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山东省金牌一对一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期末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1006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版山东省金牌一对一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期末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师版山东省金牌一对一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期末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师版山东省金牌一对一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期末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师版山东省金牌一对一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期末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师版山东省金牌一对一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期末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教师版山东省金牌一对一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期末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教师版山东省金牌一对一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期末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教师版山东省金牌一对一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期末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教师版山东省金牌一对一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期末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教师版山东省金牌一对一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期末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教师版山东省金牌一对一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期末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教师版山东省金牌一对一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期末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教师版山东省金牌一对一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期末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教师版山东省金牌一对一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期末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版山东省金牌一对一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期末复习题.docx

《教师版山东省金牌一对一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期末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版山东省金牌一对一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期末复习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版山东省金牌一对一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期末复习题.docx

教师版山东省金牌一对一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期末复习题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金牌一对一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期末复习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下列物质中肯定不含有离子键的是(  )

A.氧化物

B.强酸

C.强碱

D.盐类

【答案】B

【解析】离子化合物(或离子键)判断确定的方法依据:

①由成键元素判断:

活泼的金属(如ⅠA、ⅡA族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如ⅥA、ⅦA族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

②由物质类别判断:

强碱、大多数盐、低价金属氧化物等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非金属氧化物和酸类化合物等不属于离子化合物(不含离子键)。

③易判错的化合物:

氯化铵、硫酸铵等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氯化铝等不是离子化合物。

2.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

【答案】B

【解析】同一主族元素的性质相似,CaCO3和BaCO3都难溶于水,因此SrCO3也难溶于水,A项正确;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处的元素单质能作半导体,Pb不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处,所以Pb不能作半导体材料,B项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

Cl>Br>I,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

HCl>HBr>HI,则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C项正确;元素的非金属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反应越容易化合,非金属性:

S>P>Si,所以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D项正确。

3.甲~庚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己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有强脱水性,甲和丁在同一周期,甲原子最外层与最内层具有相同电子数。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丙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25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庚<己<戊

C.常温下,甲和乙的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

D.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答案】D

【解析】根据“己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有强脱水性”可知,己为S元素,结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位置,可得出庚为F、戊为As、丁为Si、丙为B,又由“甲和丁在同一周期,甲原子最外层与最内层具有相同电子数”,说明甲为Mg、乙为Ca。

A项,丙(5B)与戊(33As)的原子序数相差28,错误;B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因非金属性:

庚(F)>己(S)>戊(As),则稳定性:

庚(HF)>己(H2S)>戊(AsH3),错误;C项,常温下,镁与水反应很缓慢,钙能与水剧烈反应,错误;D项,丁(Si)的最高价氧化物(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正确。

4.与氢氧根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

A.CH4

B.NH

C.NH

D.Cl-

【答案】C

【解析】氢氧根离子中的质子数为9个,电子数为10。

甲烷分子中的质子数为10,电子数为10;

铵根离子中的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0;

NH

中的质子数为9,电子数是10;

氯离子中的质子数是17,电子数是18。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钠、磷、氯、氩四种元素中,最高正化合价数值最大的是磷

B.在氮、氟、镁、氯四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镁

C.原子序数从3~10的元素,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递增

D.硅烷(SiH4)比甲烷(CH4)稳定

【答案】C

【解析】最高正价:

钠(+1价)、磷(+5价)、氯(+7价)、氩(常为0价),氯元素最高正价数值最大;在氮、氟、镁、氯四种元素中,原子半径Mg>N>F,Mg>Cl>F,原子半径最小的是氟;碳和硅位于同一主族,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甲烷比硅烷稳定。

6.从实验的安全考虑,下列四种演示金属钾与水反应现象的装置或操作较为合理的是(  )

【答案】B

【解析】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加剧烈,易发生爆炸,选用B装置可防止爆炸使液体溅出。

7.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五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戊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

甲>乙>丙>丁>戊

B.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

戊>丁

C.含有丁元素的酸有多种

D.乙的氢化物多种多样,丙、丁、戊的氢化物各有一种

【答案】C

【解析】由图示可知,甲、乙、丙位于第二周期,丁、戊位于第三周期;戊元素原子半径最小,戊为氯元素,则甲为硼元素、乙为碳元素、丙为氮元素、丁为硫元素。

甲、乙、丙、丁、戊五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分别为3、4、5、6、7;氯和硫两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硫离子的半径比氯离子的半径大;硫元素可形成硫酸、亚硫酸、氢硫酸、硫氰酸等酸类物质,;氮可形成NH3、N2H4等氢化物。

8.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

B.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

C.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D.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答案】B

【解析】同周期的元素C的原子序数比B大,C的非金属性比B强,H2CO3酸性比H3BO3强;同主族的元素Mg的电子层数比Be多,Mg的金属性比Be强,碱性Mg(OH)2>Be(OH)2;同主族元素Cl、Br、I,其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其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M失去1个电子和R得到2个电子后核外电子总数相同,所以M的原子序数比R的大。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左边都为金属元素

B.钠、镁、铝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C.氟、氯、溴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D.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镁碱性依次减弱

【答案】B

【解析】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在分界线的左边,但分界线的左边并不都是金属元素,如氢元素;钠、镁、铝都位于第三周期,其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减弱;氟、氯、溴都位于第ⅦA族,其非金属性依次减弱;三种金属的活泼性:

钾>钠>镁,其氢氧化物的碱性:

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镁。

10.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不能确定的是(  )

A.原子核内质子数

B.原子核内中子数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D.原子核外电子数

【答案】B

【解析】元素的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推知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及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

11.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e、f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为淡黄色的离子化合物,m为元素Y的单质,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W<X<Y<Z

B.阴离子的还原性:

Y>W

C.图中物质的转化过程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D.a一定只由W、X两种元素组成

【答案】C

【解析】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e、f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是淡黄色粉末,d为Na2O2,m为元素Y的单质,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m为O2,则Y为O,a为烃,b、c分别为CO2、H2O,e、f分别为NaOH、碳酸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为H,X为C,Y为O,Z为Na,以此解答该题。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应为C>O,A项错误;由NaH+H2O===NaOH+H2↑,可知H-失去电子,阴离子的还原性:

Y<W,B项错误;a燃烧生成水、二氧化碳,可为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D项错误。

12.下列叙述中可说明氯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属性强的是(  )

A.硫酸比次氯酸稳定

B.高氯酸是比硫酸更强的酸

C.盐酸的酸性比氢硫酸的酸性强

D.稀盐酸不跟铜反应,浓硫酸能跟铜反应

【答案】B

【解析】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高氯酸的酸性比硫酸强,可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硫酸比次氯酸稳定、盐酸的酸性比氢硫酸的酸性强,都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稀盐酸不跟铜反应,浓硫酸能跟铜反应,可说明浓硫酸的氧化性比盐酸强,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强。

13.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周期的短周期元素。

已知X、Y、Z三种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有两种是强碱、一种是强酸

B.Z元素在第三周期第ⅥA族

C.X、Y、Z三种元素有两种是金属,一种是非金属

D.Y、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OH-===H2O

【答案】C

【解析】短周期元素W、Y、Z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都生成盐和水,其中之一Y为铝元素,X一定为钠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1-1-3=7,Z为氯元素。

14.关于卤族元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卤族元素的微粒都易得电子

B.和氟同一主族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C.化合物中卤族元素都显负价

D.卤族元素原子的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答案】B

【解析】卤族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除氟元素外,其它卤素都有正化合价(如次氯酸钠、溴酸钠等),卤素阴离子(如氯离子)不能得电子。

15.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

根据以上数据,磷元素的原子半径可能是(  )

A.1.10×10-10m

B.0.80×10-10m

C.1.20×10-10m

D.0.70×10-10m

【答案】A

【解析】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原子半径Si>P>S);

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原子半径N<P);

磷元素的原子半径介于1.17×10-10m与1.02×10-10m之间,可能为1.10×10-10m。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

B.不同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极性键

C.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D.化合物中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答案】C

【解析】非金属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都是共价键(如氯化铵);不同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极性键(如钠元素与氯元素);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化合物中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如过氧化钠)。

17.美国《时代》周刊曾评选出十大科学发现,“潜在的新元素”榜上有名。

这种元素暂时被命名为117号元素,元素符号为Up。

在俄罗斯杜布纳实验室里,用

Ca轰击

Bk(锫)生成

Uus和

Uus。

美、日三位科学家因在有机合成领域中钯(Pd)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果,从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

下列事实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106Pd和114Pd为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它们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

Uus和

Uus为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它们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不一定相等,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一定为293.5;117号元素的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层,最外层有7个电子,位于周期表的第七周期第ⅦA族;106Pd和114Pd的质子数相同。

18.关于碘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碘水中的分子只有水分子和碘分子

B.碘水呈紫黑色

C.碘水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碘水不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答案】C

【解析】由氯水的性质及碘、氯同主族可知,碘水中还含有次碘酸分子和碘离子,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及硝酸银溶液反应;碘水呈棕黄色。

19.关于卤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卤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B.卤素单质都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卤酸和次卤酸

C.卤素单质越活泼,其熔点、沸点就越高

D.卤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它们不能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合

【答案】A

【解析】卤素为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卤素单质中只有氟能与水剧烈化合,且生成的是氢氟酸和氧气;卤素单质越活泼,其熔、沸点越低;卤素能与氢、碳、硅、磷等非金属化合。

20.甲、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55和8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它们所处的族不同

B.它们都位于周期表的第六周期

C.它们都是金属元素

D.它们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相同

【答案】C

【解析】甲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5,与第五周期0族元素(原子序数为54)相近,且相差1,甲元素应位于周期表的第六周期第ⅠA族,是一种碱金属元素;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6,为第六周期的0族元素。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

21.有A、B、C、D、E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都小于20,其中C、E是金属元素;A和E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只有一个电子;B和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B元素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D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1)请写出这5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C、D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E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 O Al S K 

(2)Al(OH)3+3H+===Al3++3H2O (3)Al(OH)3+OH-===AlO

+2H2O

【解析】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的元素B为氧元素,D为硫元素;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D(硫)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可知C为铝元素;A和E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只有一个电子,且核电荷数都小于20,知A为氢元素,E为钾元素。

氢氧化铝具有两性,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钾和水。

22.已知X、Y、Z都是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Y和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

(1)X是________(填名称,下同),Y是________,Z是________。

(2)由Y和Z组成,且Y和Z质量比为7∶20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

(3)由X、Y、Z中的两种元素组成,且与X2Z分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两种离子是________和________。

(4)X、Y、Z可以形成一种盐,此盐中X、Y、Z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4∶2∶3,该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

【答案】

(1)氢 氮 氧 

(2)N2O5 (3)NH

 OH- (4)NH4NO3

【解析】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其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短周期元素X为氢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的元素Z为氧元素,能与Z(氧元素)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的元素Y为氮元素。

23.X、Y、Z、W是短周期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表:

(1)Y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Y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Z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

(3)W可以与X形成两种化合物,写出这两种化合物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三 ⅥA HClO4 

(2)

(3)

【解析】X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共有2个电子层,故X为O;Y单质是淡黄色固体,则Y为S;Z和Y同周期,Z的非金属性大于Y,则Z为Cl;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则其质子数为11,故W为Na。

(1)S位于第三周期ⅥA族;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2)Z的简单离子为Cl-。

(3)Na与O可以形成Na2O和Na2O2。

24.A、B、C、D、E代表周期表中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

①A、B、C处于相邻位置,B、C同周期,A、B同主族,其核外电子数之和为41。

②D与C处于周期表中同一周期,D+中各层电子数都是2n2个。

③A、B、C、D、E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24,且已知E与A形成两种化合物。

(1)B、C、D三种元素单原子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E的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与B组成的化合物与C单质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S2->Cl->Na+ 

(2)HCl>H2S>CH4; (3)SO2+Cl2+2H2O===H2SO4+2HCl.

【解析】A、B、C、D、E代表周期表中五种短周期元素,D+中各层电子数都是2n2个,且为短周期元素,则D为钠元素;B、C、D同一周期(第三周期),A、B同主族,则A位于第二周期;A设A原子序数是a(a为正整数),则B原子序数为a+8,C原子序数为为a+7或a+9,a+a+8+a+7=41,则a=

(舍去),a+a+8+a+9=41,a=8,A为氧元素、B为硫元素、C为氯元素;E最外层电子数=24-6-6-7-1=4,E与氧形成两种化合物,E为碳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