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记四.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1075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记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记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记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记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记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记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记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记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记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记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记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记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记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记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记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记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记四.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记四.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记四.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记四.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记四.docx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记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记四.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记四.docx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记四

第七章有效教学方法

重点:

1.各类教学方法特点。

2.有效选用教学方法应考虑的因素及其流程。

3.有效选用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

4.有效运用几种常用教学方法的操作步骤和要领。

难点:

几种常用教学方法的操作步骤和要领。

 第一节教学方法与有效教学方法

方法是现实通往理想的路径,是完成任务的具体办法和手段,任务不同,所选择的路径、办法和手段也不同。

对路径、办法和手段的选择影响任务完成的效果、效率和效益。

一、教学方法的一般定义

国内外学者对教学方法基本达成了以下共识:

第一,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它与教学目的紧密相联。

教学目标必须依托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完成,不能具体到有效教学方法的教学目标,最终是一纸空文。

第二,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双边性。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因而教学方法应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并非单指教师的工作方法。

第三,教学方法由一系列的教学方式所组成,大致包括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四,运用教学方法,旨在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品德、发展能力。

所以,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时,要思考方法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第五,教学方法指向教学实践操作,是对“教学怎么做”的探寻,是由“想法”通向“做法”的必由之路,是有结构的规则体系和操作规范,是教学理论通向教学实践的桥梁。

第六,教学方法是受一定的教学原则指导的。

教学方法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某种教学的精神和原则,或者说,选择者的教学价值观决定着其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由此可见,教学方法就是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一定教学原则的指导下由一系列教学方式组成的一整套操作程序。

二、有效教学方法的涵义

本书的“有效教学方法”可以按两种解词方式进行解释。

一种是“有效教学·方法”,即“有效教学的方法”,是指在进行有效教学时所选择和运用的教学方法;另一种是“有效•教学方法”,即“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时有效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其实,前者中的“进行有效教学”必然要在有效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后者中的“有效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有效教学,二者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在本书中,“有效教学的方法”与“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内涵是相同的,即是对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和运用。

三、有效运用教学方法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夫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已经是最朴素的常识。

尽管人天生有好奇心,有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的兴趣,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否认,许多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不是天生的,而且许多知识的学习过程往往是枯燥甚至是乏味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激发。

从这个角度讲,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是架通学生和知识之间的桥梁,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兴趣和动机不是一旦被激发起来,就会像永动机一样永不停歇地工作的,它也是需要维持的,特别是面对比较难理解的知识时,如果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可能在啃不动“硬骨头”时,望而却步,继而失去原有的兴趣和动机;也可能对同一种教学方法产生单调乏味的感觉因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变换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维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三)降低知识的难度、活化对知识的运用

方法适当,往往可以使任务变得简便易行,事半功倍。

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将难度较大的知识分解从而降低知识的难度,或者给学生搭建一级级台阶,逐步通向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易于接受。

比如学习(a+b)2=a2+2ab+b2,运用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可以将问题化简为若干个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然后从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就简单且有趣得多了,不用死记硬背了;有的知识比较枯燥无味,只让学生记忆就犯了机械教学的大忌。

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活知识,将知识联系学生的实际,使知识充满生活味,比如学习图形的面积,如果只让学生记公式很快就可能忘记,但如果布置学生思考“粉刷自己的卧室需要不同颜色的乳胶漆各多少”,学生就可能会很乐意地去运用自己所学的公式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从而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

学生年龄越小,教学方法的作用越重要。

可以说,方法就像糖衣,帮助教师让学生在无知无觉中接受所学内容;方法就像春风,让师生在轻风拂面的温暖中相互交融;方法就像春雨,让教师在润物细无声中滋润学生的心灵。

(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看,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对学生认识活动的组织和调控方法。

有效教学的实现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要靠教师的主导作用来激发、靠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创造条件。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依靠的不是教师的权力和威严,而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依据不同的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唤起学生的思维,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时间和空间。

如果教学方法使用不当,要么教师满堂灌造成学生的被迫学习,要么学生盲目活动、无所适从使教学走了过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得以充分发挥。

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使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地组织和调控,从而使教学有效。

总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的方法,是使学生更加富有、更加聪明的方法,是使学生既经历艰辛又能生动活泼愉快的方法。

第二节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

古今中外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每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都有它的长短处,都有自己的特点、适用范围和条件,也就是说,没有哪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适用于一切范围和条件,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必须做出选择,而且往往不是选用一种教学方法,而是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并按一定顺序组合起来去服务教学。

一、有效选择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

(一)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办法和手段。

目标是方法的灵魂,目标统领方法。

教学目标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就不同。

如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的“非指导性教学”在斯金纳看来是取消教育;而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的“程序教学”在罗杰斯看来根本是违反人性的。

如果教学的目标是掌握以言语信息为特征的知识,则宜选用讲授法;如果教学目标是形成技能,则宜选用练习法;如果教学目标是学会方法,则宜选用探究法;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则宜选用欣赏法和探究法,等等。

这些教学目标往往在一堂课中同时存在,所以,一节课中也要选用多种教学方法。

离开教学目标,孤立地谈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内容

有效的方法和内容是统一的,方法总是特定内容的方法,内容总是需要方法化的。

不同的内容要用不同的方法来传授。

不同课程和科目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课程和科目的不同内容也需要不同的方法。

就课程科目看,一般来说,社会科学科目多用讲授法、讨论法、参观法等,自然科学科目多用实验法、探究法等,体育多用练习法等。

就内容来看,陈述性的知识一般多用“以传递言语信息为主的方法”,如讲授法,在讲授过程中采用精加工、组织、复述等具体方法;程序性知识一般多用“以实际训练为主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如演示法、练习法(特别是变式练习)等,策略性知识更多地需要学生领悟,所以多采用讨论法和练习法,使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进行体会和理解。

(三)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是内在统一的,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要受教学组织的影响。

例如,在个别化的教学组织中就难以实施有效的集体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而在班级授课组织中,真正有效采用自主型教学方法也是要受到根本限制的。

(四)学生学习起点

奥苏泊尔先生的著名论断“要是让我把所有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总结成一句话的话,那我要说:

要探明学生的已知并据此进行教学”。

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用一定要适宜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水平和个性差异。

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起点是有效教学的起点,只有搞清楚起点特征,才能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才真正能落到实处。

那种不顾学生起点能力的教学,即使教师的口才再好、教学材料再丰富,使用的教学方法再多样,都可能是空中楼阁甚至使教学南辕北辙。

(五)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教学是有自身的规律的。

教学方法是否遵循教学规律,决定着它的有效性。

教学理论是教学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做出的科学的精细说明,使得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教学是一门科学,于是教学就实实在在地“教有定法”。

如加涅在其著作的学习论部分分门别类地详细研究了每类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所以在他的教学体系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中所确定的学习结果的类型以及某类学习当时所处的学习阶段,选择最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的有效性就能得以保障。

教学原则是教学要遵循的“谱”,是最基本的要求。

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该在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框架下进行,教师要有意识的将自己的教学置于理论的背景下来实施,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六)教师个性特点

教学方法只有与教师的个性特点相结合,才能迸发生命的活力。

每个教师的气质、能力、性格各不相同,有的教师擅长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课堂上侃侃而谈、娓娓道来,这样的教师适合选用讲授法;有的教师擅长动手操作,这样的教师适合选用演示法;有的教师灵活多变且很快能抓住主题,这样的教师适合选用讨论法。

总之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素质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使教学具有艺术性。

当然,教学对教师素养的要求是多样化的,所以每位教师应该在发挥自己优势的基础上,尽量通过学习和练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换言之,教师不仅要扬长,而且要补短。

(七)教学成本

教学成本包括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

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应该考虑教学成本。

不同的教学方法需要的教学成本不同。

讲授法基本不需要什么物质支撑,一般被认为是最经济的教学方法,但如果对一教学内容讲授很长时间学生依然无法理解时,时间成本就太高了,这时就需要考虑是否可以选择演示法、参观法等。

实验法、演示法一般来说,更形象生动些,但是需要一定的教学器材和药品做支撑,如果现有教学条件和环境根本不能提供这些器材和药品,当然也就不能选用了,教师可以因地制宜,搜集准备教学所需要的材料,使教学尽量经济适用。

(八)教学方法本身的特性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每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比如讨论法必须以学生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为前提条件,小学低段学生不适宜选用小组讨论法;探究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也不适合低年龄段的学生;多数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了相当的抽象思维能力,太直观的演示就会使教学失去深度,反而限制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所以,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必须认真地分析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应用范围和条件,才有可能保证教学方法的有效。

二、有效选择教学方法的流程

(一)有效选择教学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1.有机整合

在梳理教学方法时,为了深入分析每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对其进行了分门别类的阐述,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是有机地耦合在一起的。

因为教学方法首先要依循教学内容来选择,而教学内容是一个连续的有机整体,既有事实性内容,可以采用直接讲授法,也有抽象的概念和规律,可以采用间接探究法,二者是相辅相成、浑然统一的。

同样,讨论法可能离不开讲授法,讲授法可能离不开练习法,练习法可能离不开演示法,合作学习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探究等。

所以,在教学实际中,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是将几种教学方法简单堆砌、生硬拼接在一起的,而是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整合起来,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合理组织,形成一个严密的一环扣一环的教学方法链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系统优化

我们知道,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优长和短缺之处,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都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效益,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注意教学的系统要求,应该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来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不能因为讲授法经济适用就处处用讲授,也不能因为探究法容易激发学生好奇心就时时用探究,更不能因为自身对某种方法的擅长和偏爱而“冷落”其他众多的方法。

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教学内容也是一个系统,包括信息型知识、概念和原理知识、方法知识等方面,那么,教学方法也必定是一个系统,根据不同的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使各种方法排列组合成一个最佳的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整体效果,获得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教学效益。

(二)有效选择教学方法的流程

现实教学中,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除了要考虑上述影响教学方法选择的因素以外,还要依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

巴班斯基指出,有关选择一整套教学方法的总的决策还得再分为一系列的步骤,即教师在最后确定选择何种教学方法时所经历的一系列思考过程,也就是教学方法的选择程序。

一般来说,教师在拟定一节课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时,应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节课要讲什么内容?

事实型知识、概念原理型知识、操作技能型知识、策略方法型知识各有哪些?

这些知识分别适用什么方法?

②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选择什么方法实现这些目标?

③学生的学习起点是什么?

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知识基础、精神状态分别如何?

采用什么方法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

如何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是通过直接讲授、还是让学生自主探究?

④选择的这些方法消耗的教学成本如何?

现实资源许可吗?

时间允许吗?

⑤这些方法适合自身特点吗?

应克服哪些自身因素的限制?

⑥选择这些方法有没有违背最基本的教学原则?

符合哪些教学原则和规律的要求?

“我”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反映了“我”怎样的教学观?

这些教学观与新课程倡导的理念相符吗?

符合教学的本质要求吗?

这个过程可以用图7-1显示:

一节课结束了,对选择教学方法的思考却不能结束,教师要继续琢磨:

教学目标达到了吗?

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其中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的思维参与度如何?

与教学方法的运用有什么关系?

哪些细节完成得恰到好处,哪些尚需进一步的改进?

“我”在驾驭哪种教学方法时比较得心应手?

对哪种教学方法尚需进一步练习使用?

最终的使用效果与开始时的预期有什么出入?

教学过程中有哪些新的生成?

教师要通过这样的反思,提升自身选择教学方法的理性思维水平。

教师可以以列表的形式制定一张选择教学方法的工作表,逐步写出自己选择教学方法的思路和步骤,细化选择教学方法的环节,努力使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处于自觉的理性思维的监控之下,使其达到科学、有效,久而久之,实现对教学方法的理性选择和运用。

三、有效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

(一)具有教学思维

能够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具有教学思维的教师。

教学思维是教学观及教学观支配下的教学操作思路的统一体。

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的基本看法,这其中蕴含着教师对教学价值的判断和选择。

一般来说,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价值倾向、对教学有什么样的看法,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操作行为,就会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对教学的价值选择和基本看法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包括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的选用甚至教学评价等等。

如“教师中心”的观念,就可能会过分依赖传授型教学方法,认为“教学主要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就会很少关注对能力培养有重要意义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和教学观支配下的教学操作思路组成了教师的教学思维。

具有了明确的教学观,就懂得了教学“是什么”;有了教学操作思路,就知道了“教学怎么做”。

完成了对“教学是什么”的认知以及对“教学怎么做”的设计,才能选择相应有效的教学方法。

所以,一个有效的教师要具有教学思维,只有具有了教学思维,才能将教学方法的选择置于科学的教学理念支配之下,能有理有据地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和运用,实现教学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二)贯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依据,教师必须对所讲的内容了然于心,这里也包括对教学目标的深刻理解。

因为,按照注意力分配的原理,在一个人同时操作两件事情时,必须对其中一件了如指掌,特别熟悉,这样就不会分散当事者更多的精力,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教师在教学场景中,要同时关注许多方面,既要关注所教的内容,又要关注教学的方法运用,还要关注学生的表现,此时,要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将教学内容贯通于心,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清楚教学内容由哪些具体类型的知识组成、了解各类型的教学内容适合选用什么教学方法进行传授、熟知各知识间的过渡和衔接,如此才能在进行教学时做到精心安排、组合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会因为对教学内容生疏而无暇顾及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所以,教师若要能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将教学内容贯通于心。

(三)熟悉各教学方法的特点

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功能和价值,同时各种教学方法又有自身难以避免的局限性及适用前提。

如讲授型教学方法有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却不利于操作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可能是积极的,但动手实践能力却受到限制;有助于接受能力的发展,却限制了发现探究能力的发展。

而且,如果不顾学生认知结构的特性,过于强化讲授型教学方法,很可能导致学生机械被动的学习,致使教学成为控制人、压抑人的工具,从而背离了有效教学的根本宗旨。

再如,自主型学习方法如果不注重学习后的反思和总结,很容易使得学生仅仅习得零散的经验,影响系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思维能力的提高。

所以,教师只有熟悉了各教学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条件,掌握了各教学方法的操作要领,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也才能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内容等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得自己对每一种教学方法的操作都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再结合烂熟于心的教学内容,就能完成对教学的有效把握。

(四)理解融汇教学理论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教学方法受教学规律和原则的制约。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须在教学理论的支配下进行,离开了教学理论支撑的教学方法就会失去理论的依据,很可能成为教师自己的想当然,从而丧失其科学性。

一个有效的、有教学理论修养的教师必然会从具体的教学方法思考到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得体、科学。

现代学习论和教学论已经为教学方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理论等教学理论为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教师要理解这些理论的精髓,站在科学的立场上对教学方法进行理性选用,避免在方法选用时仅仅依靠经验、感觉从而导致教学方法的选用盲目、随意甚至滥用。

(五)进行教学方法研究

教学方法是一定教学原则指导下的结构性操作规范的总和,是人们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依据自身的目的追求,人为地创造和制定的办法和规则,具有很强的自为性。

如今,学者们已经开发设计出了大量的教学方法,但我们仍然可以肯定地说,随着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仍会有适合时代发展的新的教学方法诞生。

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学规律和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学习、探索,进行教学方法研究,补充改善原有教学方法的不足,开发研制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更加有效。

(六)追求崇高的教育境界

有人认为,具备以上条件就可以有效地选用教学方法了,教育境界无关紧要。

因为境界听起来有些玄虚,又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还要在这里强调教育境界对教师选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对于教师来说,境界包括学科知识境界、对教学的体悟境界和人生境界。

学科知识境界主要是一个深入和全面理解学科知识的问题。

如果一个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优良的修养,教学内容就不会成为负担,他的工作重点将不会是内容文本,而是对文本的教育性处理(这与我们前面谈到的第二点“贯通教学内容”是相通的)。

而对文本的教育性处理,很多时候表现为对教学方法的有效选用。

如果一个教师有较高的学科知识修养,他就会清楚蕴含在教学知识中的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从而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

如高中化学中“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如果教师明晰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他可能就会按照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来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科学家的智慧并学习归纳的科学方法。

而如果一个教师没有较高的学科修养,他对这部分知识的传授就很可能流于照本讲授,从而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对教育的体悟境界,特指对教育精神的认知把握和情感体验。

教育精神是爱(对学生和教育的爱)和智(教育智慧)的统一。

因而,如果一个教师理解并具有了爱智统一的教育精神,就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关爱学生,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认识问题,呵护学生正在成长中的稚嫩的心灵;就会在实践中关注教育的策略性,实施教育智慧。

具有了爱和智的精神,教师就会逐渐具有教育的意识和崇高的教育者的境界。

此时,教学方法在他的心中就会和其他的教育因素一道融合成一个爱智统一的整合体,对教学方法不再是刻意地选择和利用,而是教学情感通过教学方法在现实中的自然流淌。

人生境界对于教师及其教育境界的影响是神奇的。

教师会无知无觉,但又无法抵挡它的影响。

追求高远的人和追求私利的人对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决然不会相同的,他们的教学会无形地打上自己人生境界的烙印。

试想:

如果一位教师将教学仅仅当作要完成的任务,那他自然不会精心地选择和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法,只会图省事打发时间而已;如果一位教师将高质量的教学当作自己的理想追求,那么,他一定会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精益求精,力求有效。

所以我们说,人生境界有多高,教学方法就有多高。

教育境界是教师教学的灵魂,教师应该修炼自身的教育境界,以使对教学方法的选用不仅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更要将其运用得出神入化,实现真正的有效。

第三节有效运用几种常用教学方法的步骤与操作要领

一、讨论法的有效运用

(一)基本步骤

1.导入:

阐明主题

当教师运用讨论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导入是非常重要的。

有很多方法可以引发讨论,这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准备情况等。

导入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和完成任务的意义所在。

最直接的方式是告诉学生教学目标及其理由;另一种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方式是找一个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跳板”,即教师可以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或运用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而呈现的一个引导性材料,是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提供问题的出发点,提炼大家共同关注的主题和论点,并将讨论的目标陈述清楚。

例如,教授生命科学的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放映生命世界的绚丽多彩,然后让学生想象、描述未来生命世界的样子,将学生引入生命科学的讨论话题,并凝练出要讨论的教学目标,这样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解释

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有关讨论的规则并制定讨论步骤,这些规则和步骤要求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见,在教师或其他学生发言的时候,应该静静地倾听。

如果所要讨论的主题材料特别复杂,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那么,要想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讨论,并理解其内容,就有必要进行对概念进行定义、解释,对观点进行分析,此时就需要结合讲授法来完成讨论。

3.探索与交流

在讨论的探索与交流阶段,学生积极地收集信息,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主要充当提问者和反应者;教师作为学习促进者,可以与学生一道,帮助学生凝练问题,以指导学生进行回答,并及时监控讨论,使学生的讨论紧紧围绕目标进行,防止滑向无谓的争吵。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表面上是处于次要地位的提问人,只是努力创造出一种谈话式的气氛即可,但实质上,教师要通过倾听学生的谈话正确调控他们讨论的方向,并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学生因而可以紧扣主题、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

4.小结:

归纳和过渡

在讨论法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