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915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0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淮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淮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淮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淮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省淮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江苏省淮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江苏省淮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江苏省淮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江苏省淮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江苏省淮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江苏省淮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江苏省淮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江苏省淮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江苏省淮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江苏省淮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江苏省淮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江苏省淮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江苏省淮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江苏省淮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江苏省淮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淮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江苏省淮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淮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淮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江苏省淮安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淮安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

(注意:

本次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请将每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填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

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

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

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

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

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

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

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

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

……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往往是先考虑亲友们的看法!

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

“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

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

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

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

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

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

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

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有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更好地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

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

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从而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亲互爱的关系。

这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自然界中,因大气层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地球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没有美好生活。

B.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风随草动,强调领导者对于百姓的影响之大,会自然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

C.《诗经》中的“风”,就是指“风俗习惯”,《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涉及到“风”,指的是人生社会现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D.《诗经》中的“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甚至有时比法律的影响还广。

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些并在其约束下从事社会活动。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会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如果亲友不认同这件事,人们就会偷偷摸摸去做。

B.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之符合所有人约定俗成的规范。

C.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

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只有认识社会,才能追求到人生的幸福。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风”“雅”“颂”的手法与“赋”“比”“兴”的内容合称为“诗经六艺”,结构上往往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生活习惯以外,还要借鉴好习惯好风俗,摒弃那些落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

B.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

C.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

D.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睦与世界和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仁慧

汪曾祺

仁慧是观音庵的当家尼姑。

当初建庵的时候,我的祖母曾经捐助过一笔钱,这个庵有点像我们家的家庵。

我还是这个庵的寄名徒弟。

我小时候是个“惯宝宝”,我的母亲盼我能长命百岁,在几个和尚庙、道士观、尼姑庵里寄了名。

这些庙里、观里、庵里的方丈、老道、住持就成了我的“干爹”。

我的观音庵的干爹我已经记不得她的法名,我的祖母叫她二师父,我也跟着叫她二师父。

尼姑则叫她“二老爷”。

二师父是个面色微黄的胖胖的中年尼姑,是个很忠厚的人,一天只是潜心念佛,对庵里的事不大过问。

在她当家的这几年,弄得庵里佛事稀少,香火冷落,房屋漏雨,院子里长满了荒草,一片败落景象。

庵里的尼姑背后管她叫“二无用”。

二无用也知道自己无用,就退居下来,由仁慧来当家。

仁慧是个能干人。

二师父大门不出,仁慧对施主家走动很勤。

谁家老太太生日,她要去拜寿。

谁家小少爷满月,她去送长命锁。

每到年下,她就会带一个小尼姑,提了食盒,用小瓷坛装了四色咸菜给我的祖母送去。

别的施主家想来也是如此。

观音庵的咸菜非常好吃,是风过了再腌的,吃起来不是苦咸苦咸,带点甜味。

祖母收了咸菜,道一声:

“叫你费心。

”随即取十块钱放在食盒里。

仁慧再三推辞,祖母说:

“就算是这一年的灯油钱。

仁慧到年底,用咸菜总能换了百十块钱。

她请瓦匠来检了漏,请木匠修理了窗槅。

窗槅上尘土堆积的槅扇纸全都撕下来,换了新的。

而且把庵里的全部亮槅都打开,说:

“干嘛弄得这样暗无天日!

”院子里的杂草全锄了,养了四大缸荷花。

正殿前种了两棵玉兰。

她说:

“施主到庵堂寺庙,图个幽静。

荒荒凉凉的,连个坐坐的地方都没有,谁还愿意来烧香拜佛?

我的祖母隔一阵就要到观音庵看看,她的散生日都是在观音庵过的。

祖母的散生日总要在观音庵吃一顿素斋。

素斋最好吃的是香蕈饺子。

香蕈(即冬菇)汤;荠菜、香干末作馅,包成薄皮小饺子,油炸透酥,倾入滚开的香蕈汤,嗤啦有声,以勺舀食,香美无比。

仁慧募化到一笔重款,把正殿修缮油漆了一下,焕然一新,给三世佛重新装了金。

在正殿对面盖了一个高敞的过厅。

正殿完工,菩萨“开光”之日,请赞助施主都来参与盛典。

这一天观音庵气象庄严,香烟缭绕,花木灼灼,佛日增辉。

施主们全都盛装而来,长裙曳地。

礼赞拜佛之后,在过厅里设了四桌素筵。

素鸡、素鸭、素鱼、素火腿……使这些吃长斋的施主们最不能忘的是香蕈饺子。

她们吃了之后,把仁慧叫来,问:

“这是怎么做的?

怎么这么鲜?

没有放虾籽么?

”仁慧忙答:

“不能不能,怎能放虾籽呢!

就是香蕈!

——黄豆芽吊的汤。

观音庵的素斋于是出了名。

于是就有人来找仁慧商量,请她办几桌素席。

仁慧说可以,但要三天前预订,因为竹荪、玉兰片、猴头,都要事先发好。

来赴斋的有女施主,也有男性的居士。

也可以用酒,但限于木瓜酒这样的淡酒,不预备烧酒。

二师父对仁慧这样的做法很不以为然,说:

“这叫做什么?

观音庵是清静佛地,现在成了一个素菜馆!

”但是合庵尼僧都支持她。

赴斋的人多,收入的香钱就多,大家都能沾惠。

佛前“乐助”的钱柜里的香钱,一个月一结,仁慧都是按比例分给大家的。

至少,办斋的日子她们也能吃点有滋味的东西,不是每天白水煮豆腐。

尤其使二师父不能容忍的,是仁慧学会了放焰口。

放焰口本是和尚的事,从来没有尼姑放焰口的。

仁慧想:

一天老是敲木鱼念那几本经有什么意思?

为什么尼姑就不能放焰口?

哪本戒律里有过这样的规定?

她要学。

善因寺常做水陆道场,她去看了几次,大体能够记住。

她去请教了善因寺的方丈铁桥。

这铁桥是个风流和尚,听说一个尼姑想学放焰口,很惊奇,就一字一句地教了她。

她对经卷、唱腔、仪注都了然在心了,就找了本庵几个聪明尼姑和别的庵里的也不大守本分的年轻尼姑,学起放焰口来。

起初只是在本庵演习,在正殿上摆开桌子凳子唱诵。

咳,还真像那么回事。

尼姑放焰口,这是新鲜事。

于是招来一些善男信女、浮浪子弟参观。

你别说,这十几个尼姑的声音真是又甜又脆,比起和尚的癞猫嗓子要好听得多。

仁慧正座,穿金蓝大红袈裟,戴八瓣莲花毗卢帽,两边两条杏黄飘带,美极了!

于是渐渐有人家请仁慧等一班尼姑去放焰口,不再有人议论。

观音庵气象兴旺,生机蓬勃。

土改后观音庵的尼姑大部分还了俗,有的嫁了人。

有的尼姑劝仁慧还俗。

“还俗?

嫁人?

”仁慧摇头。

她离开了本地,云游四方,行踪不定。

仁慧后来在北固山开了一家菜根香素菜馆,生意很好。

菜根香名菜是香蕈饺子。

菜根香站稳了脚,仁慧把它交给别人经管,她又去云游四方。

仁慧六十开外了,望之如四十许人。

(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大量文字描写尼姑生活,多用细节绘声绘形,生动形象。

段落错落有致,详略得当。

语言俏皮泼辣,诙谐幽默。

B.仁慧整修观音庵,使得观音庵面貌一新,不是为了自己不喜欢暗无天日,而是为了更能吸引施主前来烧香拜佛。

C.仁慧做的香蕈饺子味道鲜美,因为是素斋,并没有放虾籽,全是原汁原味的道地食材,突显仁慧的过人之处与手艺高超。

D.仁慧的在庵里的处处作为,表明其有做当家之才,也有做主持之心。

二师父也是明眼人,就退居下来,让仁慧当家,也是迫不得已。

5.二师父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仁慧的映衬作用。

(4分)

6.请探究文末划线句子的意蕴。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来自英国咨询公司“未来起源”的数据显示,在全球市场,智能家居产品2018年的出货量增长了39%,预计到2023年,智能家居全球市场规模将达1550亿美元。

在中国,刚刚发布的《IDC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也显示,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出货量达到1.5亿台,同比增长高达35.9%。

“未来起源”公司分析师菲利派·奥利维拉表示,智能家居设备已经可以帮助用户完成日常任务,提高安全性并节省能源费用,这一品类已成为消费电子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目前“互联互通”已开始被视为智能家居下一场入口争夺战的关键词。

包括阿里巴巴、XX、华为、小米等,都已开始搭建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智能家居设备也开始“试水”支持多个智能家居平台系统。

市场研究机构中商产业研究院在其研报中表示:

“尽管突破依然是局部性的,但海量智能家居企业正在借助平台的力量打破互联壁垒,以实现更多的设备互联、场景构筑与体验,未来将是平台级之间共赢合作、构筑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的真正时代。

”IDC预计到2019年,将有67%的智能家居设备能够接入家居互联平台,将有23%的智能家居设备能够支持两种及以上互联平台。

这不仅拓宽了用户的产品选择空间,也扩大了智能家居产业生态的范围。

(陈静《智能家居,可以出手了》)

材料二:

CNNIC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已经超过7.5亿人,在全体网民中的占比高达97.5%,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智能家居产品提供了远程操控的基础。

随着我国家庭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对智能产品的需求也在从“价格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变。

与2014年相比,性价比已经不再是智能产品需求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对产品品质和新科技功能的追求背后是消费升级理念的兴起。

主力消费群体对生活环境和品质的要求,将使得便捷、舒适的智能家居不再仅局限于高端市场。

《中国智能家居:

社会环境——移动互联为远程操控创造条件,消费升级助推家居智能化》

材料三:

尽管智能家居市场热闹非凡,新品层出不穷,但罗马不是一夜建成,当前的智能家居市场还未成熟,无论是消费者的认知度、接受程度,还是智能家居产品,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今市场上的智能家居产品很多属于‘伪智能’。

”宁波木马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杨焕灿指出,很多所谓的智能不过是给产品增加了一个远程控制,通过联网用手机APP远程开启、操作或关闭。

就单品而言,使用智能扫地机的卢女士指出,机器性能还有待优化。

比如家里沙发下面离地面有一定距离,因为这个高度,机器有时候走到沙发下时不能感应到前方障碍物,经常被困在沙发下需要人把它搬出来才能继续工作。

此外,机器虽然对地面灰尘、毛发、棉絮、食物碎渣等清理效果还算理想,但对有点黏性的物质就无可奈何了。

另一方面,产品之间难以互通,让消费体验打了折扣。

在行业快速发展之际,目前国内大多传统厂商较重视智能家居单品的研发,试图通过各个领域进入智能家居市场。

“不少企业自身生态系统逐渐丰富,但不同品牌之间相互隔离、难以互通,甚至一个家电对应一个手机APP,繁琐程度吓跑众多消费者,从而降低消费者的产品体验。

”宁波洛可可创意咨询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苑永亮说。

价格也是智能家居普及的“拦路虎”。

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家居门窗电机制造商——宁波杜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的研发人员郭先生说:

“一些智能家居产品价格太高,让愿意消费的年轻人下不了手。

也有一些企业通过概念化的营销手段,把智能家居吹得天花乱坠,顾客心理预期较高,但最终营销的风吹过后只留下一地鸡毛,产品华而不实。

糟糕的用户体验,打消了用户对智能家居的积极性。

他还提到了未来个人隐私的保护等相关难题。

《今日关注:

智能家居离我们有多远》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8年智能家居出货量有了很大的增长,未来其需求量还会继续增长。

智能家居设备已成为消费电子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B.海量智能家居企业正在借助平台的力量打破互联壁垒,预计到2019年,将有一半以上的智能家居设备能够接入家居互联平台。

C.随着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消费者对智能产品的需求也在从“价格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变,从注重“性价比”转为注重“品质感”。

D.市场上的很多智能家居产品只是借助于远程控制实现远程开启、操作或关闭,不属于真正的智能产品。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3—2017年中国手机网民数量占网民的比例逐年增长,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人们远程操控智能家居产品提供了可能。

B.2014—2017年中国消费者对智能产品需求变化显示,无论从性价比、新科技和功能、品牌知名度……促销力度、客服态度都是呈现增长态势。

C.目前国内大多传统厂商重视智能家居单品的研发,还努力通过不同渠道打进智能家居市场,以便在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D.在智能家居的市场推广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阻碍,智能家居行业的制造商有自己的思考,作为相关行业人员也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克服困难。

9.智能家居的市场推广有哪些“拦路虎”?

请概括回答。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食旧堂集序

姚 鼐

丹徒王禹卿先生,少则以诗称于丹徒。

长入京师,则称于京师。

负气好奇,欲尽取天下异境以成其文。

乾隆二十一年,翰林侍读全魁使琉球,邀先生同渡海,即欣然往。

故人相聚,涕泣留,先生不听。

入海覆其舟,幸得救,不死。

乃益自喜,曰:

“此天所以成吾诗也!

”为之益多且奇。

鼐故不善诗,尝漫咏之,以自娱而已。

遇先生于京师,顾称许以为可。

后遂与交密,居闲盖无日不相求也。

一日,值天寒晦,与先生及辽东朱子颍登城西黑窑厂,据地饮酒,相对悲歌至暮,见者皆怪之。

其后,先生自海外归,以第三人登第,进至侍读。

出为云南临安府知府,赴任,过扬州。

时鼐在扬州,赋诗别去。

鼐旋仕京师,而子颍亦入蜀,皆不得见。

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先生在临安三年,以吏议降职,遂返丹徒,来往于吴、越,多徜徉之辞。

久之,鼐被疾还江南,而子颍为两淮运使,兴建书院,邀余主之。

于是与先生别十四年矣,而复于扬州相见,其聚散若此,岂非天邪?

先生好浮屠道,近所得日进,尝同宿使院,鼐又渡江,宿其家食旧堂内,共语穷日夜,教以屏欲澄心,返求本性。

其言绝善,鼐生平不常闻诸人也。

然先生豪纵之气,亦渐衰减,不如其少壮。

然则昔者周历山水,伟丽奇变之篇,先生自是将不复作乎?

鼐既尽读先生之诗,叹为古今所不易有。

子颍乃俾人抄为十几卷,曰《食旧堂集》,将雕板传诸人,鼐因为之序。

(选自《惜抱轩全集》,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B. 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C. 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D. 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11.下列各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鼐”,系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归有光并称为“桐城三祖”。

B.“翰林侍读”,指翰林院侍读,为皇帝及太子讲读经史,备顾问应对。

C.“出”,指京官外调,由侍读到出任地方官,可见王禹卿是出问题而被贬。

D.“浮屠”,指佛塔,与“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同,说明禹卿还爱好建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丹徒的王禹卿先生,年少时就凭借诗歌在丹徒被人称许。

成年后到京师,在京师被人称许。

B. 王禹卿跟随全魁出使琉球,在海上翻船,有幸得救,因而感叹上天这是要成就他的诗作。

C. 姚鼐在京师遇到了王禹卿,得到称赞,便与王先生交往密切起来,每天都去求教。

D. 王禹卿信奉佛教,后来豪放不羁的气概已渐渐地衰退,追求本性,从此决定不再写诗。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负气好奇,欲尽取天下异境以成其文。

(3分)

(2)据地饮酒,相对悲歌至暮,见者皆怪之。

(3分)

(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分)(欧阳修《伶官传序》)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分)(司马迁《鸿门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蝶恋花

苏轼

春事阑珊芳草歇。

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

小院黄昏人忆别。

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

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

梦破五更心欲折。

角声吹落梅花月。

注:

啼鴂(jué):

伯劳鸟,类似杜鹃的一种鸟,鸣声悲凄。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落红处处闻啼鴂”一句视听结合,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暮春之景。

B.因界域分隔,于家乡不能自由往来;加上音信难通,让作者黯然神伤。

C.深夜从思家的梦中醒来,伤心欲绝。

只听得传来角声,望见月落。

D.“梅花”指《梅花落》,这里语意双关,既代指角声,也指晓月残白如梅之色。

15.赏析“春事阑珊芳草歇。

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三句的表达效果。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夕揽洲之宿莽。

(《屈原·离骚》)

(2)其志洁,▲。

(司马迁《屈原列传》)

(3)有善始者实繁,▲。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4)风移影动,▲。

(归有光《项脊轩志》)

(5)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6)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7)▲,吟赏烟霞。

(柳永《望海潮》)

(8)▲,未成曲调先有情。

(白居易《琵琶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科学当然“聪明”,它意味着新发现新发明。

但换个视角看,科学也很“笨”。

科学是“老实学”,什么事都讲实证。

实证是指以实验证明理论假设,以求有所发现和创造。

科学能称之为科学,就在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没有实验和实证就没有科学。

实证是艰辛▲,面临着种种不确定和各种风险,故而志在求真者总是不畏艰难和险阻老老实实求证,绝不能为物欲所惑而▲,绝不能因权势或眼前利害而▲。

这种“笨”,正是科学精神精髓所在。

没有这种“笨”,就没有新发现,就没有关键技术突破,就没有重大原创成果和科技“高峰”。

正是这种“笨”,成就了科学“大聪明”。

(▲)。

于敏雪藏30年,他带领科研团队实现了氢弹原理,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首次地下核试验和大型空爆热试验时,因太劳累他走路都很困难,上台阶都是别人用手帮着抬腿。

一次核试验之前,于敏突然发现原设计中有存疑处,立即报告上级,要求暂停试验准备,直到疑问排除。

上级领导问:

“如果再发现问题怎么办?

”他说:

“再发现问题,我再如实报告。

”正是这种一丝不苟,使我国核试验成功率之高为世界所无。

他还说: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

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之中,便足可自慰了。

”足见,于敏式宁静是“知”,于敏式宁静更是“行”。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劳作投机取巧屈从B.事业投机取巧屈就

C.劳作朝三暮四屈就D.事业朝三暮四屈从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于敏式宁静不是这种“笨”,而是这种“大聪明”。

B.于敏式宁静是这种“笨”,不是这种“大聪明”。

C.于敏式宁静是这种“笨”,更是这种“大聪明”。

D.于敏式宁静不是这种“笨”,也不是这种“大聪明”。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带领科研团队攻克了氢弹原理,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B.他带领科研团队实现了氢弹原理重大突破,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C.他带领科研团队实现了氢弹原理创新,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D.他带领科研团队攻克了氢弹原理技术,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20.下列对话中,表达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甲:

张先生,您好!

我是都市报实习记者刘晓华。

久仰①您大名

这次能见到尊容

非常激动!

乙:

后生可畏

,很荣幸认识你

甲:

您编剧的《风雨七十周年》新作刚刚杀青

能介绍一下您这部作品要表达的主旨吗?

乙:

我想表现的是社会底层的若干不同身份的人物在建国70年来的心路历程。

甲:

您真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脑子的电影文学家

向您致敬

!

乙:

你言重了

谢谢!

A.

B.

C.

D.

21.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请在所给人物中任选一位人物,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

(3分)

《三国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