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全部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1197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全部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全部教案.docx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全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全部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全部教案.docx

新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全部教案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全部教案

17古诗两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相信大家已经能够背很多古诗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背背李白的诗,好吗?

(抽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歌……齐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师:

同学们会背的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所写的《望天门山》。

二、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1、理解“望”。

师:

什么意思?

(看,向近处看吗?

(不是)向远处看才是“望”。

2、了解关于天门山的知识。

(天门山:

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在江北的叫西梁山。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师:

通过介绍,你能想象天门山是怎样的吗?

(生:

有两座,一边一座,像门一样,又是很高很雄伟的山)

师:

虽然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多种形式诵读

1、自读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初步感知。

2、范读

出示课件,标出分隔符号。

听范读,说说这首诗是写什么的?

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

3、展读

引导学生个别读,男女赛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诵读。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

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节奏、韵律、意境,读不出美感。

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

所以我设计了以上环节。

(二)自学古诗、初步感知

提示学习方法: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了解诗句意思;

 ★借助注释,串讲诗句意思。

★同桌交流。

(让学生知道学习古诗的一些方法。

四、交流分析、理解悟情

师以学生自主汇报形式,适时点拨,指导理解。

串讲诗意。

师:

刚才大家通过看图和注释,读懂了哪句诗或哪个词?

现在就让我们逐字逐句品悟,细细感受这首山水诗的意境吧。

(一)、了解山的雄奇

1、天门中断楚江开。

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板书:

天门断楚江开)

2、结合实际(动作)理解:

断、开。

(断裂、冲破)结合注释理解:

楚江。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

想象: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长江浩荡撞破天门山)

4、这儿主要写的是什么?

(山)什么样的山?

(高耸、雄伟、险峻)借山写了什么?

(江水)什么样的水?

(湍急、激流、奔腾)哪一个字给你印象最深?

(断)

5、师:

现在就让我们想象着“水劈山断”的画面,一起吟诵,再次感受长江的澎湃与奔腾吧。

6、小结:

刚才我们在学习第一句诗时,我们首先理解字词,接着想象意境,最后感情朗读。

(二)、感受水的壮阔

下面我们来品味第二句诗。

1、看图想象,理解:

回:

回旋。

(板书:

碧水回)(出示课件,直观理解。

2、想象:

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景象呢?

(江水东流在这儿转个弯)

3、第一句中“断”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水劈山断的壮观画面,那么这一句中哪一个字也向我们展示了独特的意境呢?

(回)你通过“回”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汹涌江水拍打岩石的声音)

4、这一句主要是写什么?

(长江水)什么样的水?

借水又衬托了什么?

(天门山)什么样的山?

5、师:

同学们,其实在古诗中每一词,每一句都是一幅优美的画面,我们这样边读边想像画面,你就能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再现诗的意境。

现在让我们走入诗的境界,通过诵读再现这“山阻水回”的画面吧。

6、师:

瞧,第一行诗是通过写山好像是断了,让我们感受水的气势汹涌;这一行又是明明写水回,我们感受到的是山的奇险。

短短两行,却蕴涵丰富,令人遐思无限,这便是古诗的精妙所在。

(三)、品味“出”的灵巧

小组讨论后两行。

完成以下问题:

有感情读后两句诗。

这两句写了什么景物,想象这两句的意思。

1、在这两句中,写了几种景物?

(青山、孤帆、红日)(相机板书:

青山出孤帆来)

2、想象这两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整齐排列出现,一片白帆从太阳那边驶来。

3、诗人在哪儿“望”天门山?

(“日边来”的“孤帆”上。

理解字意:

出:

出现。

我们平时写作中,一般怎么形容高山的?

(矗立、屹立、耸立、挺立)能不能换成“两岸青山相对立”?

这儿为什么李白用了个“出”呢?

(比较“立”和“出”后得出结论,“立”是静止的,“出”是运动的,“出”更能说明舟行江上。

因孤帆顺流而下,远处的山逐渐扑入眼帘,愈显清晰;一个“出”把本来静态的山赋予动态的美。

(让学生从“出”字中体会诗人敏锐的观察力,精炼的语言,更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天门山的形态美。

这个“出”字,让学生真正融进古诗中,融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

4、面对这么美的景物,我们应该怎么来读这两句。

指导朗读。

(喜悦的心情)

(“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这首诗的—、二两句中关键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所以第三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五、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师:

作者就是乘帆从日边而来,远远看山,渐渐观山(手势动),细细赏山的,所以李白为这首诗取名“望天门山”。

(指题目“望”圈画)“望”字可以换成“看”吗?

(不能,因为全诗的景物全是望到的。

如果不望,怎么能看到天门中断;如果不望,怎么能看到楚江开;如果不望,哪会知道碧水东流;如果不望,哪会知道至此回;如果不望,就不清楚两岸青山相对出;如果不望,就不会发现一片孤帆日边来。

全诗紧扣一个“望”字,诗中却无一个“望”字,这才是李白作诗的神奇所在。

2、师:

现在就让我们随李白一起泛舟,远望天门山吧。

请大家欣赏画面,吟诵这首山水诗吧。

(出示动画、配乐朗诵)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这时引导学生根据动画画面诵读,实现从文字信息到画面信息的转化,从而进入意境,让学生有着身临其境之感,也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以发展。

六、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1、总结本课学习方法:

  读——读准、读通;看——插图、注释;

想——词意、句意;说——诗意、作者情感。

2、背诵默写古诗。

3、师总结:

刚才我们细细品味,大胆想象就欣赏到了李白这一位诗人的作品,我国古代还有许多诗人对祖国山水也情有独钟,本课的第二首古诗给我们展现的就是另一番别样的美景,请大家用边读变想画面的方法预习,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感受吧。

【板书设计】

天门断

楚江开

望天门山碧水回热爱祖国山河

青山出

孤帆来

课后反思总结:

《望天门山》这首诗重在抒情,融情于景,景中有诗,诗中有画。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所以我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再则,《望天门山》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理解古诗的内容。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3、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背诵诗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一引

1、今天老师要带去游览西湖。

(边介绍边出示课件,带领学生领略西湖的美丽风光)

 西湖美吗?

从你们专注的眼神,惊异的表情,老师已经感受到了。

面对西湖的山光水色,我们只感到语言的贫乏,可古时候的诗人们,却能用寥寥数语勾勒出西湖的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最有名的一篇------《饮湖上初晴后雨》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回忆学习这首古诗的方法。

课件出示:

知诗人---读诗句----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背诗篇

4、那么,这节课我们利用这种学习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理解古诗的内容。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3、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三、自我探究,感知古诗的内容。

1、请同学们参考出示的学习方法,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跟小伙伴一起学古诗。

2、遇到有困难的地方请做好记号,还要准备派代表发言。

3、给学生充分时间自学。

四、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1、知诗人:

(1)请两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汇报自己小组了解到的诗人资料。

比一比哪个组说的更详细,资料更有价值。

(2)课件出示: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擅长行书、楷书,能画竹和枯木怪石。

2、读诗句:

(1)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很有名的。

要读好诗,首先要把生字给读对,请两位同学来辨认这两个字:

“亦”、“妆”。

把音读准,再说说自己怎么记住它的。

“亦”:

yi整体认读音节,独体字,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妆”:

后鼻音ang要读准音,左右结构,部首是“女字旁”。

(2)接下来我们来读诗句,找好节奏,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大家评一评.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解诗题:

(1)要想把诗读得有感情,就要理解这首诗,首先,从诗的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媚,后来下起了雨。

(3)课件出示:

饮:

喝酒。

湖:

西湖。

初晴后雨:

起初阳光明媚,后来下起了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人和朋友在美丽的西子湖畔饮酒,天开始晴朗朗的,倏忽间,又飘起了绵绵细雨。

(看到的景色)

4、明诗意:

(1)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样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

(2)说说每一行诗写了什么?

a、抓字眼

潋滟:

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

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

云雾迷茫的样子。

亦:

也。

西子:

西施。

相宜:

合适。

小资料: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历代美女之最。

她是春秋末期越国人,姓施,名夷光,世居苎萝山苎萝村。

苎萝山现属绍兴诸暨市城关镇。

苎萝有东、西两村,施夷光住在西村,所以叫她“西施”。

b、明诗意

生汇报

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诗人要拿西施来比西湖,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扫娥眉,总是风姿卓越,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师总结

课件出示:

水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诗意:

波光闪动的晴天景色真好,云雾迷茫的雨天景色也很奇妙。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诗意:

若把西湖比作是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妙多娇。

5、悟诗情:

(1)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a、学生自己说

b、课件出示:

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丽;下雨的时候水雾迷茫,山色奇妙。

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2)诗人要描写西湖的景色,用了哪些办法?

(对比和比喻)

(3)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样进行对比的:

诗人观察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没有)

那变化的是什么呢?

(是天气。

对,题目也告诉了我们“初晴后雨”,哪一句是写“晴”,哪一句是写“雨”的?

(第一行是写“晴”的,第二行是写“雨”的。

大家把这一句读一读,(学生读诗句。

告诉老师,西湖的“晴”和“雨”分别有什么特点?

(相应板书:

晴  雨    水光潋滟    山色空蒙)

这样的景色你喜不喜欢?

你觉得诗人喜欢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

(板书:

好    奇 )

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可不仅仅是“好”和“奇”的赞美,他还运用了一个比喻句来比喻西湖,是哪个句子?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来,先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学生读诗句。

在这个比喻句里,诗人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西湖比作西子。

“西子”就是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一个很有名的美女,她和杨玉环、王昭君、貂婵并获称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

在这首诗里,诗人并不是要写西施,而是借她的美来表现西湖的美,这个比喻奇妙而又贴切,写出了西湖的神韵,更突出了西湖的美。

诗人把西湖写得这么美,你从诗篇里感觉到了诗人对西湖的什么之情吗?

(对西湖喜爱的之情)

课件出示:

这首诗是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

6、背诗篇:

我们也带着对西湖的喜爱之情,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读吧!

一边读,一边记,看谁能很快地把它背出来。

(当大部分学生能背诵时,请个别学生表演背诵。

7、质疑解难:

对于这首优美的古诗,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说出来大论。

五、测一测

1、《饮湖上初晴后雨》是(   )诗人(         )所写。

其中的一句比喻句是(                  ),把(      )比作(     )。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         )的赞美。

2、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

1、同学们,描写“水”的诗文还很多,你们还知道那些与“水”有关的诗?

2、教师推荐

课件出示:

《钱塘湖春行》《浪淘沙》

七、练一练

1、默写古诗。

2、收集并交流描写“水’的古诗。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水光潋滟   好

雨 山色空蒙奇

17《望洞庭》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

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

洞 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

相互。

   和:

和谐、协调。

   湖光:

湖水的光。

   

秋月:

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

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潭面:

是指洞庭湖面。

未:

没有。

磨:

磨拭。

镜未磨:

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理解这句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给生配乐)

湖光 /  秋月 /  两相和,潭面 /  无风 /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

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

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

白银盘和一个青螺:

你看到了什么?

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 洞庭 / 山水色,白银 / 盘里 / 一青螺。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

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指导写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2、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

3、学生完成习字册。

五、作业。

1、用钢笔完成习字册。

2、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

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课后反思:

   我想诗词不应该重意轻韵,我主张诗词教学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领略古诗词的情韵。

在教学《望洞庭》时,我充分发挥了图文对照的作用,帮助学生感悟诗句的意韵。

开课,通过学生背诵李白的诗,以及教师背诵《陋室铭》引发学生对诗人的作品的兴趣。

然后这首诗整体朗读,了解“秋、月、水、山”四个词。

这四个词给你们什么感受?

“宁静和谐”

介绍洞庭湖,看图体会诗句意思,理解哪句就说哪句。

我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这几个词语,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自己说说,教师整体运用散文语言,创设一种宁静和谐的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同时,对诗中的比喻之处,进行点拨。

朗读,将自己体会的洞庭秋夜读出来。

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在读中进一步品味,在说中整理思绪。

齐读后,试着背诵。

理解了诗句、读得较多的孩子自然能颂。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外出旅游过吧?

说说你都去过哪?

你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那真是个美丽的地方,这么美的地方老师有机会一定去看看)(你觉得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

先请大家欣赏(西沙群岛的风景图片)

师:

同学们看,这迷人的风光,美丽的小岛,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师:

对,这就是的西沙群岛。

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

师:

看,这就是我们祖国的版图。

师:

这是北京,这是海南岛,这是南海海域,在海南岛东南330公里的海域内,有一群岛屿,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奇色彩的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想不想去畅游一番?

我们的“西沙群岛一日游”活动现在开始,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西沙群岛。

2、板书:

富饶(ráo)的西沙群岛。

(提前板书)

师:

“饶(ráo)”字是翘舌音,谁能把它读好?

师:

齐读课题。

师:

富饶是什么意思?

师:

就是指物产多,财富多。

二、检查预习

过渡:

在通往西少群岛的路上,老师设立了3个关卡,看你是不是能通过。

1.第一关,出示生字词

富饶岛屿山崖海参

学习多音字“参”

威武产卵栖息鸟粪

强调栖息的读音。

指导书写威武(这个词语既要求我们会认,还要会写呢!

请你仔细观察,它们什么结构你觉得哪个地方要给大家提个醒。

武松退场不要插把刀,我们不但要写正确,还要写美观呢。

外面舒展,内要紧凑。

范写、练写、点评、再写。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成群结队各种各样飘飘摇摇千奇百怪

渔业工人四脚朝天祖祖辈辈懒洋洋

指名分行读齐读

2、第二关,通过预习课文,你觉得西沙群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可以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来说吗?

(师评价:

你真会读书,能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出示句子(那里…地方)(你很会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板书: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3、第三关,师:

快速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哪些地方?

生说师板书。

师:

课文就是按照地点变换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海岛4个方面向我们具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祝贺大家顺利过关,你看,我们已经来到了西沙群岛。

三、品读课文

过渡:

这么多美景,从哪看起呢?

这样吧,你喜欢西沙群岛的哪个地方,就读哪个自然段,找出你觉得优美或者有趣的地方画下来,把你的感受标注在那个自然段的旁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开始吧!

(出示要求)

汇报交流:

(注意要坐端正哟!

有的同学画出了优美的句子,有的同学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我看到好多同学已准备好和大家交流了,好放下笔,坐端正。

1.海面:

海水

师:

我们站在岛上,放眼望去,眼前是一片?

谁喜欢海水这一段?

你为什么喜欢这里的海水?

(生:

美丽)(提醒说话要完整)请你给大家美美得读一读好吗?

师:

谁能用文中的话说说海水的特点?

生:

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师:

五光十色说明了什么?

师:

有哪些颜色呢?

生读句子。

师:

这么多的颜色,用另外一个词形容叫?

这儿为什么不用五颜六色而用五光十色呢?

生:

海水反射太阳光线,闪闪发亮。

(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老师来解释:

你看这两个词都表示颜色多,但五光十色多了个光字,不但写出了海水颜色多,还写出了海水有光泽。

师:

说的真棒,你抓住了“五光十色”比“五颜六色”多出的一个“光”字。

每当早晨,太阳出来时,灿烂的阳光洒在海面上,海面就出现了各种色彩,真是        。

  

生:

五光十色。

  

师:

(出示填空)如果我们去花店看到的花是五颜六色的,如果我们去珠宝店,就可以说这里的珠宝五光十色。

看来,这两个词,大家都会用了。

(出示海水图片这里的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别处的海水都不如它美丽,用文中的一个词说就是“瑰丽无比“。

那我们赶快再去欣赏一下吧!

师:

这样的海水你喜欢吗?

喜欢的话就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谁想站起来对着海水美美地读呢?

(抽生读)  

师:

老师提议,在读表示海水颜色词的时候,最好读得有高有低,听老师来读一下(师范读,生再练读)  

师:

谁愿意展示读?

(一生站起来展示读)  

师:

读的真好,给掌声(生鼓掌)  

师:

谁还愿意读?

(生纷纷举手)举手的一起读(生齐读)(这么多同学都想读,看来,海水的美深深地吸引了大家,就一起把美读出来吧。

)  

师:

你平常见过的海水是什么颜色?

  

生:

蓝色  

师:

那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却是五光十色的呢?

你知道原因吗?

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实答案就藏在其中。

找到的同学请举手,请你来回答(抽生汇报)海底剖面图加深理解。

(用“因为……所以……”这一句式来说)  

师:

特殊的地形造就了西沙群岛海水一种与众不同的美,使人见了顿生喜爱之情,让我们一起把这种喜爱之情抒发出来吧。

齐读  

师:

听着同学们的读声,我仿佛看到了大海。

2.海底

师:

快让我们穿上潜水衣,潜入神秘奇幻的海底世界,尽情地畅游一番吧!

师:

课文中哪几段描写了海底呢?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3、4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圈画课文都写出了哪些海底生物?

(生自由读3、4段,圈画生物)  

师:

有同学迫不及待地举手要告诉老师(抽一生汇报)  

生:

海底有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师板书:

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你喜欢哪种生物就去找到描写它的句子读一读,想象它的样子。

a、师:

读完的同学就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了,谁先来说说你喜欢海底的哪种生物?

(一生先说鱼,能说说为什么吗?

你能给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