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修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1070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6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选修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教选修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教选修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教选修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教选修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人教选修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人教选修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人教选修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人教选修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人教选修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人教选修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人教选修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人教选修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人教选修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人教选修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人教选修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人教选修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人教选修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人教选修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人教选修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选修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

《人教选修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选修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选修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docx

人教选修5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教案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一节《油脂》

一、教学内容

1、课标中的内容

《有机化学基础》主题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第4点:

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

活动与探究建议⑥实验:

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

2、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是第四章第一节《油脂》,本节书是化学2中的有机化学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应注意知识的衔接、拓展与深化。

在化学2中由于油脂的结构复杂,学生已有知识还不足以从结构角度认识油脂的性质,课标只要求从组成和性质上认识。

在选修5中,本章安排在烃的衍生物之后,学生对烃的衍生物中各种官能团的结构、结构和反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突出强调“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基本思想。

同时,本节又是烃的衍生物知识的延续和发展,即从单官能团的化合物和发展到多官能团的化合物,从小分子延续和发展到高分子。

为学习合成高分子作好铺垫。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方面:

学生已经学习了酯的结构和性质,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

2、学习方法方面:

经过高一一年及对有机中烃和烃的衍生物的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及比较学习能力。

三、设计思想

总的思路是先设置情景,让学生通过对酯的结构和性质的复习,引入对油脂的结构和性质的类比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的实验探究,加深学生对油脂性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概念。

(2)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3)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油脂知识与其结构联系起来,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4)使学生理解油脂的化学性质(氢化、水解和皂化反应)

(5)常识性介绍肥皂、合成洗涤剂与人体健康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探索实验、阅读材料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和分析,不断地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

通过对肥皂制取的探究,认识化学对日常生活生活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油脂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

油脂氢化、水解的基本原理;结构决定性质原理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酯的知识

复习引入

[设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猪油、牛油、羊油、花生油、豆油、棉籽油等,和用来作燃料的汽油、柴油是否为同类化合物?

[思考交流]

1.什么是高级脂肪酸?

2.硬、软脂酸与油酸的烃基是否饱和?

3.简述不饱和烃基的化学性质?

4.甘油(丙三醇)的结构简式如何表示?

5.什么是酯?

6.酯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同学间交流、讨论,然后回答问题。

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程度。

为“油脂”的学习作铺垫。

总结

结合学生的回答,将上述问题作解答。

聆听,思考,提问。

油脂的结构

类比指出

引导学生对比酯和油脂的定义

对比、思考、领会。

加深对油脂的理解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展示

与酯的结构对比,思考、理解。

加深对酯的组成与结构及与油脂的关系的理解。

油脂的分类

阅读归纳

指导学生归纳

阅读课本后归纳。

培养学生自学归纳能力。

油脂的物理性质

实验探究

[设问]

(1)平日家中做汤放油,油浮在水面上还是溶于水中?

(2)衣服上的油渍怎样能洗净?

[学生回答后指出]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进行有关“油脂的物理性质”实验,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

 

[探索实验]

1.

(1)取一支试管,注入2毫升水。

(2)向

(1)中滴入几滴食用油,振动试管,静置,观察现象。

      

2.用汽油擦洗布片上的油渍,观察现象。

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回答。

分组进行有关“油脂的物理性质”的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现象:

油浮在水面上而不溶于水中。

结论:

(1)食用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2)食用油不溶于水。

现象:

布片上的油渍能用汽油擦洗干净。

结论:

食用油易溶于汽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思考,得出油脂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油脂的化学性质

启发思考

1.从“油脂的结构”特征分析它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2.如何将“油”变成“脂肪”?

根据油脂的结构对油脂的性质作出推测。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归纳讲授

1.油脂的氢化(加成反应)

2.水解反应

(1)酸性水解

(2)碱性水解(皂化反应)

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做皂化反应。

对比不饱和烃、酯的相关性质理解、领会。

培养学生类比分析能力。

自制肥皂

实验探究

引导学生分析出制肥皂的过程:

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油脂的用途

介绍

1.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

2.油脂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阅读、聆听、了解。

总结

思考、理解。

练习

展示“课堂练习”,指导学生解答。

思考解答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作业

1.课本P78习题3、4

2.网上搜索“表面活性剂”“种类”“使用”,写一篇介绍性小短文。

七、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油脂的是()

A.煤油B.润滑油C.凡士林D.牛油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油脂不属于酯类B.油脂兼有酯类和烯烃的性质

C.油脂的氢化又叫油脂的硬化D.油脂属于混合物

3.下列有关油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油能使溴水褪色

B.皂化反应是指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过程

C.硬水使肥皂的去污能力减弱是因为发生了沉淀反应

D.油脂的水解反应称皂化反应

4.基本可以判断油脂皂化反应基本完成的现象是()

A.反应液使红色石蕊变蓝色B.反应液使蓝色石蕊变红色

C.反应后静置,反应液分为两层D.反应后静置,反应液不分层

5.油脂皂化后的混合物分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萃取B.蒸馏C.分液D.盐析

6.某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3.5g,加入50ml0.5mol/L的NaOH后共热,当水解完全时,过量的NaOH恰好被13mL0.1mol/L的盐酸中和,此水解后的饱和脂肪酸碳原子个数为()

A.13B.14C.17D.18

7.在油脂化工中,把与100g油脂加成时消耗的单质碘的克数称为磺值,用以表示油脂的不饱和程度。

分析某种油脂水解所得的高级脂肪酸时,只测定出两种高级脂肪酸,已知这种油脂的磺值为116,则这种油脂的结构为()

8.某天然油脂10g需1.8gNaOH才能完全皂化,又知对该油脂1000g进行催化加氢时,消耗12gH2才能完全硬化。

试推断1mol该油脂平均含C=C为多少mol?

【答案】

1.D2.A3.D4.D5.D6.D7.C8.29.4mol

八、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1、本教学设计运用新旧知识对比的方式对油脂的性质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

2、本教学设计补充肥皂制取的实验,体现新课标的自主探究精神。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掌握酯的性质的基础上学习,通过对比酯的性质学习油脂的性质效果较好,但应注意油脂结构中的特点。

开展探究实验“肥皂的制取”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很好掌握油脂水解的反应特点。

本实验在课堂上进行比较费时,改在课外作为家庭小实验,并上交实验报告,既可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又可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

 

第二节糖类

一、教学内容

1、课标中的内容

《有机化学基础》主题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第1点:

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活动与探究建议①实验探究:

蔗糖、纤维素的水解产物。

2、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5第四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烃和烃的衍生物,在化学必修2有机化学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应注意知识的联系。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葡萄糖与果糖,第二部分蔗糖与麦芽糖,第三部分淀粉与纤维素,其间穿插了一些探究实验。

本节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也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方面: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有感性认识,已经学习了醛类、醇类等知识,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

2、学习方法方面:

学生经过高一及前三章的学习,能够运用探究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

三、设计思想

总的思路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提出日常生活中的糖类物质,引出糖的定义,结构特点;从葡萄糖的生理功能引入葡萄糖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得出葡萄糖的结构特点;最后通过糖尿病的检测实验加深对葡萄糖的认识。

在糖类性质的学习中注重联系以前学习的醛类、醇类等知识,进行类推、迁移,紧紧抓住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

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通过课堂内的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和体会单糖、二糖、多糖性质的研究过程,理解糖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充分调动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积极性,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以探究法代替演示实验,以小组合作代替验证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参与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糖类的主要代表物:

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掌握糖类主要代表物的性质,通过探究实验,完成知识的建构。

通过合作探究,再次体会到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单糖、双糖、多糖的探究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对化学物质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大的乐趣。

通过对糖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认识化学物质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糖类重要的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以及与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教学难点:

糖类的概念、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纤维素的酯化。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赞美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印度诗人:

泰戈尔)诗人为何对“绿叶”情有独钟?

绿叶利用了廉价的水和二氧化碳,化腐朽为神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生成了葡萄糖。

人们每天摄取的热能中大约75%来自糖类。

[提问]你今天吃糖了吗?

(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糖类物质)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

[设问]什么是糖?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79“资料卡片”。

[板书]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数糖符合通式Cn(H2O)m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单糖:

葡萄糖、果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分类二糖:

蔗糖、麦芽糖1mol糖水解生成2mol单糖

多糖:

淀粉、纤维素糖水解生成许多mol单糖

[小组实验]学生观察葡萄糖晶体并做葡萄糖溶解实验。

(学生归纳小结)

[板书]一、葡萄糖与果糖

(一)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

1、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

2、结构:

[置疑]实验测得:

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学生推算]葡萄糖的分子式

[板书]葡萄糖分子式为:

C6H12O6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

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回答]可能含-CHO、-COOH、-OH等。

[设问]如何鉴别葡萄糖的官能团呢?

[小组探究学习]

探究内容:

葡萄糖的结构特点及性质

已知的实验数据:

(1)1mol该未知物与5mol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

(2)1mol该未知物与1molH2加成反应时,被还原成直链己六醇。

学生实验探究与思考:

1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2设计实验方案

3动手实施方案

4设计表格记录并记录现象

5分析实验结果

6做出推论

(学生实验过程中进行表现性评价,自评、互评结合)

[小组交流结论]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

具有什么性质?

[教师点评]

[板书]2、结构简式: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3、化学性质:

(具有醇与醛的共同性质)

(1)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

(2)能发生银镜反应

(3)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4)体内氧化:

C6H12O6(s)+6O2(g)6CO2(g)+6H2O(l)

[提问]人生病不能正常饮食时,医生一般会注射葡萄糖水溶液这是为什么?

[知识介绍]葡萄糖在人体内如何储存和被氧化:

储存:

葡萄糖以肝糖元、肌糖元等形式被肝脏、肌肉等组织合成糖元而储存起来。

需要时糖元转化为葡萄糖氧化释放出能量。

氧化:

1g的葡萄糖完全氧化放出约15.6KJ的热量。

注射葡萄糖可迅速补充营养。

[介绍]葡萄糖的用途及其原理:

1、糖尿病人尿液检验的原理:

葡萄糖遇试纸中的氢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展示糖尿病人尿液检验的试纸);2、保温瓶内胆的制备原理:

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单质。

[小结]葡萄糖是醛糖,具有还原性。

[知识介绍]果糖的存在与应用。

[学生阅读归纳]果糖的结构、果糖与葡萄糖的相互关系、果糖的物理性质。

[板书]

(二)果糖的结构与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最甜)

2、结构简式:

CH2OH-CHOH-CHOH-CHOH-CO-CH2OH

[设问]如何检验果糖是否有还原性(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

[学生实验探究]果糖的化学性质

[学生交流]果糖没有还原性,因为它没有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和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板书]二、蔗糖与麦芽糖

[讲述]蔗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一种二糖,存在于大多数植物体中,甜菜和甘蔗中含量最丰富。

麦芽糖主要存在于发芽的谷粒和麦芽中,是淀粉在体内消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产物,可以由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而得到。

蔗糖与麦芽糖的分子式均为:

C12H22O11,二者为同分异构体。

[阅读]学生阅读课本P82总结蔗糖与麦芽糖的物理性质。

[总结](在学生的回答基础上)进行总结。

[板书]1、物理性质

蔗糖:

无色晶体,溶于水,有甜味

麦芽糖: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不及蔗糖)

[设问]蔗糖与麦芽糖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学生分组实验]设计蔗糖与麦芽糖性质的对比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进行解释、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2、化学性质

蔗糖:

无醛基,无还原性,但水解产物有还原性。

C12H22O11+H2O

C6H12O6+C6H12O6

(蔗糖)(葡萄糖)(果糖)

麦芽糖:

(1)有还原性:

能发生银镜反应(分子中含有醛基),是还原性糖.

(2)水解反应:

产物为葡萄糖一种.

C12H22O11+H2O

2C6H12O6

(麦芽糖)(葡萄糖)

[小结]学生自己列表归纳比较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的结构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异同。

[课外作业]

1、走访当地医院相关科室的医生,了解对糖尿病如何进行检测?

2、查阅有关蔗糖、麦芽糖的书籍或网站,了解它们的性质。

[课堂练习]

1.从食品店购买的蔗糖配成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往往能得到银镜,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蔗糖本身具有还原性B.蔗糖被还原

C.实验过程中蔗糖发生水解D.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蔗糖有部分水解

2.蔗糖3.42g与麦芽糖3.42g混合后并完全水解,若生成m个葡萄糖分子与n个果糖分子,则m与n的比值是

A.1:

3B.3:

1C.1:

2D.1:

1

3.某学生进行蔗糖水解的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它的操作如下:

①取少量蔗糖加适量水配成溶液;②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H2SO4;

③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④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其实验结果没有银镜产生。

其原因是__________。

A.蔗糖尚未水解B.加热时间不够

C.煮沸后的溶解中没有加碱中和其酸性D.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没有葡萄糖

上述实验的正确操作是 。

4.棉子和甜菜中含有棉子糖,使棉子糖水解,一分子棉子糖水解为一分子蔗糖和一分子半乳糖(半乳糖和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棉子糖的分子式是,如果使1mol的棉子糖完全水解时,则生成       和       、        各1mol。

[参考答案]1、D2.B3.C,在水解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以中和H2SO4后,再加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4.C18H32O16,半乳糖、葡萄糖、果糖。

【第二课时】

[复习]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的知识,引入新课。

[板书]三、淀粉与纤维素

结构:

[C6H7O2(OH)3]n

[提问]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中哪些含有较丰富的淀粉?

[回答]米饭、馒头、红薯等。

[设问]米饭没有甜味,但咀嚼后有甜味,为什么?

[讲述]淀粉是一种多糖,属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虽然属糖类,但它本身没有甜味,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麦芽糖,故咀嚼后有甜味。

[板书]淀粉在体内的水解过程:

(C6H10O5)n(C6H10O5)mC12H22O11C6H12O6

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补充实验]碘遇淀粉变蓝实验。

[置疑]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判断淀粉是否已水解及水解程度?

[方案设计]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评价]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评价。

 

溶液是否变蓝

碘水

[参考方案]

是否有银镜

银氨溶液

溶液呈碱性

NaOH溶液

淀粉液水解液

水浴加热

[小组实验]选择最佳方案后进行小组实验,进行实验探究。

[展示]含纤维素的植物的画面。

[讲述]纤维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

一切植物中都含有纤维素,但不同的植物所含纤维素的多少不同。

纤维素是白色、没有气味和味道的纤维状结构的物质,是一种多糖。

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板书](C6H10O5)n+nH2O

nC6H12O6

[展示]牛、羊或马等草食动物吃草的画面。

[提问]草中的主要化学成份是什么?

为什么牛、羊、马等动物能以草为生?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84

[讲述]草等植物中含有纤维素,牛、羊、马等草食性动物能分泌出使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酶,使纤维素最终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体内氧化为这些动物提供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84,总结纤维素的用途。

[小结]学生自己列表归纳比较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淀粉与纤维素的结构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异同。

[课外作业]查阅资料,介绍糖与人体健康,以网页形式展示成果。

七、学习评价设计

【纸笔评价(在课内进行,时间:

20分钟)】

1.葡萄糖属于单糖的原因是()

A.在糖类物质中含碳原子数最少B.不能再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C.分子中醛基较少D.结构最简单

2.下列四种糖中,属于还性糖的是()

①葡萄糖②蔗糖③麦芽糖④纤维素

A.只有①B.只有①②C.只有①③D.只有②③④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单糖是不能发生水解的最简单的糖类

B.分子式符合Cn(H2O)m通式的物质,都是糖类物质

C.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两化合物中三元素的质量比相同

4.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发现有红色的沉淀产生,,说明该尿液中含有()

A.醋酸B.酒精C.食盐D.葡萄糖

5.对于蔗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蔗糖是最重要的二糖,它的式量是葡萄糖式量的二倍

B.纯净的蔗糖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微热,不发生银镜反应

C.在蔗糖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银氨溶液,再水浴加热,看不到有银镜生成

D.在蔗糖里加入浓硫酸,可观察到颜色变黑,并有泡沫出现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都多糖,它们是由许多单糖化合而成

B.纤维素和浓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化纤维

C.蔗糖溶液与麦牙糖溶液可用银镜反应加以鉴别

D.葡萄糖溶液与果糖溶液可用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加以鉴别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在相对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少量硫酸铜溶液以配制氢氧化铜

B.在稀氨水中逐渐加入稀的硝酸银溶液来配制银氨溶液

C.试管里加入少量淀粉,再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加热3~4分钟,然后加入银氨溶液,片刻后管壁上有“银镜”出现

D.溴乙烷在氢氧化钠溶液的存在下进行水解后,加入硝酸银溶液,可检验溴离子的存在

8.下列物质中,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醇的是()

A.乙烯B.一氯乙烷C.葡萄糖D.蔗糖

9.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的是()

①乙醇②乙醛③乙酸④葡萄糖

A.只有①②④B.只有②C.只有②④D.只有③④

10.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水解生成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的有机物是()

A.蔗糖B.麦芽糖C.乙酸乙酯D.甲酸乙酯

11.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A.葡萄糖B.麦芽糖C.蔗糖D.甲酸丙酯

12.下列事实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SO2、Cl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B.NH4Cl晶体、固体碘受热都会气化

C.福尔马林、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共热都有红色沉淀生成

D.苯、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

13.能说明葡萄糖是一种还原性糖,其依据是()

A.与H2加成生成六元醇B.能发生银镜反应

C.能与酸发生酯化反应D.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生成红色沉淀

14.某有机物进行实验鉴定,其结果如下:

①有银镜反应②加入新制的Cu(OH)2无变化③加入锌粒不反应④与含碱的酚酞溶液共热,发现红色褪去,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A.甲酸B.葡萄糖C.蔗糖D.甲酸异丙酯

15.下列有机物分子中,不含羟基的是()

A.蔗糖B.纤维素三硝酸酯C.丙氨酸D.三溴苯酚

16.葡萄糖是重要的糖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

B.1mol葡萄糖能还原出1molAg

C.含葡萄糖1mol的水溶液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得到2.5molH2

D.分别充分燃烧等质量的葡萄糖和甲醛,消耗氧气的量相同

17.近几年一种新型的甜味剂——木糖醇悄悄地走入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