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1070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5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教案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主要策略及“开元盛世”;结合史实,评价武则天

过程与方法

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具体措施,比较三者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丰富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武媚娘传奇》主题曲——无字碑)

一生飘泊摆渡临岸却孤独

问天地向谁倾诉

千载历史我回顾

恩怨情仇怎堪数

帝王家终究是不归路

玄武兵变沧桑马蹄声声乱

……

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

完整巨石,通高7.53米,宽2.1米,厚1.649米,重达百吨。

对于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一字不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了解这段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

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学生阅读教材“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一目,说出唐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是谁,都城在什么地方。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并归纳学生的回答。

3.课前指导学生查阅相关史料,了解“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并在课上分享交流。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最终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三弟齐王李元吉,据传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4.材料展示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

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5.教师讲述:

唐太宗说这段话既是用来提醒自己与当朝为政的官员,也是为了警示后人。

唐太宗时刻提醒自己以古为镜、以人为镜,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那么,他是怎样以古为镜、以人为镜的呢?

6.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有关唐太宗的治国策略的基本史实。

(比较学习“贞观之治”“贞观遗风”与“开元盛世”)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

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经济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用人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形成局面

“贞观之治”

7.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提示:

(1)主观原因:

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

采取了正确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治国政策。

8.史料解读

材料一:

(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

昔者唐之太宗,以神武之略起定祸乱,以王天下,威加四海矣。

然所谓固天下之势,以遗诸子孙者,盖未立也。

于是乎藉兵于府,置将于卫,据关而临制之。

处兵于府,则将无内专之权;处将于卫,则兵无外擅之患。

然犹以为未也,乃大诛四夷之侵侮者:

破突厥,夷吐浑,平高昌,灭焉耆,皆俘其王,亲驾辽左而残其国。

凡此者,非以黩武也,皆所以立权而固天下之势者也。

9.根据材料讨论唐太宗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如何。

提示: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目标导学二:

女皇帝武则天

1.图文展示

武则天死后,她的陵墓所立的石碑,未刻一个字,被称为“无字碑”。

对此有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说,这是最好的办法。

2.教师提问:

你赞成哪一种说法?

请说明你的理由。

提示: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评。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武则天在位时的治国策略。

(比较学习“贞观之治”“贞观遗风”与“开元盛世”)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

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抑制旧士族,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经济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

用人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形成

局面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4.阅读教材并结合相关史实,从历史发展角度,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女帝皇武则天?

提示: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评,并出示材料总结。

毛泽东的评价:

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郭沫若的评价: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宋庆龄的评价:

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武则天在位时期,打击了旧士族势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巩固了边疆;大力发展科举制,重用人才,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因此,整体而言,武则天对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也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目标导学三:

“开元盛世”的开创

1.史料解读

材料一:

“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

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

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

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

南诣荆襄(今湖北江陵﹑襄阳),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即凉州,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可见当时粮食布帛产量丰富,物价低廉,商业繁茂,道路畅通,行旅安全。

到开元二十年,全国有民户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最多时逾千万),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比之唐初户口增加一倍半以上。

材料二:

唐玄宗时期全国耕地面积6.6亿亩。

唐朝的版图,比之于汉代,有新的拓展;大运河把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增长。

史载:

“开元、天宝之际,耕者益力,高山绝壑,耒耜亦满。

”根据现有史料推算,当时全国实际耕地面积约八百五十万顷,折合今亩达6.6亿亩(当下的中国为18亿亩),人均占有达9亩多。

远远超过中国今日的平均数(1.4亩)。

2.根据材料讨论“开元盛世”的表现。

提示:

物美价廉;商业繁盛;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扩大等。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有关唐玄宗的治国策略的基本史实。

(比较学习“贞观之治”“贞观遗风”与“开元盛世”)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

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抑制旧士族,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用人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重用贤能;重视官吏考核

形成

局面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4.问题思考:

三位皇帝的治国策略有哪些相似之处?

你认为要使国家繁盛,其中哪些做法值得借鉴?

提示:

如用人上:

唐太宗和唐玄宗重用贤能,注重对官吏的考核;武则天则表现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其中体现出来的治国之道是要注重人才的选拔、任用与考核。

如经济上:

三位皇帝都注意减轻人民负担,着力发展经济。

其中体现出来的治国之道是要以民为本,改善民生,使民富足。

三、课堂总结

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

他在位时居安思危,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以人为本,减轻徭役,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治世局面——“贞观之治”。

在这一课中我们还学习了唐玄宗前期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由于唐玄宗励精图治,唐朝出现了繁荣局面,封建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而在这其中,劳动人民发挥了聪明才智,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唐朝的建立,学习了唐太宗时期所形成的“贞观之治”的局面,以及唐太宗之后武则天对唐朝的治理和发展,还学习了唐玄宗在位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

要让学生认识到唐朝的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在当时的世界上也居于先进地位,从而增强学生的国家自豪感。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设计思路说明:

本课的三部分内容以时间为序,分别讲述了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很明显的一条主线是唐朝由兴到走向盛世的过程展开。

因此,导入部分选择了较为宽松的课堂气氛,有唐睿宗李旦的这一特殊的“皇帝”,引出来盛唐开拓者们,一同见证这几位帝王的治国智慧。

将本科内容以四部分展开,分别是1.大唐初建:

隋亡唐兴2.盛唐初创:

贞观之治3.盛唐继承者:

女皇武则天4.盛唐荣耀:

开元盛世。

大唐盛世经由4位重要的帝王一步一步走向顶峰。

本课几个子目录在内容上具有相似性,从学生的学习特点上来看容易造成视觉疲劳,有可能影响听课效率。

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几个活动探究,创设情境,发挥学生解决问题的主体地位。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即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

三部分内容以时间为序,围绕唐朝走向盛世的过程展开。

贞观之治开创了盛世局面,武则天统治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则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学习这三部分内容,要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即位之后国内面临的复杂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各自采取的政策措施。

唐太宗即位之初,内地因隋末唐初大规模战争的破坏,人民流亡,土地荒芜,经济凋敝。

从统治阶级内部来看,魏晋以来长期作为政权支柱的门阀大族势力大为削弱,庶族地主的政治势力有所发展,各阶层、各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需要调整,需要尽快恢复统治秩序,化解内部矛盾,发展社会经济,稳定民生,即位后,唐太宗特别注意总结隋炀帝败亡的历史教训,开展君臣论政,明确了以文治国的总方针和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打下了大唐盛世的基础。

武则天统治时期,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士族地主势力逐渐没落,朝廷中士庶矛盾尖锐。

武则天一方面抑制士族,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科举制,笼络庶族地主,扩大统治基础,同时重视农业生产。

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史称有“贞观遗风”。

武则天统治时期,也留下许多问题,唐朝宫廷出现政权之争,政局动荡,官僚集团膨胀,吏治混乱。

唐玄宗登基之后,针对时弊,进行了改革:

整顿吏治,调整机构,提高行政效能;加强财政管理,改革漕运,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注重文教。

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

“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

“开元盛世”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解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理解唐朝统治者所采取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的意义,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最盛唐局面出现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提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和评价唐太宗

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在唐王朝帝王谱系中,有这样一位“特殊的”皇帝,他的爷爷是皇帝,爸爸是皇帝,妈妈是皇帝,哥哥是皇帝,自己是皇帝,儿子还是皇帝。

请你猜猜他是谁?

环绕在唐睿宗生命中的这些皇帝们,个个治国有方,这几位皇帝却又一同完成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将唐朝的国力推向了顶峰。

(二)新课教授

一、大唐初建:

隋亡唐兴

出示任务:

学生结合PPT上的图片,创设问题情境。

假如你是历史纪录片《隋唐英豪传》的顾问,你会选择哪一位作为大唐王朝的开创者?

给他设置那些身份信息最符合事实?

反馈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文,鼓励发言展示。

教师设疑:

有人说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原本不应该成为皇帝,这是根据什么原因来判断呢?

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知道的李世民登基。

教师释疑:

非规则得皇位——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唐高祖次子。

少年从军,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二、盛唐初创:

贞观之治

【活动探究·贞观之治】李世民之所以彪炳史册,主要是他的多年统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结合材料,是什么原因引发唐太宗这样兢兢业业治理国家呢?

又凸显了他的哪些治国智慧?

PPT呈现有关史料。

材料:

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

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唐)吴兢:

《贞观政要》

请同学们回答:

根据材料,唐太宗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

教师结合课件图片引导:

“昭陵六骏”见证了唐太宗在开创唐朝重大战役中的卓著功勋。

也让李世民目睹了,隋的残暴统治引发了农民大起义,最终二世而亡。

出示任务:

引导学生结合材料与课文,说一说唐太宗有哪些开明的治国思想?

反馈指导: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文,结合史料分析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材料二:

太宗尝谓公卿曰:

“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政要·论求谏》

材料三:

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师生共同小结:

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有:

(1)、以民为本,正确认识君民关系,重视人民的力量。

(2)、要虚心纳谏,善听正确意见。

(3)、勤于政事。

此外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本的内容,得出相类似的答案及时进行评价

【过渡】:

正是唐太宗实行以上的治国智慧,才有手下猛将如云,如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人,才有谋臣如雨,有十八学士之称,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

【活动探究·贞观新政】结合课文,说一说唐太宗在位时实行了哪些政策与措施?

教师指导:

学生阅读教材和课件上的史料,自主学习与交流。

教师小结:

政治上: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法;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

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思维拓展】

教师设疑:

三省六部制使皇帝的权力得到加强,还是减弱?

为什么?

学生结合教材及PPT呈现的“三省六部制度”引导学生思考进行交流。

教师小结:

三省分工明确,彼此制约,共同管理国家,强化了以皇权为核心专制主义集权制度。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过渡】:

展示“乾陵无字碑”设疑过度,公元705年11月,中国历史上执政21年的女皇帝武则天病逝了。

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宽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

很多人对她褒贬不一,那么我们今天究竟应该怎样评价她呢?

历史学者将她的统治称之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三、盛唐继承者:

女皇武则天

对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宋庆龄评价: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毛泽东:

武则天确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我是小小演说家】结合课文以及所学知识,谈谈宋庆龄和毛泽东这样评价武则天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指导: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的与同学们交流。

鼓励大胆的展示自己的收获。

武则天出身勋贵家庭,对于历代兴亡及政治得失颇有了解;又侍奉唐太宗多年“贞观之治”对她有深刻的影响,所以她在执政的五十年间不少政策措施基本上是沿着“贞观之治”的道路继续前进的,但有她自己的特色。

武则天统治时期,主要政策措施有五项:

第一,重视发展农业,继续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第二,广开言路,注意纳谏;第三,注意整顿吏治,严惩贪吏,拔擢贤才;第四,镇压反对势力,打击旧门阀士族,扶植庶族地主出身官僚,发展科举制;第五,注意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这些措施都值得肯定。

【过渡】出示任务:

结合唐朝国力发展折线图,判断在哪一位皇帝时期国力发展到鼎盛?

四、盛唐荣耀:

开元盛世

唐玄宗(685~762年)名李隆基,又称唐明皇,712~756年在位。

他统治前期年号开元:

713-741年,后期年号天宝:

742-756年。

教师展示课件上关于开元盛世的视频,让学生对唐朝盛世局面有一个感性认识,在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得唐朝国力发展到鼎盛?

教师指导: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学会从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措施中寻找相同的治国智慧?

师生小结:

唐玄宗统治前期,针对当时社会政治中存在的弊端,采取了出刺诸王、严禁朝臣结交诸王、抑制功臣等措施,并大力发展生产,整饬吏治,任用姚崇、宋璟等人为相,使得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富强,因此被后世称为“开元盛世”。

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分不开,为唐朝建立百余年打下良好基础。

【合作探究·以诗证史】结合PPT上的诗句,合作探究,小组讨论问题:

诗句反映开元时期什么样的盛唐气象?

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忆昔》唐·杜甫

教师再设问:

结合《忆昔》以及唐玄宗的一系列措施,说说唐朝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

开元年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知识拓展】隋唐的科举制度

教师指导:

指导学生阅读PPT上的材料“一门三进士”的唐朝好家庭,师生合作讨论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发展的阶段内容。

师生小结:

科举制正式创立:

隋炀帝设进士科。

完善:

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重要内容。

【活动探究·思考盛唐的治国智慧】

出示任务:

想一想,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在治国上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

比较课文前后内容,可以得出:

他们都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都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著名的“治世”。

课堂小结:

贞观之治开创了盛世局面,武则天统治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则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用一条主线铺开,即唐朝经由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前期统治,将大唐的国力推向了顶峰。

借助活动探究的形式,化解课堂上可能带来的疲劳感,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课堂评价的积极渗透,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熟悉。

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对政治史类的内容过深入的讲解,七年级的教学依然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