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鉴赏方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910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鉴赏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考古诗鉴赏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鉴赏方法.docx

《中考古诗鉴赏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鉴赏方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古诗鉴赏方法.docx

中考古诗鉴赏方法

浅谈如何引领学生鉴赏古诗词

如果说中国古典文学是一所瑰丽的花园,而中国古诗就是园中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

特别是近年来的中考、高考都加强了古诗词赏析能力的考查,旨在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赏析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下面以《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初中部分古诗为例来谈谈从哪些方面引领学生鉴赏古诗词呢?

中学阶段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有: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

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何来确定归纳出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呢?

1、看作者。

每个诗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和创作风格。

如李白

浪漫、豪放,杜甫现实、沉郁;苏轼开豪放词风,李清照以婉约表情;王维、孟浩然属田园诗派,高适、岑参是边塞诗派;陶渊明隐居田园,消极遁世,曹操充满豪情,敢于包揽日月。

2、看诗题。

有些标题即指明了诗的主题,如标题中出现“送”,表明是送别诗,往往是表达真挚友情的;出现“塞上塞下”,表明是边塞诗,往往表现的是戍边将士们的爱国思乡之情;出现“秋”,则往往是悲秋之作,抒发的常常是思乡怀人之情。

3、看意象。

意象即诗中所表现的人、景、物。

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胡

马”、“单于”、“楼兰”象征入侵的敌人;“柳”与送别有关,古人有折柳而别的习俗;“雁”、“月亮”借以抒发思乡怀人之情;“花落”、“花残”令人伤感;“杜鹃”、“子规”,叫声哀婉,令人凄凉哀伤;“菊花”、“梅花”象征是坚强、高洁。

中阶段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有: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炼字

炼字主要是品味重点词语,分析其含义和表达作用,体会其妙处。

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其中“卷”字用得好,简析好在何处?

赏析用词妙处时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①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它在句中的意思;②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③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上题答案是:

①一个“卷”字写出千余匹马卷过小山冈,一个“卷”子极言队伍行走之快,体现出出猎的威武雄壮。

②其妙处表现作者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小山冈,。

③一方面写出速度快;另一方面写出猎的情绪高昂、精神抖擞,阵势威武雄壮。

二、炼句

例如:

《江城子密州出猎》问题: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案:

含义: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好处: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此题属于炼句题,主要是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

主要指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个方面,这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1、抒情方式。

抒情是诗的灵魂,诗人就是藉此来言志抒怀的。

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诗中常见的抒情方式:

①直抒式,直抒胸臆。

如《关睢》《蒹葭》,爱慕之情流露大胆、直接、强烈而真挚。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断肠人在天涯”等都直接抒发了思乡之情。

②叙事式,即通过叙事来抒情,如《木兰诗》《观刈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③写景式,这是最主要的抒情之式。

情景相生,写景就是为抒情服务的。

《观沧海》《春望》《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渔家傲》《天净沙秋思》等均是情景珠联璧合的典范之作。

④议论式,即通过评论来抒情。

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今我何功德……尽日不能忘”,“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等。

2、修辞方法。

修辞的运用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修辞方法的分析对理解诗的内容极为重要,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双关等。

如:

《雁门太守行》首句中“黑云”“金鳞”的比喻,写出敌重兵压境及守城将士们严阵以待的情形。

《书湖阴先生壁》中“两山排闼送青来”用拟人修辞写出送青入门的两山是多么的多情可爱。

《观刈麦》中农民辛勤劳苦与自己不劳而获的对比,表现白居易作为封建官吏关心民生疾苦的可贵。

《凉州词》中的“春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风吹雨”都是双关词,要分析其深刻含义则要指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及比喻等修辞手法。

3、表现手法。

诗人常用烘托渲染、典故、借古讽今、虚实相对等表现手法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以利于自己情感的表达。

在教学中要讲解透彻,以便学生能由此及彼,在诵读时注意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如《泊秦淮》首句以“烟、水、月、沙”四种景物烘托出凄迷冷寂的气氛,暗示唐王朝国运衰微,隐含对国事的担忧,与下文沉湎声色享乐的达官贵人形成对比。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冯唐”典故的运用,表现苏轼渴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为国效力的强烈愿望。

王昌龄在《出塞》中借汉代李广英勇善战,威镇边疆来讽刺唐王朝用人不当,边将无能的现实。

《观沦海》中曹操先写眼前大海生机勃勃的实景,后写想像之景,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博大气象,借以抒写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宽阔胸襟。

三、炼意

“意”既指全诗的主旨,也指该诗的意象和意境。

即理解诗歌内容,初步把握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

例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词的结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意思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案:

意思:

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情感: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悦。

以上所谈是我在毕业复习古诗词鉴赏时归纳的几点看法。

我国是诗的国度,我国古代诗歌意蕴悠远,内涵丰富。

作为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课标”、“说明”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孝感市“考试说明”要求:

“诗词品析材料源自于教材中的教读篇目,侧重于句义的理解、形象的把握、情感的熏陶、语言的审悟、价值的判断等。

”“考查古诗词默写”(含课外古诗词背诵篇目)。

二、考试模式

孝感市中考古诗词阅读与欣赏共两题,一是主观试题(理解填空题或分析解答题),一是客观试题。

每题两分,合计4.分。

古诗文默写3个小题,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直接默写,第二个层次是理解性默写,第三个层次是应用迁移性默写。

三、复习过程中必须弄清的几个问题

【一】诗歌类型

(1)边塞诗。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等。

(2)山水田园诗。

如王维的《过故人庄》,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3)咏物诗。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杜甫《望岳》。

(4)咏史诗。

如杜牧的《赤壁》: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再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又如杜牧的《泊秦淮》。

(5)哲理诗。

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再如陆游的《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咏怀诗。

如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其五):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闺怨诗。

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

(8)送别诗。

如李白的《送友人》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再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又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羁旅行役诗。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写出了游子早行见到的凄凉景象和悲怆心境。

(10)民生诗。

如白居易的《观刈麦》,又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诗歌风格特点

归纳初中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平淡(质朴)。

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面看句句平淡,但平淡中蕴含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又如岑参的《逢入京使》: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工丽(绚丽)。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明快(直率)。

如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4)委婉(含蓄)。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本意在于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却不直接写出。

(5)自然(清新)。

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全诗不事雕琢,率真自然。

(6)清幽。

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7)雄奇。

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8)奔放。

如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9)悲慨。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10)洗练。

如《长歌行》(汉乐府)“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1)沉郁。

如杜甫的《石壕吏》。

(12)风趣。

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最爱小儿无赖,溪水卧剥莲蓬。

【三】诗歌表现手法

(1)白描。

如白居易的《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用白描的手法写麦收时节农家辛苦繁忙劳累的情景。

(2)工笔(细描)。

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烘托。

如刘禹锡的《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表面写秋天万里晴空,一只白鹤直冲云霄,实际上烘托了诗人毫不气馁、昂扬进取的精神。

(4)渲染。

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首句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二句渲染守军威武雄壮,三、四句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争的残酷。

(5)虚实。

如曹操《观沧海》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虚实相映,以表现诗人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

(6)动静。

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以动衬静,为全诗增添了肃穆与淡然之气。

(7)用典。

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还有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亲射虎,看孙郎。

(8)借古讽今。

如杜牧《泊秦淮》,诗人借古讽今,抨击当朝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四】诗歌的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

(3)借景抒情

(4)怀古抒情

(5)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6)托物言志

四、古诗文默写试题举例及复习要求

类型

要求

试题举例

考点分析

复习要求

,一览众山小

,,沙场秋点兵。

,铜雀春深锁乔。

西北望,射天狼。

1、考名言警句

2、考主旨句

3、考哲理句

4、考抒情句

5、考描写句

1、注重读、背与积累。

2、注意字的

马上相逢无纸笔,(课外)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夫战,勇气也,,。

零落成泥碾作尘,(课外)

闻说双溪春尚好,,载不动许多愁。

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登斯楼也,则有、、、感极而悲者矣。

请默写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

,。

,。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诗句是:

,。

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一幅开阔、雄浑的画面的诗句是:

,。

1、考对诗文的理解。

2、考主旨句的默写。

3、考精彩句的填空。

书写。

3注意归类复习

1、理解诗句的意旨。

2、培养比析能力。

3、理清题目中既有提示性语句包含的意思。

《<论语>十则》中的一句和《鱼我所欲也》中的一句,揭示了在危难时刻或面临选择时,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这一观点。

人生道路上,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洋洋自得,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垂头丧气,只有保持一种“、”的良好心态,才能勇攀高峰,实现生命的价值。

(请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空。

近意型默写题

《登飞来峰》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类型

要求

试题举例

考点分析

复习要求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休息日的决议,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请写出两句与我国传统节日相关的诗句:

,。

1、理解语境后填空。

2、考同类事物句子的默写。

3理解应用能力考查。

1、注意同一事物的诗文归类复习。

2、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3、分析理解提示语及题目要求。

4、结合语境解题。

写一组表达古诗文作者雄心壮志的句子: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请写出两句关于“读书”的名言佳句:

1、。

2、。

从你所积累的古诗中,分别写出一个含有“花”字和“雨”字的句子。

1、含“花”字的句子:

2、含“雨”字的句子:

五、古诗词欣赏

题型

题型分析

考查特点

答题方法

1、李白《渡荆门送别》(2007年孝感市中考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送别诗表达的是诗人送别友人的离情别意。

B、本诗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一个“随”字,把沿途变换景物也表现了出来;一个“入”字,把长江滚滚东逝之水客观地勾勒了出来。

C、“仍怜故多水,万里送行舟”所表达的意思是:

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

D、“月下飞天镜”一句与作者写的《古朗月行》中的“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2、苏轼《江城子·密川出猎》(2008年孝感市中考题)

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同由叙事而抒怀,开篇以“老夫”自况,着一“狂”字,表现情怀,统领全词。

B、词中两次用典,上阙自喻孙权,下阙又自比冯唐。

C、全词塑造了一个慷慨激昂、走马挽弓,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者形象。

D、这首词以题材、情感、艺术形象到语言风格都体现了粗矿、豪放的风格。

1、用选择或表达的形式,考查对诗词曲中名言佳句的理解。

2、用选择或表述的形式,考查诗词曲中典故的运用。

3、用选择或表达的形式,综合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4、用选择或表述的形式,考查作品中景物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5、用选择或表述的形式,从理解诗词曲内容的角度,考查对作品主旨的把握。

6、用选择或表达的形式,从理解诗词曲词语语境义的角度,考查对词语表达作用的理解。

7、对教材中叙事诗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8、对意境相近或相反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综合考查对诗词曲的理解。

9、用表述的形式,发挥联想和想像,考查对诗词曲意境的把握和理解。

1、注重整体感知,把握作品中的情感态度,领会诗歌的抒情基调。

2、审清题干,抓住景物特征,先描述诗句所展现出的壮观而富有生气的画面,再分析诗句所蕴含的哲理。

3、反复吟诵、联想,理解诗词曲中的意象,进而体会其情感。

4、仔细品味诗词曲语言,感受其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5、注意诗句曲中的字、词,体会其炼字的精妙,要从表达效果上谈谈自己的理解——谈所用字的准确、形象、意蕴。

6、通过意象、关键词达到理解诗歌意旨的目的。

7、赏析表达技巧,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结构形式(如先叙述后抒情或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象征,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然后按要求准确答题。

一、理解填空题

1、李白《渡荆门送别》(2007年孝感市中考题)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首联侧重,颌联、颈联着意写景,尾联却突然一转,由欣赏转入最后的之叹。

2、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008年孝感市中考题)

这首词上阙描写了打猎时的,下阙抒发了作者企望为国杀敌的。

3、苏轼《水调歌头》(2008孝感市适应性考试)

这首词传达出的人生哲理意味是。

二、赏析分析理解题

1、文天祥《过零丁洋》(2008孝感市适应性考试)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的分析。

2、杜甫《望岳》(2008孝感市适应性考试)

“会重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怎样的思想感情?

读了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苏轼《渔家傲》(2008年孝感市适应性考试)

“千峰山,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

在词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初春景色?

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6、陶渊明《饮酒》: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中“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

请你说说为什么

总之,要搞好中考古诗文默写及诗词赏析复习,首先老师必须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和孝感市中考语文《考试说明》,理解其精神实质,掌握其标高。

其次,认真分析各类题型,尤其是孝感市近几年中考题型,弄清其重点、难点、考点、热点、知识点,掌握其考试脉动,预测出题方向。

第三,对古诗词知识进行梳理、归纳,进行有序有效复习,复习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形式要活,方法要多,措施要硬,要讲究复习的科学性和效率性。

唯有如此,相信中考古诗文默写与诗词赏析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