热燥湿药)

唇形科

黄芩

黄芩片

蒸制约30分钟,趁热切薄片。

或煮10分钟润后切薄片。

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

切面黄棕色,呈放射状纹理,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棕黑色。

朽)。

周边黄棕色至棕褐色。

质硬而脆,气微,味苦。

《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

黄芩片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芩苷(C21H18O11)不得少于8.0%。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止血

安胎

生品清热泻火作用强,蒸制或沸水煮后能灭活与苷共存的酶,保存药效,又能使药物软化,便于切片。

酒黄芩

酒炙法

片面黄棕色,略带焦斑,中心部分有的呈棕色。

周边棕褐色,有酒气。

《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

酒黄芩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芩苷(C21H18O11)不得少于8.0%。

 酒制后,能缓和黄芩的苦寒之性,以免伤害脾阳,导致腹泻。

并可引药入血分,借黄酒向上升腾和外行之力,清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

黄芩炭

炒炭法

表面黑褐色,体轻,质松,易断,有焦炭气。

 具清热止血作用。

女贞子(果实)

(补阴药)

木犀科

女贞

女贞子

净制。

用时捣碎。

卵形、椭圆形或肾形。

表面紫黑色或灰黑色,皱缩不平。

基部有果梗痕或具宿萼及短梗。

外果皮薄,中果皮较松软,易剥离,内果皮木质,黄棕色,具纵棱。

种子1枚,肾形,紫黑色,油性。

味甘,微苦涩。

滋补肝肾明目乌发

生品以清肝明目,滋阴润燥为主。

酒女贞子

酒蒸

表面黑褐色或紫褐色,多附有白色粉霜,略具酒气。

酒制后能增强有效成分的溶出率,提高药效,增强补肝肾作用。

五味子

(果实)

(敛肺涩肠药)

木兰科

五味子

五味子

净制。

用时捣碎。

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

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

果肉柔软,种子1~2粒,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

气微,味酸。

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

收敛固涩

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生品长于敛肺止咳,生津敛汗。

醋五味子

醋蒸

表面乌黑色,油润,稍有光泽。

果肉柔软,有黏性,微有醋气。

醋制后增强其酸涩收敛的作用,涩精止泻作用更强。

酒制后能增强其益肾固精作用。

酒五味子

酒蒸

表面乌黑色,油润,稍有光泽。

果肉柔软,有黏性,微具酒气。

蜜五味子

蜜炙

色泽加深,略显光泽,味酸,兼有甘味。

蜜炙后增强其补肾益肺作用。

黄精

(根茎)

(补阴药)

百合科

滇黄精

黄精

多花黄精

黄精

净制,稍润

切厚片

为不规则厚片。

切面淡黄色至黄棕色,角质。

周边淡黄色至黄棕色,偶见“鸡眼”状的茎痕。

质硬而韧,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补气养阴健脾

润肺

益肾

生品刺激咽喉,一般不内服。

酒黄精

酒蒸

表面黑色,有光泽,质柔软,味甜,略有酒气。

酒制后可除去麻味,以免刺激咽喉,并能助其药势,使之滋而不腻,更好地发挥补肾益血作用。

蒸黄精

清蒸

表面棕黑色,昧味甜而微苦,无酒气。

蒸后能消除麻味,以免刺激咽喉,增强补气养阴,健脾润肺作用。

肉苁蓉

(肉质茎)

(补阳药)

列当科

肉苁蓉

管花肉苁蓉

肉苁蓉片

淡肉苁蓉净制,润透,切厚片。

盐肉苁蓉先漂净盐分,晒至七八成干,润制,切厚片。

不规则类圆形厚片。

切面黄棕色、灰棕色或棕褐色,有淡棕色或棕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不规则波状环纹或排列成条状而散列。

周边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叶。

管花肉苁蓉片周边棕褐色至黑褐色,切面散生点状维管束。

气微,味甜、微苦。

补肾阳

益精血

润肠通便

生品以补肾止浊,滑肠通便为主。

酒苁蓉

酒蒸

表面黑棕色,质柔软,味微甜,微有酒气。

酒制后增强补肾助阳的作用。

桑螵蛸

(固精缩尿止带药)

螳螂科

大刀螂

小刀螂

巨斧螳螂

的干燥卵鞘

桑螵蛸

清蒸

圆柱形、半圆形、长条形或类平行四边形,由多层膜质薄片叠成。

表面浅黄褐色、灰黄色或灰褐色,上面有一带状隆起(团螵蛸上面带状隆起不明显),底面平坦或有凹沟。

体轻,气微腥,味淡或微咸。

蒸桑螵蛸形如桑螵蛸,色泽较深。

益肾固精缩尿

止浊

生品令人泄泻,蒸后可消除致泻的副作用,又可杀死虫卵,利于保存药效。

盐桑螵蛸

盐炙

略带焦斑,味微咸。

盐制后可引药下行入肾,增强益肾固精,缩尿止遗的作用。

天麻

(块茎)

(息风止痉药)

兰科

天麻

天麻

原药材,净制,润透或蒸软,切薄片,

不规则的薄片。

切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半透明,有光泽。

质坚硬,气微,味甘。

平肝息风止痉

天麻蒸制,主要是为了便于软化切片,同时可破坏酶,保存苷类有效成分。

木瓜

(果实)

(祛风寒湿药)

蔷薇科

贴梗海棠

木瓜

原药材,净制,润透或蒸软,切薄片。

类月牙形薄片。

切面棕红色或红棕色,凹陷部呈棕黄色。

周边紫红色或红棕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

气微清香,味酸。

平肝舒筋

和胃化湿

同功效

川乌

(母根)

(祛风寒湿药)

毛茛科

乌头

生川乌

原药材净制。

用时捣碎。

不规则的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留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落后的痕迹。

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

气微,味辛辣。

《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

总灰分不得过9.0%。

酸不溶灰分不得过2.0%。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生川乌有大毒。

一般不内服。

制川乌

净川乌,用水泡透,煮4~6小时(或蒸6~8小时)切厚片。

不规则或长三角形厚片。

切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灰棕色多角形环纹。

体轻,质脆,断面有光泽。

气微,微有麻舌感。

《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

本品含总生物碱以乌头碱(C34H47NO11)计,不得少于0.20%。

含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C34H47NO11)计,不得过0.15%。

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

附子

(子根)

(温里药)

毛茛科

乌头

附子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

逐风寒湿邪

生品有毒,多外用。

附片

①黑顺片:

为纵切片,上宽下窄。

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光泽,半透明,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

气微,味淡。

②白附片:

无外皮,表面黄白色,半透明状。

降低毒性,可直接入药。

淡附片

为不规则薄片,表面灰白色或灰褐色,味淡,口尝无麻舌感。

长于回阳救逆,散寒止痛。

炮附片

砂炒

表面色泽加深,略鼓起。

以温肾暖脾,补命门之火为主。

远志

(根)

(养心安神药)

远志科

远志

卵叶远志

远志

原药材,净制,润透,切段。

小圆筒形结节状小段。

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有较密并深陷的横皱纹、纵皱纹及裂纹。

断面皮部棕黄色,木部黄白色。

易折断,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安神益智祛痰

消肿

远志生品“戟人咽喉”。

多外用。

制远志

甘草汁煮。

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味略甜,嚼之无刺喉感。

甘草水制后既能缓其苦燥性,又能消除刺喉的麻味,以安神益智为主。

蜜远志

蜜炙法。

色泽加深,稍带焦斑,略有黏性,味甜。

蜜炙后能增强化痰止咳的作用。

吴茱萸

(果实)

(温里药)

芸香科

吴茱萸

石虎疏毛吴茱萸

吴茱萸

原药材,净制。

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

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质硬而脆。

气香浓烈,味辛辣而苦。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的作用。

生品有小毒多外用,长于祛寒燥湿。

制吴茱萸

甘草汁煮。

色泽较深,气味稍淡。

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燥性。

盐吴茱萸

盐炙法。

或盐水泡或煮后再炒。

香气浓郁,味辛辣而微咸。

盐制吴茱萸宜用于疝气疼痛

珍珠

(息风止痉药)

珍珠贝科

乌氏珍珠贝

蚌科

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

珍珠

原药材,净制。

大小不等的类球形、长圆开形等。

表面类白色、浅粉红色、浅蓝色等,半透明,平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泽。

质坚硬,破碎面显层纹。

气微,无味。

安神定惊

明目消翳

解毒生肌

珍珠粉

豆腐煮后洗净,用冷开水水飞。

晒干或烘干,再研细。

白色粉末,无光点,质重。

气微腥,味微咸,尝之无渣。

珍珠质地坚硬,不溶于水,水飞成极细粉后易被人体吸收。

同时,做过装饰品的珍珠(习称“花珠”)外有油腻,用豆腐煮制,令其洁净。

硫黄

(矿物)

(攻毒杀虫止痒药)

硫黄

拣去杂质,敲成碎块。

不规则的块状。

黄色或略呈绿黄色,表面不平坦,有脂肪样光泽,常有多数小孔。

用手握紧置于耳旁,可闻轻微的爆裂声。

体轻,质松,易碎,断面常呈针状结晶形。

有特异的臭气,味淡。

《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

本品含硫(S)不得少于98.5%。

外用解毒杀虫疗疮

内服助阳益火通便

本品生用有毒,多外用。

藤黄

(树脂)

藤黄科

藤黄

制硫黄

豆腐煮

不规则的结晶块,表面黄褐色或黄绿色,臭气不明显。

制后降低毒性,可供内服。

以补火助阳通便为主。

藤黄

原药材净制,轧成粗粒或打成小块。

不规则碎块状、片状或细粉状。

表面棕黄色、红黄色或橙红色,质脆易碎,断面有光泽,无臭,味辛。

表面粗糙,断面显蜡样光泽。

消肿排脓散瘀解毒

杀虫止痛

生品有大毒,不能内服。

制藤黄

豆腐蒸

荷叶、山羊血煮

1豆腐制藤黄深红黄色或深橙棕色。

②山羊血制藤黄黄褐色。

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并能保证药物的洁净度。

苦杏仁

(种子)

(止咳平喘药)

蔷薇科

山杏

西伯利亚杏

东北杏

苦杏仁

原药材,净制。

用时捣碎。

扁心形,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一端尖,另端钝圆、肥厚,左右不对称,富油性。

气微,味苦。

降气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

生品有小毒,性微温而质润,长于润肺止咳,润肠通便。

燀苦杏仁

燀法

10倍量沸水,

加热约5分钟,保持微沸状态。

无种皮或分离为单瓣,表面乳白色,有特殊的香气,味苦。

燀后可降低毒性,除去非药用部位,便于有效成分煎出,又能破坏与苷共存的酶,以利于保存苦杏仁苷。

作用与苦杏仁相同。

炒苦杏仁

燀杏仁炒黄。

表面微黄色,偶带焦斑,有香气。

炒杏仁性温,长于温肺散寒。

桃仁

(种子)

(活血调经药)

蔷薇科

山桃

桃仁

原药材,净制。

用时捣碎。

扁长卵形,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密布颗粒状突起。

一端尖,中间膨大,另端钝圆稍偏斜,边缘较薄,富油性。

气微,味微苦。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生品以行血祛瘀力强。

燀桃仁

同苦杏仁

无种皮,表面淡黄白色,有细皱纹。

燀制后除去非药用部位,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药效。

其功效与生品一致。

炒桃仁

燀桃仁炒黄。

表面微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炒后偏于润燥和血。

白扁豆

(种子)

(补气药)

豆科

扁豆

白扁豆

原药材,净制。

用时捣碎。

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

表面淡黄白色或淡黄色,平滑,略有光泽,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眉状种阜。

质坚硬。

种皮薄而脆,子叶黄白色,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生扁豆以清暑化湿力强,

扁豆衣

燀法

不规则的卷缩状种皮,乳白色,质脆易碎。

作用与白扁豆相同,但气味及健脾作用均较弱,偏于祛暑化湿。

炒扁豆

净白扁豆或扁豆仁炒黄。

表面微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能启脾和胃,长于健脾化湿。

半夏

(块茎)

(温化寒痰药)

天南星科

半夏

生半夏

原药材,净制。

用时捣碎。

类球形,有的稍偏斜。

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

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

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生品有毒,能戟人咽喉,使人呕吐,咽喉肿痛,失音,多外用,一般不宜内服,但可随方入煎剂使用。

清半夏

净半夏,8%白矾水浸泡至要求。

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

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质脆,易折断,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降低毒性,消除副作用。

长于化痰,以燥湿化痰为主。

姜半夏

净半夏,泡透,与姜汁、白矾共煮透。

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或类球形。

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断面淡黄棕色,质硬脆,常具角质样光泽。

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善于止呕,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

法半夏

净半夏,泡透,再在甘草汁与石灰液中泡至剖面黄色。

类球形或不规则颗粒。

表面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

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燥湿化痰,偏于祛寒痰,同时有调和脾胃作用。

半夏曲

发酵法

浅黄色的小立方块,质疏松,有细蜂窝眼。

半夏经发酵制成曲剂后,具有化痰止咳,健脾温胃,消食积,止呕的作用。

炒半夏曲

麸炒法。

表面深黄色,具麸香气。

半夏曲经麸炒后,产生焦香气,增强健胃消食的作用。

天南星

(块茎)

(温化寒痰药)

天南星科

天南星

异叶天南星

东北天南星

生天南星

原药材,净制。

用时捣碎。

扁球形。

外表类白色或淡棕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有麻点状根痕,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辛,味麻辣。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生品辛温燥烈,有毒,多外用。

制南星

净半夏,泡透,与姜汁、白矾共煮透。

黄白色或淡棕色薄片,半透明,质脆易碎,味涩微麻。

毒性降低,燥湿化痰作用增强。

胆南星

发酵法

棕黄色或棕黑色方块,断面色稍浅,质坚实。

具特异的腥气,味苦。

毒性降低,其燥烈之性缓和,药性由温转凉,味由辛转苦,作用由温化寒痰转为清化热痰。

白附子

(块茎)

(温化寒痰药)

天南星科

独角莲

生白附子

原药材,净制。

椭圆形或卵圆形。

表面白色至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或芽痕。

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淡、麻辣刺舌。

祛风痰

定惊搐

解毒散结止痛

味辛,性温;有毒。

归胃、肝经。

具有的作用。

制白附子

净半夏,泡透,与姜汁、白矾共煮透。

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周边淡棕色,切面黄色,角质。

味淡,微有麻舌感。

炮制后可降低毒性,清除麻辣味,能增强祛风痰作用。

紫河车

(补阳药)

人的干燥胎盘

紫河车

复制法

不规则的碎块,大小不一。

黄色或黄棕色,一面凹凸不平,有不规则沟纹,另一面较平滑。

质坚而脆,有腥气。

温肾补精

益气养血

多入片剂或胶囊剂使用。

酒炒紫河车

酒炙

质酥脆,腥气较弱,具酒香气。

粉末黄棕色。

酒制后可除去腥臭味,便于服用,还可使其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增强疗效。

松香

(树脂)

松科

油松

马尾松

云南松

松香

原药材,净制,捣碎。

不规则半透明块状,大小不一。

表面淡黄色,常有一层黄白色霜粉。

常温时质坚而脆,易碎,断面光亮,似玻璃状。

具有松节油香气,味苦。

加热则软化甚至熔化。

燃烧时产生棕色浓烟。

燥湿祛风拔毒排脓生肌止痛

生品多外用,入膏药或研细末贴敷患处。

制松香

复制法

颜色加深,味微苦。

除去部分油脂及杂质,使其洁净,质地酥脆,便于制剂和粉碎,对多种致病性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还可矫正其不良气味,减少刺激性。

八、回答下列问题

1.何首乌经黑豆汁拌蒸后,为什么能增强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消除生首乌滑肠致泻的副作用?

答:

何首乌主要含有蒽醌类衍生物,此外还含有二苯乙烯苷和卵磷脂等成分。

所含的结合型蒽醌衍生物能促进肠管蠕动而具有泻下作用,卵磷脂是构成神经组织,特别是脑脊髓的主要成分,也是血球和其他细胞膜的原料,能促进血液细胞的新生发育,具有良好的滋补作用,游离型蒽醌衍生物能促进胆固醇的代谢,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再吸收。

二苯乙烯苷衍生物能降低血清胆固醇,且有保肝作用。

经黑豆汁拌蒸后,具有泻下作用的结合型蒽醌衍生物水解成无致泻作用的游离型蒽醌衍生物,缓和或消除泻下的副作用。

而游离蒽醌、卵磷脂、总糖及还原糖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随蒸制时间延长而增加,其补益作用更加明显。

2.黄芩为什么要蒸或沸水煮后进行切片?

如何操作?

答:

黄芩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如黄芩苷、汉黄芩苷等成分。

实验表明,黄芩在软化过程中,采用冷水进行软化处理后,黄芩中所含的黄芩苷酶和汉黄芩苷酶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使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水解生成相应的苷元(黄芩素和汉黄芩素),而黄芩素不溶于水,易沉积在黄芩表面,且黄芩素性质又不稳定,容易被氧化成绿色的醌类衍生物。

有药理实验表明,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水解后形成的醌类化合物无抗菌作用。

因此黄芩饮片变绿,其疗效降低。

通过蒸制或沸水煮后,可利用高温杀灭酶的活性,既可保存有效成分,又可使药物软化,便于切片。

也保证了饮片的质量和原有的色泽。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将大小分档的黄芩置蒸笼内,蒸制约30分钟,趁热切薄片,干燥。

筛去碎屑。

或将净黄芩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润至内外湿度一致时,切薄片,干燥。

3.制川乌如何炮制?

炮制后毒性降低的原因是什么?

生品如何保管?

答:

取净川乌,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干燥。

川乌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碱,其中双酯型乌头碱毒性最强,但双酯型乌头碱性质不稳定,遇水、加热易被水解或分解,使其C8位上的乙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一分子醋酸,得到相应的苯甲酰单酯碱,其毒性较小,为双酯型乌头碱的1/50~1/500;再进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